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24章 以弱胜强,可往也!

书名: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刘备非常清楚曹操的实力。

曹操这小子,也是在不断的进步。

早在讨董时期,曹操曾被徐荣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可到了接领兖州牧时,曹操则打出了自己的立国之战。

先后击败了黑山军于毒,匈奴于夫罗和青州黄巾。

还联合袁绍,击败了不可一世的袁术。

算是迈入了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期。

而刘备自己又何尝不是在不断进步呢?

刘备早年间也曾被黄巾贼击败过。

等到他接领徐州时,已经能够轻松虐菜,甚至公然叫板迈入巅峰期的曹操。

曹操令刘岱、王忠攻打刘备,刘备轻松将之击败,甚至放出狂言:

——“使汝百人来,其无如我何;曹公自来,未可知耳。”

就算来一百个刘岱也不是我的对手,只有曹操亲自来,才有与我一较高下的资格。

这话说的又豪迈又霸气。

所以历史上的刘备绝对不是演义里那种滥好人形象,是真正的文武昭烈。

也再次证明,打败仗并不丢人,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家都在从败仗中吸取经验教训。

故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曹操、刘备都在不断进步。

中间就是不带孙权玩儿。

只有十万哥是打了一场败仗,迎来更大一场败仗。

“且不论张辽能否退却曹操之兵,若能两家就此罢兵,再好不过。”

李翊阐述自己的观点。

刘备颔首,他又何尝不希望化干戈为玉帛,少起争端呢?

奈何曹操执意要动兵陈国,刘备不能坐视不管。

“备亦希望和平解决陈国一事,奈何曹兖州那里不会轻易地善罢甘休。”

刘备叹息一声。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我徐州与兖州战事自初平四年起,已近三年矣。”

“主公可还记得,我为徐州制下的对外方针吗?”

刘备点了点头,北连袁绍,西和曹操,南攻袁术。

“我徐州与兖州争斗不休,有两家人最是乐见其成。”

刘备眸子一蹙,澹澹道:

“河北袁绍,淮南袁术。”

“正是如此。”

李翊点了点头,“袁绍势大,曹操势弱。”

“我们与曹操都在河南,若是袁绍起兵南下,凭我徐州之力,断不是袁绍敌手。”

“只有合徐、兖二州之力,才有可能与之相抗。”

“我不欲让文远在陈国与曹操大交兵,届时不论谁胜谁负,都是袁家得利。”

“且若因陈国一弹丸之地,而使曹刘两家深陷战争泥潭,诚不智也!”

李翊虽是后来者,但他一直非常反对先射箭后画靶。

即中原知道曹操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曹操。

江南知道孙氏是胜利者,所以要先对付孙氏。

这种思维是不可取的。

现在北方最强大的诸侯就是袁绍,南方最强的诸侯就是袁术。

甚至整个诸侯混战,都是二袁争霸的延续。

所以李翊一直在努力平衡曹孙两家的实力。

他允许孙氏向江东拓展实力,为的就是他将来反叛袁术,使袁术走向衰败。

但不允许孙策扩张的太快,只允许他向吴郡方向扩展,有一方诸侯的实力就够了。

如果再向会稽、丹阳方向扩展,那徐州这边就要人为干预了。

曹操也是同理,李翊可以让曹操坐拥兖州。

豫州的颍川、沛国谯县,作为荀氏、曹氏、夏侯氏的地盘,也可以让给曹操。

徐州这边不好管,也管不了。

但像富裕的陈国、梁国,就不能再让曹操染指了。

总之一句话,曹孙两家可以保留一定实力,帮助老刘在将来对付袁氏。

但这个实力一定是要在徐州的可控范围之内,绝对不能越过这条红线!

“若是因陈国一事,曹刘两家再次交兵,不论是袁绍、还是袁术都一定乐见其成。”

“尤其是袁绍,待他统一河北之后,目光首先瞄准的便是中原。”

“河南一统,尚且难与河北争锋,况如今我们河南几家各自为战?”

