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2章 六马十二兵,高顺陷阵营

书名: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却说陈宫回到屋里,面见来客。

“足下是……?”

望着来人背影,陈宫眯起眼睛,暗思自己似乎并不认得此人。

那人转过头来,是一个比陈宫稍长的中年人,转身笑着对陈宫拱手一揖:

“淮南杨弘,滥充长史,见过公台先生。”

杨弘开门见山,直接道明自己的身份。

“哦?”

陈宫一凛,万没想到袁术的人会来找自己。

“原来是杨长史,快请入座。”

陈宫殷勤相待,请杨弘落座。

双方叙礼毕,陈宫亲自为杨弘斟了一杯茶:

“杨长史怎会来徐州?”

杨弘闻言,挥了挥手,无奈道:

“害,我本奉我主之命,打算去往兖州寻公台。”

“不想等到兖州时,却闻说吕将军已为曹操所败,逃往了徐州。”

“遂星夜兼程,快马加鞭赶来徐州见公台先生。”

杨弘微微一顿,又叹了一口气,“在下对张陈留的死,深表惋惜。”

提及张邈的死,陈宫亦不觉黯然神伤。

值得一提的是,吕布严格意义上讲并不是陈宫的主公。

陈宫的主公一开始是曹操,后来陈宫煽动张邈叛乱,主公便成了张邈。

即便后来迎吕布入兖,双方也仅仅只是合伙人关系。

像张辽虽然也有自己的部曲,但基本上是完全听命于吕布的,吕布让打哪就打哪。

而陈宫则是一直都把吕布当成是一个善战的工具人。

后来张邈被杀,吕布战败逃走。

没了君主,兖州老家也回不去了,如同丧家之犬,陈宫无奈只好跟随了吕布。

虽然名义上吕布是陈宫的主公,但陈宫却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因为吕布集团里有不少兖州士人,基本都是陈宫、张邈带起来的。

加上又是吕布的心腹智囊,杨弘知道,只要说动陈宫,便等于说动吕布。

遂开口道:

“今我主闻说吕将军不敌曹兖州,正是居无定所之际。”

“遂欲表奏吕将军为汝南太守,在汝南权歇人马。”

“故遣我来与公台先生商议此事,若是先生没有意见,便同去说吕将军,先生看是如何?”

陈宫一凛,万没想到袁术会在这时候抛来橄榄枝。

这着实令他感到有些意外。

但陈宫也是个聪明人,知道天下没有白来的午餐。

汝南袁氏,四世三公。

袁术虽没有直接管控汝南,却对这里的影响力极强,当地有很多人在拥护他。

汝南郡的人口更是高达两百万,经济规模天下第二。

最重要的是,除了汝南本地拥护袁氏之外。

袁术的九江是紧挨着汝南的,真要发生叛乱,只需派出一支兵马过去,弹指可灭。

可以说,去了汝南,就等于是完全置于袁术的掌控之下。

“不知袁将军想要什么呢?”

陈宫眼眸凝起,沉声问道。

哈哈哈……

杨弘听闻此话,却是一笑:

“公台先生何必对我主这般防备?”

“吕将军诛杀国贼,不仅于汉室有功,更是于袁氏有功。”

“我主对此一直念着呢,何时忘却过?”

“何况公台先生乃天下智士,我主亦对你仰慕已久。”

“遂想请先生到汝南去,与我主共商大事。”

哦?

听闻袁术仰慕自己,陈宫心念不由一动。

一个冷知识,陈宫其实除了有曹操、张邈、吕布三任主公外,其实还有第四任主公。

那便是袁术。

在建安元年的时候,陈宫便主动联系上了袁术,以及吕布的部将郝萌。

由郝萌发动叛乱,攻打下邳的厅事阁。

当时吕布全身赤裸,拉着某位神秘女子,从厕所翻墙逃跑,来到了高顺的大营里。

高顺临危不乱,从容指挥,斩杀郝萌,平定了此次叛乱。

吕布询问郝萌部下曹性事情的原委。

曹性说郝萌是受袁术的指使。

吕布又问有没有同谋。

曹性便把陈宫给供了出来。

当时陈宫就坐在吕布的旁边,尴尬极了。

脸是红红的,心是冰冰的。

而没想到吕布这次竟超常发挥,散发了自己这辈子难得的人格魅力。

他长叹一声,陈宫是我的大将啊。

于是就原谅了陈宫,对此事并不追究。

站在吕布的视角,

可能在他看来,在我吕布这叛变不是什么大错。

你看我呢就经常叛变。

我跟过丁原、董卓、袁绍、袁术、刘备。

你呢是跟过曹操、张邈、我,还有袁术。

哎,你看你再叛回来,咱俩不都一样了吗?

