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四百零二章 两仪殿

书名: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两仪殿内,李渊端坐上首位,听着门下省侍中陈叔达讲述河北道洛州总管程名振的奏折。

突厥成功偷袭飞狐径,是河东战局急转直下的关键,代州自然是有责任的,但河北那边也是有责任的,河北此刻还没有设行军总管府,诸军是由洛州总管程名振统辖。

在突厥攻破飞狐径之后,程名振显然也知道会发生什么,立即出兵攻打飞狐径,试图救援代州……可惜飞狐径太难攻了,唐军始终无法攻破。

随后程名振试图走蒲阴陉,这也是太行八径之一,而且就在飞狐径的边上,中间还有一段路程与飞狐径衔接。

但是相比起来,蒲阴陉地势更加险要,由隘门山峡入,取道岩石间,右壁峭插千霄,左则绝涧数百丈,下有怒湍,唐军更是难以取得突破。

所以程名振的选择与之前李世民、李善的判断一致,最终选择了井径关,太行八径其他的几个关隘都在河北道的南侧,都靠近黄河了,即使入河东也起不到什么作用。

而井径关不同,就在太原府东侧太行山中,与恒州、赵州接壤,程名振遣派赵州总管齐善行、定州总管双士洛率兵经井径关入河东,已然进驻阳泉县,并试图向西联络寿阳。

寿阳县距离并州军防御最稳固的榆次县只有不到百里的路程,可以说程名振的选择将会大幅度减轻河东战场并州军的压力。

李渊略为松了口气,密召二郎回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他身为大唐皇帝,也生怕河东有失,如今河北兵力来援并州,突利可汗总是要考虑后路的,不太可能继续猛攻南下。

这样一来,即使二郎回京,河东战局也应该不至于糜烂不堪。

想到这儿,李渊侧头瞥了眼,太子李建成依旧保持着最近几个月的状态,微微垂头,双目无神,似乎在出神。

李渊略为放心了点,他如今是投鼠忌器,最怕的就是在二郎回京之前,东宫会有异动,虽然殿中监苏制一再保证,但谁知道会不会出纰漏呢?

太子坐镇东宫十载,势力范围绝不仅仅局限在东宫,而是遍布太极宫,这也是李渊有意无意默许的。

整个太极宫前后以甘露门、甘露殿为划分点,但以往太子、齐王甚至是秦王都能随意出入,进入甘露门之后的后宫,谁知道太子在后宫有没有人手呢?

“二郎应该已经过河了吧?”李渊突然问了句。

“秦王殿下初三启程,今日是十月初六。”杨恭仁算了算,“大军粮草、军械均需要一一从风陵渡口运送渡过黄河,秦王殿下已遣派骑兵北上支援晋州,自携中军缓行,按时日推算,应已然渡河,当在绛州或蒲州。”

李渊点点头,“盘踞灵州的突厥可有异动?”

陈叔达有些奇怪,昨日张仲坚才送来一份奏报,今天陛下怎么又问起了。

“今日门下省未收灵州、原州奏报。”陈叔达犹豫了会儿,“不过昨日奏报中,广陵郡公提及,突厥已然分兵,可能会同时选择渡口渡过黄河,鸣沙大营只怕难挡。”

“鸣沙大营至少还有数万将士,都布可汗绝不敢携主力渡河。”李渊缓缓道:“否则有被灵州军、陇右道大军前后夹攻之危。”

窦轨迟疑道:“陛下,淮安王……”

这是朝中最担心的地方,淮安王李神通的历史战绩太逊色了,即使突厥只有两三万骑兵南下,只怕李神通也很难扛得住。

李渊沉默着没开口,在心里盘算了下,这时候也没办法了,只能启用怀仁了。

二郎回京,快刀斩乱麻处置了东宫后,立即出京往陇州方向,召集兵力,至少不能让突厥攻破大震关,侵入关内道。

虽然从岐州、泾州调集兵力,而且泾州刺史钱九陇都已经随军征伐河东,但宁州、陇州还是有兵力的,实在不行从原州调兵。

至于将领,二郎回京,至少身边几位如秦琼、程咬金的大将应该是随侍身边,而且长安也还有尉迟恭、王君廓、苏定方、曲鸿这样的将领。

至于河东那边,只能让怀仁去了,只要能保住河东局势不崩盘就行了,有双士洛、齐善行西进,并州军与代州军余部应该不至于被击溃。

不过,朔州的刘世让、李世绩就很难了,基本上成为弃子了。

李渊在心里想,还好在仁智宫的时候,自己就嘱咐怀仁与二郎亲近,不然怀仁去河东,只怕都未必能指挥得动那些天策府大将。

想到这儿,李渊看向一旁的殿中监苏制,“午后你亲去传召魏嗣王李怀仁觐见。”

“是。”苏制有些意外,自己还想假传圣旨呢,好嘛,这次真不是假传圣旨了。

李建成更是意外,眼角余光扫了扫下面的裴世矩,预定是在黄昏前,不过父亲却是在午后召见。

裴世矩不动声色,心里猜到了李渊的思路,不过他觉得李渊只是在无用功……来袭的大军兵力会超过李渊的预计,李神通可能连第一波攻势都抵挡不住。

再加上今日就会受到密信的燕郡王罗艺,陇右道必然在短时间内大半沦陷,仅仅靠李孟尝,难有作为。

“梁州总管何人?”

杨恭仁曾经兼任吏部尚书,还记得清楚,“长平郡公张亮。”

“张亮……”李渊记得这个人,瓦岗出身,后来为天策府属官,“中书拟诏,命张亮即刻领兵三千,北上入京兆,拱卫长安。”

陈叔达、杨恭仁、萧瑀和窦轨都并不意外,如今京兆府内空虚,陇右道或会遭突厥猛攻,这时候抽调兵力北上是理所应当的。

但裴寂却隐隐察觉到了些异样,他很清楚这位相交数十年的大唐皇帝,如果没有发生什么变动,不会这么大动干戈……说起来简单,但梁州乃是汉时汉中,调集兵力北上不是件小事。

除却战事之外,李渊又与几位宰辅讨论了几件其他的政事,才转头回了甘露殿。

甘露门外,王君廓依旧着甲持刀而立,李渊略为有些意外,笑着赞了几句。

而承天门大街上的门下省内,裴世矩已经遣派人手去了通化坊,盯着平阳公主府。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