李翊阐述了,此时与曹操交兵的不合理性。

后世很多人说袁绍内部就是因为谋士太多,战略方案太杂,才败给了曹操。

这些河北谋士提出的战略方案其实都没什么问题。

袁绍随便贯彻用一个,都能轻松击败曹操。

袁神的实力便是强大至此。

此外,

官渡之战,袁绍投入了十一万大军在前线,而曹操只拉出了两万人到前线去。

但此时的曹操已经统一了河南,是不可能只拉的出两万人的。

这是因为曹操的地盘位于四战之地。

西边有关西诸将,南边有刘表,东南有孙策。

而内部还有汝南黄巾在后方捣乱,曹操都不得不分兵去守。

这才是造成袁曹两家兵力悬殊的根本原因。

现在的刘备与曹操都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都是腹背受敌。

而袁绍只要统一了河北,专心向南就再无顾虑了。

除黄河之外,能阻挡袁军南下的,就只有曹刘两家了。

所以曹刘此时争斗是非常不明智的。

按李翊的估算,老刘想要单抗袁绍,至少还得把整个扬州吃下来,然后再发育个两三年。

以徐、扬二州之力,才能勉强与袁绍相抗衡。

毕竟李翊纵然有通天的本事,这徐州的地盘也就这么大,生产潜力哪怕透支了,也不可能跟整个河北相抗衡。

“两弱联合抗一强,断无连强击弱之理。”

“今我等与袁绍结盟,只是权宜之计。”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和袁绍结盟,只是单纯不想跟他为敌罢了,自己好偷偷发育。

“今袁绍在北方之敌,仅公孙瓒一人耳。”

“我知此人虽是主公旧友,但其自杀刘伯安之后,记过忘善,睚眦必报,重用奸佞。”

“此乃败亡之举,我料其再过个两三年,便为被袁绍所灭。”

提及公孙瓒,刘备忍不住叹了口气。

作为此前的老大哥,刘备真不知说他什么好。

他脱离公孙瓒,来徐州创业,其实就是因为公孙瓒性情大变,尤其还杀了汉室宗亲的刘虞。

此举令公孙瓒大失人心。

刘备对他也是失望已极,索性离了他,来徐州找陶谦了。

“备遥记得伯圭兄此前与袁绍交战时,数败于他,未见有颓势。”

“不至于三年之内,便为袁绍所灭吧?”

虽然知道公孙瓒失了人心,但刘备清楚的记得公孙瓒与袁绍交兵,是胜多败少。

中间袁绍还找过公孙瓒求和。

就算公孙瓒倒行逆施,也不至于这么快就被袁绍击灭。

若是公孙瓒被灭了,那袁绍接下来肯定就要把战略方向转向河南了。

到时候刘备就得提前面对袁绍,他本来还指望公孙瓒多抗一会儿,自己再发育几年的。

“主公可还记得今年年初,刘虞旧部联合本地豪族、胡人、联合袁绍,组成了十万人的大军,去讨伐公孙瓒么?”

李翊在一旁出声提醒。

刘备点了点头,“自是听说了,只是战事进展的如何,尚未得知。”

李翊正色分析道:

“公孙瓒虽通用兵之道,可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抗衡十万联军?”

“我料其必遭重创,再难起势。”

其实,算算时间,此时公孙瓒早就已经被联军击败了。

联军在鲍丘大破公孙瓒主力,斩首两万余级。

只不过战事发生在北方,消息流通的慢,暂时还没传到徐州来。

“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啊。”

刘备发出一声慨叹,对公孙瓒的遭遇同情中又带有一丝戏谑。

你说一个人到底是造了多大的孽,才能同时让鲜卑、乌丸、本地豪族,其他诸侯的大军联合起来。

甚至把胡汉恩怨抛诸于脑后,共同对付你一人?

