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1章 天下健者,岂独袁氏一家?

书名: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军师从早忙到晚,今夜盛宴,难得休憩。”

“何以仍旧不肯舍下书卷?”

刘备手里拿着酒盏,走到李翊跟前。

见他正执笔写着什么,忍不住开口询问。

李翊见刘备来了,便停了笔。

“如今战事将近,翊亦不敢松散懈怠。”

“诶!”

刘备举起酒盏,拍了拍李翊的肩膀。

“稍息片刻,倒也无妨。”

又扭头看了眼李翊手中的书卷,便问:

“不知先生适才在写什么?”

李翊便将书卷递给刘备,一面又自顾自地说道:

“既然战事将近,我等总得先奏明天子才好。”

“这样才能师出有名。”

刘备展开书卷来,原来上面罗列的是袁术的各项罪状。

其中的大罪主要有,

第一,袁术擅自攻打朝廷任命的庐江太守陆康。

陆康在庐江树立恩信,平定江夏蛮乱。

颇有政绩,甚得民心。

面对袁术的发难时,不少休假返乡的士兵都闻讯赶回,趁夜爬墙回来帮助陆康守城。

陆康足足坚持了两年,最后病死。

朝廷怜悯他的气节,拜其子为郎中。

可以说,袁术此举是与朝廷的理念背道而驰的。

第二,擅自扣留,并逼死朝廷大臣马日磾。

马日磾高居太傅之位,路过寿春时,却被袁术扣住,还抢了他的符节。

马日磾想要要回符节,袁术不给。

想要走人,袁术又不放。

马日磾不堪受辱,在兴平元年时忧愤吐血而死。

袁术此举,形同叛逆。

第三,私藏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确实是为孙坚所得,但并未像《演义》里那样被孙策拿去换兵马。

而是被孙坚留给了其妻子吴氏。

袁术直接拘了吴氏,抢夺了玉玺。

这第三条,其实要比上面两条加起来还要严重。

传国玉玺的印章就是,“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几乎是大汉门面的象征。

结果你袁术却私藏了起来,诛你九族都不过分。

这是李翊罗列的三大罪状。

剩下又罗织了不少相对更小的罪名。

比如荼害百姓,巧立名目,对天子不敬等等。

总之就是要凑够罪数。

你是否真的犯了这些罪不重要。

而是我们说你犯了这些罪,这一点很重要。

“好啊,先生想的可真是周到。”

刘备翻看着表文,条理清晰,逻辑通顺。

有了这些罪状,绝对师出有名。

可不要小看古代的师出有名。

尤其是对于瓦解袁术集团的人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

“善!备这便亲自拟写表文,上奏朝廷。”

“请伐袁术!”

正说间,忽有下人来报,淮南使者求见。

淮南来的使者?

刘备眉头一皱,与李翊对视一眼,道:

“先生以为袁术此时遣人来,是所为何事?”

李翊微微笑道:

“必是使人讲和。”

“哼。”刘备一声冷笑,“其我两家早已势同水火,岂有和好之理?”

虽感到莫名,但刘备还是接见了来使。

使者正是袁术手下将领李丰。

双方礼毕过后,李丰直接开门见山,道:

“我奉吾主之命,特来修好与刘将军的关系。”

刘备冷声道:

“莫非袁公路遣汝来此,是为两家讲和?”

“正是。”

李丰点了点头,没有一点弯弯绕绕。

李翊忍不住出声打断道:

“我徐州与袁术有杀子之仇,袁术怎肯放下他四世三公的身段,低眉来与我徐州讲和?”

李丰脸色通红,被李翊怼的哑口无言。

其实他来此,只是奉了袁术的命,实施缓兵之计罢了。

袁术知道徐州在总动员,故意派人来讲和,希望延缓刘备的进军速度。

一来给自己争取准备的时间,二来耽误徐州的行政效率。

此的确符合骷髅王老阴批的人设。

咳咳……

李丰握拳在唇边咳嗽两声,旋即正色说道:

“当今天下,群雄并起。”

“袁太尉即将一统河北,虎视河南。”

“曹孟德已掌兖、豫大半州郡,此二人少年好友,互为扶持,南北呼应。”

“当今天下,谁能与之相抗?”

