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章 生于女帝掌权之世

书名:烹程万里 作者:空谷流韵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9

乌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午未之交,一场顷天覆地的豪雨过后,大越国都钱州城西,水波初平的湖畔,蘑菇似的冒出许多捞虾人。

他们躬身盯着涟漪轻漾的湖水,缓缓地放下手中的网兜。

轻纱入水,声息寥寥,很快又被敏捷的猎人提出水面。

眨眼功夫,这小小丝网中,便装了三四尾活蹦乱跳的肥壮河虾。

离入伏只有月余,江南此季,河虾正在抱籽。

雷雨过后,憋闷已久的河虾,纷纷游到湖岸边,趴在石岸接水处透气。

畅快不过几息,就成为被割的韭菜,像极了芸芸黔首的宿命人生。

一只大白鹅,从桐荫下走出来。

它气定神闲地踱步到一位十七八岁、正弯腰捞虾的年轻女郎身后,忽地将那副世家公子的倜傥模样一丢,弯下脖子,去拱她身边的竹篓。

鹅与鸭不同,不爱吃鱼,却爱吃蚯蚓和虾。

女郎扭身,瞧见大白鹅的馋样,抿嘴笑道:“我们冯家上下,最精的就是你了。不多给啊,还要孝敬祖母呢。”

言罢,拨开竹篓盖子,抓出几个活虾,赏给大白鹅。

这白鹅,有个清新脱俗的正经名字:冯不饿。

“冯姐姐,我阿娘说,你们家好有意思,一个畜牲,还给起人名,人呢,却起个畜牲名儿。”

冯啸看着轻抚白鹅羽翼、满脸天真的街坊小男孩,淡定问道:“你家是坊东卖定胜糕的吧?你叫啥来着?”

“我叫耀祖,”小男孩答道,“我不喜欢这个名字,太难写了,我爹娘总骂我笨。冯姐姐,我娘说你有个畜牲名儿,那你叫冯牛,还是冯马?”

冯啸逗他:“老虎也是畜牲呀,我叫冯虎。耀祖,女人是老虎,你娘教过你没?”

耀祖懵懂摇头。

冯啸瞥到他的小筐空空如也,换了话题:“我教你捞虾?”

“好咧!”

耀祖登时对大白鹅冯不饿没了兴趣,欢快地跟上自己刚认下的母老虎师傅,一蹦三跳地跑到河边趴下,学本事。

……

冯啸今年十九岁,在冯氏县主府孙辈中排行第二。

本国自从女帝登基后,无论高门大户还是蓬门小户,都遵循诏令,平日里不再忌讳闺女媳妇走出内宅、穿行街市。

而冯啸这位冯府千金,因有个做过武人的父亲,不但幼时就出门玩耍,且惯于上树掏鸟蛋、下河捞鱼虾,身上那股彪悍的野气,与许多世家小娘子的文静乖巧截然不同,本坊的邻舍无不知晓。

是以,今日来湖畔捞虾的街坊老少,即使面对的已是成年了的冯二娘子,也并不将她视作高高在上的名门淑媛,见她耐心地给糕点铺家的小子作示范,便纷纷凑过来观瞻。

又有一对北地口音的游客夫妇路过,兴致勃勃地探究打问。

“好教娘子和郎君得知,”冯啸答疑道,“这个月令,恰是我们江南做‘三虾面’的好时候。”

游客夫妇诧异:“三虾?湖里的虾,不都长得一样么,莫非还有三个门派不成?”

冯啸莞尔:“三虾,并非三种虾,而是虾籽、虾膏、虾身的合称。虾肚上的籽,刮下来,在小火上焙干。虾仁囫囵着剥出来,以鸡蛋清和细盐搅打上劲。再挤出虾头里的红膏。最后,也是最要紧的是,所有虾壳不能丢弃,可在温油里慢慢熬出虾油,用来炒虾仁与虾膏。另置一锅,宽汤滚沸,细面煮熟捞起,码于碗中,虾籽、虾仁、虾膏盖在面上,这就是‘三虾面’的名字来头……”

冯啸说到此处,身旁已有邻家少年吸溜着口水,抢话道:“哎呀,吃起三虾面,眉毛都要鲜掉,便是被人打耳光也舍不得放下碗去。”

游客夫妇听本地土著如此绘声绘色地描述,只觉齿颊微酸、涎液分泌,当即又打听起城中做得正宗的馆子来。

冯啸与他们指点清楚,刚要俯身继续网虾,却见家中老仆昆叔,匆匆寻来。

“二娘子,快快回宅,翰林归家了,说是来指点弟妹们的功课。”

冯啸不慌不忙地背起虾篓,跟上昆叔,幽声喟叹:“可惜,湖里还有那么多肥虾,我方才捞上来的,只够做一顿。”

“呜喔,呜喔……”大白鹅冯不饿,似也心有不甘,扬起脖子叫唤两声,摇摇摆摆地跟上主人的步伐,回家。

……

冯府,原本是刘府。

如今花甲岁数的县主冯雅兰,当年出闺阁时,嫁的是皇亲刘氏的一位小郎君。

身为刘氏妻的冯雅兰,却又被封县主,夫家的门庭也被换成了她自己的姓氏,追源溯头,与女帝刘昭夺位有关。

三十年前,刘昭还是二八年华的少女时,就已提枪上马,跟着父亲的刘家军四处征战,为大越开疆拓土,并在十八岁那年,嫁给了父亲手下的悍将吴英。

刘家军为大越收复了北至沧州的故地。

刘昭的父亲却战死在阵前。

刘家军凯旋,船行至钱州城外的运河税关处,水面飘来一只大木箱。军卒捞起,但见箱盖上刻着个“吴”字,箱子里则是一袭明黄色的五爪龙袍。

刘军各支主帅纷纷跪于船头,向吴英高呼“主上”,刘昭则顺势将黄袍,披于丈夫肩头。

三日后,大越国的李姓幼主退位,得到优待,移宫别院。吴英成为新任国主。

安排了一场“木箱黄袍”戏码的刘昭,希望大越效仿敌国北燕的规矩,自己能与丈夫一样,共登朝堂、并肩理政。

吴英却不仅不兑现黄袍加身前对妻子的承诺,反而使出娶妃封爵等手段,扶持刘姓以外的文武臣子,逐渐削弱刘昭与刘家军嫡系的势力。

上马能血战、下马能弄权的刘昭,哪会坐以待毙。

她暗中派出自己这一族的子侄,从瀛洲、岭南物色异域风情的美人,送给接掌兵权的小叔子、大都督吴蓉,静待时机。

不久,积攒了一阵国力的北燕,又频繁骚扰大越边境。

吴蓉领兵北伐前,刘昭密令安插的美人毒杀了他,借机劝丈夫吴英御驾亲征、鼓舞士气。

越国军队渡过黄河,刚与北燕兵锋相接,刘昭的亲信,就在背后放冷箭,射杀了吴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