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重明仙宗

作者:爱吃han烧白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十三章 新师弟

书名:重明仙宗 作者:爱吃han烧白 字数:0 更新时间:04-19 20:57

大卫仙朝乾丰四百二十三年,八月十二,慈圣贤皇后大寿,值神天德,宜祭宜昏。

重明宗新建的祖师堂终于开始使用,历代祖师的雕像总算可以搬出有些逼仄的低矮小屋,住进宽敞明亮,散发着淡淡檀香味道的堂皇大殿。

站在黑沥木大门外即可看到,堂上正中供奉着三层雕像,顶层是道门三清,这是道门之祖;二层是张祖师,即是重明始祖;三层是其他五名已经身殁的掌门祖师。

祖师像下有灵木大桌,上置香炉法旗,名册大磬。

走进祖师堂中,由上好青玉铺成的地面闪耀着温润之色。在左右两侧贯穿整屋的烛架上,有数千盏青灯长明,散出的袅袅烟气衬得六座身穿云袍,头戴芙蓉冠的祖师雕像更显庄严神圣。

梁上刻青龙游海,柱上有真凤巡天。

周稼师此刻收拾得干净利落,跟往日在田间地头的那副忙碌模样截然不同。

他身着靛色道袍,头戴混元巾,目露坚毅之色地站在祖师堂前,手结太极印,举至眉心,右手在下左手在上,以头点背,行三跪九叩之礼。

裴奕请了三根香,周稼师垂首接过,口称谢过师兄。踏起七星步迈过拜垫,行到香炉前,右手插香。

插香完毕,周稼师又退回拜垫之后,手结莲印,站姿再拜。

此时坐在祖师像下的袁晋表情肃穆,敲响大磬。磬声清越,如一泓清泉,流淌在众人心间。

三声磬响过后,康大宝拿出早已写好的黄绢走到祖师像前与周稼师并列,行站姿拜礼过后,展开黄绢,沉声念道:“弟子康大宝,今日上告祖师。今有弟子周宜修,性淳朴,禀忠厚,天资卓越,处事恭俭。遂以重明宗七代掌门之职,代师授业,引周宜修入我家门墙。”

收起黄绢,康大宝拉着周宜修的手,到了其师塑像面前,后者再拜。

磬声再响三遍过后,周宜修再次起身,便听康大宝温声笑道:“周师弟。”

“周宜修拜见掌门师兄。”周宜修亦是面带笑容,再与裴奕、袁晋、蒋青一一见礼。

在旁观礼的一众小辈也上来拜见这位新鲜出炉的“小”师叔。

“未曾想,父亲年逾古稀之年,还能拜进宗门。”周昕然看着周宜修一本正经,严肃认真的模样,在旁也笑。

周家从宣威城搬来重明宗生活半年过后,算是已彻底的习惯了在这里的生活。

重明城虽偏僻穷困了些,但周家人身为仙人亲族,在此过得是人上人的日子,不消同在宣威城那般过的谨小慎微。

周宜修父女在此也备受尊重,过得舒心。

周宜修的稼师造诣已到了一阶上品,按说在一些筑基大族中做个寻常供奉,都不是难事。

可他与重明宗众人相处得越久,便越觉得该在此处安身。

康大宝与周宜修接触久了,也觉得这是个难得的纯良之人,如今宗门实在缺人,是可以将他引入宗门壮大自身。

康大宝与几个师弟商量了一番,本来想的是要聘他做供奉,可算了下账,又觉得出不起长期聘用的价钱,便试探性的问了下其要不要入宗门。

谁料这么一问,双方竟是一拍即合。

周宜修这辈子算不清给多少人家做过稼师供奉,见惯了高门大户里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

遭逢大难过后,心里头就起了要找个地方落脚下来,安家养老的念头。能够拜入重明宗这个上下和气的宗门,成为正式的门人弟子,这对于他来说,也是极好的。

他要是没有这份心思,又何苦要主动帮康大宝从陆家女修那里,多诓些灵蜜份额回来。

既然“郎有情,妾有意”,周稼师自此便顺理成章的做了康大掌门的四师弟。

堂内观礼的除了左近三家的代表之外,还有两个修士。他们看着周宜修拜入重明宗,面上都露出一些羡慕之色。

他们年纪都在四十岁上下。修为也不高,一个练气四层,一个练气二层。

面白个高的唤作魏古,练气四层,是个一阶下品的阵师。靠着这门手艺,本来在老家荆南州过得也很惬意。

谁料其有一天喝醉酒后失言,竟然直接在酒肆茶楼里当众开口,谈论了两句袁家筑基的闲话。

待他酒醒后自己已全然忘了,直到翌日照旧去坊市摆摊的时候,有酒友跟他提起此事,他才猛然想起。

其实那话也未必传到了袁家人耳朵里。便是听到了,魏古当时的言辞也不算过分,袁家人未必会有闲心来寻他麻烦。但魏古自己还是越想越怕,便带着家小跋山涉水,离开了生养自己半辈子的故乡,到了平戎县来跑生活。