“唯有我主!”

李丰信誓旦旦地吹捧袁术。

“袁绍结连曹操以震南方,那为何刘将军就不能结连我主,以拒北方呢?”

“若淮南与徐州能够化干戈为玉帛,那我们完全可以一起对付曹操,瓜分兖、豫二州。”

“等之后再一起对付袁绍,天下之势可定也。”

“愿将军察之!”

刘备为之一愣,渐渐回过味来。

感情袁术是想让自己当他小弟啊!

那曹操此时不就是袁绍小弟么,你说像袁绍结连曹操一样。

那不就是让我刘备当他袁术的小弟?

真是岂有此理!

刘备面色沉重,强忍怒意。

李翊见此,率先开口驳斥道:

“足下此言未免过于狂悖。”

“天下健者,起独你袁氏一家?”

“袁公路又岂是忧国忘家之辈,可以与之共事?”

李丰被骂的无地自容。

没办法,人在矮檐下哪能不低头。

现在身在徐州的地盘,他也只能低声下气。

刘备拔剑在手,沉声道:

“今断汝头,不足以解忿。”

“亦耻大丈夫杀来使,汝可速回淮南告诉袁公路。”

“彼倒行逆施,鱼肉百姓,备在秋收过后,将亲自领军征讨。”

“吊民伐罪!”

最后还隐隐说了一个“滚”字。

唬得那李丰如从鬼门关走一遭,鼠窜而行。

在赶走淮南来使之后,刘备又问李翊道:

“先生怎知袁术非是真心实意求和?”

适才李翊率先开口喝斥李丰,刘备便知道李翊是希望自己驳回袁术的请求。

故而在刚才,丝毫不留情面,连剑都拔出来了。

两家可谓是彻底地撕破脸了。

李翊解释道:

“袁公路早有并吞徐州之心,况我等与其有杀子之恨。”

“以袁术的气量,又岂会愿意与我徐州解和?”

“况其若果真一心求和,也该带些诚意来。”

“但彼只让李丰来陈以利害,并无丝毫让利。”

“足见其并非真心实意要与我等和好,只是想慢我等之心,好为他争取时间罢了。”

刘备对李翊的见解佩服之至。

李翊又道:

“袁公路自诩善谋,估计会自作聪明,也跑去和曹操讲和。”

……

果然不错李翊所料。

在派人往徐州讲和的同时,袁术也派了人前往许昌讲和。

与徐州不同的是,袁术是真的想和曹操讲和。

双拳毕竟难敌四手。

刘备那边讲和,是袁术的缓兵之计。

曹操这边的讲和,却是袁术的真心实意了。

毕竟他跟曹操的仇恨,无非就是此前争夺兖州罢了。

成王败寇,袁术也认了。

使者见到曹操讲明了袁术希望求和的意愿。

如李翊所言,对于真正想要求和的对象,袁术这次是真拿出了实际好处来。

“我主说了,只要曹司空肯就此罢兵,不插手淮南战事。”

“我主愿赠送曹司空三十万斛粮食,以资军用。”

“更有金银、绢帛、牛马无数,望曹司空笑纳。”

曹操望着使者呈上来的淮南礼单。

捋着长髯,唇角勾起一抹浅笑。

“……哈哈哈。”

曹操将礼单放下,“袁公路岂是信义之人?”

“若果真要曹某罢兵,可教公路先将钱粮送来。”

曹操何等人精,知道你袁术惯喜白嫖。

果断要求袁术先把钱粮送上来,然后才肯罢兵。

“……这。”

淮使顿时尬住,他只奉命来送礼,袁术却没把礼物给他。

你说这办的都是什么事儿啊?

“我主也是出于好意啊,若是我们两家能够合力对付刘备,共同瓜分徐州。”“岂非皆大欢喜,两全其美之事?”

