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三章 女儿就是我的脸面啊

书名: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9

冯鸣适时放下茶盏,温言道:“姨母莫急,阿啸说的春汛决堤、户部吃紧,倒也是实情。只是,从雁门关外到河间府以北,原本皆为汉家土地,却被胡蛮出身的北燕趁我华夏内乱、霸占了几十年,但凡是个汉人,便是那贩夫走卒,说起此辱,也会慷慨激昂,遑论我们这样的读书人。朝堂上下,哪有不盼着夺回那北境五府的?阿啸向来聪明,可别在应考制策这样事关前程之时,犯糊涂。”

冯啸维持着面上的恭敬之色,凝眸聆听。

她自忖浑无出于嫉妒的好胜心,只有淡淡的厌烦,遂懒得再说半句,喏喏应着便好。

而上座那位被冯府视作家族荣耀之星的长孙女,冯鸣冯大官人,实也并无在弟妹面前得瑟显摆的兴头。

近日,大越国都就要发生惊天之变。

作为极为有限的知情者之一,冯鸣正处于惶恐与兴奋交织的情绪中。

她看似神色如常地归家一趟,不过是借个由头出宫、好替自己真正的主人办事罢了。

她的心思都在自己的远大前程上,哪里耐烦再分给家里人一两成。

是以,冯鸣不打算继续对表妹“好为人师”。

她带着恭敬之态,向冯雅兰道:“时辰差不多了,祖母,孙儿要赶回内廷上值。”

……

冯鸣走后,冯鹤与冯鹃,陪着老太太往内院观赏荷花,大女婿马远本是皇家画院待诏出身,亦去池畔铺展纸币、研磨丹青。

自禁军退役的二姑爷樊勇,则给女儿冯啸递了个眼色,向岳母冯雅兰道:“母亲,阿啸和弟弟妹妹的射艺还不精……”

冯雅兰心里明镜一样,当即吩咐冯啸,并她那对始终乖乖跟随的双胞胎弟妹:“随你们阿爹练武去吧,把新买的马,也骑上跑一跑。那北地来的马,和咱们南边的驮马不一样,闲不得。”

“好咧!”冯啸,以及弟弟冯哲、妹妹冯吟,都欢喜地应了。

见樊勇带着儿女们远去,冯鹃没好气地嘟囔:“像他们的爹,都是猴儿屁股。上蹿下跳、上树下河的嬉耍,鬼大个劲,何时坐下来读书写字也能这般上心?”

冯雅兰慢声慢气道:“君子六艺,其中就有射、御。况且,今上也是马上天子,当年她行军打仗的年纪,只怕比我们阿啸还小两岁。”

冯鹤也附和:“是哪,要不是我们阿鸣身子骨弱,定也要从小就跟着妹夫学骑射的。”

冯鹃撇嘴:“哎,文章做得漂亮,春闱的名次靠前,才是条仕途正路。阿鸣忙得连在家吃顿饭的时辰都没有,想来在翰林院颇受上官器重。姐姐和姐夫好福气,将来呀,阿鸣说不定,能当上我大越第一位女相爷。”

冯鹤佯作不在乎道:“我倒是更盼着,她快些成亲,入秋就满二十二了……”

冯雅兰仍是口吻慈和,对大女儿道:“你莫催她,阿鸣志在仕途,不急着嫁人,也无妨。毕竟,夫妇二人同朝为官,多有忌讳。”

又转向冯鹃道:“你呢,对阿啸,也别总像赶驴拉磨似的,天天逼她写文章。自家闺女,你会看不出她打小就爱庖厨?我晓得,你盼着阿啸去挣一份功名。那这孩子,可以凭我冯氏门荫去谋个一官半职。虽则父亲已仙逝,我们冯家如今在朝堂的老人红人跟前,都说不上话了。但荫官的规矩还在,阿啸大不了,去做光禄寺的女官,操办大小礼仪的宴席,她定会欢喜。”

冯鹃没有反驳母亲,心里却着实不悦。

凭门荫入仕,不论男女,都会教那些正经考了进士的人,看不起。

再说了,去做光禄寺的小官儿,和市井里整天与火腿酱肉打交道的贩子厨子们,有什么分别?

多穿一件官袍而已。

倘使她冯鹃的长女,竟和那位在清河坊卖酱鸭的樊家姑母,做了同一个营生,冯鹤,还有平日里那些手帕交们,不知该怎生笑话她了!

冯鹃越想越憋屈,饶是花园水榭的怡人荷香,也无法平息她一肚子闷气。

没多久,她就向冯雅兰道:“母亲,头伏快到了,确实闷热,我回房换件衫子。”

……

小半个时辰后,冯府北院的灶间外。

夏雨洗涤后的绿叶,泛出明亮的水光,衬得盛开的石榴花,越发红艳。

微风拂过,残留的雨滴落入莲缸,漾起一圈一圈的涟漪,逗得金鱼嬉游更欢。

大白鹅冯不饿刚在篱笆后拉完屎,抬头瞧见冯啸现身天井,立刻“昂呜昂呜”地叫唤着,扑腾双翅,红掌不沾地,飞奔而出。

向小主人讨虾壳吃去!

冯啸的贴身侍女茱萸,已在灶间等候多时,端着装有虾壳的竹匾出来,瞅着冯不饿笑道:“这就是个投了鹅胎的猴儿,贼精贼精的!”

冯啸检视一番虾壳,冲茱萸赞道:“你们的手脚越来越利索了,这么会儿工夫,就分拆得干干净净。”

茱萸得了冯啸认可,才将竹匾放在地上,由着猴急的冯不饿拱过来嗦虾壳,又起身向冯啸回禀道:“是二娘子教的法子管用,把虾放在没用过的干净篦子上擦,那肚子上黏得再紧的籽,都能擦下来,还节省时辰。”

冯啸莞尔,跟着茱萸进了自家灶间。

正在准备冯府晚食的仆妇们,纷纷俯身行礼。

冯啸吩咐管事的厨娘:“快要入伏了,灶间忒热,从明日起,给大伙儿午后和傍晚各一顿消暑汤,绿豆薏仁、荷叶百合、银耳冰粉,轮着来。我会与管家说,从我月钱里出。”

管事厨娘带着仆妇们,一叠声地谢过。

众人虽是立刻又陷入忙碌中,心里却都在嘀咕:瞧瞧,二房的小娘子,才真真得了冯老太太的品性遗传,待下人们宽厚体恤,不像她母亲、姨母,还有那打小就严厉削刻的表姐。

这边厢,冯啸熟门熟路地,走到灶间的东窗边。

厨娘丁香,正小心翼翼地将瓷盆中的清水沥去大半。

盆底沉淀着黑压压的河虾籽。

“香姐,我来。你去拿老家的素面吧。”冯啸吩咐道。

柔婉的语气,盖不住婢女们早已熟悉的“摩拳擦掌”的兴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098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