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明仙宗

作者:爱吃han烧白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七十一章 练气九层

书名:重明仙宗 作者:爱吃han烧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7

“洪阶上品一部有缺、洪阶中品四部不全、洪阶下品七部无有筑基部分,只有荒阶以下百五十部倒是未有残缺。哈,这郎乙前辈,倒是不如他所表现出来的那般慷慨。”

康大宝足了三月时间,夜以继昼、焚膏继晷,才算是将郎乙所赠的一百六十六部木法典籍粗略看过。

粗读下来,其中大部分都难称珍品,连称得上可圈可点之作的都是少有。

康大掌门心知这是郎乙为自己抛下来的饵料,后者显然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未见好处,真正的珍藏怕是不会拿出来。

郎乙多半是打着自己去信与费司马,求些像样的灵物资粮过后,再将珍藏托出的盘算。

只是郎乙这通盘算在康大掌门看来却是难成,毕竟连康大掌门自己都并不觉得费司马会再多为他付出什么心思。

郎乙这待价而沽的眉眼,倒有些给瞎子看的意思,到了最后,多半还是要落了空的。

不过康大宝细细想来,只在这里修行五年,老松洞府中不仅有二阶灵脉,还有郎乙这位筑基真修悉心解惑。

期间只消安心修行,不沾惹俗务,更还一颗灵石不、一分人情不欠.

康大宝这等待遇说出去也可称是十分难得了,足以羡煞一众筑基大派的嫡传了

届时就算求不得筑基机缘,康大掌门自将修为提升到练气九层,回到重明宗静待时机,也定是不亏的。

康大宝想到此处,嘴角轻扬,又服下一颗辟谷丹,正待拿出一枚玉简认真验看,便收到了一张信符。

阅后康大宝思索片刻,屈指一弹,闭关室外石门的禁制徐徐散成灵光,于岩壁游走消逝过后,身材瘦削矮小的文六低着头,一脸谦卑地走了进来:

“康县尊,这是蒋前辈托贺德工送来的,要小人务必亲自交到县尊手中。”

“多谢文道友了,康某叨扰日久,属实与道友添了不少麻烦。”康大宝伸手接过,和煦说道。

“不敢、不敢,县尊若无事的话,小人便不再打扰县尊清修了。”文六面上还是那副恭而敬之的小心模样,心中却道:“你也知道来了是给自己添麻烦呢!”

从前他作为郎乙的贴身近仆,在这鹤灵山老松洞府中只消伺候好郎乙一人便是,在其他人面前都是横行无忌、飞扬跋扈的存在。

这头上猛然又多出康大宝这么一位祖宗来,文六自不适应。

至于为什么要将康大掌门当成祖宗供着,自是因为文六前些日子照例下山,去几个附庸家族中打秋风的时候,在贺家那里吃了瘪。

吃拿卡要这类事情,身为郎乙亲随的文六自是做惯了的。

以文六事前所想,就算康大掌门而今是郎乙的座上宾,但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康大宝迟早是要走的。

