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0章 刘备:我的军师真是什么都能做啊

书名: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却说孙策领兵在曲阿,经过与诸大臣商议过后,最终还是决定优先攻打吴郡。

他派遣程普自丹阳绕至吴郡后背,从乌程出发,攻打许贡。

又命朱治自钱塘出发,也是自后背出发,攻打许贡。

为何一定要从吴郡的后背进攻?

因为古代南方开发的晚,曲阿通往吴郡的路,大部分都是湖泊、沼泽。

很难让大军通过通过。

孙策只能让程普、朱治领兵往南攻取。

在面对强大的孙氏将领面前,许贡全无抵抗之力。

不到一月时间,便被孙策攻破。

许贡兵败,仓皇逃往乌程,投靠当地的宗帅严白虎。

孙策对战事又惊又喜,如果进行的顺利的话。

在明年之前,他不仅能打下吴郡,更能打下会稽。

现在吴郡就剩下西边的严白虎没有解决了。

吴景为首的大臣,纷纷向孙策谏言,先灭严白虎,再攻会稽。

孙策却大笑说道:

“虎等群盗耳,非有大志,早晚为吾所擒也。”

“我们仍旧将会稽作为战略目标,不予更改。”

“在明年开春之前,务必将吴郡、会稽全部拿下。”

“届时,皆不惧袁术,也不畏刘备矣!”

正说间,人报寿春使者来到。

孙策面色一怔,连忙接见了寿春来使。

寿春使者当即表明来意,言说袁公欲使孙策返回寿春。

听候调用,以防备曹操、刘备来攻。

面对袁术突然下达的命令,孙策脸色变得沉重起来。

他急忙召集诸大臣商议。

孙策倒是不惧怕严白虎、许贡等人,但现在却不得不看袁术的态度。

此前他领兵过江,攻打丹阳和吴郡时,是专门给袁术报备过的。

等于孙策之前的军事行动,是获得了袁术授权的。

但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可没有袁术授权了。

孙策接下来要再加兵会稽,这已经引起了袁术的警觉。

所以明面上召孙策回寿春守备曹操、刘备,暗地里却又怕他在江东做大。

其实,

袁术早就知道孙策对自己的忠诚度不好评估了。

并且他对孙策的信任降低到了一个危险的临界值。

此前他先是许诺孙策当九江太守,结果自食其言。

后来又许诺打下了庐江,就让孙策当庐江太守,结果再次食言。

其实袁术食言也就罢了,但孙策帮你打下了一个郡,你连一点务虚的赏赐都没有。

是真的连一点钱,连一个虚职都没有给孙策。

这让孙策对袁术失望透顶。

史书叫,“术知其恨。”

就是袁术知道孙策怨恨自己,却仍然轻慢孙策。

所以骷髅王之名实至名归。

但袁术也想了一个办法来调教孙策。

孙策当时主动请求离开寿春,去攻打刘繇。

袁术同意了,但只给了孙策一千人马。

他想着孙策这一千人,肯定干不过刘繇的数万大军。

让年轻人接受一点社会的毒打吧,等你孙策失败了之后,再哭着喊着回来求我袁术的时候。

那时候就好拿捏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孙策几个月时间就支棱起来了。

人都还没离开九江,原来一千多的人马,就直接发展到了五六千人。

尽管孙策现在已经打下了吴郡,但他仍然没有下定决心和袁术决裂。

因为孙家目前还离不开袁氏的支持。

孙策自己的军职都是来自袁术的表奏,不奉袁术为主,他能拿什么身份来统领现在的这两万大军?

失去身份的孙策,还能留住手下这些人才吗?

吴地的士大夫又会怎么去看待孙策呢?

这些问题都需要孙策去考虑。

“袁将军传令使我返回寿春,此一去,恐再难返回江东。”

孙策眉头皱起,踌躇难定。

周瑜分析道:

“徐州、兖州都在征兵备战,不日便要征伐袁术。”

“袁术败亡只是时间问题,伯符切不可此时断绝前程,返回寿春。”

孙策点了点头,蹙眉道:

“我虽知此理,但奈何寿春催得紧,我不得不做出回应。”

孙策并未得到进攻会稽的军事授权。

他要想继续往南攻打会稽,就得得到袁术的首肯。

那袁术要如何才能同意呢?

其实孙策已经想好了应对的办法。

“舅父、堂兄。”

孙策来到了吴景、孙贲的跟前。

“我欲使汝二人返回寿春,不知二位尊意如何?”

这……

吴景与孙贲对视一眼。

说是返回寿春,实则就是想把他们送到寿春去当人质啊。

孙策为何要这样做?

这就不得不提孙家的特殊情况了。

孙坚死后,孙家其实一分为三。

堂兄孙贲才是继承孙坚主要部曲的人。

舅父吴景是袁术手下大将,手里的部曲亦不在少数。

且两人都身居高位。

反观孙策呢?

