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1章 复餗之忧,积羽沉舟

书名:万历明君 作者:鹤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34

与此同时,朱翊钧口中正念叨着的努尔哈赤,眼下却是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他被拦截了。

西拉木伦河,也就是大明朝所称呼的潢水,乃是塞外大河之一,自赤峰口始,蜿蜒至科尔沁部的牧场(今通辽),契丹祖庭所在,号称草原的母亲河之一。

努尔哈赤万万没想到,自己所处的商队走完最后一程回返时,竟然在母亲河边上,被汉人拦住了!

汉人啊!手伸这么长了!?

西拉木伦河静静流逝,宽阔的草原使人心旷神怡,再算上抬头万里无云的澄澈天穹,本是一番好景象——如果可以抛开围在商队周遭,焦躁不安、游弋嘶鸣的几百匹战马的话。

努尔哈赤悄悄踮脚,往前张望。

商队的首领正在与汉人的头目交涉着什么,可惜隔得太远,看不真切。

双方的精壮勇士剑拔弩张,互相戒备。

康古鲁狼狈地从人群中钻了回来,一手按着努尔哈赤的肩膀,一手撑着膝盖,弯下腰后大口喘气。

他声音断断续续,连连摇头:“长生天在上,吓坏爷爷我,还好是不是咱们方才猜测的强盗。”

努尔哈赤露出关切的神色,连忙追问道:“不是来劫掠的?那这些汉人是怎么回事?”

康古鲁白白胖胖,蓄着不太明显的络腮胡,说话也略显柔弱:“不是劫掠,说是要向咱们传教。”

说罢,他又补了一句:“首领说,让咱们不要恐慌,也不要跟这些汉人硬着搞。”

努尔哈赤一怔,疑惑道:“传教?”

康古鲁缓过劲来,终于直起身。

他点了点头,将方才听来的消息复述了一遍:“说是什么白莲教,信一个叫‘真空家乡无生老母’的母佛祖。”

“非要传播教义,不听就不让走。”

努尔哈赤愈发疑惑:“是大明朝的人?”

他只知道大明朝有信什么阿弥陀佛、观音、大势至的,却没听过什么白莲教。

康古鲁摇了摇头,神色有些凝重:“不是,是板升那边的汉人。”

努尔哈赤闻言,不由皱紧了眉头。

板升,其实就是大明朝的弃民,聚集而建的汉人部落。

这百年来,大明朝外强中干,每天都有逃亡出关的军民,有犯了罪的恶徒,也有避税的平民,甚至有成规模叛逃的军队。

这些汉人纠合同样底层的蒙古人、女真人,开垦荒地,建立村落,牧养牛马,在塞外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三年前,蒙古右翼那位大汗为了投靠大明朝,诱杀了一批板升的汉人,作为谈判的筹码,板升的势力大受削弱。

不过……

努尔哈赤看着商队外围着的精壮骑兵,惊叹道:“连弃民的武装都这么好,数百骑啊!”

他目测至少有三百骑,自己部落凑十三副盔甲都费劲!

要是能将这么多骑都收入麾下……做什么他都愿意。

康古鲁也跟着点了点头:“听说这还只是一支,汉人底蕴真是比东海还深啊,哪怕指缝里漏出来都让人小看不了。”

随着两人说话的功夫,队伍前方的谈判也随之结束。

努尔哈赤分明看到,那汉人首领将游弋的骑兵召回身后,退到远处。

继而又点了二十名身着道袍,祭司模样的人物,走进了商队。

这二十名祭司,手里各自拿着经书宝卷、仪轨、还有些瓶瓶罐罐等不认识的东西,面色虔诚到努尔哈赤似乎看到了佛光闪烁一般。

商队这边,同样有人穿行首尾,安抚众人。

一边说只是传教交流,大家不要惊惶,一边又明目张胆扬声说但凡看到异动,要立刻将人制服。

努尔哈赤拉住康古鲁,找了个不起眼的地方,盘膝坐了下来。

二人静静坐在原地,手搭在小腿上,方便随时摸出匕首,警惕地看着那群汉人。

一名汉人祭司走到二人不远处的人群中心,开始用蒙语和女真语交替传播着教义。

“咱们白莲教建立在南宋绍兴三年,也就是天会十一年。”

“那时候南北宋金并立,阿弥陀佛与长生天腾格里双日同天,神通交感,于是才诞生了无生老母,从而启迪了白莲教的教主茅子元。”

“这尊圣灵,同时也象征着中原和草原的媾和。”

“所以,如今蒙汉杂居的板升,便是白莲教的应许圣地,同样也是无生老母的庇佑之所。”

“所以,白莲教如今几位护法……额,几位大祭司,既有汉人,也有蒙人,亦有女真人。”

“……”

努尔哈赤与康古鲁盘膝旁听,不由面面相觑。

康古鲁不太确定地确认道:“金朝……是咱们部族吧?”