哼!

曹操拍案而起,厉声叱道:

“不必多言!”

“袁公路残害地方,逼杀名士,对抗朝廷,甚至还私藏传国玉玺。”

“曹某乃朝廷任命的司空,祖上世食汉禄,若不思报国除贼,与禽兽何异?”

“汝可速退!”

曹操岂不知袁术给自己开的是空头支票。

即便袁术真把钱粮送来了,他也不会就此罢兵。

更何况,大军已经开始调动了,各方的粮草也都运往前线。

要是在这时候叫停,此前不就白干了吗?

得浪费多少钱粮!

“哼!”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曹阿瞒何其愚也!”

当使者把曹操的回复传回给袁术后,袁术亦是大发雷霆。

“彼自诩熟读兵书,岂不知唇亡齿寒之理?”

“若我淮南有失,他曹操岂能得以幸免于难?”

“此不过一阉宦之后,今我肯屈尊纡贵,与他讲和。”

“彼竟敢无礼至此,忒也不把我袁氏放在眼里!”

袁术之所以气成这样,是因为他对曹操这边的议和有很大期待。

照理来说,他与曹操的恩怨比刘备早多了。

曹操与刘备才是真正刚在徐州交手不久。

他没理由放弃自己,转而去跟刘备联手来打自己。

可他偏偏就这样做了。

真是愚蠢至极!

“明公,既然曹操不肯议和,执意动兵,那咱们可得在新蔡重加防卫。”

寿春有一条淮河流经。

而在汝南,又有三条河都可以注入淮河。

由西向东,分别是汝水、颍水、涡水。

三条河流,袁术各自设立了一个重镇。

即新蔡、汝阴、龙亢。

新蔡是汝水的重镇,汝水主要在汝南西界。

汝南西界是曹操的地盘,所以守住汝水的新蔡,便是守住曹操。

“好,既如此,再从寿春,调拨八千名士兵前往新蔡!”

袁术正欲同意。

忽被一人出声阻止道:

“明公不可!我寿春只两万兵卒,若再分兵八千出去。”

“万一东线的汝阴、龙亢失守,刘备大军直逼我寿春,那我寿春岂不危险?”

“况纪灵在新蔡已有一万大军,足以抵御曹操进攻。”

“若抵御不了,我寿春再发兵救援便是。”

说话之人,乃主簿阎象。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现在淮南很有可能要面临至少三路兵马。

曹操一路,刘备一路。

还有一路则是广陵陈登,极有可能自长江渡水,绕袭至九江后背。

寿春作为淮南之心,必须留够足够军马,以便随时支援各方据点。

这个提议算是比较中肯的了。

但袁术沉吟半晌,还是拒绝了阎象的这个提议。

“不!”

袁术挥了挥手,“可先支八千人马至新蔡,助纪灵守御曹操。”

“然后从庐江刘勋处调集八千兵马来寿春,补齐这八千人的空缺。”

微微一顿,又接着补充道:

“况伯符已命吴景、孙贲返回寿春路上了。”

“他二人手中的部曲加在一起,应该也有个一万左右。”

“等他们的援军一到,咱们便可以主动打出去,在汝阴、龙亢与刘备一决雌雄!”

