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百四十九章 这一仗打得很离谱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东瀛关白丰臣秀吉亲自坐镇名护屋,挥军跨海准备向大明属国朝鲜发动攻击。

九个军团十五六万人马和数不清的粮草辎重逐步向对马岛汇集。

七百余艘战船组成的船队不断来往,川流不息。

这个时候,远在数千里外的万历都知道东瀛出兵了,近在百余里的属国朝鲜竟然还是一无所觉!

他们也不知是装出来的还是真不知道,总之这个时候的属国朝鲜是一点动静都没有。

丰臣秀吉貌似不是很急,直到四月十三,一切都准备妥当了,他才下令对属国朝鲜的釜山港发动攻击。

属国朝鲜那真是一点准备都没有,四月十四,东瀛倭寇第一军团便将釜山港拿下了!

丰臣秀吉等于是在他们眼皮子底下搞偷袭,属国朝鲜一点准备都没有着实说不过去。

某棒子不是爱吹什么亚洲第一战神有多厉害吗,露梁海战李舜臣一人就率军击溃倭寇数万,击沉敌船一百多艘,斩杀倭寇九千多?

这才一万多不到两万人马一天就攻陷了他们南部最大的海港釜山!

说实话,这多少有点离谱。

这还不算什么,更诡异的事情还在后面呢。

紧接着,倭寇便兵分三路,分别对属国朝鲜的庆尚道、全罗道和忠清道发动进攻。

其中,忠清道是主攻方向,由倭寇最为精锐的第一军团、第二军团、第四军团总计五万多人马负责攻击,他们的目标就是忠清道北面的京畿道。

结果,釜山到朝鲜王京沿线金海、蔚山、庆州、星州、尚州、清州、忠州、骊州、水原等大小十余座城池貌似都跟纸糊的一样,五月二日,倭寇就拿下了朝鲜王京!

朝鲜国王李昖那都惊呆了。

釜山到王京几乎全是山路啊,而且关隘众多,蜿蜒曲折足有八百余里。

更何况,他们并不是一点人马都没有,光是京畿那就有上十万人马,整个朝鲜足有二十多万人马。

这一路的城池关隘了最少有七八万人马驻守啊,有的关隘那是异常险要,不用七八万人马,只需几千人马守着,几万倭寇估计几个月都攻不下来。

原本他还想着看看战况再考虑要不要向大明求援呢。

谁知道,压根没有战况,不到十九天,倭寇竟然就杀到王京来了!

这怎么杀过来的?

倭寇会飞吗?

八百余里的山路啊,不熟悉路径的,那估计会在山里迷路,跑几个月都不一定能跑到王京来。

倭寇竟然不到十九天就杀到王京来了!

很明显,倭寇就是一路跑过来的,根本就没遇到任何抵抗,甚至,还有人给他们带路!

朝鲜国王李昖惊诧之余,那也只有赶紧率京畿残军一路往北逃,逃到平壤城避难。

谁知道,倭寇那五万人马竟然一点不担心孤军深入会被围歼,一路追着他的屁股杀了过来!

朝鲜国王李昖逃难到平壤之后总算是发现不对劲了。

倭寇攻下釜山的时候领议政也就是相当于大明内阁首辅的李山海竟然还极力劝阻他向大明求援,甚至,就连倭寇入侵的消息李山海都不让通报大明。

李山海给出的理由是怕大明怀疑他们私通倭寇。

这个时候他才反应过来,李山海十有八九就是私通倭寇的那个!

