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五百五十四章 士族可用否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李戴招供了。

温水煮青蛙,总算有锅水快开了

浙党这一大锅青蛙就快煮死了。

万历也命骆思恭暗中准备去了。

这清洗浙党一事至此貌似就安排妥当了,只等密卫查得差不多他们就可以动手了。

不过,他跟小朱常洵解释了一番之后却又陷入了沉思之中。

他还得考虑接替人选。

浙党因为他的压制虽然没能窃据什么六部尚书之位,六部侍郎一级的却有不少。

更重要的,还有两个内阁大学士。

还有,现在他们还在清洗朝堂上下的贪官污吏呢,而且,他们还是从正五品以上开始清洗的。

贪官污吏被清洗之后留下的空缺那也需要有人接替,皇党但凡勉强有点资历又有能力的那几乎都提上去了。

比如,刘应秋、焦竑、黄承玄、董其昌、朱夔元等,那都已经提到六部侍郎一级了。

李廷机更是直接入阁了,袁可立和李化龙那都已经当上六部尚书了。

这些资历最深的也就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进入官场最多也才十五年时间而已。

如果按官场的规矩,他们能提到六部侍郎一级就算是不错了。

他这已经算是破格提拔了。

现在万历十一年的进士但凡是皇党且有能力的他几乎都提到六部尚书一级了,万历十四年乃至万历十七年的进士但凡是皇党且有能力的他几乎都已经提到六部侍郎一级了。

浙党清理完之后留下的空缺他难道提拔皇党中那些没什么能力的来填补吗?

原本他认为这么做也无不可,他就喜欢听话的,官员听话就好,有没有能力好像不重要。

但是,户部贪腐案却让他吃了一堑。

陈省这家伙但凡有点能力那都不至于让李戴玩的团团转啊。

这吃一堑就得长一智。

他得记教训。

官员听话的确好,但也得有能力才能重用。

如果没有能力也重用,那就是给其属下别有用心的官员乃至贪官污吏机会。

户部之所以贪出这么个天大的窟窿来,那就是因为陈省没能力。

陈省若是有点能力,那早就看出端倪来了。

所有,光听话没有能力还不能重用。

要不然,朝廷其他衙门很有可能会变得跟现在的户部一样,烂成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收拾起来都不知道要费多少功夫。

问题,不重用听话皇党又重用什么人呢?

他正琢磨着呢,小朱常洵又忍不住问道:“父皇,您在考虑什么,想这么久。”

这个问题着实有点难以抉择。

你以后那也得注意。

万历微微叹息一声,随即耐心解释道:“父皇是在考虑惩治了浙党之后他们留下的空缺用哪些人来填补。”

您怎么又开始考虑这个了?

小朱常洵颇为不解道:“父皇,您不是把这个交给首辅沈大人和大学士李大人了吗?

他们那么多的弟子,还不够填补浙党留下来的空缺吗?”

你一点都没注意陈省带来的教训。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细细解释道:“原户部尚书陈省把户部管成什么样了你也看到了。

他的能力就不足以出任户部尚书,父皇当初也就考虑党争的问题去了,没有注意他的能力问题。

结果,他被李戴耍得团团转都不知道。

所以,我们任用重要官员的时候还不能光考虑听不听话的问题,听话那只是前提,我们还得考虑其他因素,比如德不配位就不能用,才不配位那也不能用。

《春秋左转》就有云,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无滥。

简单来说就是宁缺毋滥,缺了还不会造成多少损失,滥用那损失会大得吓人。

陈省之于户部尚书之位就是个教训,现在仲化和尔张他们手底下德才兼备的那都予以重任了,剩下的德行如何暂且不说,才能那都配上六部侍郎乃至内阁大学士之位了。

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滥用,你知道吗?

如果我们滥用,那他们手底下保不准就会出个李戴、张戴什么的,把他们耍得团团转,让朝廷损失惨重。”

宁缺毋滥?

小朱常洵闻言,细细想了想,不免有些吃惊道:“父皇,您的意思,浙党留下的空缺暂时不填补吗?

这样内阁不是少了两个大学士吗,还有六部衙门也会少几个侍郎,这样能行吗?”

