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一十一章 东林来了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十一月的京城已然有点冷了。

晚上护城河里那都结出了薄冰,白天出门那也得穿上棉袄才行。

万历倒是一点都不觉着冷。

乾清宫和坤宁宫那都被他用封闭的廊道给连通了,而且,太监和宫女值守的位置都装了煤火炉,廊道里都暖和的很。

他回京之后也不出门,也不开朝会,成天不是跑御书房批阅奏折就是跑乾清宫造娃,过得惬意得很。

不过,这会儿朝中文官却是过得很不爽。

特别是那些清流,那都被浙党烦得不行了。

沈一贯就是摆明了结党营私啊,这家伙仗着小皇帝的宠信把持了吏部,那是肆无忌惮的在朝中安插亲信。

现在大明朝堂之上的浙党那是遮天蔽日,都不知道有多少。

朝中清流忍无可忍之下终于开始发狂了。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万历哼着不知名的小曲来到御书房中,正准备批阅奏折呢,外面突然响起一阵咳嗽声。

余有才病了?

这咳嗽声可不是那种有事要奏报的清咳,而是急促的重咳。

万历愣了一下,随即朗声道:“丙仲,快进来。”

余有才闻言,连忙捂着嘴疾步而入。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万历便忍不住关切道:“丙仲,你这是怎么了?”

余有才略带喘息道:“万岁爷,微臣没事,就是有点咳嗽。”

你真没事吗?

万历郑重道:“你可得注意身体,有点咳嗽那也要赶紧吃药,别把小病拖成大病了。”

余有才连忙拱手躬身道:“微臣明白。”

万历看了看他手中的奏折,随即问道:“怎么了,今天有什么大事吗,你竟然亲自跑过来了。”

余有才闻言,恭敬的将手中的奏折递上去,随即微微叹息道:“万岁爷,朝中清流好像有点忍无可忍了。”

这帮家伙又想干什么。

万历接过奏折,打开最上面那份一看,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奏折上好长一串名单啊。

吏部考功司郎中赵南星和员外郎顾宪成联名上奏,沈一贯培植亲信,结党营私。

这些官员皆是沈一贯的亲信,一个个无德无能,就知道以权谋私,考成不堪入目,建议全部罢黜,以清仕途。

顾宪成!

这是东林要来了?

历史上东林好像来得没有这么早。

不过,这会儿跟历史上已经不一样了,浙党已经被他早早给催熟了,东林提前出现也就不足为怪了。

顾宪成、赵南星等就是因为得罪了朝中权贵被罢黜,心里不服,所以跑回去讲学,议论朝政,针砭时弊,策动清流跟浙党干!

这朝中权贵不用说,那就是掌权的浙党。

现在浙党已经催熟得差不多了,该催熟东林了,让他们往死里咬!

万历细细想了想,随即拿起奏折道:“这个还是交给赵志皋去写票拟吧?”

啊?

这份奏折还是交给赵志皋去写票拟?

赵志皋能让清流收拾自己人吗?

那不可能啊!

赵志皋肯定不会同意罢黜这些官员,他只会将这事告诉沈一贯。

沈一贯肯定会反过来收拾赵南星和顾宪成!

这一次清流怕不是炸锅这么简单了。

万岁爷这是在点炮仗啊。

清流估计会跟过年放的鞭炮一样噼里啪啦的炸个没完。

余有才下意识缩了缩脖子,这才连忙点头道:“微臣明白。”

接下来的事可想而知。

赵志皋自然是维护自己人,他直接来了个空口无凭,查无实证,建议留中不发。

沈一贯这会儿也渐渐狂起来了,他不没事找事收拾清流就算是不错了,清流的赵南星和顾宪成还想收拾他的亲信,这还得了?

