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章 战略

书名: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已经是深夜了,躺在床上的崔十一娘睁开眼睛,发现身边还是没人,她知道李善并不是去了周氏、小蛮处,肯定是还在外院没有回来……但即使如此,黄昏时分郎君还亲自端着饭菜过来,想到这,崔十一娘甜甜一笑。

但想起昨晚李善所说的,崔十一娘不由得叹息一声,想起昨日深夜被惊醒后,郎君开玩笑说的那句“悔教夫婿觅封侯”。

听见微微的声响,崔十一娘转头看去,借着月光看见李善轻手轻脚的走来。

“还没睡吗?”

“刚醒了会儿。”

听着妻子软软糯糯近乎撒娇的声音,李善笑着摸了摸崔十一娘的脸颊,小声说:“放心吧,无论如何,为夫也不会再领兵上阵……呃,外院用餐时候,还没岳丈大人训斥呢。”

崔十一娘低低的应了声,她也心里有数,如果丈夫再立下偌大军功,即使陛下、秦王再如何有量,也很难安置了,到那时候,很多事情都不太好说了。

想到这,崔十一娘小声说:“再过些年,去清河?”

崔十一娘说这话时候颇有迟疑,颇为犹豫,无往常时候干脆利索的作风……毕竟丈夫是大唐嗣王,可不是依附清河崔氏的女婿。

“迁居清河吗?”李善想了想,“也不错,不过只怕陛下与秦王不会放为夫出京兆啊。”

“到时候再说吧。”

“明日可能要入宫议事,快睡吧。”

不多时,听见妻子细细的打呼声,李善抿嘴一笑,可惜现在没有录音机,否则一定要录下来……崔十一娘无数次脸红而态度坚决的否认,我睡觉不打鼾!

等一夜过去,李善起床的时候,身边已经没了人。

嘀咕了几声,李善起身洗漱……自从大婚之后,他不得不亲自洗漱了,毕竟周氏、小蛮进不了正屋。

看见外间崔十一娘正皱着眉头在喝小米粥,只吃了几口就张口呕吐,李善想了想让人去清炒了个萝卜丝来,才劝得妻子多吃了几口。

“不是要去议事吗?”崔十一娘催促道:“你先去忙吧。”

“又要议事?”门外响起张氏诧异的声音,“不是说要多歇息些时日吗?”

一旁的崔信哼了声,“军国大事,你懂什么!”

张氏登时横眉立目,崔信有些下不来台,转头看向李善,“还不快些,再过些时日就回城,住在这儿,每日上衙都要迟!”

李善干笑着拿了两个馍馍就走,心里吐槽不已,昨天你上衙迟到……明明是你自己起来迟了,这也能怪我?

这是不讲道理嘛!

一路进了皇城,因为今日没有早朝,李善径直进了宫城去了两仪殿,还没有召集群臣议事的李渊诧异的看着来禀告的宫人,再次询问:“是魏嗣王李善李怀仁请见?”

“是。”

李渊咧咧嘴,“让他进来。”

“臣李善拜见陛下。”

“怀仁……”李渊好奇的问:“为何……呃……”

这话有些不好问出口啊,你是什么德行,大家都心知肚明,御史台的御史更是清楚,从代州回京出任司农卿以来,基本上就是早朝不见,上衙不到,你今天怎么会这么早入宫觐见?

“呃……”李善也有点不好意思,婉转解释道:“臣妻崔氏自幼受尽宠爱。”

“嗯?”

李善眨眨眼,递去一个嗔怪的眼神,“岳丈大人、岳母大人如今都在照料内子。”

李渊一怔后放声大笑,“哈哈哈,是被清河县公逼着来的吧!”

“哎,陛下料事如神。”李善叹道:“昨日岳丈大人上衙稍迟,也不知是萧相还是杨相提了几句,结果晚间责备臣……明明是他自个儿起床迟了!”

李渊忍俊不禁,指了指李善,“那稍后两仪殿议事,正要询怀仁。”

“是因为突厥事吧?”

“怀仁如何知晓?”

“凌公告知的。”李善解释道:“据说都布可汗、突利可汗、义成公主都要取臣首级?”