这个道理浅显得很,纵算自己不开口索要,贺家人也自会识趣才是。

可他却没想到,重明掌门是上山修行去了,可重明宗却还在贺家放了位筑基真修呢。

当其时蒋青的飞剑才出窍半截,文六的嚣张嘴脸都还来不及收,心就凉了大半。若不是还存了三分定力,差点就骇得粪门一松,拉了一地。

这老仆鞍前马后地伺候了郎乙大几十年,烧了这么久的香,纵是再怎么不堪造就的庸才,身上也能沾染一分佛意。

洪县修界未受过当年平定山蛮一役的多少波及,相较平戎县修界自要繁盛许多。

是以这筑基真修在洪县虽然仍旧鲜见,但以文六的阅历,自也是见过不少的。

可即便是这样,以他看来,便是洪县那些经年筑基的身上,都无有似蒋青这般锐利的剑意。

文六能捡回条性命都还是靠着贺德工出言相劝,这下好处没捞着,却反倒欠了贺德工一桩大人情。

自此文六便暂时收了猖狂之心,返回鹤灵山上老实修行。直到这番来给康大掌门送东西,还是他这么久以来首次出门。

康大掌门对这老仆的心路历程知之不多,他与后者的相处方式却与蒋青截然不同,一直是以礼相待。

毕竟以重明宗而今的势力,还远达不到能将贺家从郎乙的手中抽脱出来的地步。

就算精心设计害了文六这伥鬼,也自有其他的伥鬼补位。这新上来的恶鬼肚子里头亟待油水,敲骨吸髓的手段说不得要比文六还更厉害些。

如此一来,还不如与这老仆交好,以给贺家换得些善缘呢。

文六东西送到过后,谢过康大掌门的挽留,便小心地退出了闭关石室。

康大掌门拂手一挥,方才散去的禁制又重新集结起来,汇成一团黏吝缴绕的银色禁制将石门紧紧护住。

这时候康大宝才将文六送来的储物袋打开,袋中的物什倒是不多,一封手信,一尊小簋而已。

按常理来说,这么点东西,当是不消用储物袋来盛的,可谁让蒋青手里头最不缺的便是各式各样的储物袋呢。

手信上只有简短几行字,大意是将蒋青已经在贺德工的陪同下,将左近从前与贺家交好、交恶的势力尽都走了一遍。

不只是练气势力尽都毕恭毕敬,便是连附近一伙筑基散修,也与蒋青意气相投、有了交情。这四人还承诺会在能力范围之内,看护贺家安危。

如此一来,蒋青的一柄飞剑,不止镇得贺家其他几房中人再不敢有所异动,便是连左近的人家也都熄了些不该有的心思。

蒋青自觉此间已无事了,便想着要跟着段安乐在这商路上头走一遭。

既然有些不识趣的坐寇不认贺德宗的香火情了,那却正好,蒋青索性直接用剑扬了他们,也省得段安乐等人行商之际,再与这些魑魅魍魉虚与委蛇了。

康大宝看后慨叹一声,莫看蒋青这手信只有寥寥几行字,其人也只在贺家留了三月而已。

可做成的这许多事,若要康大掌门却做,不晓得要多少精力物力、用多少盘算心计,才做得成。就算做成了,其后也难免有所反复,还未见得有蒋青走一趟来得好。

“筑基、筑基呐!”康大掌门将手信贴身收好,然后才打开那只小簋。

这小簋倒是不大,仅有常人脑袋大小,打开簋盖,白烟袅袅升起,透过烟雾可以看到,簋中躺着一只黑乎乎、油汪汪的赤鬃猪肘。

康大宝先是愣了一下,方才笑出了声。

袖中的小奇听见动静出来一探,本来看见小簋这只厨具还饶有兴致。待凑近了一观,看见这猪肘色香味形意未见其一,则又瘪嘴摇头不止,钻回了袖子里头。

小奇都嫌弃,康大掌门这老饕更是只用看的也晓得味道,是以心中虽然感动,但却没有半点动筷子的念头。

不过他却是个节俭惯了的性子,这好歹是用灵物制成的“菜肴”,便又扬手一抬,一小群狮虫嗡嗡飞了出来。

它们倒是不挑,更不会面有难色,直接便在康大宝的指令下对这赤鬃猪肘大快朵颐起来。

狮虫们进食之际窸窸窣窣的声音连绵不绝,康大掌门却不觉吵闹,又拿起方才放下的玉简,仔细研读起来。

————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转眼便是两年过去。面容枯槁的郎乙看着眼前这个阔面重颐、器彩韶澈的后辈,目中毫不掩饰的露出讶然之色。

“本以为以其过往的资质推算,便是五年都算少了,而今一看,却是老夫打了眼!”郎乙心头这么想着,看着方才考教中对答如流的康大掌门,不由于心中升起一分欣赏。

“小友两年而成,便是那些大派之中,九成九的筑基种子,怕都达不成这等成就。”郎乙将手中玉简放下,淡笑言道。

“前辈谬赞。”康大掌门却不言什么“全赖前辈教导之功”之类的违心之言,若是这么说了,自己可是就要欠下这份人情了。

郎乙为的可不是大发善心、提携后辈,他图的是想从费司马处得到结成假丹的资粮,双方不过是利益交换,并无真心可言。

更何况郎乙身上可能还背负着贺德宗这位世兄的血债,康大宝与他将来难说是敌是友,便更不想再与这老修有什么人情往来了。

“若是自己还年轻,说不得便要投上一笔,结个善缘了。”郎乙再认真上下打量着康大宝,如此想道。

只是后者在鹤灵山修行这两年间,郎乙数次传信司马府汇报康大宝修行的境况,却从未收到费司马的只言片语。

由此郎乙便也知道了,康大宝在费家人眼里头或许并没有什么分量。

想来也是,天底下有几个巨室嫡婿,能摊上被挂起来做马骨这么个苦活累活的。

故而郎乙却也想通了,除了在最初的几个月内对康大宝关怀备至之外,近来康大掌门登门求教,郎乙都已开始避而不见了。

如此说来,康大宝超出郎乙的预计提前学成这些典籍,对于双方却也都是好处。

再待得久了,郎乙目的未能达成,免不得要对康大掌门相看生厌,若是五年都未学成,怕是就要撕破脸皮轰出门去了。

毕竟二阶下品灵脉的洞府,就算赁出去,一年也得收个二三百灵石呢。哪能容得某些对郎乙没有什么用处的人肆意修行。

好在康大宝是个识趣的,并未耗多少工夫,便已对这些木法典籍颇有见地。

康大掌门虽未看到郎乙实际的珍藏,但也所获颇丰,对于将来筑基一事,怕是又多了半成把握,当然算得上是不虚此行;

