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2章 元礼模楷, 季彦领袖

书名: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4

是夜,天象示异,星变非常。

京城内外,无不仰头观望。

……

李承恩站在后院凉亭中,僵着脖子,瞳孔中映出的紫微星时隐时现。

“娘亲,这天象……”

宁安大长公主身上披着狐裘,坐在石凳上,抬头目不转睛,也不回应儿子。

李承恩见母亲没动静,轻咳一声。

宁安大长公主头也不回:“你是怕天星示警,会给陛下带来麻烦,还是担忧局势不稳,影响了咱们家的生意?”

凉亭中只有母子二人。

李承恩也不遮掩,干脆回道:“本就是一回事。”

“这两年咱们背靠陛下的新政,做起海运生意后,好不容易才日渐宽裕。”

“一旦陛下受了挫,别说承诺之后的外海藩国生意,恐怕手里这点好处,都未必保得住。”

说着,李承恩忍不住抱怨一句:“海运,互市这种事多搞搞就好了,非要瞎度田作甚。”

宁安大长公主静静听着。

今年四十一岁的她,风韵不再,却养出一身雍容气度。

她换了个坐姿,瞥了儿子一眼:“陛下召见你了么?”

李承恩一怔,不明所以:“不曾。”

宁安大长公主轻轻摇了摇头:“既然皇帝都不急,你急什么。”

李承恩无奈,这可不是什么好话。

若非他同样成婚四年了还没动静,此刻必然就顶回去了。

正想着,便见到母亲突然将腰间所系的半枚玉环摘下,递给了自己。

李承恩下意识接在手中。

宁安大长公主表情寡淡:“这是陛下送给我与驸马的,今日传给你了。”

李承恩朝母亲投去了疑惑的神色。

宁安大长公主此刻睹物思人,不由想起死了两年的驸马,语气也带着些微怅然:“当初抄家冯保,我与驸马受了孙一正一些好处,截留了一二。”

“之后,陛下便将这半枚玉环送到了府上。”

这当然不是真的恩赐,而是赤裸裸的警告。

哪怕已经七年过去,她此刻回忆起来,仍觉得后怕。

李承恩那时候才十四,倒是从未听家里提起过此事。

或是心理作用,他此刻骤然闻之,只觉得手中之物异常冰寒。

宁安大长公主继续说道:“之后,驸马当即入宫请罪。”

“陛下热切非常,不仅无有追究之意,还邀驸马一同用膳。”

“席间更是频频命人为驸马添食加饭,但有推阻,便劝曰,事烦食少,岂能久乎?”

“直到驸马大补足了,才被皇帝放归。”

李承恩站在一旁默不吭声。

因为他突然明白过来,他记忆中,某一日父亲回府后趴在门槛上呕吐不止,是何缘故了。

宁安大长公主缓缓站起身,叹息道:“我不懂朝局,但我见识过皇帝的狠辣。”

“如今他既然安居西苑,便轮不到你我为他忧心。”

……

“啊?我不用为君分忧么?”

朱衡本在仰望彗星,闻言不由回过头,纳闷地盯着于慎行。

于慎行重重颔首。

他在中进士之前做了朱衡近十年的幕僚,自是明白应该如何掰开了解释。

于慎行思索片刻:“老师虽是少年进士,却从知县一步步走出来的仕途,即便此后养出名望,也是‘举能治剧’的实名。”

“之后即便得罪了不少人,也靠着治政山东、梳理黄河的功绩,一举进入了中枢。”

“老师的功绩不在党派,不在上恩,只在实绩。”

“可以说,只要老师不掺和本职外的事,无论结果如何,仕途、身后名,都不会半点有影响。”

于慎行说罢,抬头看了一眼夜空中的天象。

自家老师性格不好。

嘉靖十二年做县令的时候,因为不愿意腾出县衙给汪家少爷办婚礼,得罪了时任吏部尚书汪鋐。

嘉靖二十九年做福建按察司副使的时候,又惩处了率众殴打秀才的李家衙内,得罪了时任吏部尚书李默。

夏言秉政他就拒绝夏言的推举;严嵩上位他就给严嵩甩脸色;哪怕如今张居正辅国,互相也多有不愉快。

若非朱衡有些本事,能让世宗皇帝见了其所修建的宫殿“瞪而悦之”,能让有所不满的高拱,在淹了老家后,也不得不承认“廷臣可使治水,无出衡右者”,恐怕仕途早就结束了。

是故,哪怕于慎行很是尊敬这位固执的东翁兼老师,也不得不承认,这种跛脚官吏,还是少掺和朝局为好。

孰料,朱衡听罢,突然脸色一垮:“哪来的本职外的事?我身居九卿高位,为陛下分忧,不就是本职?”

