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六章 不爱考进士,就不考吧

书名: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9

冯啸舀起一颗鱼圆,吹了吹,轻咬一口,很肯定地道:“这是白条鱼。”

见佟家老妇点头,冯啸却疑惑了:“白条鱼的刺,和草鱼比,又多又小,斩鱼茸的时候,不会混进鱼肉吗?”

佟家小郎走过来,解释道:“不是用斩的,是像先生们画画运笔那样,在砧板上用刀背把鱼肉研磨开,在肉泥里把鱼刺挑出来,再给鱼泥里打鸡蛋清和调味、搓丸子入锅。”

老佟夫妇颇为骄傲地补充,说是小佟发现,老派的鱼圆做法里,草鱼再是被饿养几日,肉还是有股子土腥气,而白条这种吃小鱼小虾的鱼就不同了,鲜甜甘美,赛过草鱼鳙鱼鲢鱼这些食草的鱼。故而,小佟决定用白条子做鱼圆,摸索出了去除细密小刺的方法。

冯啸由衷赞许:“白条鱼腥味很轻,鱼圆里就不必加黄酒,只清汤里几片生姜即可,确实比草鱼做的圆子,鲜味更纯。”

樊勇也捧场道:“阿啸的嘴刁,她说更好吃,肯定没错。小佟,劳烦你再刮出两斤白条鱼的圆子,阿啸带给她姑姑吃去。”

“好咧,这就现做去。”小佟欢喜道。

桌边再次清净后,冯啸咽下鱼圆,对父亲一吐为快:“爹爹你看,同样是鱼,有的去清蒸、有的去红烧,有的做鱼羹、有的做鱼圆,不都很好吃吗?那为什么,人就只能走科举入仕一条路呢?”

樊勇道:“鱼和鱼,不管大小,不管吃肉还是吃草,其实没分别,都是被人吃。但人和人,就不同了。阿啸,人生来就是有高低贵贱的,你娘相中我的时候,没觉着丢人,现在她觉着了,不怪她。对你,她不过是,指望你能有个与县主府出身般配的前程。”

冯啸坦率地摇头:“爹爹,我真是不想去做官,我连秋闱的考场,都觉得倒胃口。”

樊勇何曾看不出,女儿对表姐冯鸣得沐皇恩、受宠御前,毫无艳羡。

这位粗中有细的父亲,实则欣然于此时此刻的女儿,敞开心扉地交底。

他于是像当年排兵布阵时那般,凝神思考一阵,和女儿商量道:“爹爹先不转去钱州府的兵曹了,继续在神武军上番,和新来的都虞候热络热络。听说他从前是管凤仪军的,我问他讨个便宜,让你入凤仪军,正好,你的骑术,不成问题。”

冯啸脑子转了转,明白了樊勇的意思。

凤仪军虽也是禁军体系,但与凤策军不同,与父亲所在的神武军也不同,只在几项大典上充作仪仗,以骑军阵营亮相。

入凤仪军,有正经的武职官阶,就算不像凭军功得来的那么硬,也到底是关涉天子威仪的差事,说出去能让母亲觉得有面子,比凭县主府门荫去得个闲散文官的绿袍子,强不少。

关键是,凤仪军每年只在几次大典前操练十余日,平时清闲得很,不耽误她研究炊事。

冯啸的面色,登时由阴转晴,杏眼弯弯,欢喜道:“谢谢爹爹!爹爹是全大越,不,是全天下最好的爹爹。”

樊勇没有沉醉于女儿的马屁,正色道:“你还有全天下最好的外祖母。此事,我敢这般计议,乃因晓得,你阿祖,明事理,又疼你,她必会与我一道,说服你娘。”

冯啸连连点头,又道:“爹爹,我若攒了凤仪军的俸禄,就也来城南,盘下一间酒肆,把钱湖和钱江里的鱼虾,都做成糟货和醉货,搭上姑姑的酱货,一定卖得好。等酒肆挣足了银钱,我就,再买一艘画舫,客人们可以在船上吃吃喝喝,一面欣赏美景……”

樊勇听女儿兴致勃勃地说着盘划,甘之如饴。

忽而心底又冒上几缕唏嘘之意。

二十年前,冯鹃也是这样坐在自己对面,笑眯眯地说:“论酱鸭,我没你姐姐做得好吃。但我的糟鱼和醉虾,可是冯府一绝,我做给你吃,吃一辈子。”

燕人围城的时候,樊勇好几次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下去了,就靠拼命回忆冯鹃的笑脸和这番话,来续命。

……

冯啸的姑姑,叫樊哙。

原本,是叫“樊会”的,因为樊家祖籍绍州,樊家这位长女出生后,父母觉着女娃娃的名字不必有啥讲究,遂图个省事,用了家门口会稽山的“会”字。

女娃长到少女时,性子泼辣主意大,在市井里听了几回说书,就与家中宣布,改名叫“樊哙”,理由是自家做酱鸭酱肉营生的,名字里添张嘴,吉利。

不识字的父母,一听“樊哙”念起来,与“樊会”没区别(会稽山的“会”,念kuai第四声),便由她去。

樊勇却晓得,姐姐这是,不服气弟弟大名威武,非要给自己也起个前朝大将军的名儿。

樊家搬来钱州卖酱货的第二年,江南发瘟疫。

樊父樊母死了,樊哙与樊勇挺了过来,那年,樊哙十八岁,樊勇十五岁。

街坊来给樊哙说媒,给个老秀才做填房。

樊哙斩钉截铁地周知四邻:莫说老秀才,便是年轻好看的进士,我也不嫁,我靠一手祖传的酱鸭手艺,自己能过上快活日子。

没几天,左邻右舍看到小铺子挂上了崭新的招牌:哙活鸭。

这日傍晚,冯啸带着大白鹅冯不饿,由父亲送到了“哙活鸭”门口。

樊哙正在检视卖剩的酱鸭,抬起眼皮看着冯啸:“不用问,问就是又和你娘吵嘴了。”

冯啸递上从佟家买的现做鱼圆,讨好道:“姑姑,我来住个七八九十日,帮你管着铺子。”

樊哙鼻子里哼一声:“我可没工钱付你,只给你口饭吃。还有,我出去送货时,你不许偷懒,不许算错账。你在冯府是高门女郎,在我这处,就是个小伙计。”

“知道啦。”冯啸今日,头一次说话露出撒娇的拖腔。

娇音未落,只听身后犬吠与鹅叫,乱成一片。

大白鹅冯不饿,反客为主,一来就追着樊哙养的大黄狗阿贵,扑打。

樊哙抄起木棍加入战阵。

要护着狗,却不好真的去打鹅。

樊哙恨恨地对弟弟与侄女抱怨:“你们冯家,又不缺护院,养个什么鹅啊!你要是养个狗起名阿富,带来白吃白喝我也认了,高低能和我们阿贵配个吉利口彩。那句话叫啥来着?狗富贵,互相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04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