努尔哈赤迟疑着点了点头。

康古鲁一脸疑惑:“腾格里什么时候诞下过无生老母?按他这说法,阿弥陀佛难道是母的不成?”

腾格里是长生天的名讳,草原共尊。

努尔哈赤耸耸肩道:“没听过,我也不知道。”

好在有疑惑的,不止他们二人。

立刻有人开口问道:“你是不是乱讲的?长生天是公的,佛祖也是公的,怎么能有女儿?”

角度很朴素,语言很直接。

那祭司含笑摇了摇头:“且听我将教义慢慢道来。”

“世上存在一明一暗两宗,天地还没有的时候,就有二者了,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争斗不休。”

“每当暗占据上风时,世上便有大劫,天地覆灭,神佛遭劫,众生陨落,非要等到明占据上风时,天地才能重新孕育而生。”

“上一个纪元,便是长生天与阿弥陀佛庇佑,天地才免遭毁灭。”

“但二位圣灵,也因此耗尽神通法力,陷入了沉睡,二圣沉睡前借用再开天地之力,孕育了无生老母。”

“寄希望于无生老母,来守护这一个纪元的天地。”

方才发问那人见这汉人祭司侃侃而谈,不由信了三分。

周遭的蒙人、女真人,各自陷入沉思。

只听那祭司继续说着。

“无生老母的职责,便是度化尘世的儿女返归天界,免遭劫难,这个天界,便称之为真空家乡。”

“我等教众,便是为了引渡世人而存在。”

“你们是否觉得生活苦痛,经常求而不得呢?你们是否经常觉得活在世上没有意义呢?你们是否某一瞬间,感觉自己经历的一幕,似曾相识呢?”

努尔哈赤无奈地撇了撇嘴。

方才他还不确定,现在他总算明白过来了,这跟部落里那些招摇撞骗的骗子差不多。

他正这样想着,突然就看到身旁的康古鲁举起手。

努尔哈赤愕然回头,只见那祭司温和点头示意,康古鲁迫不及待地站起身来,开口问道:“祭司老爷,你刚才说,有时候会经历似曾相识的一幕,我已经遇到过好多次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努尔哈赤扯了扯康古鲁的裤脚,后者不为所动。

那汉人祭司闻言,高深莫测地笑而不语。

正当众人疑惑之际。

那汉人祭司突然有了动作。

只见他信手一招,瞬间手中燃起熊熊烈火,映照出众人惊愕的神情。

这祭司手上燃着火焰,一边悲天悯人:“这些预兆,统统都是无生老母的感召啊。”

“这是末世的象征!也是老母的提醒!”

话音刚落,火焰瞬间熄灭,一副画卷出现在祭司手中。

他轻轻将其展开:“小友……勇士能问出这个问题,显然是已经受过老母感召了,也是有缘之人,这份《白莲晨朝忏仪》你细细观之,必有所感悟。”

淳朴的草原人哪里见过这一出戏法,不少人连忙跪地,口呼显灵。

康古鲁更是匍匐到观想图面前,连连磕头跪拜:“无生老母在上,祭司老爷,以后我祭祀长生天的时候,一定连同老母一起拜。”

周遭不少人有样学样,走上前来跪拜。

那祭司闻言,很是满意。

却还是意味深长地摇了摇头:“方才我便说了,板升,才是老母的应许之地,飞升之所。”

“只有随我一同回板升礼敬老母,才能飞升真空家乡。”

“其余地方祭拜老母,都是无用功而已。”

康古鲁闻言,脸上浮现出纠结的表情。

好一会儿之后,才露出失望的神色:“那还是算了。”

说罢,才朝努尔哈赤挤眉弄眼,显然方才都是起了玩心。

不过他是假心假意,自然有人真心真意。

连忙有人开口询问,怎么个加入白莲教,又要怎么进入板升。

那汉人祭司闻言,环顾四周。

半晌后,他才站到高处,朗声道:“入得我教,都是兄弟姐妹,推食食之,解衣衣之。”

“上好的马儿一起骑,暖和的房屋一起住。”

“不再寒冷,不再饥饿,不再受人颐指气使,不再沉沦苦海求而不得。”

他顿了顿,将声音拉到最大:“入我教者,每人每年发六石谷,牛羊共牧均分,录入骑卫教团另有赏银四两!”

