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三百五十一章 与两位大佬的初遇(待修改)

书名: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早听闻玉壶春之名,故友曾携酒相赠,当夜大醉,不愧得圣人盛赞。”

李高迁挑选的切入点恰到好处,一方面点出了李善得圣人李渊青睐,另一方面也点出了太子……当日就是李建成请李渊赐名玉壶春。

李善脸上的笑容无可挑剔,“郡公善饮, 等战事稍歇,自当奉上。”

李高迁来了兴致,居然一一点评天下名酒,赞玉壶春为北地第一名酒,清如水,烈如火,令人心生豪气。

绕着圈子转了好久,李高迁才将话题扯了回来,“十日前, 某自雁门引军出塞,欲召你随军,可惜刘公断然回绝。”

刘世让曾经回绝李高迁建议自己随军?

一头雾水的李善含糊道:“在下年少,不敢……”

“哈哈哈!”李高迁大笑道:“怀仁何以如此自谦?”

“去岁山东战事,筹谋建功,擒杀刘黑闼,得以封爵,此事长安一时盛传。”

顿了顿,李高迁叹道:“想必怀仁也知晓,刘公倨傲,雁门位马邑东侧,成犄角之态,为保马邑不失,十日前刘公抵雁门, 强令大军出塞。”

对面端坐的李善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刘世让这么嚣张跋扈吗?

“足下位列十二卫大将军……”

“不过充数罢了。”李高迁长吁短叹,“雁门驻军多为刘公旧部。”

好吧, 虽然这是事实,但李高迁是千方百计要给刘世让上眼药呢。

李善瞠目结舌,理论上如今没有代州总管,也没有河东道行军总管,那名义上全盘指挥河东战事的应该是并州总管李神符。

从名位上以及驻军位置来考虑,驻守雁门的左武卫大将军李高迁应该是第二把交椅,而且还未必受并州总管李神符管辖。

居然在雁门夺军……这是人臣干得出来的事?

难怪李高迁和刘世让不合呢……面前这位要么是没胆子,要么是心机深沉,这样都不炸锅?

李高迁一脸的愁容,又补充道:“刘公去岁失位削爵,视为奇耻大辱,此番起复,不计手段得失,一力复爵……”

“相援马邑,乃是正理,但大军倾巢而出,若雁门失守……”

李善沉默的听着,听了好久,总觉得云里雾里。

一直到李高迁笑着说起长安旧事……刻意点出了李渊,李善才听出点味道。

这是在提醒我呢,刘世让这厮不地道。

一心念着复爵,所以强令雁门大军出塞……这方面李善不知军情,不敢妄加点评,但他听得出来,李高迁点出了之前他企图携其随军,而刘世让否决了。

这是在说,刘世让要独占大功,但知道了你得圣人青睐有加,所以才会让出点微末功劳来拉拢你。

要当心啊!

李善也是无言以对,和一路上猜测的差不多,自己又陷入了这种破事。

在长安,夺嫡还讲究个脸面,就算罗艺那厮入京大打出手,但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面子上还糊弄得过去。

在山东,史万宝能狠辣到让李道玄陷入阵中,而后者逃生后亲手斩其首级。

在哪儿都一样,在哪儿都逃不掉这种纷争,所以和长安、去年山东的性质不同,刘世让不是秦王一脉,但道理是一样的。

李善嘴上糊弄着,突然想起了在急诊科轮值的那段时日,主任和副主任之间明争暗斗,不亦乐乎,据说上面也各有大佬撑腰……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就有纷争……想完完全全独善其身,陶渊明去种地都逃不掉呢。

“此番大捷,足下领兵出塞,独当一面,朝中并有封赏。”李善一边笑着奉承,一边在心里想,李高迁这番话到底有几分可信呢?

