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 分类:军事 | 字数:0

都127章 长远的利益?

书名: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开仓放粮?!”

夏侯渊又一次被萧寻的震惊到了。

他让自己去押送粮草,竟然是为了到西凉开仓放粮?

难道萧寻不知道如今的粮草有多重要吗?

曹操领兵在江陵和刘备、周瑜对峙,孙权虽然暂时被击退了,但是谁都不敢说孙权就不会卷土重来,所以张辽一直留在合肥,防止孙权反扑。

再加上萧寻这边平定西凉,就是三路大军。

三路大军,保守估计要有十万战兵,十万战兵要消耗多少粮草?

虽然曹操雄踞北方七州,实力雄厚,但在粮草方面,也不富裕啊。

萧寻不把珍贵的粮草用到军队上面,反而要在西凉开仓放粮,平白送给西凉反贼?

他脑子里在想什么?

有这些多余的粮草,发给士兵当奖赏不好吗?

夏侯渊是真的想不通。

萧寻笑了笑,并没有跟夏侯渊解释太多,因为在西凉开仓放粮这个举动,是萧寻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决定,是从长远利益出发做出的决定,夏侯渊看不明白也是正常的。

他不需要夏侯渊能看懂,只要能从长远的角度平定凉州,就足够了。

根据庞德的描述,凉州之所以乱,最大的原因就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都无法得到保证,人们为了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不得不去争、去抢,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如今这个弱肉强食、反贼遍地的局面。

但是仔细想一想,西凉人就那么愿意当反贼吗?

难道他们就不想和中原大地上那些普通人一样,以种地为生,过安稳的生活吗?

他们做梦都想获得安稳,但却得不到!

别说生活在凉州的汉人,就算是羌人,又如何不想过上安稳的生活?

所以萧寻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西凉混乱的问题,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西凉人生存的问题。

要怎么解决?

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西凉人放下刀枪,回去种地。

但是没点好处,西凉人怎么舍得放下保命的刀枪?

那这个时候就需要用粮食开路了。

萧寻开仓放粮,让西凉人可以填饱肚子,让他们先体会一下什么叫安稳的日子;

然后要求西凉人放下刀枪,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争取做到自给自足。

或者干脆在西凉进行屯田,萧寻的军队给他们提供保护,确保他们的安全。

虽然这个举措在开始的阶段会付出很多,比如大量的粮食,各种耕种的工具,还有大量的牛,还需要很多人对这件事进行监管,前期的时候压力会很大;

但是只要这个政策能够坚持下去,让西凉人看到安稳生活的希望,还有谁愿意去当反贼?

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武力镇压只能暂时解决问题,等到军队撤回来,西凉还是要乱。

与其来来回回地不断花费心思平定凉州,不如下点血本,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一个稳定的凉州,对大汉也是有好处的。

更深层次的原因,萧寻也希望凉州能够稳定下来,因为凉州还存在了大量的羌人,时时刻刻都要面对外族入侵。

只有让凉州稳定下来,能够自发抵挡外族入侵,才能最大程度上避免未来的五胡乱华。

靠着外人的帮助,总不如自强来得更加实际。

所以,一个稳定的凉州,真的很重要。

但这些原因,是萧寻能说出来的吗?

是夏侯渊能理解的吗?

所以,还是不要白费口舌了。

而萧寻故意不解释,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夏侯渊给曹操写信,让曹操知道他在这里做了什么,先给曹操打一个预防针。

至于曹操看到夏侯渊的信之后有什么反应,萧寻不在乎。

反正曹操远在江陵,手再长,也伸不到凉州来。

等曹操把荆州那边的事情处理干净了,说不定萧寻已经把凉州的事情了解了。

唯一让萧寻头疼的就是,他现在还无法确定他这个稳定凉州的计划,到底需要付出多少粮食。

或许会很多,多到让曹操都无力承担,但萧寻觉得,他还是要做。

哪怕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凉州混乱的局面,至少也要解决一部分,让凉州人看到安稳的生活是多么美好。

夏侯渊没有从萧寻这里得到满意的答复,闷闷不乐地回房间给曹操写信告状去了。

不过告状归告状,在潼关这里,夏侯渊还是要听萧寻的安排,写完信之后,老老实实地整顿兵马,押送粮草进入凉州。

……

曹操让人给萧寻送信之后也没有闲着,而是派人去长沙打探情况,尤其是重点关注长沙太守韩玄和黄忠的情况,方便之后的行动。

除此之外,曹操还让曹仁率领大军前往竟陵,摆出一副要和刘备决战的架势,给刘备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但是让曹操不爽的是,刘备和周瑜铁了心就是不出战,依靠竟陵死守。

竟陵虽然不如江陵那么大,城墙也不够高,但曹操作为攻城的一方,还是占不到便宜。

曹仁组织了几次进攻,但每次都被刘备和周瑜轻松防守住了。

每次看到城头上关张赵三面大旗,曹仁就觉得头疼。

刘备、诸葛亮、周瑜还有关张赵齐聚竟陵这座小城,他曹仁要怎么样才能攻下来?

这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也正是这个时候,曹仁好像明白了萧寻为什么不建议这个时候对刘备作战了,因为真的太难了。

刘备本身或许不是很难对付,但不要忘了,刘备背后还有一个孙权。

如今刘备和孙权是联盟的状态,曹操若是逼迫太紧,刘备感觉压力太大,孙权肯定会出手。

所以这个时候攻打刘备,很可能会把原本的顺风仗打得胶着起来,双方都讨不到好处。

可曹操已经来了,难道还能什么都不做,就直接回去?

那曹操还要不要面子了?

所以,曹仁只能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希望曹操能够在接到萧寻的回信之后,改变一下策略,让他不要这么难受。

如今的曹操,也意识到了这个时候进攻刘备确实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以为刘备被追得一路逃窜,丢盔弃甲,回到荆州的时候已经快要完蛋了,可到了江陵之后他发现情况完全不是他想的那样。

就像萧寻说的那样,刘备每每到了绝境之中,都能奇迹般地找到翻身的机会,再一次快速崛起。

所以曹操也很是头疼,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对付龟缩在竟陵的刘备。

好在萧寻的信使到了,曹操仿佛看到了希望一样,觉得萧寻的信,肯定能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