所以啊,咱俩都不是啥好玩意儿,谁也别瞧不起谁。

你呢就搁我这儿安心待着吧,哪儿的黄土不埋人呐。

不管吕布是怎么想的,反正站在陈宫视角,他在这件事上确实是被吕布的魅力给折服了。

从此之后,便死心塌地跟随吕布,当他的大将和谋士。

不过也没当两年,两人就双双殒命于白门楼了。

历史上的陈宫和演义里的陈宫形象差距确实是挺大的。

真实的陈宫肯定没有演义里那么清白正直。

他跟孔融、刘繇这类人一样,是一个标准的汉末士人。

就是只在他们士人圈子里玩儿,其他人全都看不上。

包括陈宫来徐州时,见到刘备,也瞧不上他。

在陈宫眼里,刘备只是一个边地剑客,织席贩履之徒怎么能当他的主公呢?

所以他宁愿跟随袁术这种名门大佬,也不愿跟随宽厚待人、礼贤下士的刘备。

但陈宫他太追求完美了,世上哪有那么多完美的君主。

曹操有雄才,但是残暴,陈宫要换人。

张邈善良,但是能力平庸,陈宫要换人。

吕布是有能耐,但是出身不高,水平有限,陈宫还是要换人。

袁术出身高,但是狂妄自大,陈宫还是觉得不行。

选错了一个人,就总想着重开一局。

但陈宫识人的眼光又不行,遇上好的不把握机会,遇上差的选错了又后悔。

君主越换越差,最终坑害的是自己。

“我闻公台先生智计有余,见识广博。”

“不知如何看待汝南?”

杨弘开口问。

陈宫略加沉吟,答:

“汝南人杰地灵,物产丰饶,人口众多,又是袁将军的家乡。”

“自然是天赐之所。”

不错!

杨弘心思电转,继续劝说道:

“汝南郡地处中原腹地,南连淮泗,北接洛京,东连彭、沛、西交南阳。”

“我主爱慕吕将军之才,打算让吕将军在汝南息养人马。”

“待来日吕将军实力恢复后,再还取兖州,岂非为一件好事耶?”

微微一顿,又补充道,“公台先生大可放心,等到了汝南,一应杂事,俱付先生管理。”

“至于军机大务,亦有吕将军自家参酌。”

“我主只是希望吕将军能够屯兵在此,为九江屏翼,别无心思。”

一言蔽,

杨弘却在暗想,等把吕布人马诱至汝南之后。

一应军机大务决断,可由不得你们了。

而陈宫也看出了这一点。

但此时的他还没有完全忠于吕布,与他共事乃无奈之举。

相反,袁术主动抛来橄榄枝,又是豪门大佬。

这令陈宫很是心动。

即便知道去了汝南对吕布来说非是好去处,但对袁术来说,却可多一羽翼。

“也好,待明日我与温侯商议,便辞了玄德公。”

“与杨长史同赴汝南,如何?”

杨弘闻言大喜,执起陈宫的手说道:

“如此甚好,弘方能回淮南复命。”

“不过公台须快些,莫让袁公等急了。”

次日,清晨。

一大早,陈宫便早早起来,找到吕布。

向他言说了袁术打算请他们到汝南去屯兵休养人马一事。

吕布诧怪道:

“我出逃长安时,奔南阳投靠袁术,彼时其不能容我,反欲出兵杀我而后快。”

“今时恰如彼时,袁术何以前后相背耶?”