说想携自己随军,而刘世让拒绝,应该不至于是假话……毕竟一问就能弄清楚。

说刘世让先前想独占功劳,如今让点功劳来拉拢自己……李善对此九信一疑。

但屁股决定了立场啊。

就目前而言,李高迁是自己需要的,而刘世让……暂时不需要。

李善缓缓起身,行了一礼,“在下科举入仕,不料初仕即代县令,朝以重任托付,不敢丝毫懈怠。”

“足下贵为郡公,领左武卫大将军,驻守雁门,他日还请不吝。”

“些许小事,不值一提。”李高迁呵呵笑着,“想必刘公那边也等的急了……”

“些许小事。”李善平静的说:“在下虽微末之身,但曾吟《爱莲说》。”

只一个多月,《爱莲说》已经遍传天下,小民不得闻,但李高迁这等人自然是知晓的。

以莲喻君子。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李善淡然道:“吾年未弱冠,亦有建功立业之愿。”

“吾爱功勋,更甚财物,亦取之有道。”

李高迁脸上笑意愈来愈浓,心想若是刘世让提出让功……李善当场吟诵《爱莲说》,那场面一定很有意思!

虽然厌恶这种破事,但想做事,就不得不和这种破事打交道,甚至主动去掺和……李善轻声道:“日后长相往来。”

“某驻军雁门,还要多仰代县。”李高迁有点想问这少年郎会用什么手段来拒绝刘世让……从今天初次相遇的言谈来看,应该不会断然回绝。

正要转身离去,突然李善身子一顿,笑道:“听闻郡公携两千民夫出塞?”

李高迁点点头,“筹建伤兵营缺人手,怀仁尽可调用。”

“并非为此。”李善行礼道:“正值秋收,民夫欲归乡抢收,还请郡公相悯。”

之前路上特地在大营驻足,就是为了这件事……也是为了这件事,李善才决定应邀先见李高迁一面。

李高迁呆了下,才反应过来,李善是代县令,这正是对方权责范围内的事。

“怀仁放心,苑君璋已然远遁,某即刻传令,民夫返乡。”

“多谢郡公。”

谷滎

看着这少年郎缓步而出,李高迁摸了摸鼻子,对这位最近两年名声鹊起的人物,他并没有什么惊艳之感,只端谨守礼而已。

视线之内,看到一名矮壮汉子躬身相迎,李高迁目光闪烁,这人有一手好医术肯定是真的。

李高迁早年就在李渊身边,知道平阳公主的分量,而杜晓虽然未在军中任职,但在平阳公主府内地位不低,居然被遣派出来随行,而且还如此恭敬。

思索片刻,李高迁不再去想李善会如何拒绝刘世让,招手让亲卫取来笔墨纸砚,心想不管李善那边如何,此次报功奏折必然刘世让居首,自己没办法去抢……那私下递一份奏折给圣人或东宫,总是能有点用的。

进了城,李善很快抵达朔州总管府门口,就在几个月之前,这儿还是苑君璋大行台衙地,高满政投唐后立即被封为朔州总管,这儿才被改成总管府。

刘世让在书房内正在奋笔疾书,一旁的亲卫小声在其耳边嘀咕了几声。

刘世让手中笔未停,只说了句,“让他进来。”

得自己亲笔信相召,居然先去见了李高迁……而李高迁之前力荐携其随军,刘世让不禁在心里考量,难道这两人是旧识?

不急不缓的脚步声响起,刘世让依旧埋头文案,并不理睬。

李善站在那儿,心里倒没什么怨愤,只哭笑不得……自己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了?

前世有次同学聚会,一个走了仕途的同学喝了酒直叫苦,说什么去给科长汇报工作,领导要么写材料,要么看材料,再不济也要多喝几口茶,让下属先站一会儿……

好一会儿后,刘世让放下笔,转头看去,这是个容貌俊美的少年郎,身量颇高,双眉似飞,鬓角如剑,有卓尔不凡之态,更有一种蓬勃而起的气势。

刘世让心中叹息,自己去岁遭贬后,不过月余,鬓发花白,老态龙钟,此次勉强持槊冲锋,多有不支。

“如此少年郎,正如雨后竹笋。”刘世让轻声道:“勃发而起,当奋勇攀爬。”

看了眼面前的老者,脸上皱纹……不比李渊少,后者是史上这方面比较著名的,李善俯首答道:“正如刘公所言,小子勃发奋进,但仍需长者照拂。”

“呵呵,呵呵。”刘世让轻笑了两声,起身踱了几步,“听闻你筹建伤兵营,可有条策?”