他反应过来之后立马将西人首领李海山革职查办,流放平海郡。

紧接着又擢东人首领柳成龙为领议政。

柳成龙倒是没有如同李山海一般不抵抗。

他上任之后立马就建议国王李昖下旨勤王,并调集京畿道、黄海道所有人马全力死守开城、黄州到平壤一线。

同时,擢安东权氏出身的武进士权栗为全罗道观察使,组织全罗道军民抵御倭寇入侵,擢万历四年武进士李舜臣全罗左道水军节度使,集结战船在海上袭扰倭寇。

说实话,柳成龙还是有几把刷子的,如果一开始国王李昖就让他来出任领议政,那估计倭寇十多万人马连庆尚道都拿不下,更不要说拿下王京了。

奈何,国王李昖就像中了邪一样,竟然让个亲倭的李山海来担任领议政,还听信这家伙的根本就不跟大明天朝通消息,更没有向大明王朝求援。

这一下,就算换上柳成龙那也来不及了。

倭寇长驱直入,他们兵败如山倒啊。

这个时候就算调集京畿道和黄海道所有人马死守开城、黄州到平壤一线那也守不住了。

倭寇好像会飞,他们手底下人马却是不会飞的,调集人马那是需要时间的,更何况,领兵将领大多是西人提拔的,这帮家伙阳奉阴违乃至故意送的多了去了。

总之,柳成龙下令也没有多大用处了,勤王的人马有没有还不知道呢,就算有那也不可能在短短几天内集结起来赶到开城、黄州到平壤一线。

京畿道最后一座城池开城仅仅抵御了六天便告破,倭寇又杀入黄海道,直奔黄州。

黄州城离平壤城那都只有几十里远了啊!

国王李昖闻讯,连忙一路逃往大明边境的义州城。

后面就有属国朝鲜史学家感叹,仅仅一月,三京告破,八道瓦解,离了个大谱!

这一仗打得,真的离了个大谱。

倭寇第一军团四月十四才在釜山登陆啊,五月初二,朝鲜王京便被攻破了,五月初八,中京开城又被攻破了,仅仅一个月,整个属国朝鲜三京八道几乎全崩了,就剩下柳成龙火线提拔的权栗和李舜臣还在全罗道苦苦坚持。

万历还猜错了一点,如果朝鲜国王李昖不换柳成龙上,那不用两个月,只需四十天左右属国朝鲜就会被东瀛倭寇给灭了!

这就是有内奸的可怕之处,特别是内奸当权的时候,亡国那就在眼前。

历史上的大明朝也是一样的,崇祯元年,代表蒲州三大豪族和八大皇商的韩爌出任首辅,结果,崇祯二年,建奴莫名其妙就杀到了大明京城!

那时候大明的边关重镇那也如同纸糊的一样,根本就没一点用。

这会儿的属国朝鲜也是一样的,内奸当权,东瀛倭寇莫名其妙在十几天内突破十余座城池和数不清的关隘,奔袭八百余里,莫名其妙就杀到了王京!

朝鲜国王李昖都被干懵了。

这一仗打得也太离谱了。

他都不知道自己手底下出了多少内奸和带路党。

这个时候他还能怎么办呢?

说实话,一国之主遇到这种事没发疯就算是不错了。

历史上,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崇祯的都被干疯了,直接就将率军前来勤王的袁崇焕凌迟处死!

有的人很不理解,崇祯为什么要把千里迢迢率军赶回来勤王的袁崇焕给活剐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有人说袁崇焕就是内奸,就是带路党,崇祯信了。

那个时候的崇祯的确被干疯了,因为他没有靠山啊,他只能靠自己,他自己若是扛不住,大明就亡了。

这个时候的朝鲜国王李昖倒还不至于发疯,因为他还有大明这个大靠山可以依靠。

他一路逃奔义州之后,立马派出数拨使者向大明求援,急得就如同火烧屁股一般。

这个时候,史料记载就变得乱七八糟了,尤其是六月十五这一天。

因为六月十五这一天发生的事太多了。

属国朝鲜的史料记载,六月十五这天他们向大明求援,倭寇已然占领整个朝鲜三京八道,就剩下义州城这个小角落没有被攻陷了。

东瀛的史料记载,六月十五这天他们才拿下平壤城。

大明的史料记载,六月十五这天,明军先锋都已经渡河支援属国朝鲜了!

这里面又有猫腻。

大明这边记载的肯定没有问题,因为六月十五渡江过去的明军上千骑出现了伤亡,游击将军史儒都阵亡了。

如果按属国朝鲜的记载,那就不对了,因为镇江堡距离大明京城足有一千多里将近两千里,哪怕八百里加急打个来回都得五六天。

而且,那时候的万历已经不理朝政了,更何况,出兵支援属国这种大事不是一拍脑袋就能决定的。

也就是说,属国朝鲜应该是在六月初就向大明求援了,要不然大明不可能在六月十五出兵,而按东瀛倭寇的记载六月十五他们才攻陷属国朝鲜的平壤城。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权栗和李舜臣都没有死在万历二十年,他们都还在全罗道苦苦坚持呢,什么三京八道全失守了?

很明显,属国朝鲜记载的史料就有很大的问题。

为什么会有这么混乱的记载呢?

到底是谁在胡乱记载,又或者出于什么目的这么记载呢?

总之,这一仗打得很离谱很离谱,离谱到让人无法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