张仲坚如今是灵州军的实际统帅,但却是李善的亲卫出身……两人暗中通信,虽然李渊、李世民都知道这是难免的,但这种事是不能摆在明面上的。

“怀仁之名,在草原上,可止小儿夜啼。”李渊叹道:“因怀仁,突厥再裂,但也因怀仁,突厥内乱已平。”

“还请陛下为臣做主。”李善委屈的说:“长孙无忌居然以此指责!”

李渊也有些无语,但也觉得这种指责有些道理。

两人聊了好一阵后,差不多到了时间,李渊下令召诸位宰辅两仪殿议事。

裴世矩进了两仪殿,第一眼就看见了坐在秦王下首位的李善,直到今日在门下省看到了灵州道行军副总管张仲坚的奏折,他才有点相信李善昨日那番话可能有几分真情实意。

因为突厥结盟又分裂,只怕大战又起,提前得知消息的李善才会选择和解……裴世矩行礼后沉默的坐在位置上,心里叹了口气,但即使知道,自己只怕还是会选择拒绝。

原因也很简单,其一,裴世矩以己度人,李善不是因为要和解才和解的,是迫于无奈才选择和解的,一旦自己致仕,再无任何的反抗能力,等到突厥退走或者明年,李善会不会遵守承诺……这实在是很难说的事。

裴世矩不觉得李善一定会遵守承诺……反过来说,如果裴世矩占据了上风,想选择和解,不会简简单单的让李善致仕或者滚回岭南,一定要亲眼看到李善的死,才能放心,才会有选择性的放过其他人。

其二,裴世矩最看重的还是子嗣传承与门楣不坠,简单的来说,一方面是香火不绝,一方面是门楣不坠,当然了,这是特指西眷房。

都说天下裴氏出闻喜,但闻喜裴氏可能是天下世家门阀中内斗最多,也最惨烈的,若是内有对手,外有强敌,只怕西眷一房再无出头之日,至少自己这一支一定会沦落,甚至会断绝。

这才是裴世矩无法接受的,难道自己的子孙后代要沦落的如天策府大将李孟尝一样吗?

明明是出身赵郡李氏,祖辈还身居高位,自己却要沦落到入山为盗,才能讨一口饭吃。

最关键是李善太年轻,去年才加冠,今年才二十一岁,裴世矩可以想象,往后可能五十年内,西眷一房都没有出头之日,如果李善能培养得出得力子嗣,再往后推上百八十年都可能,李善甚至有可能提拔东眷房、洗马房的裴氏子弟来压制西眷房。

裴世矩正在思索时候,李渊已经将张仲坚的奏折递给了其他几个宰辅看过,笑着说:“当年弘大语裂突厥,为天下称颂,不料数十年,怀仁两败突厥,再裂突厥。”

“陛下过誉了,老臣何能与魏嗣王相较。”裴世矩谦虚道:“李怀仁之名,草原上可止小儿夜啼,胡人无不闻风丧胆,若是突厥来袭,当易耳。”

李善暗骂了句,你明知道我不可能上阵,说这种话……

李渊不置可否,看向了李世民:“二郎,突厥今岁会大举南侵吗?”

“八成。”李世民叹道:“阿史那一族欲统率草原,必有一胜。”

萧瑀扬声道:“也就是说,若是此次能再败突厥,只怕草原部落再裂,处处割据。”

李渊点点头,“突利可汗、都布可汗东西两立,其中当有义成公主手笔,或会东西两侧同时南侵。”

李渊有点后悔了,如果张仲坚这份奏折早一个月送来的话,自己可能不会让李靖调任延州道行军总管。

顿了顿,李渊看向李建成,“大郎如何看?”

李建成犹豫了会儿,轻声道:“东西来袭,大抵分为四路,代州、延州、灵州、陇右道,如今陇右道有淮安王李神通镇守,后有燕郡王罗艺率天节军,应不至于被突厥攻破。”

四路只提了陇右道,那是因为只有陇右道有东宫的人,即使如此,陇右道也是以秦王一脉的李神通为首。

李渊略略颔首,再次看向李世民,“延州如何?”

