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十九章 隆庆合议有猫腻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2.6千字 更新时间:04-19 21:14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古北口长城前沿,土蛮大军终于如同潮水般退去,这一天的激战算是结束了。

望京楼上,万历早已命人准备了一大桌菜,犒劳前线将领。

不一会儿,浑身浴血的董一元和张元功便带着一众将领疾步而来。

董一元指挥作战从来身先士卒,就算是守城,他也带着亲卫在城墙上不断巡视,查漏补缺。

这一仗打得并不算太激烈,初次参战的张元功却是亢奋的不行了,这会儿他还满脸通红呢。

万历亲自起身迎上去,慰问道:“董将军、元功,诸位将军,辛苦了,来,坐下吃点东西,军中不能饮酒,但肉管够。”

一众将领连连道谢,然后围坐下来。

万历以水代酒敬了众人一大碗,又招呼大家吃了一轮菜,随即便郑重道:“董将军,此战京营将士伤亡如何?”

董一元估摸道:“万岁爷,此战京营将士阵亡怕是上百了,伤重需休整的估计有上千,其他轻伤那都不算什么,抹点药就没事了。”

看样子倒下去的将士大多是重伤。

万历微微点了点头,随即又问道:“敌人呢,伤亡如何?”

董一元不假思索道:“这个末将命人数过了,城墙下留下的尸首有上千,至于受伤的,参与攻城的两万土蛮差不多都受伤了,只是受伤轻重不一,这个我们无法估算。”

攻守双方伤亡十比一以上,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战绩了。

这董一元着实不错,不但指挥作战很有一套,还身先士卒,奋勇搏杀。

戚继光迁京营总兵之后他一直没补蓟州镇总兵,这是他想用戚继光的旧部来掌控蓟州镇三万边军精锐,同时也是因为他还没找到可用的名将。

没想到,他来到古北口之后还有意外的收获,遇到了这世代忠良之后。

董家这一支自永乐年间就开始在宣府前卫戌边了,这一百多年间董家为国捐躯的将校就有十多个。

他也命人问过了,戚继光没率军来援之前董一元下了死命令,死守古北口,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绝不后退一步。

如此忠良,自然要重用。

此战过后就擢董一元为蓟州镇总兵。

戚继光见万历没再问董一元了,这才小心提醒道:“万岁爷,这粮草我们得赶紧转运了,因为来的急,我们就带了三天的口粮,而古北口的屯粮是为三千多将士准备的,几万将士根本就吃不了几天。”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个问题朕自然考虑过了。

万历微微点头道:“这个你放心,朕已经命一万匠户带着战马和古北口的上百辆粮车回避暑山庄拉粮食去了。

而且朕已经传令命京营所有卫所齐集粮车送去避暑山庄,这样一来,四千匹战马一天最少能拉来四万石粮草,这粮草肯定是不成问题的。”

国丈还带来了匠户?

戚继光以为永年伯王伟就是奉皇后懿旨赶过来看看呢,他刚注意力都在前面的战场上,可没注意后面来了多少匠户。

他忍不住问道:“国丈爷,你带来多少匠户?”

永年伯王伟细细介绍道:“这次我带来两万木匠,其他铁匠石匠加起来一万。

万岁爷已经派一万木匠回去拉粮草去了,剩下两万匠户也在四周的山林里采集了半天的滚石和檑木了,明天一早就能送到前面的城墙上去。

这一下你们就不用担心滚石檑木用不了多久就用光了,你们守城的时候可劲用,我会命匠户不停给你们运送过去。”

滚石檑木管够?