宁缺毋滥是宁缺毋滥,缺了那我们也得想办法啊。

万历微微摇头道:“如果实在找不到人,那自然只能宁缺毋滥。

不过,现在朝堂之上也不是一个能用的官员都没有了,父皇就是在想找哪些人来接替浙党留下的空缺。”

哦,原来是找其他人来填补空缺啊。

小朱常洵缓缓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父皇,您想到了吗?”

这个倒是想到了一点。

万历微微点头道:“父皇想试试看士族出身的官员能不能用。”

士族?

小朱常洵回想道:“蒲州三大豪族好像就是士族吧,父皇士族出身的官员能用吗?”

你有点喜欢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万历微微摇了摇头,随即细细解释道:“蒲州三大豪族并非传统士族出身,他们原本都是商户,三晋闻名的大商户。

他们就是商户中唯利是图的典型,这种商户就是所谓的奸商,他们把奸商之道全都用官场上了。

其实,现在大部分士族都不是传统士族出身,大明传承百年以上的士族并没有多少。

现在有进士功名的那都可以称之为士族了,他们父辈祖辈那还不一定是士族呢,他们的子孙后代如果不能考取举人功名又或进士功名,那就会退出士族行列。

所以,你说的什么士族官员还能用吗,那就是错误的,我们肯定是要用士族官员的,关键就看用什么样的士族官员。

父皇所说的试试士族出身的官员能不能用,其实是试试那些传承了几代的士族官员能不能用。”

呃,士族都这么复杂的吗?

小朱常洵闻言,细细想了想,随即又忍不住问道:“父皇,那您想试试那些士族出身的官员呢?”

这个可不能胡乱试。

万历想了想,随即耐心教导道:“父皇跟你说过,我们不熟悉的官员那就得好好考察一番才能用。

特别是这次,我们需要的是六部侍郎乃至内阁大学士,不好好考察一番就用那可能会出大问题。”

还要考察一番啊?

小朱常洵问问题那是颇有些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性,他想了想,又忍不住问道:“父皇,那怎么考察呢?”

如果是一般人这么不停的问,万历那早就不耐烦了。

不过,小朱常洵这么问他却没有什么不耐烦的感觉。

因为他这会儿就是在教小家伙治国之道呢,治国之道那自然要解释清楚,他不解释清楚小家伙以后就可能变成昏君。

他耐心的解释道:“这考察分很多种,比如,让都察院去考察,让吏部去考察,让密卫去考察等等。

这些都是让别人去考察,我们自己其实也可以考察,比如,平时多留心,感觉可以的就招来问问。

你这次估计就没留心,贪官污吏和浙党里面其实老牌士族出身的并不多,诸如孙鑨、陆光祖等老牌士族出身的官员那都是一察觉不对劲就退出官场了。

这就证明了有些传承了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士族是很看重家族传承的,如果有牵连整个家族的危险乃至会丢了家族的脸面,他们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隐退。

他们很清楚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所以,他们是不大可能和贪官污吏乃至乱臣贼子同流合污的,这种官员还是可以用一用的。”

还有,你也没有注意,王象晋和毕懋康都是士族出身,他们都还不错。

毕懋康家里这会儿好像也就个兄长毕懋良考上进士了,而且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提拔为六部侍郎都不合适。

那么,我们就可以先考虑考察王象晋家里出的进士了。

他家里可是一堆的进士,而且,这次清查贪官污吏也没查出一个是他家的,这就证明他家里出的进士还是不错的,起码贪念不重。

至于具体如何,那就得招来问问看了。”

说罢,他便朗声道:“传兵部郎中王象乾。”

他这是要把人招过来示范一下怎么考察。

王象乾是隆庆五年进士,历官二十余年升至兵部郎中那算是中规中矩的,不是太慢也不是太快,能力肯定是有的,资历那也足够了。

至于能不能提拔重用,那就要考察一番才知道了。

王象乾可不知道自己有可能要被提拔重用了。

他的印象中当今天子好像很少召见六部尚书以下的官员,别说郎中了,侍郎都很少召见。

万历突然间召见他,着实搞得他有点莫名其妙。

他急匆匆赶到御书房一看,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参见万岁爷,参见三皇子殿下。”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便细细打量起来。

这家伙长相倒算是可以,浓眉大眼,脸型方正,胡须饱满,一看就不像是个大奸大恶之人。

他微微点了点头,随即问道:“子廓,你是子进的大哥吧?”