陈宫暗思,你此前在袁术那里纵兵抄掠乡里,他想宰了你很正常。

现在人家在淮南做大,想让你给他当打手。

陈宫并未觉得袁术的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妥,因为目前陈宫也是把吕布当成打手工具人。

“此前袁将军在南阳时,与曹贼相争兖州,后来兵败转投淮南。”

“今袁将军与温侯有着共同的死敌,完全可以摒弃前嫌,共御曹贼。”

“昨晚杨长史话已说的很明白了,等温侯到汝南时,一应杂事,军机要务,概不过问。”

“俱由温侯自行决断。”

明面上,陈宫自然不会说出袁术的真实目的,先把吕布诱至汝南再说。

“汝南物产丰富,户口众多,若能在此地息养。”“不出一两年,我军便能恢复实力。”

“届时,我等便可与袁将军合兵一处,还取兖州,诛灭曹贼。”

吕布有些犹豫,毕竟袁术曾经想杀他。

反倒刘备的徐州这里,人家待自己都挺友善的。

“那刘徐州这里呢?”

吕布出声询问,“刘徐州已经答应给我一块地盘,还许诺了钱粮。”

“今若辞去,怕是不妥。”

尤其张辽都已经借出去了,就这么走了,未免太吃亏了。

就过来吃了顿饭,啥都没白嫖到。

“不论是在徐州还是在汝南,我等俱是外州客将。”

“刘玄德有雄才而甚得众心,终不为人下。”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今若长留此地,恐将来惹祸上身。”

“况刘备表面上答应许诺钱粮地盘,可至今仍是没见着踪影。”

“反倒袁将军已经承诺拿出汝南来,供我军息养人马。”

“哪家诚意足备,温侯可详思之。”

这……

吕布脑子飞速旋转,一时间难以做出判断来。

过了许久,才一捶胸口,缓缓开口道:

“也罢!”

“那不知我等何时可以出发?”

“我等是客,须得先向刘徐州辞行之后,才好走。”

陈宫拉着吕布的手,前往州府,打算找刘备辞行。

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须要找刘备索要承诺好的钱粮。

现在他们的人马实在是太困顿了,哪怕只来个几万斛粮食也行呐。

蚂蚱腿再小也是肉,他们现在没资格挑食。

少时,

陈宫、吕布及一众并州将领,赶至州府,向刘备辞行。

“我等自兖州兵败之后,兵马丧失,蒙使君不弃,收容我等。”

“我等上下无不感念使君之德。”

陈宫口若悬河,出面说明此事。

“只是我等来得突然,叨扰了贵州,实非本意。”

“也不欲给使君另添麻烦,安排地盘。”

“是故打算今日便走,特来向使君辞行。”

哦?

刘备与李翊对视一眼,虽然他们今天本来就打算把吕布送走的。

没想到吕布等人主动提出要走,那倒是省事了。

“吕将军不能长留此地,使备尽地主之谊,深表遗憾。”

“未知将军将去往何处?粮秣是否足备,金银细软又是否够用?”

刘备面上关切询问,内心实则暗喜。

巴不得马上把吕布送走。

陈宫拱手答:

“今豫州混乱,群雄割据。”

“我等打算前往汝南碰碰运气,看来日是否有机会还取兖州。”

陈宫没有明说去汝南是袁术的邀请,只说他们打算去那碰碰运气。

但刘备却不在乎是不是袁术一手促成的此事。

吕布若能去汝南,正好符合李翊的战略规划。

吕布者,虓虎也。

真翻起脸来,那时六亲不认的。

袁术不会以为吕布能够养的熟吧?