见学生还要再说,朱衡直接大手一挥:“不许说,小捞仔挺好一君上,我不能没了良心,你给我换个路数再想法子。”

于慎行暗道熟悉的感觉。

嘉靖年间便是如此,他们这些幕僚出谋划策,面红耳赤想出上中下三法,最后东翁一概不听,由着性子直接从根子上否决。

不过,于慎行并没有被驳回的不快,反而心中松了一口气,正色开口:“既如此……”

“张居正固当守制,新法必不可毁!”

他看向朱衡,认真道:“申时行威望不足,如今廷臣,唯老师与户部王国光,可为陛下真太保!”

……

“师保师保,如今‘师’老的老,病的病,不就是应该‘保’出面撑腰了么?”

许孚远拉上窗户,将天星异象隔绝在外。

陈有年从桌案上拿起茶壶给自己倒了一杯,随口道:“能保陛下生个儿子么?”

两人本是在衙署加班,正好见得星象,便顺势闲聊起朝局来。

许孚远笑了笑:“诸法之自性空也。”

“陛下才十七岁,急什么?世宗登基改制,不也大婚十二年后才有的嗣?”

陈有年摇了摇头:“所以世宗之后就不改了。”

许孚远埋怨地看了同窗一眼:“好生说话,免得隔墙有宋儒。”

当初宋儒的事,可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陈有年嘬了口茶,不甚在意继续说着:“如今天象示意,恐怕明日早朝,要再起波折,也不知你我当如何是好?”

如今连进士都卷入其中,他们这些吏部郎中,恐怕没有置身事外的余地。

许孚远耸了耸肩:“夺情夺就是了,难得遇到有个人样的皇帝,我反正是跟到底了。”

陈有年闻言皱眉,不悦道:“陛下自是圣君,但你我也要做个直臣,守制乃人伦大德,岂容儿戏!”

许孚远忍不住嗤笑:“什么三纲五常,我怎不见樵夫老农守制三年?”

陈有年一时被堵了话,面色有些逐渐涨红。

许孚远在吏部申时行手下厮混了几年,深谙捣糨糊之道。

他见同窗面色不好看,立刻出言宽慰:“不过话又说回来……”

“七贤之一袁公前年汲取陛下的学说,所得的新理学之言,甚是有理——看事情理当是一分为二。”

“登之不喜张居正也好,认为三纲五常不可乱也罢,但新法总归是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的,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一损俱损。”

“上月养恩寺不知得了谁的授意,暗中游说两宫太后,欲废黜度田之事,直接被锦衣卫伐山破庙。”

“本月国子监游行,请求惩处侵占田亩,蓄养奴仆的国丈李伟,皇帝拂了李太后的面,直接准了。”

“各处都在拿人做刀,你我招子放亮点,万万不能落了他人算计。”

这话公道,陈有年闻言,总算舒缓了神色。

他认可地颔首道:“此为真理!”

“大节之所在,我自不会丢。”

许孚远欣慰地点了点头。

这个同窗虽然臭毛病不少,但至少说得进道理,比起沈思孝、艾穆之流的老顽固还是好多了。

他侧过身子,又将窗户推开一个缝隙,确认彗星离开之后,才将窗户推开透气。

“嗯?这都落锁了,怎么还有人往皇宫去?”

