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四百六十八章 极北之地运河之力

书名: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作者:星辰玖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1:14

十月中旬,辽东以北风渐寒。

极北之地的冬天就要来了。

海西女真部也开始南迁了。

那方圆上千里的大平原上到处都是迁徙的队伍,宛如溪流一般向辽河方向汇聚。

明军营地,神武营骑兵乃至神机营粮车也如同一条条长龙般不断进出。

万历是真准备在这里过冬。

所以,他们必须转运乃至收集很多物资过来。

水师战船赶过来接人的时候那都拉满了粮食、木炭、煤炭等过冬物资。

神武营将士那都得骑着战马四散去收集草料和柴火。

还好,海西女真部大部分都是游牧部落,他们的牛羊马匹那都不用拉走了,万历直接就出真金白银买下了。

这样一来过冬的肉食就有了。

若是肉食都要转运,那神机营粮车估计都忙活不过来。

没办法,松花江不是辽河的支流,这边水路不通,所有转运过来的物资那都要去四五百里外的辽河码头拉。

这是个大问题。

他们几十万人马过冬的物资用上万辆粮车拉都不够,以后这边如果开出上亿亩地来,出产的粮食怎么拉出去?

原本万历是想着打通黑龙江水道再往出拉。

现在他却发现,这样不行。

因为黑龙江出海口离京杭大运河北面的海河入海口最少有上万里的海路,松花江到黑龙江入海口那还有三四千里呢。

这么远的距离,如果靠人力划船来运送粮食耗费太大了,靠风力那一年就拉不了几趟,用大量福船巨舰拉粮食也不划算。

那么,怎么办呢?

这天一大早辰时许,他又带着皇次子朱常溆登上大帐旁的粮车,举着望远镜眺望起来。

大营南面,那神机营粮车组成的队伍那是早就化做长龙往南而去了,那长长的车队是望远镜都看不到尽头。

这么拉不是办法啊。

神机营粮车那都是用战马拉的,打个来回那都得六七天。

而且,每一辆粮车每趟才能拉十石粮。

也就是说一辆粮车一个月最多也就能转运四五十石的粮食。

如果这边的平原全种上粮食,那会有多少?

上亿亩地一年最少能出产两三亿石的粮食。

而上千万人口一年的口粮也就需要一亿石左右。

也就是说,每年他们最少要转运上亿石粮食出去。

哪怕一辆粮车一个月能转运五十石粮食,六个月那也就能转运三百石粮食,一万辆马车六个月也就能转运三百万石粮食。

如果考虑到这边的冰封期,那转运上亿石粮食出去最少需要三四十万辆马车!

这就是开玩笑了,马是要吃草的,三四十万匹战马在这边的天气情况下那最少要三四千万亩草地来养!

或许是该考虑开挖运河了。

京杭大运河可是有两三千里,隋唐宋元都能挖,大明为何不能挖条运河呢?

这一条运河也就四五百里而已,挖出来难度应该不是很大吧?

至于人手,完全可以去西北拉。

他给钱给地乃至给盖房子,给给耕牛,给农具,就为了帮西北百姓熬过小冰河时期,这都不行吗?

如果不行,那就来硬的!

他正琢磨着呢。

朱常溆突然忍不住问道:“父皇,您真要陪我们在这边过冬啊?”

那当然,朕如果不亲自来这里看看,那运送粮食出去都会成大问题。

到时候粮食都产出来了,拉不出去,多尴尬的。

还有,这么大一片地方开发起来也没那么容易,你没这么大的权力也没这么大的能力,还得朕在这里坐镇才行。

万历微微点头道:“是啊,朕就不回去了,今年回去了,明年还得来,太麻烦了。”

朱常溆闻言,小心提醒道:“父皇,儿臣听闻这里冬天很冷,冰天雪地的。”

你小子,怎么学会说话说一半了?

万历没好气道:“冰天雪地怎么了,有话就说。”

朱常溆很是干脆道:“父皇,儿臣的意思,冰天雪地奏折怎么传过来?”

万历闻言,那都不由得一愣。

这着实是个问题,他不能将近半年不处理奏折啊,那样大明非乱套不可。

他之所以留在这边过冬其实也有点引蛇出洞的意思。

现在东瀛都已经拿下了,建奴也被逼得跑北面极寒之地去了,奴儿干都司拿下来也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也就是说,大明东面和北面基本上没多大问题了。

至于南面和西面,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威胁,他也不用急着去平定。

接下来他就要考虑彻底清洗朝堂,把那些有问题的文官全部清洗掉了。

如果他在京城,很多有问题的官员肯定会选择隐忍,不让他察觉出不对劲来。

他待外面不回京就不一样了,没人压着,那帮家伙肯定会不老实,他就是要让那帮家伙全暴露出来,一把全收拾了。

这次收拾的越多,以后的麻烦就越少。

再加上这边的开发还关系到即将爆发的小冰河天灾,对于大明来说至关重要,所以他打算就在这边过冬,不回去了。

不过,他不回京城那也得处理奏折啊,不处理重要奏折那肯定不行。

这会儿还好,快船加快马京城把奏折传过来也就需要三天左右。

如果到了冰封天地的时候,那可就麻烦了,快船和快马皆不通啊!

