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劝诫

书名:穿越初唐从上吊开始 作者:狂风徐徐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7

午后,宾客大都已经离开,女眷中只有大长孙氏留了下来,外院中只有与李善关系最为亲密的王仁表、李昭德、张文瓘留了下来。

书房内,张文瓘好奇的左顾右盼,一会儿盯着挂在墙壁上的地图,一会儿从书架上取几本书翻翻。

王仁表本就性情沉稳,李昭德在父亲遭遇大变后也变得沉稳起来,两人都安安分分的坐在那儿。

他们俩都心里很有数,自己这位好友名重天下,常有剑走偏锋之举,实际上却是个极为谨慎的人,不管是王仁表来了很多次的日月潭,还是李昭德长久驻足的百泉县外的唐军大营,李善从不会将客人引至书房。

事实上,如今书房外,正有四名持刀亲卫把守。

王仁表的视线在书房中扫过,陆续扫过桌上被涂改的文稿,墙上做了标记的地图,心想这儿很可能是怀仁与凌敬、苏定方议事的场所。

“孝卿兄知晓,小弟不喜茶。”李善端着木盘进来,将四杯温水放在桌上,笑道:“这还是从东山寺深井打来的井水。”

“可惜了叔母的点茶手艺。”张文瓘坐了回来,“十一娘还在家里学了好久的点茶呢。”

“那可不是为了某,是为了母亲。”李善哈哈一笑,“对了,稚圭准备何时大婚?”

张文瓘有些意外李善提及这件事,因为与他定亲的崔氏女是清河崔氏小房,其隔房伯父就是被李善亲手斩杀的崔帛,为了这件事,清河崔氏小房那一支至今对李善都颇有微词。

“还不知道呢,至少应该是明后年吧。”张文瓘想了想补充道:“上个月父亲来信,最好是小弟明经科中的之后再迎娶。”

李善笑着问:“记得叔父已经迁职了?”

“嗯,前几日接到父亲来信,已经抵太原。”

齐王被废,太子失势,秦王的势力极度扩张,这种变动不仅仅局限在长安城中,江南、蜀地不提,至少关内道、河东道这些与长安距离很近的地方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动。

比如张文瓘的父亲就是个例子,张虔雄原为泽州阳城令,此番一跃晋升代州录事参军事。

李善沉吟片刻后看向王仁表,“孝卿兄,稚圭虽已近加冠,但性情跳脱,难以安心读书,不如让其去太原随其父潜心修读,待得明岁再来京赴考?”

王仁表深深的看了眼李善,“怀仁说的是。”

“甚么?”张文瓘不干了,“明岁明经科,小弟必然取中!”

“说什么大话!”李善喝道:“今年明经科,你与昭德一同赴考,双双落榜,也就是因为你父亲远在河东,而乾佑叔父也在原州,不然必然要怪责到为兄头上!”

被连累了的李昭德没吭声,却仔细的打量着这三个人的神色,张文瓘忿忿不平,王仁表神色淡然。

张文瓘虽然年纪小,但却是个有主见的人,去年梁军攻陇州,他疾驰求援,又跟着李善一同北上,后来李善驻军百泉县,张文瓘参赞军务,也表现不错。

“怀仁兄,其实小弟留在京中并无碍难。”张文瓘冷静了下,低声解释道:“无论如何,不会有人为难小弟……”

“错了,错了。”王仁表打断道:“长安城内,何人不知怀仁重情重义?”

李昭德也点头赞同,“若是有人以稚圭为挟,怀仁兄何以处置?”

张文瓘眼角跳动了下,看了眼李善,又看了眼王仁表,他自己是心里有数的,李怀仁八成已经投入秦王麾下,而且时间可能还不短,但听李昭德这话的意思,好像也猜到了什么。

李善眼角余光扫了扫神色平静的李昭德,心想这位倒是心思敏捷的很……但也无所谓,就目前局势而言,自己与李世民走的近一些,甚至有投靠的趋势,其实也无伤大雅,被人看出来也没什么,毕竟李渊都有过暗示甚至明示了。

“某定居长安数年,多有友人,但真正相交于心的并不多,如房遗直、长孙冲等人均为秦王府子弟,虽然投契,但难免有所顾忌。”李善缓缓道:“如定方兄、范十一、张三郎、曲四郎等人,虽然名为亲卫,实则为友,但他们终究是和某站在一处的。”

“所以,算下来,如今尚为百泉令的德谋兄是一个,孝卿兄是一个,昭德是一个,魏玄成是一个,薛万彻是一个,张士贵是一个,你张稚圭是一个。”

李善盯着张文瓘的双眼,“如果伱被擒走,别人要挟,你要为兄如何抉择?”

“但……”

张文瓘的话还没说完,李善就知道他想说什么,因为他看向了李昭德。

“昭德不同,他的伯父是代国公李药师,无论夺嫡胜负如何,他都能稳如泰山。”李善打断道。

的确,不管是太子还是秦王获胜,距离长安最近的延州道行军总管代国公李药师的分量都是极重的,身为李靖嫡亲侄儿,不会有人对李昭德做什么。

李昭德目光闪烁,果然是涉及夺嫡之争,这位被视为不偏不倚的兄长似乎并不是那么不偏不倚……不然,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以其军功、名望,以及两度救驾的功劳,还有陛下对其的信重,以及平阳公主为后盾,无论是太子还是秦王上位,都理应笼络而不是加害。

所以,只剩下一种可能,李怀仁已经做出了选择……李昭德在心里琢磨,是什么时候做出的选择呢?

李昭德隐隐察觉到,很可能不是在仁智宫之变后,甚至可能远在天台山一战之前。

而对手也是确定无疑的,父亲最终听从怀仁兄的劝诫留在了长安而没有回三原县,不就是因为边上就是燕郡王罗艺的故乡云阳县吗?

顿了顿,李善继续道:“孝卿兄也一样,毕竟……不会有人对其下手。”

王仁表微垂眼帘,其实同安长公主这个嫡母的身份是不能保证什么的,而且他与李善的关系是最为密切的。

但在李善从仁智宫回到长安之后,王仁表数次来访,非常确定的表达出了态度,绝不返乡以避。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