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08章 大结局

书名: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字数:3.6千字 更新时间:01-06 21:14

说是请天子决断,其实就是走一个过场。

现在的天子,还有自主选择权吗?

他做什么,不做什么,还不都是曹操说了算?

不过该演的戏还是要演的,毕竟曹操只是魏王,还不是天子。

对于孙权的处置,曹操也早有定论。

只要孙权愿意配合,让东吴集体投降,那曹操可以给孙权一个清闲的职位,一直养着他,让他和刘璋一样,安乐一生;

但如果孙权拒不配合,不肯投降,还要处处跟曹操作对,那就别怪曹操不留情面,让关羽亲自动手,送孙权上路了。

好在孙权也是很识时务的。

历史上的孙权为了保全性命,甚至都能向曹丕称臣,如今他落到曹操手里,还能指望他有多少骨气?

孙权表示他愿意配合,让东吴投降。

只不过光有孙权的配合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足够的武力威胁,要不然东吴那些人,指不定会有什么想法呢。

所以曹操让孙权亲笔写一封信,派人送到东吴,让他们投降,同时还让曹仁和张辽率领两路大军进攻东吴,在军事方面给东吴众人施加了足够的压力。

在曹操决定发兵东吴的时候,也没有忘了他麾下最大的功臣,萧寻。

“越之,你立下了如此奇功,简直太让我意外了,你想要什么封赏?”

萧寻已经吃过一次亏了,自然不会说他不想要什么封赏的傻话,而是说出了他原本的设想。

“魏王,我没有别的要求,只希望魏王能够让我去辽东,征伐高句丽,如果情况允许,我还想跨海讨伐东部那个小岛。”

“讨伐高句丽?”

曹操对这个回答很是意外,绞尽脑汁也想不明白萧寻为什么会提这么古怪的要求。

但萧寻都说了,曹操肯定不能驳了萧寻的面子,而且曹昂还在辽东,确实需要有人过去,让曹昂回来。

如今刘备已经死了,孙权被生擒,天下大势也该变一变了,曹操也该再进一步了。

曹操再进一步,那曹昂的身份也要跟着发生变化,一直让曹昂留在辽东,是不合适的。

让萧寻去辽东,把曹昂换回来,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曹操就同意了萧寻要求,顺便加封萧寻为魏王国大将军。

之所以不加封萧寻为大汉的大将军,是因为曹操马上就要迈出最后一步了,到了那个时候,大汉朝的一切官职,都将会成为泡影,所以曹操才决定直接加封萧寻为魏国大将军,一步到位。

至于萧寻的爵位,不光要平移过来,还要继续给萧寻加封食邑,赏赐各种金银珠宝,绝对让萧寻满意。

萧寻的去向已经决定了,接下来就是曹操最关心的事。

“越之,如今刘备死了,孙权也落到了我的手中,你说这当今天子……”

萧寻明白曹操的心思,直接了当地说道:“魏王扫平环宇,重新实现大一统,实乃天下最大的功臣,自然应该荣登至高之位,我愿意全力支持魏王!”

不需要绕弯子,也不要跟曹操耍什么心眼,萧寻就这么直白地说了出来。

曹操笑了,因为他知道他没有看错。

萧寻,果然是支持他的。

等到东吴投降,外敌尽去,内部也不会再有人反对,他就可以开始准备禅让仪式了。

至于天子怎么想?

这个重要吗?

天子不过就是一个工具人罢了。

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全国统一,能够登上那至尊之位,曹操真的很激动。

和萧寻谈完之后,曹操又分别召见了郭嘉、贾诩、董昭、荀攸、华歆等人,分明是要让他们早做准备,不要到时候手忙脚乱。

再然后的事情,萧寻就不管了,因为他已经带着庞德出发,前往辽东了。

曹操这边已经开始积极准备了,曹仁和张辽也没有让曹操失望,两路大军同时进发,逼近建邺。

东吴那些人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抵抗到底,一派主张赶紧投降。

因为孙权已经被生擒,东吴已经没有人能够站出来做主了,双方争论不休,没个结果。

直到曹仁和张辽同时对建邺发起进攻。

惨烈的战斗让那些主张反抗到底的人醒悟过来:都这个时候了,还妄图用武力对抗曹操是多么的不明智,所以他们很快就改变了主意。

再不改变主意,他们就要亲自登上城墙作战了。

这可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局面。

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还是早点投降吧。

东吴投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许都,曹操大喜,次日便在朝堂上表露了野心。

董昭在百官面前进言,表示魏王曹操立下如此奇功,必须要有足够的赏赐,要不然如何服众?

可曹操都已经是魏王了,还要怎么赏赐?

再赏赐的话,那就只能是天子禅让了。

朝堂上众人明白了曹操的意思,一个个噤若寒蝉。

沉寂已久的荀彧想要站出来,公开反对曹操。

他已经被冷落这么久了,早就看开了。

这个时候站出来,维护汉室最后的尊严,就算是丢掉性命,也还能落一个汉室忠臣的美名。

但是,旁边的荀攸却拉住了他。

荀攸的想法很简单,你荀彧想要搏一个身后名,但也要为家族着想啊!

要是真让荀彧当众反对曹操,那荀氏和颍川士族会有什么下场?

难道之前的教训还不够吗?

