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章 神仙哥哥

书名: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在马肆过了一回眼瘾后,薛绍逛进了一家武器铺。刀剑弓匕,这些不受管制的兵器全都有。

武器铺的店主人四十多岁,微胖,三绺长髯穿一身白衣。看到薛绍入店一瞟他那样行头装扮,店主人将伙计一把扒拉开,亲自迎了上来拱手长拜,“贵客盈门,小店有失远迎。”

“主人家客气了。”

“不知道郎君想要何样的兵器”店主人取下一把琉璃装饰的佩剑递了上来,心想这样的饰剑应该是符合眼前这位青年郎君的身份,说道:“这是敝店的镇店之宝,郎君且看,如何”

薛绍接过来看了一眼,漂亮倒是漂亮,多半是书生仕子拿来做装饰用的。大唐天下佩剑的书生没有半,朝臣大员和达官显贵也个个佩剑,这是一种风尚。

“不堪用。”薛绍将剑还回给店主人。

“再看此刀。”店主人将一把刀鞘装点为金灿色的横刀递上来。

薛绍看了一眼,很漂亮也挺实用。如今大唐的铸刀工艺已是独步天下,横刀更是唐刀中的精粹,后来传至日本,被他们将刀身改弯变成了“日本刀”引为国粹。步骑两用的横刀原本是直的,刀身狭长湛亮像是一件艺术品,是大唐将士人手必须的装配。新 手机端:

但是薛绍家里已经有了好几把横刀了,月奴此前兑了字画古玩买来的。

“我不缺此物。”薛绍再将横刀还回给了店主人,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来,“我要定制这三种独门兵刃。”

店主人拿起图纸看了一眼,不由得拧眉,“小的像是飞刀,大的形状甚是怪异,有点像楼兰弯刀,但又不全像。这另一样却是从未见过”

薛绍想笑,21世纪天朝特种部队所用的虎牙军刀和三棱军刺,你见过才有鬼了

“飞刀要十套,其他各两枚。务必要用最好的材料,最好的工艺。你开价吧,要多少钱”薛绍道。

“郎君几时要用”店主人知道是来大生意了,激动又小心的问道。

“今日。最迟明日。”

“那不可能”店主人连忙大摇其头,“最少三天东西虽然小,但却因为是新样式现定做的物件,须得反复的回炉与打磨。小店至前隋年间就一直在长安做生意了,历三世而不倒,靠的是信誉。若不能让郎君满意,便是砸了小店的招牌”

“那就三天。”薛绍再拿出一张图纸来给他,“另外,我还要定制一把这样的兵器。”

“弩”店主人看了图纸,当场脸色一变,“郎君莫要说笑,小店做的是正经生意”

大唐尚武民间不禁兵器,但也只限“刀剑弓匕短矛”,诸如弩、甲、马槊和陌刀这样的“重兵器”,却是严禁管制的。

两三米长的大陌刀是唐刀的一种,威力赫然。大唐的陌刀步兵面对胡人的骑兵,一大陌刀下去人马辟易砍作几截,这样的兵器怎么可能让民间私铸

单兵用的弩相对于弓更容易射得准。要把弓术练到出众少不得要些年头,弩却不用,就是个良家妇人也能用弩射杀强壮的男人。因此,弩也是管制兵器只有军队专用。

大唐律法明文规定,每私藏一张弩,流放一年到两年。

薛绍也不跟他废话,拿出一块金饼直接放到了他柜台上的小铜称上,提起来一称,刚好一两。 ǎng

“这是定金。”薛绍道,“事成之后我再给你一块。如若满意,另有打赏”

大手笔

店主人的眼睛岂止是亮,简直都瞪圆了。这一块金饼子就够得上七千钱,都足够买下号称“镇店之宝”的饰剑三把有余了

有钱能使鬼推磨。

拿起那块金饼子,店主人狠咽唾沫的小声道,“郎君切莫要泄露出去才好,不然小店着实担待不起”

“三天后的这个时候,我亲自来取货”薛绍说罢就扬长而去。

店主人连忙就朝后门走,对伙计道,“你看好店门,我现在就去私坊。这位豪客的兵器丝毫马虎不得,需得我亲自监工”

出了武器铺子正当日中,薛绍觉得肚子有点饿。旁边不远就有一个茶竂卖些茶水和糕点馒头,薛绍过去拴好马要了一盘大肉馒头一碗羊骨老汤,随意的吃些,但求填饱肚子就行。

生活上的饮食衣着这种细节,习惯了军旅生活的薛绍并不讲究。但是店主人和旁边的食客看到这样的一位衣着光鲜的贵公子,牵着一匹上好的三花马跑到了小茶寮里来吃午饭,却着实有些惊奇不时有人斜眼看他。

