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57章 公孙康必须死

书名: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在刘备从阳平关外退兵的时候,荆州这边也终于热闹起来。

首先就是孙权光明正大地接受了吴公的称号,放弃了继续攻打合肥的举动,转而率领大军返回;

其次就是曹仁主动领兵退出江陵,周瑜经过一番小心试探之后,成功进入江陵,占据了这座地理位置非常重要的城池;

最后就是准备许久的吕蒙突然发难,领兵进攻荆南的长沙郡。

关羽和诸葛亮镇守荆州,虽然早有准备,但他们的兵力是真的不足。

刘备只占据了荆南三郡之地,分别是武陵、长沙和零陵,原本被刘备打下来的桂阳郡,之前就已经主动让给孙权了,所以刘备的实力真的是不怎么样。

就算经过了一年多的休养生息,有诸葛亮来保障后勤,单靠荆南三郡,也难以和孙权抗衡。

所以当吕蒙率领大军进攻长沙的时候,关羽和诸葛亮果断放弃了靠近江东的县城,选择在长沙治所临湘屯兵,对抗吕蒙的进攻。

可就算这样,关羽和诸葛亮依旧要承受极大的压力,因为刚刚占领江陵的周瑜,也开始率领大军南下,进逼孱陵。

孱陵只是武陵郡内一个小县城,规模不大,但是关羽为了和在江陵屯兵的曹仁抗衡,选择在孱陵屯兵,防止曹仁进一步南下,进攻荆州。

所以周瑜领兵南下,首先要攻打的,就是孱陵。

只要能攻破孱陵,就能压制关羽,然后再靠着孙权的支持,一点一点压缩关羽和诸葛亮的生存空间,最终夺取荆南三郡,让刘备彻底没有落脚的地方!

所以在一番衡量之后,关羽决定让诸葛亮在孱陵抵挡周瑜的进攻,他则是留在临湘,抵挡吕蒙的进攻。

这个时候,关羽和诸葛亮只能采取守势,不敢轻易外出求战。

他们的战略目标很简单,就是等刘备占领了益州,再通过益州反哺荆州,击退周瑜和吕蒙,粉碎孙权吞并荆州的战略意图。

关羽和诸葛亮都是人杰,在全力防守的情况下,周瑜和吕蒙也难以有什么进展,双方就此僵持下来。

……

辽东。

荆州的战事暂时僵持下来,不代表辽东这边也会一直僵持下去。

萧寻攻破阳乐之后,之所以不着急对昌黎进攻,其实就是想给公孙康足够的压力,等着公孙康出招,或者是等着公孙康死掉。

虽然萧寻不认为公孙康有什么特别大的本事,但如果在关键时刻,公孙康死掉,想要平定辽东,难度就小得多了。

这几天萧寻也在努力回忆历史,倒是记起来一些东西,就比如历史上关于公孙康的记载,基本上都止步在公孙康大破高句丽,又让公孙模和张敞进攻朝鲜半岛,设立带方郡,击破韩濊,然后就没什么记载了。

如今张敞已经回来了,说明公孙康应该是完成了他历史上的使命,设立了带方郡,接下来就没他什么事了。

而一个明明很有本事的人,突然之间没了动静,多半就是身体不行了,或者就是死了,继承人上位,但是继承人能力不行,所以没什么动静。

综合考量之下,萧寻觉得公孙康应该是没多少日子了,所以等一等还是有好处的。

事实也没有出乎萧寻的预料,公孙恭和张敞回去之后,就开始闹腾起来。

当然,主要是公孙恭在闹,张敞打个辅助,顺便给萧寻送一些消息回去。

公孙恭虽然没什么本事,但他的身份在这里,而且公孙康让他一个不适合领兵的人出战,本就存了除掉公孙恭的心思,让公孙康天然理亏。

加之公孙康的身体确实不怎么样了,不少人都看了出来,生出了提前站队的心思,所以就算公孙康心里什么都明白,想要出手对付公孙恭,避免公孙恭威胁到自己的儿子,却也已经做不到了。

不止做不到,他甚至都无法阻止公孙恭不断拉拢人心,大有一副将公孙康赶下来的架势。

在这个过程中,张敞也开始发挥作用,带领公孙康麾下不少将领站到了公孙恭这一边。

只不过公孙康毕竟也算是一方枭雄,就算是身体不行,余威犹在,公孙恭等人不敢轻易动手,最多就是和公孙康僵持下去,等着公孙康死了再说。

当张敞把这个消息传递到萧寻和曹昂这边的时候,萧寻和曹昂都觉得可以再等一等。

等到公孙康死了,公孙恭想要收拢权力的时候,他们就全力进攻,一举平定辽东。

反正刚刚占领了阳乐,粮草还够用,不需要担心。

如果公孙康实在是顽强,不肯按照萧寻和曹昂的意愿马上死掉,那萧寻说不得就要想想别的办法了。

反正萧寻想要对付的人,没有谁能跑掉。

所以在阳乐驻扎的时候,萧寻就派出了不少细作,前往襄平探查公孙康的情况。

但是细作传回来的消息并不是很好,公孙康虽然身体抱恙,但目前来看,身体还算硬朗,再活两年都没有问题。

两年的寿命对于普通人来说真的太短了,但是在萧寻看来,时间还是太长了。

萧寻原本的计划是在年内平定辽东,如果情况允许,顺手把高句丽灭掉,出兵朝鲜半岛,将朝鲜半岛划入大汉的领土范围之内,实现自古以来的成就。

如果公孙康不早点死,萧寻的计划难免要受阻。

最主要的是,萧寻关注的重点应该放在刘备和孙权身上,而不是在这里和公孙康僵持下去。

两年时间,真的太长了。

搞不好等到公孙康自己死掉,刘备已经在益州站稳脚跟,历史也会回到原本的轨迹之上。

所以,不能等。

萧寻赶紧找来十几名亲卫,给他们布置任务。

任务很简单,就是潜入到襄平,刺杀公孙康。

不管用什么办法,只要能杀死公孙康就行。

公孙康不肯乖乖去死,那萧寻就只能送他一程了。

这十几名亲卫都是跟随萧寻十几年的老伙计,对萧寻忠心耿耿,完全遵守萧寻的命令。

当然,萧寻也不是让他们送死,还给他们安排了接应。

张敞已经投降了,暗中给萧寻传递回来了不少消息,所以萧寻的亲卫进入襄平之后,可以直接找张敞,依靠张敞提供的帮助,应该能找到暗中杀死公孙康,却不会暴露自己的办法。

除了张敞,萧寻认为公孙恭也能利用一下,因为公孙恭现在肯定也盼着公孙康早点死掉。

公孙康不死,他怎么接管辽东?

难道要等着公孙康回过神来,先对他动手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