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 分类:都市 | 字数:0

第一三一一章 超级计算机

书名:我的一九八五 作者:解剖老师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3:57

“倪院士,虽然国内银河-3超级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达到130亿次,但同富士通的数值风洞、日立的SA2201、cp-pAcS,Intel的AScIRed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打算由国智电脑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在中官村园区成立一家国智超级计算机研究所,研究和生产国智超级计算机,我请倪院士担任所长。”

一行人来到贵宾接待室,工作人员送上茶水。

接到倪光兰愿意加入京城鲲鹏软件研究所的消息后,孙健也很高兴,又多了一名计算机软硬件皆通的院士,在家里思索给倪院士找一个好岗位和研究方向,提供条件,让这位耿直的老人干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不留下遗憾,他从皮卓定的口里得知,倪光兰参加过中K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曙光超级计算机研制的消息后,心中一喜。

具有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国智半导体研究院和国智电脑公司不可能错过超级计算机的研制和生产,前世,没有计算机核心技术的联想集团还研发成功深腾系列超级计算机,晋升世界超级计算机的先进行业。

前世,天河和神威系列超级计算机虽然占据了三届全球前500的超级计算机排名的第一名,但配备的都是Intel、Amd生产的cpU和英伟达的GpU,一卡脖子就停滞不前了。

超级计算机又称巨型机,顾名思义,不是一般个人电脑能比拟的,个人电脑通常是四核、六核或者八核处理器,而超级计算机聚集了数以千计万计甚至更多的处理器,可处理大量的数据和高速运算。

“两弹一星”是国家硬实力的体现,而超级计算机也是“两弹一星”级别的国之重器,上到军用的模拟核试验,下到民用的天气预测,远到太空探索,近到人类基因测序,都有巨大的计算量门槛,要想更快地得到计算结果,只能靠超级计算机。

美国是全球最早投入这个领域的的国家,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就研发超级计算机以满足国防和军事需求;60、70年代,全球的超级计算机行业基本上由Intel和Ibm两家美国公司主导。

80年代进口一台Ibm超级计算机要耗费700多万美元,这是一笔巨款!

即使从美国买来一台Ibm超级计算机,按照规定,要放在通透的玻璃房里,房间钥匙由美方人员保管,中国科学家经过授权才能进入玻璃房,并且得在美方监视下上机操作。

这台Ibm超级计算机运算的内容,必须经过美方允许,操作完成后,美方会马上封锁玻璃房。

这台Ibm超级计算机的监控日志还要定期上交给美国政府审查。

日本也不遑多让,从80年代起,政府大规模补贴超级计算机科研项目,富士通和日立公司同Intel和Ibm争夺全球超级计算机的桂冠。

1993年开始,美国田纳西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以及美国能源部的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每年都会发布两次全球前500的超级计算机排名,发布时间一次在6月,一次在11月。

排名依据基准程序LINpAcK测试值来进行,1993年6月至1996年6月,top500第一名都是由富士通、日立公司、Intel和Ibm生产的超级计算机交替把持。

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领导人一句“中国要搞四个现代化,不能没有超级计算机”,开启了自研超级计算机的历史进程。

1983年12月,中国第一台每秒钟运算达1亿次以上的超级计算机“银河-I”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其设计主持人为慈运桂院士。

慈运桂院士也被称为中国超级计算机之父。

“银河-I”的诞生打破了西方大国在超级计算机上的技术封锁,让中国成为继美国和日本后,世界上第3个可以自主研制超级计算机的国家,这台超级计算机也因此得一别名:“争气机”。

1987年,“银河-I”超级计算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同时获奖的还有氢弹小型化工程。

1992年11月19日,由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2“10亿次超级计算机在潭州通过国家鉴定,实现了从向量巨型机到处理并行巨型机的跨越,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实现10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1994年,“银河-2“超级计算机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用于天气中期预报。

1997年6月19日,由国防科大研制的“银河-3“并行超级计算机在京通过国家鉴定,该机采用分布式共享存储结构,面向大型科学与工程计算和大规模数据处理,基本字长64位,峰值性能为130亿次,综合技术达到当前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掌握了高性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技术。“银河-III“超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多谢孙总,我愿意!”

倪光兰没有想到孙健见这么重大的任务交给他,心里感动,一路上也在思索,孙健会给他安排什么岗位?最有可能出任京城鲲鹏软件研究所顾问,不管主要事情的闲职。

倪光兰这几年在家也没有闲着,对国内个人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了如指掌。

1993年10月,由中K院计算计算研究所智能中心研制的“曙光一号”超级计算机诞生,峰值运算速度达每秒6.4亿次,在多个技术上都取得了突破,比如采用全对称共享存储多处理结构、操作系统核心实现并行化。

1995年,智能中心又推出了“曙光1000”,实现了多个第一:第一台自研的大规模并行处理机结构的计算机,第一台实际运算速度突破每秒10亿次大关的超级计算机,第一次独立进入市场售卖。

过去几十年间,中国超级计算机的研制生产都是为了满足特殊部门的需要,以行政手段确定用户推广使用。

在经过产品化后,曙光天潮系列逐渐走上商品化销售的道路。

1997年,曙光1000A落户辽河油田,这是中国超级计算机第一次独立进入市场,实现了国产超级计算机商品化零的突破,打破了进口产品对中国超级计算机市场的垄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713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