魏古初来乍到,亟需生意赚些灵石安置家小,是以要的价钱也低。

康大宝恰好觉得宗内有些次要地方法阵不全,还需要增设一些,便将他请来了。

面黄个矮的名叫莫苦,他的经历就没甚说头了,又一个阴差阳错踏上修行路的凡人散修而已,修行近二十年了,还是徘徊在练气二层。

他在重明墟市混了些日子,交不起赁居房屋的灵石,稼师手段也没学到家,还未入阶,更没胆子跟那些进山的亡命修士学学,拿着法器猎兽采药,便只能被康大掌门一分不地白捡来了。

现在他正与康荣泉一起侍弄灵田,好让周宜修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培育灵槐上去。

对于干了活却分文不赚这件事,莫苦从内心而言就没有半点意见。

于他这等贫苦无依的散修而言,不需要缴纳灵石便能有处有灵之地安身,在闲暇之余可以安稳修行,时不时还能吃到康荣泉分来的半碗灵米,听听周宜修于灵植一道的经验讲解。

这跟过去颠沛流离、挣扎修行的日子相比,这哪里是压榨,简直就是福报啊!

要是康大宝对莫苦太好了,他怕还要想想自己是不是被邪修盯上了,等着用他的骨肉血髓炼制法器邪功呢。

因着这些日子在重明宗干活的经历,也让莫苦对于康大宝这个掌门看明白了一些。

这是个对自己颇为吝啬,对门人却相当好的大家长形象的掌门。

处事公平,待人和气,性子有些软,门人弟子虽然尽都服他听他,但更多是出于爱,而非畏。

其他重明门人中,除了蒋青性子傲一些,袁晋脾气爆一点,也看不出有什么阴鸷性子的坏人。

他莫苦要是能跟周宜修一样,拜入这等门派,自己定是不会吃亏的。莫说拜康大宝当师兄他愿意,就是拜康荣泉做师父他也干得。

“可惜呀,人家瞧不上咱。”莫苦只在心头轻轻叹了一声,在心里头打定主意,一定要将重明宗的灵田侍弄好,免得丢了这好容易才得来的差事。

周宜修的入门大典从正午办到日昳时分才算完成,重明宗许多年没这么热闹过了,也算是帮康大宝等人好好温习了一下斋醮仪制。

入门大典散去过后,又开了一场小型的道会,魏古与莫苦自然不舍得错过。听得久了,见上台之人都讲了不少干货,魏古也觉得不好白听,还上台讲了一些关于阵法的知识。

莫苦则就差些了,他连别人谈的那些东西都有好多听不懂,只囫囵背下想着回去温习参研的,自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体悟好上台讲。

二人将道会一同听完过后,都觉大有所获,乘兴而归。道会散后,他两又结伴而行往各自居走去,他两如今在重明宗际遇相近,最近关系不错,算是抱团取暖。

魏古率先叹起气来:“这阵法眼看着就要安置全了,愚兄也不知往后要去何处了。”

重明宗如今小门小户的,目前是肯定不会灵石长时间供养一个外聘的阵师的。

这令得魏古有些发愁能不能再寻到一个舒心的主家。

“天干饿不死手艺人”是不假,魏古出去之后或许不愁生意,但要再找到一家似重明宗这般结账爽利的主家却是难了。

莫看这康大宝看着小气,开的价钱也不高。但只要你把事情做好了,那便丁是丁,卯是卯,不会刻意挑你的骨头来克扣聘金,这就已算得上是厚道主顾了。

他身旁的莫苦听得他的抱怨,也跟着叹了一声:“愚弟刚才也听闻野家那位小家主说,现如今外头世道乱得很。那位谢县尊骤然得势,行事猖狂得紧。前些日子,州廷行令各县要他调遣人手去州廷服役听用,他便直接去县中几处墟市内抓散修,足凑了三十人去。结果偏偏我们平戎县去的这些同道下矿时遇见了灵阵坍塌的倒霉事,最后全被埋在里头,到现在也不知死活。”

“呼。”魏古听得莫苦的话也面色不好,他之前在荆南州修行的时候,袁家也时常征调手下的势力与散修参与徭役和兵事。

徭役还行,都是些采矿营建之类的粗笨活路。累虽累些,但袁家顾忌着体面,不会把征来的修士往死里用,徭役期满说不定还能发几个灵石给你。

可若是被征做兵事那就不妙了,袁家是舍得给钱了,但也舍得死人了。

魏古的运气不算很好,他也被袁家征调过,参与过一次兵事。

不过魏古在运气不好里头也算是运气好的,他因了有门手艺只在后方做些辅助高阶阵师的打杂事情,是以未上过阵列前线。

可修士们结阵厮杀的惨状他是有目睹过的,至今心有余悸。若是云角州在仙朝治下也大行征伐之事,那苦得不还是他们这类无根无萍的散修吗?

“唉,天下之大,又有何处可安生修行。”

感谢大家的投票追读订阅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337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