身无寸职,手无寸兵。

是孙家里面最弱势的一方,怎么也轮不到他来当孙家家主。

包括孙策渡江攻打刘繇时,吴景、孙贲才是主将,孙策只是打辅助而已。

但就是在攻打刘繇这一路上,孙策展现出了过人的武勇与军事指挥才能。

并且庐江舒县的周瑜也在这时候为孙策提供了鼎力支持,扩大了孙策的影响力。

孙策很快便成为了孙家毫无争议的新家主。

等于孙策原本从吴景、孙贲的下级,变为了上级。

这对吴景、孙贲的心态其实是有影响的。

可以参考曹操与张邈,也是下级变上级。

所以如何安置吴景、孙贲,对于此时年仅22岁的孙策,是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这也是袁术与孙策之间的博弈。

孙策此前在袁术手下时,就曾干过暗地里接走家小这种事,而且干的非常熟练。

袁术不得不防一手。

他知道自己不好让孙策回来,但仍旧向他施压,要么你回来,要么你就送两个人质回来。

这两人人质地位肯定不能轻,不然袁术不买账。

所以孙策使出了这条阳谋,打算让舅父吴景、堂兄孙贲返回寿春。

为何是阳谋?

因为吴景、孙贲此时的官职其实是要比孙策高的。

在攻打刘繇时,这二人才是名义上的指挥官。

现在战役有了结果,自然应该让吴景、孙贲返回寿春汇报工作。

这是于公来讲。

于私来讲,这也是孙策在军中“去孙贲化”,“去吴景化”。

可以给他手下这支队伍,做思想统一。

这并不是什么刻薄寡恩,而是这个年代家族的必然选择。

包括孙策死后,孙权也做了大量的“去孙策化”,为得就是统一声音,方便组织。

吴景、孙贲皆明白孙策的用意。

孙策面上虽在与二人商议,实则却不容拒绝。

无奈之下,只得拱手道:

“遵命!”

二人没有再喊“伯符”,他们也知道孙策现在已经不再是他们的晚辈了。

而是孙家的新任家主。

家主不能回寿春做人质,只能他们俩回去。

他们不能拒绝家主的命令,否则便是自绝于家族。

二人之后,孙策情绪十分稳定。

面上仍旧波澜不惊,只是淡淡吩咐身旁的周瑜道:

“公瑾,即刻去调兵,准备南下攻打会稽。”

“喏!”

周瑜领命而去。

……

……

时间很快来到了八月份。

距离秋收已经不远,徐州这边全体上下都在紧锣密鼓的备战淮南战事。

而李翊这期间,又干了一件大事。

这日,他正在营旅之中,与关羽、牵招、徐盛、太史慈等军事高层开会。

大家全都在聚精会神,听取李翊军师的讲述。

所聊的内容,也无非是关于淮南战事的问题。

其中重点聊到了袁术的首府寿春。

此乃江淮第一大城,三国时期的重镇,易守难攻。

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宜于屯耕,其地利足以为战守之资。

所谓守江必守淮,想要保住江南,就必须保住淮河。

而寿春正对颍口,也就是颍水与淮河的交汇口。

只要挡住上游来敌,便可保江南无虞。

面对这样一座重镇,李翊主动征询了诸将的意见,要如何攻取。

在座也都是当世名将。大家都清楚古代围城战有多费劲。

是以有不少人都提出了,先用野战歼灭袁术主力,之后寿春的攻城战便好打了。

其实真要围城,以徐州目前的实力,肯定是能够围下来的。

但大军在前线,每日所耗费的钱粮乃是一个天文数字。

李翊当然是希望越早平定淮南越好。

“若是强攻寿春,诸公以为多久可定?”

诸将闻言,俱是一怔。

沉吟良久过后,还是关羽率先开口说道:

“少则一月,多则三月。”

这已经是一个极快的攻城速度了,尤其是面对寿春这种大城。

关羽敢这样说,都还是基于寿春之主是袁术,有他拖后腿。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才可能这么快。

牵招则显得更加稳重一些,他蹙起眉头,说道:

“寿春四面环水,有三条护城河。”

“城池坚固,极不易取。”

“听闻袁术在淮南广积粮草,寿春之粮可支一年之久。”

“若我徐州起大军征伐,不能下,必不能久持。”

“反为战事所累。”

牵招持悲观态度也能理解,毕竟这种举国动员的战事,不管是胜是负,最后都是伤筋动骨的。

李翊为了这场战事,已经准备了很久。

“我倒有一件东西,想要交给诸位将军。”

“或许此物能助我等在寿春攻城战中,发挥重要作用。”

诸将闻言,纷纷奇道:

“不知是何物?”

“好说,诸位且随我来。”

李翊领着众将,来到了一处工坊。

这里每天有上百名虎贲士轮流值守,不许任何人窥探靠近。

一名鲁工见李翊带人来了,大老远的迎了上去,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李先生,您吩咐我等做的东西。”

“已经改好了!”

这名鲁工擦了擦汗,暗道这可真不是一件好活儿。

他们前前后后足足改了四十多次,才竣工。

“善,我正欲领营中将校过来查看,你且引路。”

“喏。”

鲁工领着李翊等人进入工坊,来到了一处巨物前。

此物被布遮住,鲁工在李翊眼神的示意下,将布车下。

那巨物赫然呈现在诸将眼前。

“……这,这是投石机?”

