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1055章 无愧

书名: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薛绍一听这个就来了精神,因为自己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找突厥麻烦的“借口”。回鹘,或许会是一个很不错的突破口。

寻思了片刻之后,薛绍答道:“陛下,臣其实有一个想法。”

“但说无妨。”

薛绍说道:“臣读贞观政要,其中读到太宗皇帝御驾亲征,讨伐高句丽之事。当时不乏有大批重臣反对太宗如此行事,并提出质疑说,如今大唐四海呈平,陛下何必擅动万金之躯,起这无妄之战”

“嗯,朕也记得很清楚。”武则天说道,“当时太宗皇帝陛下答曰,高句丽狼子野心久后必为中原心腹之患。他御驾亲征,是为子孙免祸。”首发

“臣每逢读到此处,都十分的感慨。”薛绍说道,“当时太宗皇帝陛下已经一统四海开创了贞观之治。做为一名帝王,他的文治武功都已经足以标秉史册。然而他还能考虑到百年之后的子孙后代事,并为之付诸实施甚至不惜远涉万里御驾亲征。虽然那场战争我们失败了,但太宗皇帝的胸襟胆魄与雄才伟略,着实令臣佩服,甚至震惊。”

武则天微微一笑,“朕知道,你想要说什么了。”

薛绍也笑了一笑,“臣并无借古讽今激将陛下之意。臣只是希望,臣能够辅佐陛下多做一些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的事情。”

“你想要彻底平定突厥,重收漠北归入王化”

“对。”

“你认为,回鹘之事会是一个好的契机”

“对。”

武则天沉吟了片刻,“有把握吗”

“没有。”

武则天笑了一笑,“这么问吧,你有几成把握”

“五成。”

武则天的表情变得严肃了一些,沉吟了片刻,说道:“承誉,朕知道你躬于实干,从来都不是一个浮夸之人。但五成把握,是不是太小了一点”

“陛下。”薛绍说道,“如果是一件十成把握之事,臣反倒不会如此焦急上心。正因为它困难,臣才希望趁现在我们君明臣贤上下同心、国力强盛兵锋果劲之时,尽早把这件事情给办了。未来之事不可期,谁也无法预料二十年之后突厥会展到什么样的程度。谁也无法预料,我朝二十年之后会是一个样的态势。臣认为,想要解决突厥问题,现在就是最佳的时机。”

武则天不难听出薛绍的弦外之音,她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二十年之后将近百岁,自己能活到那个年头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别说是二十年,人活七十古来稀,自己还能活十年都很不错了。到那时中原域中会是谁人之天下,局势将会如何复杂难测,还真的是谁都说不清楚。

反观突厥,虽然这几年他们接连丧失了阿史那家的骨咄禄兄弟几人,还一度爆出内战损耗严重,实力已经打了不小折扣。但是从他们最近的这一次平叛战争当中不难看出,突厥汗国的军事实力仍是不容小觑。尤其是在暾欲谷执政之后,他大权独揽统一了汗庭,整个突厥汗国反倒比以前更加的团结。而且,暾欲谷还给突厥汗国制定了很多完善的治国制度,这才是一个国家展和崛起的真正要素。

讨伐回鹘一战得胜,突厥汗国在草原上的统治地位将会更加的稳固。如果中原对其放任不管,还真的难说十年之后,突厥会展到什么样的规模。万一到时中原有个什么内乱,他们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重演,当初骨咄禄与元珍大破边关洗劫到中原腹地的旧事。

薛绍见武则天陷入了思考沉默不语,也没急着催促于她。等了一阵后他才说道:“陛下,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八个字用在突厥的身上,那是再也合适不过了。”

“你认为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彻底的解决突厥之患”武则天问道。

“两个字,同化。”薛绍说道,“当初五胡乱华百国林立,若干年后他们都被汉化,成为了大汉民族的一部分。臣认为,非我族内其心必异的这个族,并非是指狭隘的血统意义上的民族,而是指相同的文化底蕴。我们每个人、哪怕是目不识丁的农夫,也都是活在文化当化包括我们的经史子集诗辞歌赋,包括我们的音乐舞蹈与历史传说,也包括我们的语言谈吐与生活习惯。臣认为,想要彻底的突厥问题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政治博弈与武力征伐都只能起到辅助的作用。关键,还是要用我们的文化去薰陶他们,改变他们,同化他们。最终,让他们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变成我们的同胞。”

听完这一番话,武则天着实愣神了许久。

薛绍的躯壳中,毕竟是装着一颗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灵魂。或许他站得不如武则天高,他是却能看得比武则天远。因为,他是站在千年之后,纵观整条历史大河。首发