而郎乙虽未似他所想的那般,轻易的便从费司马处得到假丹灵物,但靠着一些粗浅典籍,也勉强算是与司马府和重明宗结下了个善缘,算不得亏。

纵是郎乙这位筑基真修与其论道,后者许多理论虽然稍为粗浅稚嫩,但也时有言之有物、妙手偶得的发言,令得郎乙都颇受启发。

若不是郎乙寿元将尽,说不得都要动那收徒的念头。

然而令得郎乙还未想能到的是,康大宝在这两年时间里,依着玉珏之功,非但将他给的百余部木法典籍牢记于心,而且还顺带手接着这二阶灵地,将修为也提升到了练气九层。

如此一来,筑基之前的所有关隘,康大掌门已经尽数破之,只待将法力修成圆满,便可尝试服丹筑基了。

当然,康大掌门之所以能将这些典籍研读得如此之快,除了玉珏之威之外,还有郎乙使了心思,所付典籍同质严重、多是滥竽充数的原因。

说是百余部典藏,实则书中许多真意大同小异,只要通得一本,再看其他,便事半功倍了。

若无玉珏激得康大掌门悟性大增,使得康大宝从几部残缺的洪阶功法上头都悟出了不少门道。

那么靠着康大掌门自己原本这点悟性,在这鹤灵山苦修了五年之后,到底能从这些典籍中汲取多少养分,犹未可知。

勿论过程有多曲折,至少结果对于双方都还尚可,勉强能算得上宾主尽欢。

康大宝是个懂事的晚辈,自意会得出郎乙没有多留自己的意思,此次出来前就已经收拾好了行装。

见得郎乙话已说完,便开口请辞:“既事已毕,晚辈也不好叨扰前辈清修,今日便拜别前辈,自回去了。”

“如此甚好,小友正是锐意进取的好时候,一味闭门苦修,难有进益。”郎乙听后颇为高兴,却是连装都懒得装了。

说完这句场面话后,郎乙又唤过文六过来,送康大宝下山,见其神情,是当真对这位费家嫡婿不抱什么希望了。

文六的态度倒是依旧未变,毕竟康大掌门勿论从前还是现在,与人相交都无傲气,折节相交、不耻下问之举比比皆是。

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本事,却在许多身居高位的人身上半点都无,却也是许多人装都装不出来的。

这两年文六与其的关系非但无有恶化,反还变得颇为和睦了。

也因于此,康大宝在受到郎乙冷遇之后,在鹤灵山修行之时,也照旧得了许多便利。

更不用说,洪县贺家在这一二年里,因了蒋青的余威和文六的照拂,已经渐渐从贺德宗身殁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这等好处了。

待二人行到山脚处,事先康大掌门未从郎乙身上感受到的惜别之意,却是从文六这欺善怕恶的老仆身上感受到了些许,当真令人有些唏嘘。

再与文六拜别过后,康大宝回头望山,时值深秋,山色深邃、层林尽染。

淡金色的阳光透过云层,洒在苍茫的鹤灵山上,为这幅秋意盎然的画卷增添了几分色彩。

秋风萧瑟,吹拂在康大掌门的脸上,只听得他长出口气,微微一叹:“总算能回去看看了。”

(本章作家的话篇幅不够了,大家的月票感激附在下一章吧,再次叩谢各位读者老爷的一路支持!括号内字不收钱的,大家放心!)

应运营官的邀请,现为大家推荐几本,可来一观:

《叩问仙道》

凡人少年求仙道,在仙路上探索前行,再回首,青山依旧在,故旧皆白骨。

《大汉:从丝绸之路开始》

漠北击匈奴,饮马恒河,从丝绸之路西征拓土,普天之下,莫非汉土,率土之滨,皆为汉臣!

《人在诸天,摆烂成帝》

诸天流,九天十地唯唯诺诺,诸天万界重拳出击

《重燃青葱时代》

重回过去,这一次,一定要弥补遗憾,然后,努力搞钱!

感谢香小帅老哥的一百点币打赏

感谢大家的追读、订阅、投票、评论,谢谢大家!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85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