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五十四章 奇葩的殿试考题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张四维和申时行为了避嫌,都不争这次的会试主考官。

他们这么做看似很公平,其实一点都不公平!

因为会试考题是要交内阁审批的,内阁首辅那肯定知道会试考题。

嘉靖朝之前,当朝内阁首辅的子嗣乃至亲友一般都不参加那几年的会试,这才叫真正的避嫌。

可惜,嘉靖朝之后,这规矩就没人讲了。

因为严嵩父子为了捞钱连会试考题都卖!

嘉靖二十六年之后严嵩父子掌权的十多二十年间,那是什么牛鬼蛇神都能金榜题名,那几届科举就没出几个人才。

所以,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榜被誉为明清科举第一榜,这一榜不但出了张居正和李春芳这两个内阁首辅,内阁大学士和六部尚书更是出了一大堆。

可以说,严嵩父子倒台之后,直到万历前期这二三十年间的朝局就是由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主导的。

其实,并不是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真的牛到明清第一,主要后面严嵩父子掌权的几届科举很多进士都是买考题考上去的垃圾,所以才显得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进士相当的牛。

严嵩父子这么搞,还导致后面的内阁首辅都不讲规矩了。

比如,张居正,他出任首辅期间,长子张敬修、次子张嗣修、三子张懋修都参加了会试和殿试,而且张懋修是状元,张嗣修是榜眼!

又比如,张四维。

这家伙其实更过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会试结束,贡士榜出来之后,照例是要交给万历来过目才能贴出去的。

放榜前一天,下午酉时许,天都快黑了,余有才终于抱着硕大的贡士榜单急匆匆来到御书房中。

万历还真想看看,张四维到底有多不要脸。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命成国公朱应桢上前,帮忙把硕大的贡士榜展开,一个一个名字扫过去。

果然,张四维的儿子张甲征和申时行的儿子申用懋都上榜了,甚至杨博的孙子杨元祥都上榜了,而且他们还都名列前茅!

这家伙不但把考题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还泄露给自己的亲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届贡士榜上有很多历史名人,叶向高、方从哲、崔景荣、李化龙等都在贡士榜上,而且还都排在张甲征、申用懋和杨元祥后面。

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万历见状,那都不由得冷哼一声。

余有才见状,吓得脖子一缩,小心道:“万岁爷恕罪,这贡士榜可是有什么问题?”

问题大了。

不过,不是你的问题。

万历想了想,随即指着叶向高、方从哲和崔景荣的名字道:“这结果都出来了,没什么好说的了,这三个你别收为弟子就行了。”

啊?

为什么?

余有才不敢问,他只能连连点头,随即将贡士榜卷了起来。

紧接着,他又从怀里掏出一叠稿纸,恭敬的递上来,小心道:“万岁爷,这是内阁出的殿试考题,请过目。”

殿试考题不是当朝皇帝出的吗?

为什么变成内阁出了呢?

其实,当朝皇帝很少出殿试考题,因为太麻烦了。

殿试考题一般都是千字左右的八股文,而且不止一篇,最少要出五六篇备选。

这殿试考题考的可是已经成为贡士而且即将金榜题名的进士。

当皇帝的能做出比一般进士还好的八股文章来考人家吗?

或许能,但这样的皇帝很少。

而且,当皇帝的也没必要绞尽脑汁去做五六篇精彩的八股文章。

所以,殿试考题一般都是内阁大学士写好了,交给当皇帝的来选。

万历决定不选。

他接过考题,微微点头道:“嗯,朕看看再说。”

结果,他这一看就是好几天,直到三月十四,殿试都要开始了,他还没选出来。

内阁那都急死了,余有才被张四维和申时行催的,那是天天来问啊。

他们的理由是殿试考题这么多字,不管命人抄三百多份还是排版印刷都需要时间。

万历当然知道这他们急什么。

这两个家伙怕他又乱来,不选内阁出的殿试考题。

如果真是这样,张甲征、申用懋和杨元祥估计就要出洋相了。

没有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张甲征、申用懋和杨元祥做出来的文章估计连举人都不如!

万历还真不准备选内阁出的殿试考题,他准备自己出题!

这样能行吗?

当然可以。

因为殿试考题名义上就是当朝皇帝出的,就算是内阁给做好的文章,那也算是当朝皇帝出的。

他要自己出考题,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张四维和申时行那也不可能摁着他的手硬要他选一篇内阁出的殿试考题。

万历十一年三月十五丁酉,上御皇极殿策试贡士。

卯时许,天刚朦朦亮,文武百官便如同朝会一般在皇极殿前广场排出了整齐的班列。

会试过关的贡士也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在皇极殿前的台阶两侧排成两个整齐的方阵。

“啪啪啪啪”,鞭鸣九响,文武百官和所有贡士齐齐跪伏,山呼万岁。

万历下了龙辇,缓步走上台阶,往龙椅上一座,嘴角微微一翘,邪邪的笑了笑,这才抬手道:“免礼,平身。”

接下来就是鸿胪寺礼官请殿试考题了。

万历都没有选内阁出的考题,这考题从何而来呢?

鸿胪寺礼官按殿试礼仪在龙椅前的台阶下拱手躬身站定之后,李玄成便端着个托盘上来了。

原本托盘上应该是一大堆抄好或者印好的殿试考题。

这一次,托盘上却是一个卷轴!

万历拿起卷轴往鸿胪寺礼官手里一塞,随即威严道:“宣读考题吧。”

啊?

殿试考题一般是上千字的八股文啊,他读一遍那些贡士就能记住吗?

这会儿所有贡士可还在台阶两侧垂手恭立,等着发放考题呢,人家手里可没有纸笔。

鸿胪寺礼官愣了一下,这才捧着考题恭敬的后退了三步,随即转过身来,展开卷轴。

这一下,他又不由得一愣,这考题,怎么说呢?

他愣了一下,还是朗声道:“殿试考题,简在帝心!”

然后就没了。

殿试考题就这四个字。

文武百官和所有贡士闻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殿试考题有这么出的吗?

还别说,真有。

历史上,国本之争后,君臣彻底决裂,万历就不理朝政,殿试考题也经常不选,有好几次他都没有选内阁出的殿试考题,直到殿试要开始了,他才乱出一气!

比如,万历二十年壬辰科殿试考题:民风,法纪。

又比如,万历二十六年戊戌科殿试考题: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再比如,万历三十二年甲辰科考题:君臣克艰。

历史上,他是真的乱出一气。

这会儿还算是好的,“简在帝心”起码出自《四书五经》,虽然有点奇葩,但也算是标准的殿试考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