这个问题他着实没考虑到。

现在也没有能在零下二三十度甚至三四十度跨越两三千里的通信手段。

没办法,他得去个离京城近点的地方才行。

万历闻言,细细想了想,随即赞许道:“嗯,不错,这个问题提得好。

父皇的确没有考虑到奏折的问题,看样子我们得去大宁卫才行。

那边才有通往京城的大道,而且冬天也能通快马。”

他刚说到马,西面突然传来一阵滚雷般的马蹄声。

这是戚继光带着亲卫赶过来了。

正好,把这边交给戚继光他就放心了。

万历举起望远镜扫了扫,随即招手道:“走吧,我们下去,元敬来了。”

他带着朱常溆在专门摆放地图的大帐中等了不久,戚继光便来了。

君臣一番见礼之后,他便指着地图问道:“怎么样,鞑靼部那边清理的如何了?”

戚继光手指地图解释道:“万岁爷,鞑靼部和叶赫部的领地其实没有明显的界限。

昨天辽东镇的骑兵就跑到这一线了,他们本就是去清理鞑靼残部的,没想到他们正要抓人呢,人家却说不是鞑靼部的,而是叶赫部的,而且叶赫部已经收到圣旨准备南迁了。

这就代表我们已经把鞑靼部的残余清理的差不多了。

所以微臣昨天跑这一线看了看,今天一早便让叶赫部的人领着微臣赶过来了。”

鞑靼部的残余清理的差不多了,这一片就算是真正变成大明的疆域了。

万历颇有些欣慰的道:“这一大片平原我们总算是全部拿下了,北虏之祸也差不多要根除了。

现在除了建州女真部和东海女真部残余的势力,整个奴儿干都司就没有什么势力能给大明造成麻烦了。”

戚继光闻言,小心的问道:“万岁爷,微臣斗胆,良玉他们四十万人马都没围住建奴吗?”

这次他是负责西线的,东线打得怎么样他是真不知道。

万历微微摇头道:“努尔哈赤这家伙太滑溜了。

他大抵是收到了消息,我们派了几十万人马去端他的老巢,他估计是感觉三四万人马回去也是送菜,所以端直带着建奴主力往北面跑了。

这样也好,良玉并没有损失什么人马就拿下了建奴的地盘。

若是建奴主力回援,那恐怕会有一场大战。

那地方建奴太熟悉了,而且建奴还在那边修建了很多山寨石堡,真在那边打起来的话建奴占着地利人和,良玉怕是要吃点亏。

现在就好了,建奴主力跑去东海女真部的地盘了,那边估计就没什么防御设施。

而且那边冬天冷得很,建奴今年也别想修建什么防御设施了。

明年开春我们就打过去,建奴肯定扛不住。”

哦,原来东路大军没有和建奴主力接战啊。

戚继光闻言,连连点头道:“万岁爷英明,在东海女真部的地盘上跟建奴主力接战的确比在建奴自己的地盘上接战要好。

我们甚至还可以把地利和人和给抢过来。

毕竟对于东海女真来说建奴是入侵者。

我们只要给东海女真部承诺些许好处,东海女真部应该不会帮建奴而反过来帮我们。”

这位大明战神打仗就擅于利用各种手段来减少损失。

万历闻言,微微点头道:“嗯,这个朕就交给你了。

东海女真部我们可以承诺在南面温暖之处给他们一片渔猎资源丰富的地盘,让他们迁徙过去修养生息。”

南面的地盘?

戚继光闻言,小心道:“万岁爷,微臣斗胆,我们这是要把海西女真部和东海女真部全部迁出奴儿干都司吗?

南面好像没有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了吧?”

万历微微点头道:“对,女真各部我们要全部迁出奴儿干都司。

南面是没有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但美洲有。

再说了,我们也没必要给他们一块堪比奴儿干都司的地盘。

他们每个大部最多也就几十万人口而已,我们给他们一府之地足矣。”

哦,原来是准备把他们迁去美洲啊。

那地方好,远隔上万里,没有远洋巨舰休想回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