李善款款道来,自馆陶开始,前前后后琢磨了大半年了,各种条例也根据时代的不同,物资的差异做了调整,培养出来的几十个护兵在长安也有过联手,唯一的问题在于物资供给。

“水需清,器需洁,不得封闭,不得不见天日,此外需每日充足口粮,最好有鸡子、肉食。”

手术之后,宽阔而通风的空间,干净让人不会压抑的住所,以及足够的营养,再辅佐细心的照料,这已经是李善能做到的极致了。

但这需要不低的后勤供给,当年在馆陶没问题,后来刘黑闼大溃后更没问题,在长安自然不是问题,但在马邑就比较难了。

刘世让有些为难,想了想才说:“朔州地广人稀,多遭贼军肆虐,此番苑君璋又引突厥来寇,代州或能……”

“刘公,代县正值秋收。”李善苦笑道:“大军携数千民夫出塞……适才在下请江夏郡公使民夫回乡抢收。”

刘世让目光闪烁,这是在向我解释吗?

正犹豫要不要多问几句,门外传来禀报声,“高公来了。”

李善正要退下,刘世让摆手道:“怀仁且待。”

刘世让大步走出屋子,李善微微眯眼转头瞄了眼,院子里是个身材健硕的中年人,腰间跨刀,声音洪亮。

门外就有亲卫,李善迅速收回视线,在心里琢磨了下,就刚才几句交谈而言,刘世让算不上温文儒雅,但也看不出什么飞扬倨傲。

或许是因为无关紧要的小事?

或许是因为去岁被贬而心态产生的变化?

一刻钟后,刘世让才回来,随口道:“两千骑兵北逐,苑君璋短尾求生,窜入云州遁逃。”

“恭喜刘公。”

刘世让示意亲卫搬来一个胡凳,“久闻推敲诗才……不过听闻怀仁学识驳杂?”

“不求甚解罢了。”李善坐下后突然反应过来,这老头还真如李高迁说的那般啊!

在李高迁那儿,行礼之后立即就相坐而谈。

而在刘世让这儿,开头就罚站了好一会儿,这老头都临时出去有事,也没嘱咐人搬个凳子来!

刘世让细细问起诸事,基本上什么都问……李善都有点不耐烦了。

从父祖辈开始问,问到山东战事,问到伤兵营,问到科举,问到诗文,问到起居,问到代县,问到爵位……

“怀仁居然懂制冰奇术?”刘世让眼睛一亮,“老夫北上赴任前一日,得圣人赐冰食一碗。”

“夏日酷热,圣人难耐,在下每日制冰送去……”李善听得有些懵懂,难道这老头去了一次广州忘不了炎热了?

刘世让从本质上来说不是那种官僚,不太懂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只是略为试探了几句,就下定了决心……能每日送冰入宫,一方面说明得圣人青睐,不是谁都能每日入宫的,另一方面说明这少年郎擅媚上!

刘世让觉得,自己吃亏就吃亏在不会媚上……李善要知道这厮如此想,都要哭了,我也不会媚上啊!

从桌上拿起一张纸递过去,刘世让温和笑道:“怀仁文采非凡,还请代为斟酌。”

可能这老头前半辈子不太笑,这笑容看起来有点狰狞,李善喉头动了动,接过看了眼,登时叹了口气……还真让李高迁猜中了,而且是全猜中了。

这是一份报功奏折,首功自然是刘世让,长篇累赘的描绘刘世让如何探查敌情,率军出击试探虚实,然后指挥若定,坚守马邑,择机出击,大败苑君璋,斩首三千,俘虏数千……

刘世让这老头为了复爵,还真是什么都敢干……独占功劳也不能这样!

只在后面补上了几个名字,排在第一位的是朔州总管高满政,后面是江夏郡公李高迁,第三位就是李善。

高满政是因为坚守马邑,率军侧记苑君璋有功。

李高迁是因为率军胁迫苑君璋侧翼……关于李高迁被当做诱饵那是一句都没提。

而李善是因为一是筹谋有功,二是建伤兵营以振军中士气有功。

李善那叫一个头痛啊。

迟疑间,刘世让眉头一皱,声音登时转冷,“江夏郡公另有言嘱咐?”

哎,李善不得不承认,李高迁说的对,真对,全对,这老头真不好打交道!

“多谢刘公好意。”

刘世让面色这才转缓,而李善一边腹诽,一边想着……看来要动些手脚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