不得不说,袁术的家底确实厚。

面对曹刘攻势,即便分兵依然能保留住优势。

即便是一打二,袁术依然很有信心。

三个据点,袁术都派遣了重兵去守。

同时以刘辟为首的汝南黄巾军,也会在本土作战。

与曹刘大军周旋,为自己争取到足够多的时间。

接下来的时间,袁术也是在积极周旋。

先按照原计划,把吕布调到龙亢前线去。

为防止吕布不受节制,袁术又专门派遣了大将张勋,将兵万人,与吕布同守龙亢。

说是同守,实为节制吕布,防止其不受控制。

随后又从庐江征发一万五千名民夫,负责运送粮草,修固城池。

袁术几乎也算是全国动员了,耗费了大量的人力。

要是刘备突然取消南征,估计袁术得被气吐血。

……

很快,时间来到了九月。

正是秋收的季节。

刘备已经布置好兵马,准备南下了。

李翊在规划这次南征战略之时,刻意选择了秋收,不单单是为了徐州的粮食。

更是为了淮南的粮食。

因为他们此次南征,基本上都是走的水路。

也就说,即便他们中止了进攻计划,那物资方面并不会有太大损失。

因为大部分物资都集结在战略重地,明年来攻也是一样的。

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去抢割淮南的麦子。

而袁术却没办法坚壁清野。

因为一旦把淮南的水稻、麦子全部清了,那明年吃什么?

袁术将会承受颗粒无收的代价。

此所谓《孙子兵法》中的,“因粮于敌,取用于国。”

是真正的以战养战。

随后,便是命广陵太守,将广陵之兵,入长江,攻袭九江后背。

此前刘备曾专门在广陵给陈登留了两万士兵。

如今一年多过去,这些士兵早已是练得龙精虎猛。

陈登命周泰、蒋钦各领水上健儿四千人,自己亲统大军六千人。

留陈矫守广陵。

自己则入长江,直奔九江历阳而去。

至于汝阴、龙亢方面。

颍水的汝阴,刘备命关羽为将,用鲁肃为谋士,张辽为副将。

又遣丹阳将许耽、章诳在其帐下听用。

全力攻打汝阴重镇。

而另一路龙亢,离徐州最近,这一路自然也是刘备要重点打击的。

所以亲统两万大军,用李翊为谋主。

田豫、徐盛、曹豹、太史慈等将纷纷随同出征。

除了水路之外,还专门任命了张飞为将,用刘晔为谋士,赵云为辅。

走陆路,攻打汝南剩下郡县,以防止其私通袁术。

张飞进兵神速,快速掠过汝南诸郡县。

大军到处,各处小县纷纷请降。

很多县城甚至都没有出兵抵抗,便向张飞投降了。

张飞这一路算是进行的最为顺利的。

至于关羽这一路,则遭到了袁术军的顽强抵抗。

袁术亦知汝阴重要,派遣了桥蕤、乐就各领八千军士,在此坚守。

关羽到时,亲自至城下督战。

督促军士搬土运石,填壕塞堑。

关羽亲自押阵,督促军士上前。

城上矢石如雨。

关公一连攻打三日,不能下。

遂暂时将大营后撤三十里下寨,聚集众将商议。

鲁肃提议道:

“此前李先生发明的配重式投石机已经组装完成,可在明日一试威力。”

关羽大喜,欣然从之。

次日,清晨。

一大早,关羽再次领兵来攻汝阴。

城上守将桥蕤见今日关羽不似往日那般攻得急,心中也宽慰了不少。

他自诩不是关羽敌手,奈何自己有汝阴坚城。

饶是关羽再有能耐,也不是他轻易可以打破的。

擦擦擦……

一阵窸窣的响动自城下传来。

守城的士兵不敢有丝毫懈怠,急忙往城下探望而去。

“那是……什么!?”

守军方才探出头,看了不到两眼,只听得“嗖”的一声响。

利箭破空之声传来,喊叫的兵卒未及防备,被洞穿了咽喉。

血迹顺着箭杆流淌而下,翻身栽下城头。

“不好了!敌袭,敌袭!”

听得响动,其余守军纷纷鸣锣击鼓。

桥蕤、乐就急忙按剑赶至城头。

方一按立墙头,顿时怔住。

只见城外地面上,一架架庞然大物正在缓缓移动,不住地往城墙方向靠近。

那大物形似投石机,却还要大上不少。

似怪物般缓缓移动,擦着地面铿锵作响。

“……那……那是何物?”

桥蕤惊得张大嘴巴。

他领兵一生,还从未见过这般攻城器械。

很快,那一架架投石机行至一定距离后,不再向前。

“等等,这帮徐州人该不会是想……在那里就……”

乐就睁大眼睛,有些难以置信地望向城下方向。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