他直接发动浙党言官,各种捕风捉影,造谣诬陷,疯狂弹劾赵南星和顾宪成,然后命人上奏,谏言罢黜赵南星和顾宪成。

万历则是假装稀里糊涂的批了。

这一下,赵南星和顾宪成简直出离愤怒了。

他们谏言罢黜沈一贯的亲信有错吗?

沈一贯就是在培植亲信结党营私啊。

小皇帝竟然不处理有问题的官员,反而把他们这些提出问题的官员给处理了。

岂有此理!

顾宪成气的,立马跑回家,和弟弟顾允成一起修复了南宋学者宋时曾经讲学的东林书院,并刻上了他所编撰的一副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然后便广邀那些被贬职和罢黜的清流官员,以讲学为名议论朝政,针砭时弊。

赵南星、高攀龙、钱一本等郁郁不得志的清流那是趋之若鹜,不顾路途遥远,纷纷跑了过去,有些被贬斥的清流干脆就不去上任了,直接请辞去了东林书院。

很快,东林书院就被挤爆了,就连学生住的学舍都挤不下跑过来的清流了。

一时之间,东林名声大噪,简直成了清流心目中的圣地,前来求学的学子简直多如过江之鲫。

朝中掌权的清流甚至都仰慕不已,不远数千里与之遥相呼应。

这是历史的必然,或者说,清流就好这一口。

清流嘛,愣头青很多,喜欢指指点点,很容易得罪那些不该得罪的权贵,所以,被贬职乃至罢黜的清流官员简直多如牛毛。

这些人大多会变成愤青,也就是愤怒的青年。

他们大多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了,那心中的愤怒却是一点都不会变少。

这些人都是憋了一肚子火,只想骂人啊,骂那些贪官污吏,骂那些以权谋私的权臣,骂那些收拾他们的人,甚至,骂那些不按他们想法来的人。

问题,他们骂人总得有人听啊,如果一个人坐家里骂,不但没人听,家人还以为他们是神经病呢。

东林书院是个好地方啊。

这地方骂人不但有学子听,还有清流同好听,还有清流同好跟着一起骂,或者说,针砭时弊。

这地方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啊,对于那些郁郁不得志的清流来说,这里就是圣地。

他们再大肆吹嘘一番,这里自然也就成了所有清流的圣地。

说实话,一开始东林还是挺纯粹的,他们纯粹就是一帮郁郁不得志的愤青。

他们并没有想着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他们也就是想骂人或者想找个发泄愤怒的地方而已。

这一点从顾宪成最后的归宿就能看出来。

他修复东林书院之后那就一直在家讲学,哪怕后面东林渐渐势大,很多官员上疏请求万历让他重新任仕,万历也同意了,授了他一个南京光禄寺少卿。

如果他真想争权夺利,以他在东林的威望,只要他重新出仕,升到五寺正卿乃至六部尚书对他来说那都是相当简单的事情。

但是,他就不去,他就待家里讲学,一直讲到死。

包括他的弟弟顾允成,那也是进士出身,那也是一直在家讲学,一直讲到死那都未再赴朝中出任任何官职。

所以说,东林一开始的目的并不是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至少创始人顾宪成和顾允成兄弟的目的不是。

只是后来那些别有用心的官员加入了东林,并渐渐掌控了东林,东林才成为那些官员争权夺利的工具。

特别是那些有晋商和徽商背景的官员加入东林之后,东林就不再是一股清流了,而是一潭浑浊不堪的浑水。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暂且就略过不表了。

总之,东林这会儿在清流之中那是如日中天。

朝中那些清流官员也渐渐偏向东林了,包括督察院左都御史高茂才,刑部尚书辛自修,大理寺卿张梦鲤等等,那都开始出声附和东林了。

历史上亲近东林的官员中并没有这些人,那是因为东林还未出世这些所谓的清流官员便被人给整下去了。

现在托万历的洪福,他们没有被人整下去,他们自然会亲近东林。

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因为东林骂的是他们的政敌浙党啊,骂得太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