这话什么意思?

子进出事了!

王象乾脸上不由露出一丝担忧之色,他连连点头道:“是的,万岁爷,微臣正是子进的兄长。”

嗯,注重亲情,起码不是冷血无情之人。

万历又问道:“子进擅长种植瓜果蔬菜,你可有什么擅长的?”

这个怎么说呢?

我倒是读了不少兵书,但是,万岁爷好像不喜用文官统兵,这个特长不说也罢。

王象乾想了想,随即小心道:“微臣惭愧,微臣也就是会种地而已,对于农活上的专长微臣比不得子进。”

你也会种地啊?

两兄弟都都是进士,却都会种地种菜,这应该不是偶然。

万历颇有些好奇道:“你家里那么多兄弟,你家的地不会都是你们自己种的吧?”

这个说出来可能没几个人信。

不过,他也不能因此欺君。

王象乾犹豫了一下,还是老老实实道:“是的,万岁爷,微臣祖父那一辈还是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贫农。

而且,家祖和家父的俸禄不是用在治理地方了就是用在养我们这些孩子了,也留不下多少钱买地。

现今我们一大家子也就三十多亩地而已,自家人种都有点不够吃的,实在请不起人来种。

所以,我们家的地都是自己种的,我们叔伯兄弟但凡没有出仕的,那都得在家种地,包括家父也一样。”

啊?

你这是装清廉还是真的如此?

万历闻言,那都不由得暗自吃了一惊。

他愣了一下,这才继续问道:“你们家出的进士十个都不止了吧,现在你们家才三十多亩地?!

这三十多亩地最多也就七八百两吧,十个进士哪怕全是七品一个月俸禄加起来也有七十五石啊,一年那就是九百石。

如果按京城的粮价,你们一年的俸禄就能买四五十亩地啊,你们家现在才三十多亩地?”

您不能光看俸禄啊。

王象乾又细细想了想,这才小心道:“万岁爷,这个主要是因为微臣家里人太多了。

家父那一辈那就是兄弟八个,微臣这一辈也是兄弟八个,再加上妻儿老小那就是三四十口人。

微臣家里开销本就大,一个月最少得四五十两,这还是因为我们自己种了不少粮食和菜,要不然,一个月五六十两估计都不够。

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家祖遗训,为官一任需得造福一方,要不然就不配做官。

微臣的叔伯兄弟那都不敢有违,为了造福地方,他们的俸禄那都花销得差不多了,剩下的也就够家人勉强温饱而已,根本没有余钱啊。”

真的假的?!

万历满脸郑重道:“你们家真的没有余财吗?”

唉,这年头这话说出来真没人信。

万岁爷这口气,明显就有点不信。

怎么办呢?

话都说这份上了,他必须解释清楚才行。

他不能让万岁爷觉得他在欺君啊。

王象乾又细细想了想,随即咬牙道:“万岁爷,微臣斗胆,有一事您可能不曾听闻。

家祖是因公殉职,按律那是有抚恤的,但当时严家父子当国,贪墨了所有官员抚恤,家祖的抚恤那也一直未曾发给家父几兄弟。

原本这种向朝廷讨要钱财之事家父兄弟几个都不耻为之。

奈何,因家祖猝然离世,家父兄弟几个那时又未曾金榜题名,还没有一官半职,也没有俸禄。

当时微臣家里实在有点难以为继,家父兄弟几个无奈,只能厚着脸皮进京讨要。

结果,严世蕃竟然让家父兄弟几个行贿五百两,才肯将家祖的抚恤发下来。

家父兄弟几个实在凑不出这钱来,只能无奈回家苦熬。

微臣记得很清楚,那时候我们吃得都是蔬菜稀饭,没一点荤腥,根本就吃不饱,微臣经常饿得头昏眼花。

我们一大家子人那都是熬到家父和长兄相继金榜题名才勉强吃上饱饭的。”

这年头做清官这么惨!

万历闻言,那都不由得愣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