许孚远有些惊讶,吏部衙门外的千步御道,往里走,除了皇宫也别无去处了。

陈有年听到同窗的声音,也站到了窗边,他眼神好使些,伸着脖子看了会。

而后才见怪不怪道:“好像是钦天监监正朱载堉,今夜扫把星犯紫薇,不递奏疏入宫才是怪事了。”

落锁之后虽然人不给进,但门缝里递纸条还是可以的。

许孚远哦了一声,钦天监啊,那不奇怪了。

随后,他又啧了一声:“说来也怪,当初陛下登基之初,亲自请这位郑王世子入朝尽亲亲之谊,他都无动于衷。”

“也不知去年怎么回事,突然就自己屁颠屁颠进京了。”

陈有年闻言,眼睛微微眯起,看着那道身影消失的方向,喃喃道:“最好别是有什么多余的想法。”

许孚远摇了摇头:“他还不够格。”

两人又说了一阵话。

许孚远伸了个懒腰:“申时行那厮将吏部事全丢给咱们这些微末属官,也不知在哪里逍遥,实在不当人子,走罢,剩下的事明天再说了。”

说罢,便收拾起东西来。

两人熄灯离衙,浑然没注意那位钦天监监正,何时折返。

……

皇宫大门一般是酉时落锁,寅时开启。

但自从皇帝搬去西苑后,除了西苑严格禁行,紫禁城的前殿,管束往往不再以往那般严格,时有辅臣加班,晚些落锁的情况。

甚至皇帝若是身体有恙,譬如染了风寒发热之类,辅臣还会特旨留值内阁。

进出则经由每道大门处的侧面。

也就是朱载堉此刻,跟着魏朝进宫的小门。

不过,两人并未往西苑去,而是直奔内阁。

朱载堉性子闷,魏朝为人谨慎,一路上两人也甚少开口交流。

就这样,一路到了内阁。

两人走到还亮着灯的值房外,先后站定。

魏朝贴近房门,轻声细语:“陛下,奴婢将监正带来了。”

朱载堉低着头,也不吭声。

片刻之后。

屋内一道清朗声音传出:“进。”

魏朝闻言,将门推开作请。

朱载堉也没有多余的话,迈开脚步径直走了进去。

十月初冬,屋内烧着炭火,开着窗户,暖而不闷。

桌案上一堆案卷,文书,略微有些凌乱。

内阁的申时行正拿着笔伏案票拟。

见朱载堉进来,抬头颔首示意,而后再度伏案,显得很是忙碌。

朱载堉不知道这位群辅,或者说如今事实上的独相在什么。

不过他也并不关心。

朱载堉偏过头,目光从申时行身上,挪到了旁侧。

一道挺拔颀长的身影,正负手侧立在窗前。

着海青道袍,腰透犀束带,环佩玄履,发盘玉簪。

夜风吹过,吹动腰间长发,与衣袍下摆齐齐飘动。

惊鸿瞥过侧脸,正所谓,窗前临风倚翩翩,月照白面美少年。

朱载堉收回目光,低下头行礼:“陛下。”

那道身影终于不再仰望天穹,窥探星辰。

他缓缓转过身来。

露出一张十七岁的脸庞,俊秀干净,灿然明亮。

朱翊钧矮身扶起行礼的宗室,顺势抓住双手,露齿一笑:“皇叔来了,朕心中便安了。”

朱载堉汗毛一竖,即便一年多了,他仍旧有些受不了这侄子的奇怪癖好。

他想挣脱皇帝的大手,却发现纹丝不动。

无奈,只好开门见山:“陛下,今夜彗星突见,钦天监已经拟妥了卜筮卦象。”

一边说着,他连连示意自己要伸手从怀中拿文书。

朱翊钧闻言,浑不在意:“小道尔,找皇叔来不是说这个。”

他看了一眼还未忙完的申时行,也没法进入正题。

朱翊钧只好不顾这位皇叔有些红温的脸色,拉着手闲聊起来:“听闻最近有朝臣去找皇叔麻烦?”

说来也得怪皇帝。

早育是皇帝的职业美德,自己有所欠缺,自然免不得引发职场纷争。

这麻烦不仅应在他弟弟身上。

连这位进京搞科研的皇叔,路过时都得挨上一拳。

朱载堉听到皇帝这话,不知道回想起什么,脸色突然复现些许恼怒:“正有此事!朝臣简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尤其这两个月!”

“礼部诸大绶不顾官体,上门喝骂!说我挑在去年入京,有窥探神器之嫌,劝我早日迷途知返。”

若不是见京城中数学搞得如火如荼,就算求他来也不来!

谁知道还能被这样揣度!

朱载堉越说越恼:“通政使倪光荐更是十足小人,托人递了拜帖上门,我打开之后,发现竟是骂帖,说我涉足朝局纷争,小心身死道消。”

“简直岂有此理!”