“备也不愿与曹操此时起兵戈,只是不知曹操心意如何。”

“恐不会因我三言两语,而就此罢兵。”

虽然刘备同意了李翊修好曹操的主张。

但曹操大军兴师动众,怎么可能就这样退兵呢,来回一趟都不给油钱。

“曹操之所以出兵陈国,乃是因为其遭兖州之乱后,军士乏粮。”

“陈国屯粮高达百万斛,我等可使人与曹操讲和,在与陈王商议。”“让出部分军粮来,换取曹操退兵。”

“必要之时,我徐州也可出一部分钱粮。”

曹操也是个人精,没点儿好处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

“善,若能两家从此罢兵,与民生息。”

“于两地百姓而言,皆是一件好事。”

刘备抬头望了一眼满天的飞雪,忍不住发出一声感慨,时间之快。

“我大军此次南下之时,还是下邳烟柳,归来已是雪满全城。”

“……呵呵,是啊,时光飞逝,正如白驹过隙。”

“所以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所成就。”

刘备陪着李翊并马而行,赏了一段时间的雪,便回去了。

……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

却说曹操亲自领兵征伐陈国。

陈王刘宠手中仅三千蹶张士,自料不是曹操敌手。

遂派遣陈国相骆俊,亲往隔壁梁国,找豫州刺史郭贡求援。

郭贡在接到书信之后,自领大军万人,亲赴陈国前线,相抗曹操。

刘宠接见郭贡,亲自将之请入治所,随后打开仓禀,命人款待梁国来军。

在酒足饭饱之后,刘宠、骆俊、郭贡齐聚麾下武将,商议退敌之策。

国相骆俊建议道:

“曹操兵精将勇,诚难争锋,不如据守阳夏,以待徐州援军。”

陈王刘宠素有勇力,今得了郭贡援军,见其带来了万余甲士。

心中信心倍增,料纵然无徐州增援,也能退得了曹操。

遂提出反对意见,道:

“曹操方平兖州内乱,人马疲敝,又寇兵我陈国。”

“我军以逸待劳,主动出击,先挫其锐气,如此曹操便不敢攻得急。”

“若是缓图,曹操粮少,我陈国粮多,其久不自退矣。”

郭贡也认同刘宠的意见,道:

“王上所言甚是有理,今可主动出击,先挫动曹军锋锐。”

“曹兵自然不敢急攻。”

郭贡之所以突然变得这么激进,是因为他知道刘宠勇猛过人。

刘宠麾下的蹶张士虽只三千人,却个个善射,箭法高超。

尤其刘宠更是百发百中,列无虚发。

当年黄巾起义爆发时,刘宠就凭征召境内士兵,靠着自身勇猛,平定内境内的黄巾叛乱。

尤其郭贡此前在沛国见识到了张飞的勇猛,深知大军之中不能没有勇将健儿。

他郭贡为何此前打仗那么怂?

不就是缺乏一个能够先等陷阵的猛将吗?

现在郭贡有兵,陈王有勇力,两家相合,何惧曹贼?

商议既定,次日刘宠、郭贡率大军亲自迎战曹操。

出了阳夏,行无一箭之地。

但见尘头蔽日,金鼓喧天,无限人马来到。

两军列阵对圆,曹操出马喊话:

“今我大军伐陈,尔何以出兵相抗?”

刘宠横戈跃马而出,大声骂道:

“曹贼,汝乃一阉宦之后,靠着贿赂朝中官员,汝父才得了一三公之位。”

“今又无端占据偌大的兖州郡县,尚不知足,怎还敢侵犯孤之陈地?”

曹操闻言大怒,扬鞭骂道:

“谁能替我擒拿此贼!”

话落,典韦当先出马。

一马当先,冲向刘宠军阵。

刘宠持戈迎上,抖擞精神,与典韦接战。

战不三合,曹军部将曹仁、夏侯渊领了三百铁骑,忽然向刘宠军部冲来。

刘宠遮拦不住,败逃回了军中。

典韦似虎入羊群,在铁骑的掩护下,在刘宠军阵中来回冲突三遭,将阵型冲的散了。

曹操见状大喜,即命夏侯惇领兵攻刘军左路,又命曹洪领兵攻郭贡一路兵马。

曹操自领中军冲阵,鼓响一声,三军齐出。

双方一阵冲杀,刘宠、郭贡两家联军抵敌不住,大败而走。

曹操亲掣宝剑压阵,率众连续追杀,口中不忘大喊:

“擒郭贡、刘宠者,赏千金!”

