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带着系统来大唐

作者:农家一锅出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三十章 给你说说皇帝和宰相的事

书名:带着系统来大唐 作者:农家一锅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0

“所忙何事”李隆基感兴趣,只要李易要做的事情,他全想打听。

“天灾、人祸。”李易又递过去羊腰子。

王皇后低头吃,她发现今天这个料里面多了一点白色的东西,吃着味道鲜美。

李隆基寒毛都乍起来,吃的事情瞬间抛到九霄云外。

“哪里的天灾何处人祸”李隆基一把抓住李易的手,焦急问道。

李易犹豫一下,摇头:“不可说,不可说。”

“怎不能说”李隆基的手用力。

“唉”李易叹息,道:“泄露天机,必遭天谴。”

“啊”李隆基松手,脸色一下子变白,愣愣地看着李易。

“怎会如此怎会如此”李隆基喃喃着。

他已经把李易当成某些特殊的存在了,听到李易说有天灾人祸,他还想知道。

等李易又说天机、天谴,他更加确定,自己的这个易弟有别的本事。

问了,易弟估计要完。

不问,天灾和人祸又该如何处理。

“三哥无须焦虑,落不到长安,到时皇帝和宰相自然会想办法。死些个人,你我还是照常过日子。”

李易安慰李隆基。

他不安慰还好一些,一安慰,李隆基更急。

什么朝堂上的皇帝和宰相,我就是皇帝。

现在的三个宰相,居然连怎么脱粒都不知道,指望他们能够把天灾人祸轻松平掉

还死些个人,死人是大事。

李易端酒,放嘴边是停住:“说起来现在魏知古去工部当尚书了吧怪可怜的。”

“我估计他现在身体就不好,到冬天得伤寒,年岁大了,凭殿中省尚药局那些人的本事,不可治也。”

李易换个话题,说起刚被弄到工部当尚书的魏知古。

“易弟知晓”李隆基回忆魏知古的情况,觉得确实状态不怎么好。

“自然,但不可说。”李易说完叹气。

“易弟能医”李隆基动了恻隐之心,他收拾魏知古,并不是要看魏知古去死。

“能医而不可医,皇帝让他死,弟如何敢去救”李易说道。

“朕真的要生病皇帝哪里叫他去死了”李隆基差点说错话。

“三哥你不知道明明是姚崇的儿子找他,让他做一些不该做的事情。”

“他拒绝了后,怕姚崇报复,所以就跟皇帝说了。”

“结果当今陛下非要找姚崇问,姚崇承认了,还说孩子不对。”

“陛下就觉得魏知古这人不好,姚崇对魏知古有恩啊,于是就收拾魏知古。”

“当然,这些不重要,重要的是姚崇重要。”

“姚崇门生故旧遍布,陛下刚刚处理完太平公主的事情,还有一些人没杀。”

“姚崇在,很多人的心思便不乱。陛下罢魏知古,是给姚崇出气啊。”

李易对着李隆基剖析当今陛下为什么要把魏知古给赶到工部去。

王皇后此时不吃了,跟李隆基一起看着李易,不时点下头。

意思是说:对,易弟你说的对,就是这样子滴。

“卢怀慎呢”李隆基十分好奇,又问出来一个人。

“卢怀慎比较聪明,他知道陛下对姚崇多么看重,所以一改以前那种办公的样子,变得不多话。”

“姚崇要是不处理什么文案,卢怀慎保证不接手,他的才华不是被姚崇压制,而是被陛下。”

李易说出卢怀慎的情况。

“张说呢”李隆基再问出一个人。

“张说啊,他的权利欲和姚崇一样,所以一山不容二虎,之前他阻止姚崇当宰相,之后必然被收拾。”

“我最讨厌他们两个的是,以权谋私。宽以待己,严以律人。”

“自己的人做错了,百般掩饰,偏生爱寻别人错事而制裁。”

“至于行政方面,没什么可说的,陛下既然用他们,他们自然要拿出本事。”

“而他们拿出来的那些办法,哎也就那样吧。”

李易把张说一顿贬,顺便姚崇他也没放过。

没办法,史书上记载得明白着呢。

李隆基夫妇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就是易弟眼中的张说和姚崇,名相啊,行政没什么可说的

“易弟,这二人的政令,兄觉得还不错。”李隆基为自己的宰相说话。

王皇后点头,表示支持老公,对呢,两个宰相都很厉害。

“三哥,他俩的政令对士子比较多,明年和后年,那个天灾人祸,正常情况下姚崇处理得还算可以。”

“虽然也死了一堆人,关键时刻,姚崇挺有担当。”

“可惜,他不接地气,腰弯不下去。”

“不知工、不悉农、不精商、不通教。”

“教育是根本,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世人逐利,当以利驱之。”

“商农工良者,方能叫大唐昌盛。”

李易提出自己的观点,应该奖赏对农事、工事有好发明的人。

李隆基喝口酒润润喉咙,听别人说话,把自己听得口干舌燥。

王皇后有自己的想法,说:“对工农好,士该如何”

“嫂嫂是把士与工农商对立了。士带着工农商啊,当官的和求学的,指导其他行业,然后升官。士就高兴了。”

李易笑着说道,事情简单,把士抬起来,让士想办法促进其他三个。

李隆基追问:“商呢”

“收税,把百姓租庸调的调给免了,用商税雇人干活。如今额外的工匠不也是分短、中、长工么。朝廷给绢帛。”

“现在人种不了那么多地,尤其是还要种桑树、麻、枣树,再去干活,地里忙不过来。”

“忙不过来收入就少,看着给了很多地,让他们交租交庸,实则他们一被调之后,拿不出东西。”

“若以绢帛代替调,还要有人纺织,或用粮食、桑麻卖钱。”

“这其中,商人在百姓收获的时候压低价格,等着百姓缺了,又抬高价格。”

李易给李隆基分析着商人的坏。

至于好,商人好不好,在于法律强不强。

法律有漏洞,钻得最多的是商人,其次是其他人。

他说的这些事情,换到他那个时代,大家都懂,甚至想得比他还深。

可换到大唐,那就不一样了。

李隆基果然受到冲击了,他哪知道这许多事情啊。

他出生就在皇家,也没去哪个贫困的村子生活上一两年。

他能接触到的事情有局限性,租庸调是根据前朝来进行的。

听到跨越无数个朝代的人跟他讲士农工商,他已经听傻了。

这么简单士不同意,就把士再次拔高。

谁能让农和工作得好,谁就获得奖励。

“易弟,你这庄子还要作甚”李隆基换个话题,受冲击太大了,得回去好好想想。

“我呀,打个样,告诉其他人,一个庄子可以治理成什么样子。”

“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一个庄子我都打理不明白,我怎么能去当官”

“庄户我都不能让他们吃饱穿暖,我怎么敢去当官”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李易坐直,微微抬起下巴说。

他有着自己的骄傲,这是阅历和知识的积累。

这是千年后的经验对此时代的俯视。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48984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