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系统来大唐

作者:农家一锅出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七百九十七章 不修险关谋多地

书名:带着系统来大唐 作者:农家一锅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修这么多的都督府,朝廷”李隆基一说要重置都督府,首先想钱的问题。

话没说完,他反应过来。

“修,置。朝廷有钱。”李隆基有种睥睨苍生的感觉。

去年赚到的税和租子,今年还没想好怎么花,太多了。

群臣们因钱而苦恼,一下子富裕,不会过日子了。

据李隆基得到的消息,群臣准备今年地方只要上报说修水利和修路,就给拨款,不用当地管百姓要钱。

征发劳役,要给百姓吃好,工具官府提供。

不然怎么办钱那么多。

等今年河南府收税、多收租子,新的籼稻大量种植,钱更多。

公廨钱都停了,用不着朝廷拿出来一笔钱往外放贷收利息。

有钱,就是有钱。

“易弟,从今往后,朝廷再不需要公廨钱。”

想到不需要往外放钱即能解决朝廷财政问题,李隆基十分自豪。

李易看看李隆基:“三哥,这个公廨钱吧,还是要放,降低利息,年利率不要超过百分之十。

不限制数量,不给地方任务,账要记清楚。

再经常派人巡查情况,以免有地方官员通过假放公廨钱而真放高利贷。”

“为何还要与民争利”李隆基现在想起来不应该与民争利的事情了。

“利息高则争利,利息低却是让利。百姓有缺钱的时候,朝廷利息低,管朝廷借钱,则不用再借高利贷。”

李易就说这一句,他相信对方的智商够用。

李隆基颔首:“查,应查。”

他明白了,朝廷公廨钱放到地方,什么都不要求,年利息百分之十。

地方专门用来放贷的部门会虚立个名目,说借出去了,借了一千缗。

等年底给一千一百缗,实际上他们拿着一千缗以百分之三十的利息给放出去,年底自己赚二百缗。

甚至是需要钱的百姓借不到朝廷的钱,地方放贷的人却能借到,再用借来的钱给需要的百姓放贷。

“三哥,你看,现在此处有个渝关,很险峻,若是往动挪六十里,一边连海,一边连燕山,筑城为关。”

李易重新把话题说到河北道北部地区上。

他说的是明朝的山海关,原来的渝关没有山海关好用。

李隆基看地图,脑海中出现城关的样子,感兴趣了:“可是好修需动用多少人力”

“用船拉水泥过去,混凝土修比较好修,不过修不修无所谓,大唐不需要用山海关来防御。”

李易又把自己修山海关的提议给否了。

明朝修山海关为了对抗成了气候的东北地区的国家,现在没成气候。

何况当国家不行的时候,什么关能护住朝廷

“真正的强大在于百姓的好日子和民心。有许多冗官,等着排队安排官职的人。

派出去在全大唐清丈土地,为将来全大唐取消庸调作准备,会增加许多人口。”

李易不想修山海关了,转而说起将来的事情。

大唐的百姓有许多逃户,隐匿起来的没有户籍的人,对大唐的经济发展帮助小。

他们不敢进行过多的社会交流和生产,只守在一个地方生活。

朝廷的官员还多,二百二十个学子考上了,皆为甲第。

朝廷上哪一下子找到合适的位置安排原来位置上的人如何处置

学子们跑去当村官了,先拿村子练手,还有更多的人,安排一下。

“怕是他们不愿意去。”李隆基无奈了,他骗那些个没考上的学子们当村官。

骗了一次,再想骗第二次可不容易了。

关键是官员可以自己选择去不去当官,包括被贬谪的人,有勇气可以辞职。

李易笑了,他想起来可怜的杜甫,被李林甫给坑的。

杜甫最开始就是不作河西尉,后来没办法了,就凄凉为折腰,还是接受了一个小官。

李易觉得自己去当河西尉也行,保证能把其他官员给贿赂好。

离长安还不远,就是降户们呆的地方,同州。

旁边为蒲津桥,守着那个地方还能赚不到钱冬天多储点冰,夏天在桥头卖冷饮都没问题。

要不就买硝石制冰,费劲而已。

“告诉他们,想当大官,必须先办小事儿。以后科举后的官员,不能越级提拔。”

李易想起了自己那个时候,初时还能噌噌坐火箭往上蹿。

后来一律到基层,所以许多人采取了一个手段。

在基层当官,不好升,转到国企,在国企里升,有门路。

国企升完,再转地方,地方再换国企,来回挪。

李易觉得即便是不能越级提拔,在大唐,还是有办法走捷径,看本事了。

李隆基对这个还有犹豫,涉及到了太多人的利益。

比如荫官,长辈官职够高,子孙就能荫一个官。

他需要试探,看看群臣有多少支持的,不支持的怎么处理。

“易弟,为兄回去,不在你这里吃饭了。”李隆基要走,找宋璟。

告诉对方,别想内迁了,马上要多置四个都督府。

李易送到桥头:“三哥,都督府设立,首要聚拢流民、安抚百姓,朝廷带东西过去,大量发放,不可随意大兴土木。”

“为兄记下了。”李隆基抱拳,跟着人离去。

李易站在桥头目送李隆基消失在视野中,对旁边的宫女太监们说:“得找老毕。”

“找毕宰辅”桃红现在也了解许多政治事情和经济理论。

他们不管谁过来轮班,回去后都把礼物和学到的分享给其他人。

“复置的四个都督府只有自己造血,才能得到朝廷的重视,李家庄子可以引导贸易,朝廷需从中获利。”

李易教他们利益推动政策,现在所占的地方属于他那时的辽宁。

辽宁有许多特产,他自己的贸易队伍去赚一次钱。

别人就愿意跟着去赚钱,朝廷不想组织官方贸易团队,可以收税。

用当地贸易的钱,养当地的军队,再慢慢分化和收纳渤海国。

渤海国现在的国王没了后,儿子要搞事儿。

朝鲜半岛也要占了,凭什么留着,那么好的地方,军事作用大,距离倭国又近。

想通过船去白令海峡,倭国上面那么多的岛子多重要啊。

至于倭国能不能占,就比较费劲了,人家那里有人,用战争的手段

也不一定非得战争,那里如今的人少。

当初他们想建圈,不也采取行动了么。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52857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