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6章 这就是历史的力量吗?

书名: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之前萧寻是完全搞不懂荀彧为什么突然之间会有这么大的改变,现在终于明白了,也就知道该怎么劝曹操了。

荀彧虽然代表了颍川士族的利益,但他毕竟是王佐之才,想要完成统一大业,还离不开荀彧的支持。

“丞相,既然你已经知道了颍川士族那些人想要什么,为什么不暂时和他们妥协一下,暗中继续做准备,并想办法削弱颍川士族的力量,等到合适的时机再行称公?”

曹操很是惊讶地看了萧寻一眼,这是他第一次发现萧寻竟然也有如此天真的一面。

“越之,你觉得这次之后,荀彧和他背后的颍川士族,还会认为我是可以控制的吗?他们还会相信我的妥协吗?政治上的事,哪怕一次简单的试探,都代表了一个难以改变的态度。

颍川士族知道我不会放弃称公的想法,因为我的最终目的已经表现出来的,就是要保住曹氏,保住我打下来的基业;

而颍川士族的目的也已经暴露出来了,他们认为我打下来的基业,不是我们曹氏的,他们颍川士族也应该瓜分一部分,甚至一大部分,所以他们不可能相信我会妥协!

越之,你要知道,政治斗争,往往比军事斗争更加残酷!”

萧寻想到荀彧的结局,对政治斗争的残酷,终于有了一些了解。

但是他依旧不想放弃。

“丞相,可我还是认为颍川士族是可以尝试拉拢的,至少他们现在是没有别的选择的,只要丞相暂时妥协,并且暗中控制他们推举出来的新代言人,就不需要担心颍川士族会反对丞相了。

如今丞相虽然平定了凉州,但外面还有刘备、孙权和刘璋三个敌人,若是没了颍川士族的支持,没了荀彧……还有荀攸的出谋划策,想要平定天下,恐怕会有难度啊。”

曹操发出一声叹息,“越之,你说的这些,我何尝又不明白?但是,你觉得我还有时间做这些吗?”

“没有时间?”

萧寻面色再次变化,“丞相何出此言?丞相身体康健,仍然能够亲率大军出征,什么叫没有时间?”

曹操摇头,“古人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如今我已经五十多岁了,虽然还能领军出征,但我的身体如何,只有我自己最清楚。

我这头风病,发作的越来越多了,请了许多名医过来,都无法医治……

越之,说句实话,我觉得我的命数,大概也就这些了……”

“丞相何出此言?”

萧寻面色大变,赶紧起身,“丞相身体康健,偶尔发作头风也不算什么,只要丞相好生休息,静心调养,必然能够延年益寿!”

“延年益寿?呵!”

曹操笑了,“越之啊,这还是你第一次这样跟我说话。

如果不是你跟我说,不管我是称公还是称王,又或者是想要取代皇宫里那一位,你都会全力支持我,我又怎么可能跟你说这些呢?

你和荀彧不一样。

荀彧代表了颍川士族,而你,孤身一人,只代表你自己,所以,我相信你。

你也不用说这样的话安慰我,这一年我对我身体上的变化,感受还是很明显的……我已经老了,就连我也不知道我还有多少日子。

如果不趁着我还能掌控朝堂,压制颍川士族的时候,把我想办的事情办好,我怎么能放心?

难道真的要等我躺在床上,难以动弹的时候,再来安排这些?

到了那个时候,颍川士族恐怕早就跳出来对我动手了,根本不会给我这样的机会啊!

所以,越之,这次真的不是我不想听你的劝告,而是,我不能听啊。”

萧寻看到曹操言辞如此恳切,不由得沉默下来。

他终于明白曹操为什么明明什么都知道,却还是选择了和颍川士族决裂。

因为他觉得自己没有时间了。

可曹操不知道,历史上的他,活到了六十六岁!

如今曹操才五十四岁,他至少还有十二年的寿命。

之所以说至少,是因为历史上的曹操在赤壁战败之后,接连好几次大战都以失败告终,这肯定会在无形中给曹操带来巨大的压力,影响到他的寿命;

如今萧寻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曹操打败仗,甚至还能帮助曹操打赢原本会失败的战役。

在这样的情况下,让曹操少承受一些压力,心情好一些,应该还能再多活几年。

所以在萧寻的视角中,曹操真的不用这么着急,他还有很多时间。

只可惜,这些话是不能说出来的,萧寻自然也无法劝说曹操暂时放弃称公,和颍川士族妥协。

或许在曹操看来,既然他和颍川士族已经决裂了,那就没有妥协的可能,双方必然会在暗中展开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

要么他曹操被颍川士族扳倒,失去所有,要么颍川士族被曹操击垮,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地位,重新对曹操效忠,并摆正自己的位置。

对于曹操和颍川士族之间的争斗,萧寻其实并不是很在意,因为历史上的颍川士族根本就没斗过曹操。

最终的结果是颍川士族舍弃了荀彧,老老实实给曹操当下属。

毕竟如今曹操所拥有的地盘和实力,根本就不是颍川士族能比的。

双方的差距太大了。

颍川士族错就错在他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实力,也错误地判断了曹操的实力。

但凡他们能把眼睛睁开,摆正自己的位置,也不至于做出这种决定。

曹操的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萧寻也真没什么好劝的了。

主要是曹操表现出来的都是冷静和理智,这也是站在他的角度所能做出来的最好的决定,萧寻还能怎么劝?

这也是萧寻第一次明知道曹操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但是却放弃劝说。

也正是这个时候,萧寻才明白历史的惯性有多么可怕。

他在赤壁做了那么多,却还是无法挽回曹操在赤壁失败的结局;

这一年来,萧寻多次对曹操进行劝谏,希望曹操能避免历史上的错误,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刘备还是占领了荆州,甚至还提前入主了汉中;

曹操该称公还得称公,最多就是因为荀彧和颍川士族的反对,让曹操不得不暂时拖延一下,先把颍川士族收拾了再说。

萧寻明明知道历史的走向,也知道应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可他就是做不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5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