荀彧犹豫数秒,最终还是没有站出来。

连荀彧都没有说话,其他人就更不敢反对了。

龙椅上的天子慌了。

天子这个身份,已经是他最后一层体面了,可曹操连这最后的体面都不想给他留。

他想反抗,但是看到典韦和许褚就站在旁边,他又不敢了。

天子都如此反应,接下来的事情还有悬念吗?

曹操开始积极准备禅让的准备工作,天子好像丢了魂一样,整日在皇宫之中游荡,仿若行尸走肉。

不过禅让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准备好的,需要挑选合适的日子,需要三辞三让走流程,这一套流程下来,怕是要几个月的时间。

反正曹操有时间,耗得起。

另一边,萧寻进入辽东之后,很快就接手了辽东的事务,让曹昂赶紧返回许都,免得错过禅让这件大事。

在萧寻离开辽东的这段时间,曹昂是真的没有闲着,从中原地区调来了大量的官员,已经完全把辽东控制起来。

不止如此,曹昂还收拢了大量的流民,就地屯田,积攒粮草,所以等萧寻回来的时候,辽东和之前已经大不一样了。

虽然还有乌桓人时不时过来骚扰,但已经没有太大的威胁了。

曹昂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把公孙家族留下的军队改编了一番,只要用来防御乌桓人南下劫掠,也算是能保一方平安了。

萧寻看到这个情况,就放下心来,因为有一个稳定的后方,他才能放心征讨高句丽。

只有在这里灭掉高句丽,把高句丽变成自古以来就是大汉的领土,才能避免一千八百年后那群恶心的棒子在国际舞台上当小丑。

不过在征讨高句丽之前,萧寻还有一件事要做。

“司马长史,直到我为什么一定要在这个时候出来打猎吗?”

萧寻笑呵呵地看向旁边的司马懿。

司马懿摇头,“属下不知。”

萧寻也不解释,而是取下弓箭,将刚从树林里跑出来的一只鹿射杀。

司马懿赶紧吹捧,“将军果然好箭法!”

萧寻失笑,“劳烦司马长史把那只鹿给带回来,今天晚上我们加个餐!”

“是!属下愿为将军效劳!”

司马懿不疑有他,骑马过去,想要把鹿带回来,却没看到萧寻在后面搭弓,一箭射中司马懿后心。

司马懿看着从胸前探出来的箭头,满脸的不解。

为什么?

萧将军,为什么要杀他?

萧寻收起弓箭,发出一声冷笑。

杀你司马懿,还需要理由吗?

之前不能这么做,是因为萧寻还有顾忌,不能太任性。

可如今曹操马上就要完成统一大业了,萧寻还有什么好顾忌的?

杀了也就杀了,曹操也不会多问一句!

……

许都。

东吴投降,全国一统,曹操也把禅让的准备工作都做完了,只等从天子那里接过皇位,就可以返回邺城,以邺城为中心,建立大魏王朝了。

在曹操等待禅让的这段日子里,萧寻不断有战报送回来,大部分都是关于征讨高句丽的战报,里面夹杂了一份不起眼的消息:司马懿外出围猎,不小心坠马而亡。

曹操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想到了那个装病拒绝自己征辟的年轻人,摇摇头,完全没放在心上。

在曹操接受天子禅让的那一天,他又接到了萧寻的战报:征讨高句丽非常顺利,高句丽王族已经被萧寻屠戮殆尽,高句丽王朝从此成为了历史。

连公孙康都能击败高句丽,换成萧寻亲自动手,直接灭了他们,有什么难度吗?

更不要说萧寻一开始就是奔着灭国之战去打的,自然不会给高句丽王族留什么情面,只要抓住就直接杀死。

如此一来,就能震慑众人,高句丽根本不敢反抗。

灭掉高句丽之后,萧寻将高句丽纳入大汉版图,然后就把目标放到了朝鲜半岛上。

朝鲜半岛地方也不小,如今机会合适,当然先打下来,纳入大汉的统治范围之内,实现自古以来。

要不然以后没机会了,不知道又会有谁占据这里,成为新的棒子。

接到萧寻的战报,曹操非常高兴,只是禅让仪式马上就要开始了,曹操也顾不上太多,只能先进行禅让仪式。

天子满脸的委屈和不爽,但是在曹操的巨大压力之下,还是硬着头皮走完了整个禅让的流程。

自此之后,这个大汉最后一位天子,丢掉了最后一丝丝体面,也成功丢掉了汉室江山。

还好曹操没有把他怎么样,依旧留了他的性命,让他可以安乐终老。

禅让仪式结束,曹操正式称帝,定都邺城,开启了大魏王朝的新纪元。

等曹操返回宫中,第一件事就是给萧寻写信,把他称帝的喜悦和萧寻分享,而且还邀请萧寻回来一起参加庆祝。

毕竟曹操能够完成统一大业,萧寻是最大的功臣,而且还对曹操忠心耿耿,曹操怎么可能不想着萧寻?

但是很可惜,曹操这封信,再也没有得到回复。

之后曹操派人前往辽东和高句丽寻找萧寻的下落,却没有任何回报。

一直跟在萧寻身边的庞德带回来了一条消息,说萧寻在灭了高句丽之后没几天,突然就消失了。

没有人知道萧寻去了什么地方。

曹操沉默许久,最终只能接受了萧寻突然消失的现实。

至于萧寻究竟去了什么地方,或许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了。

(全书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496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