那可太好了,因为前面的城墙下面就是陡坡啊,滚石檑木砸下去有的都能滚到坡底去。

如果滚石檑木不停的砸,不但攻城的敌人会死伤惨重,就连山坡上的弓箭手那都会因为躲避滚石檑木而阵型大乱。

他当然知道滚石檑木好用,问题,前面城墙附近的滚石檑木差不多都被收集光了,而且他们砍树伐木、开山凿石也不是专业的,去其他地方收集滚石檑木效率低不说,还会让将士们疲惫不堪。

所以,他还特意叮嘱了董一元,滚石檑木要省着用,只要不是敌人一窝蜂全部往上冲,就不要浪费了。

这一下有木匠、石匠和铁匠等给他们采集和运送滚石檑木,那简直不要太好啊,人家可是专业的。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好啊,只要滚石檑木管够,守住前面的城墙绝对不成问题,这一次图们汗怕是要损失惨重了。”

万历闻言,忍不住问道:“元敬,听说图们汗才是鞑靼大汗,俺答汗压根就不是,这是怎么回事?”

戚继光连连点头道:“是啊,鞑靼早就分成左右翼三万户了,俺答汗只是右翼土默特部的首领,图们汗才是正宗的北元皇族之后,鞑靼大汗,名义上鞑靼左右翼六大部族都是要听候图们汗差遣的。

只是以前俺答汗实力比较强,所以不听图们汗的,现在俺答汗都死了,估计土默特部也得听图们汗的了。”

万历闻言,不由皱眉道:“那隆庆合议有什么用?他们都把隆庆合议吹天上去了,图们汗明显就不认合议啊。”

戚继光缓缓点头道:“是啊,元辅大人也说过,隆庆合议只是权宜之计而已。

因为嘉靖朝北虏南倭肆虐二十多年,整个大明都打得民生凋敝了,我们需要休养生息一段时间。

而那时候鞑靼六大部族里面俺答汗是寇边最凶的,因为河套临近宣府镇、大同镇、偏关镇、榆林镇、固原镇、宁夏镇,不收复河套,我们防守的压力太大了。

所以,元辅大人才会赞同隆庆合议,他的意思是让大明修养生息个十多年,备足了粮草,操练好大军,再一举收复河套,彻底解决北虏之祸。”

蒲州三大豪族明显是利用了这一点。

他们可没想让大明休养生息,俺答汗那是老得动不了,所以很少入寇了,图们汗和鞑靼其他部族那一直在入寇。

这帮家伙吹的,还隆庆合议之后北疆承平几十年,那就是屁话。

戚继光、李成梁、麻贵,包括董一元等边关将领可是常年都在抵御北虏入侵。

董一元可是这几年累积军功才升到古北口副总兵的,戚继光、李成梁、麻贵等功绩也是可以查到的。

隆庆合议之后,北疆一直就不太平,几乎年年有北虏入寇。

看样子蒲州三大豪族是在有意篡改历史啊!

万历回想了一阵,随即问道:“元敬,朕听闻隆庆合议之后俺答汗每年进贡的战马都在三万匹以上,牛羊更是数都数不清,俺答汗进贡的牛羊马匹哪里去了,朕怎么从未见过?”

戚继光闻言,微微摇头叹息道:“万岁爷,这明显就是在造谣,不说牛羊,就说战马,俺答汗怎么可能每年进贡了三万匹以上?

战马两岁半可以开始操练,五岁可以上战场,直到十五岁之后才会逐渐退役,也就是说,战马的服役年限一般都在十二年以上。

隆庆合议到现在刚好十二年,如果俺答汗真每年进贡战马三万匹以上,那光是俺答汗进贡的战马就有将近四十万匹了。

我们边军也有牧马场的,边军步骑比大致是八比二左右,九大边镇十多万匹战马还是有的。

俺答汗若是真进贡了这么多战马,大明边军骑兵岂不是超过五十万了?

事实是没有,一匹都没有,现在九大边镇也就辽东有单独拉出来的两万铁骑,那些战马都是他们自己养的。”

这都能骗人?

还堂而皇之的记录在史书上!

张四维,蒲州三大豪族,你们到底有多不要脸?

万历想了想,随即咬牙道:“应桢,派快马传朕口谕,命骆思恭不要查其他贪官污吏了,全力逮着高拱、张四维和蒲州三大豪族查,给朕查个底朝天,朕要看看这些人到底有多不要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