一时间,喊杀声响彻云霄。

曹军一路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可胜数。

刘宠、郭贡领着败军一路逃回阳夏,曹军追至。

骆俊在城上,命蹶张士放箭,射住曹军。

一时间,箭如雨下,曹军不得进,只得暂时偃旗息鼓,退回大营。

刘宠身负多处伤势,疲惫得坐倒在地。

“曹操用兵确有手段,孤不能及也。”

刘宠倒也不好面子,大大方方承认了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

骆俊亲自为刘宠上药,道:

“曹操麾下猛将众多,我等自然不是其敌手。”

郭贡倒是跑得过,未有什么损伤,部下死的大多是前排将士。

但回想其方才一战,仍不觉胆战心惊。

“今日与王上交战的那员猛将还不知是何人,我观之其凶神恶煞,正如古之恶来也。”

“上次见着如此勇猛之将,还是在沛国遇张益德。”

郭贡又回想起来那日在沛国,被张飞几十骑喝退的情景。

现在回想起来,尤觉后怕。

尤其今日被典韦这么一冲阵,更觉可怖。

“曹操手下猛将众多,仅凭我等现有兵力,难以与之正面交锋。”

刘宠眯起眼睛,微一沉吟道:

“现在我军新败,反倒挫动了自家锐气。”

“这可如何是好?”

骆俊开口谏言道:

“曹操用兵如神,今除了刘徐州之外,谁是其敌手?”

“我军新败,兵无战意,只能先守住阳夏,等待刘徐州来援。”

刘宠伸手揉了揉太阳穴,叹声道:

“只盼刘徐州能念在宗室情谊的份儿上,真的派兵来救。”

“若不然我陈国恐难撄曹兵之锋了。”

郭贡在一旁说道:

“此前我已与刘徐州拟好同盟协议,今日陈国有难,梁国来日亦难幸免。”

“刘徐州仁义著于四海,能救人之急,今我两国势穷,断不会坐视不理。”

有了郭贡的安慰,刘宠放心了不少。

接下几日,安心在阳夏养伤。

曹操自胜了一场,夺了不少粮食辎重,又命军士来攻。

奈何阳夏的蹶张士个个善射有力,曹操一连攻了三日,始终难克。

曹操也不由恼了,急召众文武商议。

“今我大军将取兖颍川,岂可被阻于陈国一小县!”

于是,打算明日再从兖州调兵过来,增派人手。

誓要在三日之内,拿下阳夏。

正说间,忽有一探马来报,言说是徐州有使来。

“徐州的使者?”

曹操眉头一皱,诧怪道:

“吾与刘备两家早已息兵,他来此作何?”

程昱说道:

“莫非是来解和的?”

曹操闻言大怒,叱道:

“这织席贩履小儿,不费半箭之功,得了偌大一个州郡,尚不知足。”

“去岁趁我兖州内乱,又想侵吞豫州。”

“我已将鲁、沛两地尽付与他,他也已同意不过问鲁沛之外之事。”

“今日怎敢派人过来解和?”

遂下令,命人将来使乱棍打回。

荀彧急忙出来劝解道:

“今刘备已雄踞大州,实力不容小觑。”

“若两家就此结怨,再起兵戈,则得利的是二袁。”

“且先命使者进来,看他有何话说。”

曹操微一颔首,轻哼道:

“也罢,且命使者进来,看看其有何话说!”

少时,徐州使者到,送上一份书札。

乃刘备亲笔所写。

信中内容,果如程昱所言,正是劝解曹操就此罢兵,退出陈国境地。

“刘备乃何人,敢来劝我!”

曹操正要将书札往地上一摔,却又忽然停手,凝在了半空。

眸中目光闪烁,迟疑不定。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