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末狂人录

作者:苍穹之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两百零六章 等

书名:唐末狂人录 作者:苍穹之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8

晋阳城下。

沙陀骑兵成群结队,黑压压的往来如飞。

李克用拿下忻、代二州后,实力复振,又看上了养马之地楼烦监,时常打着支援关中的名义,劫掠并、石、汾等州,纵容士卒烧杀掳掠。

沙陀军大部分是代北胡族,残暴成性,河东遍地烽烟。

最终攻破岚州,将岚州刺史汤群满门诛杀。

“城上郑相公可听吾一言,我等南下只为支援关中,克复关中,还望打开关隘,赏赐些钱粮!”

百余骑鸦儿军堵在晋阳北城门下叫嚣。

喊了半晌,城上一点动静都没有,连个人影都没露。

沙陀骑兵胆子大了些,向前靠近,“请开城门,我等有要事禀报。”

吱呀、吱呀……

城上传来绞盘绞动的声音,骑兵们以为城门要打开。

却不料几辆车弩忽然推了上来,“嗡”的一声,一支长矛般的弩箭怒吼而出。

将一名骑兵连人带马钉在地上,连一声惨叫都没发出,人马俱死。

沙陀骑兵当即逃散。

身后又是一阵箭雨,射翻数骑。

“郑从谠老儿,我誓食汝肉!”李克用指着城上怒骂。

当初剐杀段文楚,牙兵生噬其血肉。

“只怕你李鸦儿没有这等牙口。”郑从谠苍老而挺拔的身影出现在稚堞之后,宛如一棵苍劲老松,平静的望着城下李克用。

三年之前,李克用还不敢轻易涉足河东,但现在朝廷自顾不暇,已经无力围堵代北,晋阳在李克用父子二人眼中,已然成了一块肥肉。

只是河东节度使郑从谠老谋深算,这两年从未松懈,一直积极备战,屡次击退沙陀军进犯。

晋阳城成了沙陀军永远无法越过的一座大山。

此城依山傍水,城高池深,屹立北国一千四百余载,经过历代王朝的层层加固,放眼天下,连长安都略有不及。

正常情况下,李克用父子不可能攻下这座雄城。

“这郑老儿当真难缠!如今黄巢穷困,不如南下关中算了。”李克用胯下战马躁动不安。

“如今黄巢贼势依旧猖獗,去早了,为别人作嫁衣,不如让他们与诸镇兵马再消耗一阵再说。”盖寓轻抚着马鬃。

“嗯……还要再等?”李克用性格一向急躁,满脸的饥渴难耐。

拿下河东,再加上代北,朱邪家的大势就成了。

“必须等,只有朝廷有求于我等,方可南下,然后以平定草贼之功,向朝廷邀取河东!天下王气聚于此地,大唐亦从河东而起,为了这千秋大业,三郎也需等下去,切不可将精力虚耗在晋阳城下,郑从谠年老体衰,行将就木之人,撑不了几年,何必与他争一时之长短?”

唐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形势已经非常明朗,黄巢已经摧毁了大唐根基,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

河东控带山河,踞天下之肩背,高屋建瓴,东揽河北大地,西窥关中平原,得此地者得天下之先机。

“唔,那就再等等!”李克用对盖寓一向言听计从……

同州。

朱温跟李克用一样焦躁不安,求援信使派出十次,全都石沉大海,一个援兵都没来……

自家人知自家事。

虽然屡屡击破唐军,但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杨复光和王重荣韧性十足,不断缩短包围圈。

“可惜,若有一支两万人援军,定可击败杨复光,再破王重荣,解同州之困,横扫河中!”朱温控制的城池只剩下三座,而且粮草也快见底了。

同州存,长安才会真的长安。

这么简单的道理,长安的那群人竟然视而不见……

而击败杨复光、王重荣之后,可以乘势攻入河中,那么大齐的粮草问题也解决了。

朱温今年刚好三十,正是雄心勃勃的年纪。

胡真道:“定是孟楷拦住隐瞒不报,坐视我军覆灭,将军乃宋人,皇帝、孟楷皆曹人,将军得志,必为孟楷所不喜。”

不是孟楷一人与朱温不合,而孟楷背后一圈曹州勋贵都在排斥朱温。

黄巢虽然登基称帝,但还是沿用草贼的老一套,大小山头林立,各自为战,都是大爷……

即便是身为大齐皇帝,也无法号令他们,合心意就一拥而上,不合心意闭门不见……

黄巢几次三番下令开垦田地,已经养成烧杀淫掠习惯的各路义军竟无一人响应……

谢瞳小心翼翼道:“如今朝廷诸路大军合围,三面围攻,依在下之见,大齐难以长久,不如另谋他路。”

人一辈子就那么一两次选择命运的机会,选对了,飞黄腾达,选错了,万劫不复。

从庞勋之乱开始,但凡投降朝廷,都是高官厚禄,加官进爵。

黄巢的兵败已是必然。

窝在长安两年,不思进取,既不耕稼,也不扩张疆域,整日在长安贪图逸乐,窝在女人堆里。

“只是我等主动归降,必为朝廷所轻。”朱温闭目养神。

投降朝廷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对黄巢也没什么忠心可言,义军诸部也就他朱温勤勤恳恳,其他人早就军心涣散了。

问题是投降之后,朝廷如何对他。

谢瞳拱手道:“昔者庞勋诸将,但凡归正,朝廷皆厚赏之,不是刺史,便是一方节度,前有刘巨容,后有刘汉宏,如今天下形势皆聚于同州,成败在此一举,将军之才,十倍于刘巨容、刘汉宏,今威名已著,何愁无立足之地?实不相瞒,杨复光已派人联络属下,只要将军拨乱反正,朝廷必有重赏。”

杨复光信用一向不错,义子杨守亮、杨守信出身义军,兵败之后,杨复光既往不咎,收为义子,待之颇厚。

“朝廷!”朱温踱了两步,很快就有了决断,“大齐必亡,我等当尽早归降朝廷,传令诸将,节堂议事!”

“将军英明!”谢瞳、胡真大喜。

一声令下,众将齐聚。

“三郎去哪儿,我等就去哪!”

“十几年的兄弟,何须多言?”

“我等兄弟生死与共!”

朱温不是黄巢,内部极为团结,军中大小将领皆他亲自提拔,甚至连军制都跟草贼有所不同,水泼不进针扎不透,迥异于各路义军。

因此也受到其他义军的敌视。

“然则归降于谁,大有讲究!”朱温眸中精光闪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46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