“不拘蒙汉女真,一视同仁!”

话音刚落,那汉人祭司身前,立刻便有三五人围拢上来,七嘴八舌问着详细。????康古鲁被挤到一旁,也不气恼,顺势爬起身来,转身跑到努尔哈赤身旁,兴奋道:“兜!应许之地!咱们去不去!”

说着,就拽着努尔哈赤要凑上去。

努尔哈赤连忙抓住甩开康古鲁的手:“阿珲,不要玩了,有人看着在!”

康古鲁有些扫兴:“好吧好吧。”

他转身看着那祭司的方向,砸吧砸吧嘴:“其实板升也不远,去看看反正也来得及回家。”

“感觉说得还挺像那么回事的。”

努尔哈赤无语地摇了摇头:“不是走投无路,谁会好好的部落不呆,跑去杂居?”

康古鲁好歹是万汗的儿子,虽然是野种,但长大后总能分些家产,熬到父亲死了就好了。

努尔哈赤也是同样的情况。

别看他跟弟弟舒尔哈齐整天靠拾蘑菇、捡木耳充饥。

但这是因为还未成年。

等到他能将弓拉满,骑马驰骋的时候,他父亲的家产,怎么也不会全被继母占了去。

康古鲁闻言打趣道:“说不定你哪天就走投无路了。”

努尔哈赤白了表哥一眼,心中暗啐一口乌鸦嘴。

他可是要做铁木真的人,怎么能走投无路。

两人交谈的功夫,已经有五六人站到那汉人祭司身后了,准备跟着去往“应许之地”了。

后者还在神情显然很是满意,留下一句有汉人奴隶,他们也可按市价赎买,送到板升即可。

而后才领着人离开。

商队首领有些不满,却忌惮于在外虎视眈眈的骑卫,只好忍气吞声。

……

吕南川清点了一下这次“皈依”的信徒。

约莫七十余人。

满意颔首,朝商队首领拱手道谢,也不等回应,径直打马掉头,向左右吩咐道:“走吧,将皈依的信众带马上,咱们先回板升。”

说罢,便轻轻甩动了一下缰绳。

马上带了人,吕南川走在前头,放缓了速度。

兴许是百无聊赖,左右凑上前来闲聊:“教尊,一年六斗谷,是不是有些太多了,咱们要不要……”

话未说完,一鞭子骤然甩在了后背,让开口说话之人闷哼一声,差点一个趔趄栽下马来。

吕南川面色难看,时左时右盯着身边几人,看得几人纷纷低下头不敢直视。

他冷冷开口:“咱们都是被朝廷的贪腐虐民赶到塞外来的,怎么就不学点好呢?”

众人默然。

吕南川说完这句后,放缓了神色,给众人一个台阶下:“再说,这谷也不是我出的,想做这个主都不行,难道要我为了一顿饱,以后顿顿挨饿吗?”

板升发展至今,吸纳各族流民之多,已然高达十万人之众。

自给自足其实是没问题的。

不过要想活的体面,乃至豢养骑卫,就有些天方夜谭了。

方才挨鞭那人练练赔笑:“教尊说的是,是我目光短浅了。”

有台阶,众人纷纷就借坡下驴了。

另一人开口道:“教尊这话倒是在理,这半年里,宣大那边也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可比以前大方多了,马匹,甲胄,跟不要钱似的,咱们可不能因小失大,得罪了那边。”

吕南川闻言,莫名其妙叹了一口气:“世道就是这样,咱们为了半两碎银颠沛流离,但对有的人而言,不过是账面上的数字罢了。”

他摇了摇头,结束了这个话题,问起正事:“这次出来募了多少人?”

左右连忙汇报:“教尊,这次出来,入教的拢共有二百人,还有一百多个买的奴隶。”

吕南川啧了一声:“竟然这般艰难,你们说,我祖父当年是怎么振臂一呼,就在山西聚啸上万人的呢?”

众人讷讷无语。

也不好意思说有可能是朝廷替你祖父吹的牛。

有眼里见好的,连忙见缝插针:“教尊,这可不一样。”

“朝廷腐朽堕落,致使百姓民不聊生,吕公当初应世而出,欲以真空家乡引渡世人,百姓自然夹道以迎。”

“万人?那是山西的极限,并非吕公的极限。若是在江南,恐怕十万、百万不止!”

