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唐末狂人录

作者:苍穹之鱼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八章 生意

书名:唐末狂人录 作者:苍穹之鱼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48

一番讨价还价,对方只愿出五千石。

“五千石啊!够我们喝三个月的粥!”田师侃激动道。

“成天喝粥,脑子都喝坏了。”李师泰在一旁挖苦道。

“你这厮说甚?”田师侃火爆脾气,瞪着牛眼提着铁挝。

李师泰也不惧他,抽出长剑,嘿嘿笑道:“没说你,你自己认的。”

“还等甚呢?快上,往脑门上招呼,开个瓢,让兄弟们乐呵呵。”一旁的老卒们煽风点火,怂恿着二人,看热闹不嫌事大。

陈玄烈冷眼旁观,军中因一两句话不对付抄家伙互砍之事常有发生,不能劝,越劝越是来劲。

田师侃鼻孔喘着粗气,脸色涨红,甩了甩手臂,却一屁股坐回地上,李师泰也收起了长剑,转过脸去,谁也不看谁。

“没劲。”围观之人大失所望。

周庠道:“河中向来富庶,休说一万石,就是三万五万也拿得出。”

战国时,此地曾是魏国都城所在,秦汉更是人口大郡,从汉末至隋唐,一直是关中的粮仓,更别提此地的两大盐池。

王重盈这是拿五千石打发叫花子。

周庠这么一说,倒是提醒了陈玄烈,河中富庶的根源所在——安邑、解县的两大盐池,难怪那一千五百步骑始终不动,他们不是来协助临汾的,而是守护盐池的……

“那涨到三万石!”

“五郎……开价会不会有些高?”

“派人去就行了,漫天要价落地还钱,王重盈会想清楚的。”

“我亲自去谈。”周庠带着几骑斥候飞奔而去。

一盏茶功夫,有人回来禀报:“王重盈愿出七千石!”

田师侃、李师泰、秦彦晖、华洪等人大为惊讶。

陈玄烈面无表情,伸出五根指头,“提到五万石!”

斥候兴奋而去。

这一次等时间长一些,约莫半个时辰才回,“王重盈愿出一万石,五百头羊,一千斤盐,但须我军不得袭扰地方。”

这差不多是王重盈的底线,毕竟他现在只是一个刺史,东西给多了,就成了明目张胆的资敌,他的顶头上司李都肯定看不过去。

河中地理位置极佳,毗邻关中、洛阳、南阳、河东,水土肥沃,还有盐池之利。

只是现在自己手上的实力不足。

“让他两个时辰内交出粮食。”陈玄烈望了望雨雾中高大的城池,可惜刚才没能攻进去,不然根本用不着讨价还价。

“万胜!”周围士卒狂喜不已。

田师侃一脸懵逼问道:“为何……王重盈如此好说话?”

陈玄烈笑道:“他不听话,我们就转道向东,占了他们的盐池!”

打蛇打七寸,盐池才是他们的命脉所在。

王重盈这是交的保护费。

“那还等什么?我等现在就去占了盐池。”夏侯晏两眼冒光。

陈玄烈道:“盐不能当饭吃,我们不占盐池,也就小打小闹而已,一旦我们扑向盐池,非但整个河中军与我们不死不休,就连长安朝廷也会出兵镇压。”

中唐宪宗元和年间,河中盐池每岁收利纳一百六十万贯,占全国岁入的八分之一左右。

如今关东大乱,大唐的岁入锐减,河中盐池占比进一步增大。

陈玄烈只要敢动这么大的肥肉,朝廷一定会倾尽全力,先解决自己。

如果手上人马万众一心也就罢了,关键蔡州、宣武、义成会死心塌地跟着自己与大唐死磕么?

陈玄烈对他们不做任何指望。

大唐虽然行将就木,但还未到彻底崩溃的时候。

这些人之所以愿意跟着自己闹,只是想返回故土而已,一旦朝廷开出更高的价码,这群人会毫不犹豫地抛弃自己,甚至干掉自己。

这年头没有忠诚,只有利益!

过不多时,周庠押着五百头羊先回,士卒兴奋不已。

蔡州军直接就准备上来抢。

陈玄烈赶紧让拔山都看住,“要吃肉可以,两百钱一斤!”

“呸,比市面贵了六七倍,你怎么不去抢?”蔡州军大怒。

唰唰唰,拔山都士卒纷纷拔出横刀,陈孝安指着为首的军头大骂:“呸,申九,你这厮哪一次不是抢的最多,还有脸吃白食?”

申九原名申丛,蔡军队头,在蔡军中地位颇高。

秦彦晖也黑着一张脸,“五郎忒不厚道了。“

“没办法,肉就这么些,你们吃了别人就没得吃,交钱,一视同仁。”陈玄烈没惯着他们,这群孙子一路发了不少财,总要吐些出来。

不是贪他们的钱,而是立个规矩。

不然人人都上来抢,人心就乱了。

夏侯晏粗着嗓门道:“五郎说的有理,哪次不是你们蔡人抢去大头?”

众人大眼瞪小眼。

“罢了,两百钱不算多。”秦彦晖挥了挥手。

申丛等人也就退了下去。

点检完粮食后,陈玄烈立即起兵,向东南贴着王屋山行去。

有了粮食,士气高多了。

沿途又有不少流民拖家带口来投,抵达茅津渡时,已经膨胀到两万人。

不过一个棘手的问题也随之摆在眼前,黄河对面是陕虢。

陕虢观察使原是高浔,此人是高骈的侄孙,随其南征北战,功勋卓著。

如果他在任,陈玄烈此次只怕难以通行,不过因洪谷之败,昭义节度使李钧战死,朝廷调高浔为昭义军节度使。

新任的陕虢节度使为卢渥,范阳卢氏出身,以诗才著称于世。

陈玄烈对诗人特别有好感。

这年头但凡正常一些的节度使,没精力去吟诗作对。

陈玄烈依旧先礼后兵,让周庠写了一封措辞温和的信,声称只是过境,返回故土,绝无冒犯之意。

两日之后,对面竟然回信了,说是忠武、宣武、义成诸军向为大唐砥柱,今抵御沙陀而回,愿待朝廷犒赏之……

陈玄烈拿着信反复看了几遍,“这厮不会给我们弄一出鸿门宴吧?”

出道这么多年,从来就没见过这么好的人。

周庠道:“陕虢素来羸弱,既无强军,亦无强将,应该不至于如此愚蠢。”

华洪笑了一声,“他不怀好意,我等就裹足不前了么?”

“华兄所言甚是,令所有人即刻渡河!”陈玄烈现在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即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要闯过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762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