“代国公李药师统领大局,突厥若是来袭,越过榆林,当不会迈长城攻打银州、绥州,更不可能绕行攻打延州,平原郡公段德操足以守御,突厥难迈卢子关,唯有长城以北的夏州。”李世民顿了顿,“张公瑾初初上任,只怕勉力守御城池。”

李渊听出了李世民的言外之意,不禁转头看了眼李善……后者不禁咧咧嘴,他也听出来了,李世民也有点不放心啊!

论真正的文武双全,秦王一脉中,出挑的其实不算特别多,李世绩算一个,张士贵算一个,没浮出水平的李善肯定算一个,但张公瑾也绝对有这个资格。

这是个能出将入相的英杰。

但若是突厥选择从榆林方向攻打夏州的话,曾坐视顾集镇被围攻的代国公李药师会不会选择出兵……这是让人难以揣测的。

毕竟李靖也才上任延州道行军总管不久,而延州军不管是战力还是战马的数量都不如代州军、灵州军,李靖一旦选择出卢子关……也是有战败可能的。

李渊思索片刻后,断然道:“二郎从陕东道大行台抽调兵力,以尉迟恭为首,抽调天策府将领,补入延州道。”

“是。”李世民一口应下,但随机补充道:“或可下诏,延州道兵事,当由代国公决断。”

李渊满意的点点头,这是投桃报李,李渊也怕李靖缩着脑袋啊,所以特地将李世民最心腹的尉迟恭给送过去,但李世民也没有越俎代庖,延州道的指挥权,还是由李渊的嫡系李靖来掌握。

一旁的太子李建成脸色惨白,这父慈子孝的场面,这么多年来曾经一次又一次的在这座两仪殿上演……只不过当时的一位主角是自己。

“灵州、代州两地。”李世民转头看向李善,“怀仁尽知内情,当可一述。”

李善昨晚就打好了腹稿,朗声道:“代地雁门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若是突厥来袭,必有后手,需警示代州诸将,防突厥从楼烦关,或山脉小路偷入腹地,前后夹击。”

李渊点点头,“朔州如何?”

“刘世让当有守御马邑之能。”李善一个个点评道:“数年间,代国公李靖于朔州多建类顾集镇堡垒,以封锁突厥骑兵纵横空间,如今领总的是代州司马薛万钧……此人类其兄薛万彻,擅攻……”

说到这儿,李善瞥了眼李世民,后者笑着说:“怀仁尽管直言。”

“薛万彻、薛万钧兄弟均为万人敌,以为先锋破阵,无往不利,但为主将,若不能大胜,当会大败。”李善径直道:“于朔州堡垒,需领兵镇守,视局势或进或退,或攻或守,还要与马邑刘世让合作无间,非此二人能为之。”

李渊笑着问:“大郎、二郎,怀仁如此点评,可有不妥之处?”

李建成勉强笑了笑,“薛万彻与怀仁义结金兰,当知其能。”

李世民只点点头,“那代州诸将,只有李世绩能为之。”

“二郎去信秦武通。”李渊下了决定,“代州当无虞,怀仁再述灵州。”

“张仲坚有名将之才,兼有西河郡公温彦博为辅。”李善想了会儿,“若是突厥来袭,当不会大败,只是灭梁之后,军中大将或转任延州道,或调回京中。”

李渊也了解这一点,他本以为在泾州一战后,大败的突厥可能要持续不短时间的内乱,所以才会陆续将将领抽调回京……试图先解决夺嫡之争,没想到自己终于下了废太子的决心,但还没动手,突厥就有南侵之像。

“从十六卫中抽调将领。”李渊挥手道:“此事由怀仁与二郎、嗣昌共议。”

“是。”

“是。”

李世民是领十二卫大将军,柴绍节制北衙禁军,这是他们的权利范围。

应声的李善转头看了眼裴世矩,眼神中带着他们两人才懂的意味……你不是也承认我情义深重吗?

冯立可也是我的旧部呢?!

薛万彻被赶到代州去,罗艺滚回了河州,李高迁被罢职,再把冯立弄走,我看你能用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