“哦!那工部万恭也是宛如土匪,昨日竟然指使他儿子潜入我府欲殴我,幸亏为人发现。”

朱翊钧听着皇叔恼羞不已地如数家珍,心中反而不好意思起来。

他有心同仇敌忾替自家皇叔骂上两句,但转念一想,能做出这种举动的,无不是忠臣,一时也骂不出口。

朱翊钧思索半晌,最后还是支支吾吾含糊道:“是朕的疏忽,才让皇叔为朝臣所误伤。”

朱载堉眼神怪异地看了皇帝一眼。

朱翊钧见状,轻咳一声,安抚道:“再过些时日就好了,皇叔担待一下。”

朱载堉还能说什么。

只好拱手应是,口称皇帝大德。

朱翊钧不欲继续纠缠,便一副正经模样说起正事:“修订历法的事,皇叔进展如何了?”

钦天监官职世袭,本是祖宗成法,二百年下来,早就板结一块了。

他如今能够将监正一职交给朱载堉,已经殊为不易了。

若是想说服那帮老顽固,修订历法,就需要专业素养了。

朱载堉闻言,自信回道:“再等二年,我便能修完《律历融通》与《圣寿万年历》。”

这下朱翊钧倒是有点惊讶了:“这么快?”

朱载堉沉吟稍许,解释道:“西洋的译本,以及刘学者的功果,对我都颇有帮助。”

朱翊钧恍然。

心中也颇为欣慰。

他正要再说些什么,余光见到申时行那边已经搁笔,正在甩动胳膊。

朱翊钧当即中止了话题,直接拽着朱载堉走到申时行的桌案旁边。

申时行连忙起身,将手边的一份文书恭谨呈上。

朱翊钧看了一眼这位任劳任怨的老黄牛,满意地拍了拍小申的肩膀。

他从其手里接过文书,转而看向朱载堉:“这是今科考取钦天监的一百三十人名录,吏部、都察院、内阁,都已经批过了,还要劳烦皇叔走个流程。”

选拔吏员的事,自开科设考以来,到如今都还在完善阶段,流程也往往高配。

当然,怎么都绕不开本部衙门。

朱载堉闻言,才知道皇帝半夜将自己叫入宫,竟然是这种小事,只觉得云里雾里。

他不通政务,没心情细看。

在皇帝关切的目光中,朱载堉直接从申时行桌案来拿起笔,挽住衣袖,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后,又划了一个圈。

朱翊钧与申时行对视一眼,不约而同露出笑意。

老黄牛小申将文书接了回来:“劳烦监正了。”

朱载堉莫名其妙。

但显然皇帝跟辅臣都没有解释的意思。

朱翊钧含笑撵人:“今日先这样罢,明日还有的忙。”

申时行苦笑一声,揉了揉有些酸痛地手腕,行礼道:“臣先告退了。”

朱载堉稀里糊涂行了一礼,跟着申时行,一并被带了出去。

两人离去后,又过了好一会儿。

魏朝走了进来,站在皇帝身侧。

朱翊钧起身伸了个懒腰:“魏大伴,今日夜天星示警,朕要反躬自咎。”

“大伴明日一早,去告诉礼部,就说朕早朝前要先步祈南郊,让五品及以上京官早做准备。”

魏朝有些惊讶,皇帝不是对这种天人感应的事,向来嗤之以鼻么?

怎么这次当回事了?

来不及多想,魏朝躬身应是:“奴婢记下了。”

朱翊钧自然不会向内臣解释什么,只随口问着话:“今夜两宫安排侍寝了么?”

魏朝脱口而出:“回陛下的话,今夜是皇贵妃李娘娘。”

朱翊钧有些无奈:“都说了两个人睡容易着凉,母后怎么不信呢?”

魏朝赔笑:“陛下能文能武,身体十分健康,又岂会轻易着凉?漫说是两宫,便是奴婢也不信。”

朱翊钧摇了摇头:“走罢。”

说罢,他正要离开内阁,突然想起什么。

又亲自将两侧的灯笼罩子取下,一口气吹灭了蜡烛。

他拍了拍矮自己一头的魏朝,煞有介事道:“最近天干物燥,到处都容易失火,让内廷都小心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52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