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1章 徐璆震惊,刘备一年到底干了多少事?(求首订!5/5)

书名: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作者:落花时节不见君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0:25

徐璆不解地看向这名侍卫,侍卫开口解释道:

“府君,如今兵荒马乱,路间多有盗匪,您身着富贵,恐为歹人觊觎。”

“还是回车上歇息为好。”

徐璆并不理会,只是望了一眼四周。

旋即,发出一声慨叹:

“汝观这四周,阡陌交通,屋舍俨然。”

“哪里像是有歹人作祟之象?”

“况青天白日,谁又能害我?”

徐璆自顾自地走向田间,看见乡里村民劳作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

“世人所求,不过是食可以果腹,衣足以蔽体罢了。”

“只这一点需求,却也难煞世人……”

说着,走到几名村民身前,朗声问道:

“汝等可是本地人士吗?”

几名村民只顾田间劳作,面对徐璆的询问充耳不闻,连头都不抬一下。

他们每日忙活生计尚且不及,哪里顾得上说话搭腔?

一旁的侍者大声叱道:

“大胆!东海国相问话,尔等怎敢置之不理?”

一听是东海国相,众村民这才变了色,纷纷跪伏在地,向徐璆请罪。

“府君恕罪,我等实不知,实不知!”

底层人民对统治阶级有着骨子里的敬畏。

好在徐璆爱民如子,并未放在心上,转而接着问道:

“无妨,尔等可先回答我之前的问题。”

“你们可是本地人士吗?”

众人想了一下,一人率先开口道:

“回府君,俺不是下邳本地人,俺是兰陵县人。”

“……俺是彭城人。”

“……俺是广陵盱眙人。”

哦?

徐璆微微感到吃惊:

“尔等皆来自不同郡县,怎会齐聚于此,躬耕劳作?”

一人解释道:

“我等皆受战祸,幸免于难,奈何为生计所迫,食不果腹,以为必死无疑。”

“不想去岁刘使君发榜安顿流民,只要服从官府的调配,便能分配到土地耕种。”

“俺们便被分配到下邳来了。”

徐璆颔首,又问:

“使君给你们土地耕种,那你们的口粮、种子、农具、耕牛又从哪来?”

那人嘿嘿笑道:

“我等逃难至此,一名不文,自是拿不出这些物什来。”

“是刘使君给了我们种子、农具,并为我们提供了口粮。”

徐璆闻言大吃一惊,他不是惊讶于刘备的仁德之心,而是惊讶于刘备哪来这么多钱粮。

那人见着徐璆震惊的表情,又赶忙补充道:

“当然了,这些口粮种子不是白给的,田地也只是借给我们耕种。”

“待来年丰收,需将粮食交还给官府。”

“至于耕牛也是每家每户轮流借用,若私自宰杀或盗用,官府也是要拿人问罪的。”

……原来如此。

徐璆连连颔首。

难怪都说徐州去岁丰收。

这刘备把流民聚拢在一起屯田,借给他们粮食、工具和田地,然后等粮食丰收之后,则全部收缴还给官府。

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徐州一年会多出这么多粮食了。

这屯田法令仁中带刚,最大程度的利用了徐州的人力。

而这些人白白为官府劳作一年,不但不会怨恨统治者,反而会倍怀感激。

因为没有官府,他们都会活活饿死。

好厉害的御民之术!

徐璆发出一声慨叹。

此前刘备也曾治理过平原,未见他有如此手段。

也不知他是得了哪位高人相助?

顺着村民的目光往山下望去,瞧见晒谷场上堆满了谷物,徐璆不禁弯唇一笑:

“去岁收成如何?”

一提收成,众村民的脸色立马变得兴奋起来。

“好!好极了!”“去岁有赖皇天庇佑,我乡里六百亩地,共得粟两千余石,乡里不复有饥荒之虞矣!”

厉害!

尽管对刘备的屯田之策已经很佩服了,但真正听到一处乡里的收成之后,徐璆还是忍不住发出一声惊叹。

这就是下邳治所附近的乡里吗?

这等生产力,在这个大汉都排的上号吧?

这刘备身边究竟是有多少高人相助?

事实上,作为徐州治所。

刘备的确在下邳附近投入了大量资源,就是为了保证粮食能够及时供应到下邳来。

中间少不了李翊、鲁肃、麋竺等人出力。

才能使周围乡里勃勃生机,万物竞发。

徐璆又问道:

“古人云:‘怀璧其罪’。”

“近来旱饥连年,而今岁骤然盈仓,左近山野多有匪盗,闻之收获,岂肯轻放?”

本来寻常百姓,闻说盗匪二字都该色变。

毕竟一年的劳作,最怕匪寇抢夺。

谁料这几位村民皆面露不屑,甚至以唇相讥道:

“府君有所不知,使君在下邳一面屯田,一面练军。”

“新兵皆要出征杀匪,凡有杀敌者,可获战功,战功彪炳者,赏赐田地!”

说到这儿,那村民几乎是两眼放光。

哪个老百姓不想有一块属于自己的田地?

赏赐田地?

徐璆又是一惊,暗叹这刘备莫不是还在搞军功爵制?

这活儿也太多了吧!

“……可不是嘛。”

另一名村民在旁侧砸吧嘴巴,有些不甘道:

“自从使君制定了军功爵制,大伙儿都纷纷赶去投军。”

“搞得选兵标准也变得严苛起来。”

“初时只要是个男丁便能应征入伍,现在非得是弱冠之年,且身强力壮者才能入选。”

“这些被选上的新兵,就跟着太史将军、还有关将军他们训练。”

“待小有所成之后,便出去清缴山贼。”

“由于大伙儿都知道杀敌赏赐田地,是以个个悍不畏死,把那些个山贼杀得是闻风丧胆,如丧考妣。”

“这才一年不到,就见不着了。”

“至少俺们在下邳,是没见着匪寇了。”

“许是那些山贼惮我徐州兵威势,跑去别的郡县了?”

听罢,徐璆心中久久未定。

但他目前还有一个疑问。

“我观尔等言谈举止,倒也不完全粗鲁,似也懂得些诗礼。”

“可是有人教授吗?”

本来对下邳附近的繁荣景象就已经很震惊了,可这里的人整体素养还很高,就更令徐璆感到惊愕了。

“孔北海被刘使君请来了徐州。”

“孔北海在下邳置城邑,立学校,表显儒术,荐举贤良,并且时不时会为乡民讲学。”

“我等贫苦人家,平生哪见过什么大儒?”

“今有机会得见天下闻名的孔北海,自然都去听学。”

“平日田里劳作累了,大伙儿都乐得去听。”

“时间长了,倒也能吟诵一两句诗来。”

“虽然咱也不解其意就是了。”

嘶……

徐璆倒吸口凉气,这下他终于不淡定了。

看来真的是人老了,在东海待得久了,消息太滞后了。

刘备一年内竟干了这么多事!

甚至把孔融从北海请到徐州来了,他都不知道。

刘备,老夫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见你了。

徐璆如是想道。

……

……

感谢兄弟们追读至此,我承诺过你们,只要首订过300就日万一个月!望兄弟们助我一臂之力!

之后也请记得来追订哦,感谢兄弟们!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