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4章 左右为难

书名:三国:我退隐后,大汉倾覆,曹操慌了 作者:多喝热水啊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曹操看完信之后,第一个想法就是萧寻又在胡闹了,但是想到最近一段时间,萧寻每次提出来的意见看起来都像是胡闹,但最终的结果却能证明萧寻的意见是多么的正确。

这次他觉得萧寻的意见非常不可理喻,或许是因为他的思虑不够周全?

曹操放下书信,在房间里转了两圈,仔细想了想,又拿起书信从头到尾看了一遍,还是想不通萧寻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意见。

此时曹操的注意力全都被萧寻的意见给吸引住了,根本就没在意萧寻收服庞德的事。

在曹操看来,庞德虽然有些勇武,但和关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自然不需要过多重视。

既然萧寻看上了,那就给萧寻好了。

曹操思虑许久,最终决定把郭嘉等人都叫过来,问问他们的意见。

不多时,郭嘉、贾诩、荀攸和程昱就都过来了,曹操把夏侯渊的书信交给他们,让他们看一遍,然后才问道:“奉孝,你和越之关系最好,你来说说,越之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给我提出这样的意见?”

郭嘉也是眉头紧皱,完全看不懂萧寻这个举动有什么深意。

“丞相,越之非常人,心思细密,往往能洞察先机,发现我们未曾发现的线索,所以我认为,虽然越之的意见听起来没有头绪,但最好还是按照他的意见来执行。

对于丞相来说,封赏一两个人也不算什么,而且此时丞相主动封赏长沙太守韩玄,不仅能让韩玄对丞相忠心,还能给荆州南部其他郡守竖立一个标杆,让他们知道丞相并没有放弃他们,对维持荆州南部的稳定,还是有好处的。”

曹操点头,郭嘉这个分析很有道理,不过就是一些封赏而已,曹操并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能通过封赏长沙太守韩玄稳定荆州南部,他还是很乐意做的。

“奉孝说得有道理,这么看起来,就算我们还没有弄明白越之此举的深意,我们按照越之的意见去作,也是有益无害。

那,文和,你觉得呢?”

贾诩行礼,“丞相,我认为萧将军的意见确实不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维持荆州南部的稳定,但也存在了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

曹操马上问道。

贾诩说道:“丞相身边猛将如云,为了丞相大业南征北战,战功无数,尤其是在追击刘备和周瑜的时候,更是个个争先,不甘落后,如今尚未得到封赏,丞相反而要先大肆封赏未立寸功的韩玄和黄忠,若是让他们知道,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曹仁将军、曹洪将军、夏侯渊将军暂且就不说了,他们在这次追击刘备和周瑜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就说徐晃将军,虽然是在追击的过程中遭遇赵云,受伤在先,功劳有限,但也是追随丞相已久,如今丞相不给徐晃将军封赏,先给外人封赏,徐晃将军就算什么都不说,心里也是有想法的。

或许萧将军提出来的建议确实有用,能够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但坏处也是非常明显,还请丞相三思!”

曹操点头,贾诩说的这些话虽然直白,但却很有道理。

这些追随他这么长时间的将领尚未封赏,大业未成,他怎么能随意封赏尚未对他效忠,更没有立下任何功劳的韩玄和黄忠?

贾诩向来务实,他提出来的意见,确实能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他麾下众多武将的想法,曹操不得不认真考虑。

片刻后,曹操又看向荀攸,“公达,你呢?”

荀攸说道:“丞相,我同意贾诩大人的观点,贸然给韩玄和黄忠封赏,甚至就连黄忠的儿子都要给封赏,若是没有正当的理由,确实很难服众,容易让其他将军生出别的心思。

丞相不如给萧将军写信,询问一下具体缘由,或许就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答案了。”

荀攸的态度也算是比较稳妥的,他知道萧寻特别提出这个意见,肯定是有原因的,只要能找到具体的原因,找到一个可以说服众人的理由,他觉得萧寻的意见也是可以接受的。

曹操又开始为难了,三个谋士,每个人的意见都不一样,他也无法马上做出决定。

最后没办法了,曹操看向了站在旁边,一直没有说话的程昱。

程昱心里还是很有逼数的。

这段时间以来,他屡屡和萧寻作对,每次都被证明他是错的,萧寻是对的,连带着曹操都吃了不少亏,所以他觉得自己还是低调一点,不要随便发表意见了。

但是曹操开始看他了,他还能装没看到吗?

无奈之下,程昱硬着头皮走出来。

“丞相,这次是萧寻将军提出来的建议,我还是不要发表什么意见了吧……”

程昱心里是真的没底。

曹操却说道:“仲德,你不要有别的想法,作为谋士,你要做的就是把你的想法说出来,把你看到的东西,推测出来的东西说出来,剩下的事情,自然是我来做决定。

就算是我做了错误的决定,那也是我的责任,和你没有关系;

可你要是担心带偏了我的思路,什么都不敢说,那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谋士了。”

“是,丞相,我明白了。”

程昱听到曹操这番话,心中很是感激,放下了心里的担忧,说道:“丞相,我认为,丞相如今应该分清楚轻重,不能因为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就让丞相麾下众多将士寒心。

萧寻将军既然提出来要给韩玄和黄忠封赏,必然是看到了一些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东西,认为韩玄和黄忠能够在丞相征讨刘备的过程中,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是丞相有没有想过,丞相身边猛将如云,纵使那黄忠勇猛,难道丞相身边就没有可以和黄忠匹敌的人了吗?

他黄忠再厉害,也只是一个人而已,更何况丞相已经亲自率领大军来到江陵,若是那韩玄和黄忠对丞相忠心,对大汉忠心,此时应该主动过来拜见丞相,而不是等着让丞相封赏!

所以我认为,丞相应该以麾下诸将为重,不可因为外人,寒了麾下诸将的心。”

曹操再次点头,程昱这番分析,当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从曹操的角度出发,这个时候随便封赏一个外人,确实会是他麾下的将领寒心,属于得不偿失的行为。

最重要的是程昱提出来了一个观念,那就是做事之前,要分出轻重,黄忠一个人,怎么能跟他麾下诸将相提并论?

所以,封赏韩玄和黄忠之事,可以暂时放一放。

大不了他给萧寻写一封信,问问萧寻这么做的原因,同时也派人去长沙和韩玄还有黄忠接触一下,看看他们是什么心思,有什么反应,然后再决定要怎么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7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