“而塞外就不一样了。”

“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欣欣向荣。”

“经历的苦难不足,自然对真空家乡兴致缺缺。”

众人看了一眼这个护法,不由心中赞叹,这种牛也能吹得出来,难怪每次引渡教众都收获满满。

这个角度,就算是刀架在自己脖子上也想不出来啊。

吕南川还是保持清醒的,闻言只是乐得一笑。

护法口中的吕公,也就是他祖父,指的是吕明镇,山西白莲教教尊是也。

一生热衷于钻研教义经典,救死扶伤,闲暇时偶尔造反。

但运气不太好,一次造反的时候没注意进场时机,被朝廷抓住给砍了。

好在白莲教嘛,散是满天星。

吕明镇虽然被砍了,但他的徒弟赵全,还有儿子吕西川都跑掉了,就近投靠了俺答汗。

汉奸跟外族合流,那可不得了,直接就搞大事。

赵全、吕西川二人励精图治,招揽亡命之徒,劝降边军,度化百姓,竟是弄出一个部落来,直接让俺答汗给赵全赐了个酋长身份。

但酋长这个称号,肯定是不符合汉人审美的。

于是,赵全就在板升仿造皇宫的规制,兴建“蟾宫”、“凤阁”,自号大司马大将军,开府建制,吕西川修建“道廷”,号称道祖。

不仅如此,两人还很会做人。

自己给自己升官,那上司不就尴尬了么?于是,二人又出谋划策,劝俺答汗登基称帝。

修建城池和宫殿,举行登基仪式一条龙,全给俺答汗安排上了——虽然朝廷听闻后,给自己和俺答汗留了退路,对外声称大风吹倒了宫殿的大梁,压死了几个人,俺答害怕之下,根本没敢住进去。

这还不算。

白莲教开府建制后,热衷于享乐的同时,搞事情的节奏也没放下。

隆庆元年九月,“汾石之祸实全等本谋也”——汾石之祸,也就是石州之变、汾州之变,两场大战,都是赵全、吕西川谋划的啊。

这两场大战,汾州、石州惨遭屠戮——“守节之妇蹈水火而殒者,不可胜纪”,“男女死者数万”,“城陷,自投井者、庙宇井坎皆满,尸横遍野。”

所杀虏男妇以数万计,刍粮头畜无算,所过萧然一空,死者相藉。

这就跟明廷接下了天大的仇。

弄得又是悬赏银两,又是承诺官位,要二人性命。

好在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把汉那吉因为媳妇被祖父俺答汗中出了,一怒之下就降了大明朝,大家谈判的时候,顺便将这一伙白莲教做了投名状——“及是以把汉那吉故,乃诱执全等至云石堡待命。”

人引到位之后,自然是全给突突了。

山西白莲教这一支,教尊吕明镇以下,徒弟赵全,儿子吕西川,统统死在了这一遭。

但,士大夫有士大夫的礼法,民间结社也有民间结社的习惯,可不是杀了头目就能彻底解决。

结社有各种原因,往往能追溯上百年。

吕南川的身世为例。

【元延裕元年,微山干涸,赋重灾荒,民易子而市,灾病饥死遍地,妇人匿山林,男丁结拜兄弟,率众攻县城寻粮,克苍山,邳州,聊城,棣县,逼近济南。

山东巡抚坐镇济南,开仓放粮安抚义军,分发钱财,帮鬻儿家赎回孩童,义军乃散。

首领骨干等投案押往大都,共斩首数百人。

无后者过继延续子嗣,无父母者结拜共养长辈。

返乡互助,亲疏共族一谱。】

幸存教众通过认领遗孀遗孤,迁徙转战,暗地里推选新的教尊,或者融入到别的民间组织,继续起义。

其向心力,可是一点不低。

所以,赵全、吕西川一死,并不意味事情结束。

吕南川一出面,什么遗孀遗孤、青壮男丁全都聚集到这位教尊麾下,瞬间又让他拉起数千人来。

只是吸取教训后,不继续留在俺答汗眼皮子低下而已。

如今,他们得到新的臂助,周旋于宣大、俺答汗、朵颜三卫,经商、招募、运输,迅速发育着。

已然聚集了八百骑,一千步,隐然有重操家业的趋势。

吕南川回头看了一眼方才的商队,有些可惜道:“女真如今一盘散沙,最适合作为兵源,只可惜我教如今体量太小,不能一口吃下。”

立刻有护法劝道:“教尊,前任教尊前车之鉴,咱们要稳扎稳打才是。”

吕南川收拾情绪,点了点头:“你说得对,稳扎稳打!回去我就亲自去蒲州,看能不能找那位讨些火器。”

左右齐声称是:“火器好!火器好!”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0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