他要是真把吕布养在汝南,吕布所能攻取的地方,就只有袁术、曹操、刘表三家而已。

要是想使吕布来打自己,就得横跨袁术自家的势力,沛国南部。

看看以吕布的性格,到时候会不会接受,被袁术这样来回折腾。

不过不管谁折腾谁,这都已经与刘备无关了。

“善!既然吕将军去意坚决,备亦不好强留。”

“备昨日承诺好的钱粮,自会如数交割,请将军勿忧。”

吕布闻言大喜,这刘备果然是个忠厚人。

说给钱粮就给钱粮,真是一点不含糊。

俄顷,一名侍者上前递上一叠竹卷,交给吕布。

上面是此次刘备赠送的钱粮数目。

粮草八万斛,绢布一百匹,金银各五十斤,另有良马十匹。

刘备给出的这钱粮数目,绝对是诚意十足。

毕竟这钱粮是白送的。

尤其他与吕布非亲非故,只见了一面,因见你困顿,所以出钱粮接济你。

这种事,放在全天下都是少见的。

饶是陈宫不喜刘备出身,都不免对刘备的胸襟感到佩服。

“……只是,备近日尚有一烦心之事,不得解脱。”

“想请求吕将军相助一二。”

刘备忽然话锋一转,面作为难之状。

吕布一愣,暗道此事果然没那么简单。

这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

“不知刘使君有何难事,盼直言相告。”

“只要是布所能办到的,一定竭尽全力替使君去办。”

拿人手短,吃人嘴短。

吕布刚刚接了刘备送的钱粮,现在人家有事,自是不好拒绝。

只盼不要是什么太难的事才好。

“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想找将军借一人罢了。”

借一人?

吕布与陈宫面面相觑。

他们昨晚已经将张辽借给刘备,今日一大早,张辽便领兵去往陈国救援了。

不知刘备这是又要借谁?

“不瞒吕将军。”

刘备叹息一声,“我徐州近日正在整顿军马,屯田练兵。”

“就在半月前,招募了一批青年壮勇,备打算将之训练成一批精锐之师。”

“奈何麾下人才紧张,实在抽调不出人手来训练新兵。”

“闻说吕将军能征善战,麾下猛将如云,个个都是豪杰健儿。”

“所以只求借取一人,辅备训练新兵。”

“未审将军尊意如何?”

哦……

原来是借人练兵啊。

吕布长舒了一口气,这对他来说倒不是什么大事儿。

只要不动他的的妻女,部下还不是应借就借。

“那不知刘使君想借谁呢?”

吕布张口问。

刘备嘴角微微翘起,看一眼身旁的李翊。

李翊点了点头,站出来大声说道:

“我主听闻吕将军麾下有一位清白威严的将军,名曰高顺。”

“所统部众陷阵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

“定是一位练兵好手,若是吕将军信得过,就请把高顺将军暂时留于徐州。”

“借于我主训练新兵,如何?”

原来是要借高顺呐……

吕布看一眼陈宫,二人都有些意外。

高顺这个人确实清白有威严,而且不饮酒,不收礼。

在吕布军中可以说是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白莲。

关于高顺的籍贯,没有任何史料记载。

网上普遍认为高顺出身陈留高氏,是兖州人。

要不然不可能不跟曹操,反而死心塌地跟着吕布。

当然了,这个说法并没有史料依据。

因为陈留高氏与汝南袁氏两家是姻亲。

比如高干就是袁绍的外甥。

高顺如果真出自这个家族,怎么看都应该跟袁绍或者袁术。

没必要在吕布麾下受气,

尤其陈留高氏这种名门,不是一般人高攀的起的。

高顺跟吕布不跟曹操,只是因为他单纯忠心于吕布而已。

像陈宫同样是兖州出身的士人代表,与曹操有着深仇大恨。

但中间照样叛变过吕布一次,勾连袁术。

而且陈宫与高顺关系非常不好,就是因为高顺认为陈宫背叛过吕布,不值得信任。

而高顺之所以忠心于吕布,除了他自己的人品本身就好以外,更有可能是因为他是被吕布一手带起来的。

吕布麾下的部将组成非常复杂,有并州人,有河内人,有凉州人。

所以包括高顺在内,许多吕布麾下的武将都查不到籍贯,因为太杂了。

像魏续、成廉都是很早就跟着吕布了。

跟了这么多年,多少还是有感情的,也对吕布是个什么样人的有心理预期。

尤其像高顺这种人品,别说跟吕布,哪怕跟的是袁术他都忠心耿耿。

至于高顺是否讨厌曹操,史书上没有记载。

他与曹操唯一的交际,就是单纯不投降,然后被曹操杀了。

仅此而已。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