读史以明智,薛绍的脑海里比武则天还多了一千多年的历史认知。他的这番话说得挺浅显,其中的道理也并不复杂。但他的立意,却着实让武则天感到了震惊。

武则天不由得复述了一句,薛绍刚刚说过的话,“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

“是的。陛下。”薛绍轻吁了一口气,展颜微笑,轻松的说道:“臣实话实说,这些年来臣打的仗杀的人真是够多了。臣其实并不希望再有征伐再有杀戮,臣甚至比任何人都要痛恨战争。但是为子孙故、为民族故、为历史故,臣愿意再博一次。臣无所求,只希望能够辅佐陛下多做一些,有利于国、有利于民、无愧于民族、无愧于历史的事情。等到一千年后我们的子孙再谈论起神皇与薛绍来,能够不由自主的面露一丝自豪的笑容,臣愿足矣”

“”武则天眼神十分复杂的凝视着薛绍,无语以对。

她有点感动,也想了很多。

其中最让她欣慰同时也最让她不安的是薛绍信任并效忠于神皇。

这看起来像是一句废话,但意义却是十分深刻。如果细加解读便是这样的意思:薛绍只信任并只效忠于神皇,他不信任将来神皇的继任者。否则,他也不会急于赶在神皇仍旧在世在位之时,想要处理突厥问题。

毕竟武则天都已经七十多了,薛绍还处在三十而立的黄金年华。

自己的儿子和侄子们是一些什么货色,武则天的心里比谁都清楚。眼下不光是薛绍,很多有远见的大臣都不信任他们、都对社稷的未来充满了担忧,这些事情武则天的心里也是十分有数。

但是为之付诸了实际行动的,到目前为止还只有薛绍一人。他的做法就是,趁神皇仍旧执掌乾坤,和她一起多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这个办法听起来很傻,但它是那样的热血,真挚,与赤忱。

“承誉。”武则天眼神深深的看着薛绍,“朕,还能找出一个什么样的理由,来拒绝你呢”

“谢陛下”薛绍也多少有一点激动,抱拳一拜,再道:“臣请命亲自去一趟丰州,实地处理回鹘内附之事。”

“你有必要亲自去吗”武则天说道,“朕一纸调令,就能让回鹘的酋长来见你。如此迢迢千里,朕不希望你太过劳苦。”

“陛下,很多事情只有亲身接触,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最深入的了解。”薛绍说道,“臣去了丰州之后,还可以在边防的问题上相机行事。万一有个什么争端,臣也可以就地处理。如果等着丰州和朝廷之间的消息传递来传递去,往往就容易误了时机。”

武则天沉吟了半晌,点了点头,“好吧,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带多少兵”

“臣打算上元佳节过后就出。至于兵马,臣只带薛楚玉与三千跳荡。”薛绍答道。

“好。”武则天这一声说得干脆,“为了掩人耳目,朕会特命你为河陇道黜置大使,让你以钦差的名义代朕巡牧河陇诸地。再让薛楚玉率领三千跳荡,充作你的随行卫队。”

“臣,谢陛下”

上官婉儿一直安静的坐在旁边,这时眼神几乎都要呆直了。她怔怔的看着薛绍,仿佛就像是看到了他在战场之上纵马飞奔血染征袍的景象。

不自觉的,她的眼圈居然就红了。

武则天侧目看向上官婉儿,笑了,“快陪你的爱郎回家去吧”

“陛、陛下微臣失礼”上官婉儿连忙下拜。

“无妨。去吧,去吧”

薛绍和上官婉儿并肩走出了万象神宫,薛绍牵她的手登车。

上官婉儿突然用力紧紧捉住了薛绍的手掌,“你又要离开”

“只是去操办一些简单的公务而已。”薛绍淡然的微笑道,“别紧张,不会打仗也不会有危险。”

“你骗我。”上官婉儿认真的看着薛绍,“你越是这样轻松自如,就越代表此行风险极大。”

“怎么可能”薛绍笑道,“今时不同往日,我随时可以征调十万大军随我出征。但我却只带了薛楚玉与三千跳荡,那只能证明,我真的不会有危险”

上官婉儿深吸了一口气,眨了眨眼睛再又盯住了薛绍,“我知道我应该相信你说的每一句话。但是现在,我真的做不到。”

薛绍说道:“这叫关心则乱。”

“我必须要慢慢的习惯这种事情,对吗”上官婉儿轻声道。

薛绍轻轻的点了点头,“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3494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