太史慈张目望着,总觉得这投石机与寻常投石机有所不同。

李翊澹澹道:

“它的全名叫配重投石机。”

配重投石机还有一个更加响亮的名字,回回炮。

这个时期的投石机,大多还是人拉式投石机。

投石的远近,完全取决于人的拉扯力度与数量。

不仅命中率低,威力也小。

并且这种投石机运送起来非常费力,原料也缺。

一架投石机,得配备两百人以上才能够运作。

后来曹操在官渡之战时,用出了更加先进的投石机,也就是霹雳车。

利用的是杠杠原理发射,但依旧需要百十人来拉动绳子。

同时,投石机只适应于攻城战,不适用野战。

所以性价比也非常低,如果不是家里有矿,一般人不会大规模投入到战事中来。

当然了,像徐州这几年的勃勃发展,以目前的经济,完全可以在战场上投入大量的投石机。

既然要用投石机,自然要用最好的。

李翊早早地便画好了图纸,交给本土最好的鲁工制作。

一开始也遇到了许多技术上的难关,但李翊中间从不催促。

即便多次失败,仍旧不加以问责。

鲁工们感到压力的同时,也感念李翊之德,安心制作。

终于在八月份的时候,将配重式投石机制作完成。

既然成本高,性价比低的缺点改不了,那就把它的优点发挥到最大。

配重式投石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发射巨石。

杀伤守城士兵,威力极大。

最高可抛动的巨石,可达两百斤以上。

“可试过了吗?”

李翊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禀先生,我们此前也着人抛试过了,最远可达一百四十步之遥!”

这个时代的弓箭,一般射程也不过五十步,强弓八十步。

除非是当时名将,才可能射出百步之距。

而这件新型投石机的射程已经超过了弓弩。

它几乎是可以即插即用,立即投入到战场中去。

领头的鲁工自己说时也觉不可思议,这种武器的诞生。

绝对会在未来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里都霸占重要的军事地位。

“……嗯。”

听完鲁工的工作汇报,李翊点了点头。

这基本上算是达到了回回炮的威力水准。

“你们可试过它们能抛射几次?”

李翊又问。

“……这。”

众鲁工面面相觑。

他们只试了一下这件新型武器的威力,却还没试它的耐久。

不过一方面,却又佩服李翊心细。

这种投石机威力虽然巨大,但却是建立在承载百斤重物的基础上实现的。

再用了一定次数后,肯定会出现故障。

众人纷纷向李翊请罪,表示还没试过耐久。

“无妨,尔等这一年甚是辛苦,之后记得去州府领赏钱。”

李翊挥了挥手,嘉奖众人工作。

众鲁工连连顿首谢恩。

李翊又回头冲身后诸将说道:

“虽未试过这投石机耐久,但依照我的估算,一台可以投射三十次左右。”

众将闻言,无不大喜。

“足够了!”

“此发石车威力巨大,若能多造几台,全面覆盖寿春。”

“料袁术抵敌不住!”

牵招笑道:

“指不定袁术从未见过如此轰雷之物,方闻得声响,便要弃城而走了!”

话落,众人无不大笑。

随后,李翊命人去请来刘备,邀请他来查看这新型投石车的威力。

一个时辰之后。

李翊、刘备,还有徐州的军事高层都聚在了一处。

他们无一不想亲眼领略一下,这个军师筹备了一年之久,才搞出来的新型投石机,威力究竟如何。

“……先生真是什么也能做。”

虽还未开炮,刘备便已经忍不住发出一声慨叹来赞美李翊了。

他虽未见识过这配重投石车的威力,但远远望去,看那结构构造也不像是声响不大的。

“主公若是准备好了,就请亲自下令发炮。”

“……嗯。”

刘备点了点头,大手一挥,厉喝:

“发炮!”

话音方落,为首的炮兵将领挥动手中令旗。

只见一枚百十斤重的巨石腾空而起,飞至上空。

众人无不下意识抬头仰望,顺着巨石坠落的方向看去。

轰!!!

巨石砸在地面上,真如天崩地摧,岳撼山崩。

“好!!!”

刘备一拍大腿,忍不住拍手叫好。

关羽、徐盛、太史慈等诸将也无不挥拳,大声叫好。

“好啊,军师真乃世之奇士啊!”

“竟能发明出威力如此巨大的发石车!”

刘备喜出望外,激动地握住李翊的手不肯撒开。

冷兵器时代,虽然已经有了很多攻城武器。

但主要靠的还是蚁附式工程,即靠着一个个士兵的血肉之躯,登上城墙。

拿下城头,然后才能攻陷城池。

但有了这种威力巨大的投石车,那么完全可以先砸毁城墙,让士兵们顺着断垣残壁杀进去。

大大减少蚁附式攻城的损伤。

如此一来,即便是面对寿春这种坚城,徐州也有一战之力了。

当即,刘备重赏李翊。

又命人排下酒筵,款待这些天负责制造投石机的鲁工。

筵席上,刘备又亲自来找李翊敬酒,感谢他的付出。

而李翊此时,却正在忙另一件事。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