薛绍淡然处之,心说谁规定了骑马穿锦衣的公子哥儿就必须要去豪华酒肆里用餐我这叫行为艺术,你们不懂

片刻后,茶竂外走来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穿着一身补巴加补巴的青灰色右衽长衫直接搭到了脚背上,显然是大人的衣物修改来的并不大合身,套在身上她瘦瘦的身条儿上飘飘荡荡的。她的头有些凌乱,气色焦黄嘴唇干裂,一双大眼睛却是亮晶晶的,怀里抱着一个老旧斑驳的琵琶,瑟瑟抖的走到了茶寮的中间。

“各位叔叔阿伯,婶婶大姐。小女子不是乞丐,只是前来长安投亲却未有寻到人家,花光了盘缠回不得乡去。”小女孩子的胆子很小,说的这套话都像是大人教她的,她拨动了一下琵琶弦边说边在抖,接着道,“小女子身无所长,只会弹得一手琵琶。今日就在宝地献丑了,只求好心人能够赏个馒头吃”

茶寮里并不大,来这里吃饭的要么是马肆里的商人脚夫,要么是路过的普通人家。什么地方都有富人和穷人,长安也不例外。升斗小民们自己不富大抵也是见多了这样的行乞小丐,因此见怪不怪懒于搭理,店主人也并不驱赶。

小女孩儿紧张兮兮的拨动琴弦弹奏了起来,说实话弹得并不十分动听,曲调晦涩而零乱,显然她并不是太熟练。

薛绍吃完了第四个馒头,小女孩儿刚好弹完了一曲。众食客直接把她当作了空气一般的无视了。

“各位好心的叔叔阿伯、婶婶大姐,求求你们赏口吃的吧”小女孩子细心细气的哀求。

店主人上前来道,“小店本小利微,养不起这许多每日前来行乞的人。你还是到别处试试吧,莫要吵到我的客人。”

小女孩子一下跪倒下来,泪雨涟涟的哭诉起来:“好心人,求求你们一善心,赏我两个馒头吧,我娘就快要饿死了”

“快走吧、快走吧”店主人轻拍小姑娘的后背,好似也有点狠不下心来轰她走。

小姑娘抱住店主人的大腿,“主人家你行行好吧,我以后每天来给你洗碗扫地擦桌子行吗求求你打赏两个馒头,我娘真的快饿死了”

薛绍敲了一下桌子,“小姑娘,你过来。”

小女孩儿像是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一样,膝盖擦着地面爬行了过来使劲的给薛绍磕头,“求求你了,赏我两个馒头吧”

额头撞得砰砰作响。

“起来。”薛绍连忙将她扶住,抹了抹她额头上的砖灰,好在没有受伤。他对店主人道,“主人家,包十个大肉馒头来给这位小姑娘,一并算到我的帐上。”

“嗳,好嘞”店主人马上应了诺,欢天喜地的包了十个馒头来塞到小女孩儿怀里,“还不快谢过这位郎君大善人”

小女孩儿感激涕零的跪了下来,又要磕头,“多谢神仙哥哥多谢神仙哥哥”

“神仙哥哥”薛绍将她的额头托住,不禁笑了,“这是哪处的俚语称呼”

“我也不知道。我只觉得郎君哥哥就像是画上的神仙一样,长得好看又大慈大悲”小女孩儿眨着一双乌黑灵动的大眼睛,“给神仙哥哥磕头”

“好了,快起来。”薛绍笑呵呵的将她扶起,细下一打量,小姑娘其实长得挺眉清目秀的,若是生在大户人家,好吃好喝的营养到位再加以打扮,将来不失为一个美人胚子。

“神仙哥哥,你真是个好人”小姑娘眼泪汪汪的看着薛绍,鞠躬行大礼,“好人有好报,以后我和我娘每日都为神仙哥哥祈福”

小姑娘挺淳朴挺乖巧的,薛绍心中略生一股怜悯与疼爱之情。拿起钱袋倒出一叠儿铜板来,约有三十余个,叠成了一摞儿放到小姑娘身前的桌子上,“拿着当盘缠,和你娘一起回乡去吧”

这三十余个铜板,可不是开元通宝,而是大唐王朝近年新行的一种铜板货币,名叫“乾封泉宝”,一枚可抵十文钱。

“我不是小乞丐,我、我不要钱,我只要馒头回去给我娘吃”小女孩儿双手抱着琵琶和馒头,连连摇头。

旁边的食客出了一片低声的惊哗,惊异的看着薛绍纷纷议道:“真是个好心的郎君啊如今像他这般的富贵人家可是不多了”

“这小姑娘还真不是乞丐,乖巧孝顺,怪可怜的”

“拿上,快走吧”薛绍将钱塞到她的小手儿上,“不是说你娘已经很饿了吗别再耽搁了。”

“傻孩子,你今天遇到活菩萨了,赶紧收下这些钱,带你娘一起回乡去吧”店主人笑眯眯的帮劝。

小女孩儿当场泪如决堤,扑通又跪了下来,“给神仙哥哥磕头”

求收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934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