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60章 新君上台

书名: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次日,也就是新君李显亲政的前一天,大唐的朝廷之上再度进行了一次重大的人事调整。侍中裴炎被改任为中书令,接替了秩仕的薛元留下的岗位。而空余出来的侍中之位,由裴炎以前的副手、黄门侍郎刘齐贤接替。

值得一提的是,刘齐贤不仅仅是裴炎的副手,还是他多年的挚交好友。

在大唐中枢的三省六部建制之中,中书省是掌管国家机要、拟定与布皇帝诏书的最高机构。大唐所有的重要政令措施与军国大事决议以及重要的人事任免,命令都得由从中书省布。中书令,就是大唐法定的宰相。

门下省则是最高审察机构,中书省布命令之后,门下省要进行审核。如果现中书省出来的命令不符合制度与法律,门下省有权驳回与否定。也就是说,门下省对皇帝和中书省的权力有着很大的制约能力,能够有效的防止因为个人权欲的过度膨胀,从而做出有害国家的错误决定。同样的,门下省的最高长官“侍中”,也是大唐法定的宰相。

现在裴炎改任了中书令,也就是说大唐国家所有的重大决定都要由他筹划或是拍板。接任门下侍中之位的刘齐贤本来就是裴炎的助手、挚友和政治盟友,那么门下省对中书省的制约能力肯定会空前减弱。

更重要的是,裴炎改任中书令之后,当天就把宰相集体议事和办公的场所“政事堂”,从门下省搬到了中书省。

从大唐开国起,政事堂就一直挂靠在门下省。裴炎此举开了一个先河,“席宰相”可谓是威风天。

毫无疑问,经过这样的一个人事调整,大唐国家的最高权力更多的集中到了顾命大臣裴炎的手中。当然,裴炎自己一个人是办不来这么“浩大”的工程的。他的身后一直有着执政太后的鼎力支持。

众臣无不觉得,在新君服丧的这段日子里,太后和裴炎真是一天也没有闲着。乃至于新君亲政的前一天,他们还能做出这么重大的人事调整。如此说来,薛元病得真是时候,无形之中帮了太后和裴炎的一个大忙。

对于这些事情,薛绍一个南衙的大将军完全管不着。他和许多其他的大臣们一样,已经想像到了新君上台时的情景朝野上下全都被太后和裴炎把控得牢牢实实,哪里还有他这位新皇帝插脚的份

新君亲政的日子终于到了。

一大清早,薛绍穿上了正式的右卫大将军的武弁朝服,和满朝文武一样去紫徽宫含元殿上朝。

今天来上朝的大臣极多,凡是人在东都的七品以上官员都来了,也有一些在外州担任刺史都督的李唐皇亲,不远千里赶回了洛阳参赴这一次的重大朝会。

人们都很期待,大唐的新君正式上台之后会有什么样的新举措与新气象呢总而言之,新君的亲政就是如今大唐天下底下的头等大事,没有之一。

在朝会正式开始之前,大臣们都得在东西朝堂分作文武两班,各自等候。薛绍在西朝堂这里遇到了很多军界的熟人,程务挺和张虔勖等等这些禁军大将都在,薛楚玉和李多祚今天也都来了。

“咦,薛公子今天怎么没有穿戴花钿绣服”程务挺一时好奇,问道。

薛绍笑道:“花钿绣服乃是前朝之事了。我岂能穿戴先帝特命赐许的朝服去觐见新君万一有人说我倚仗先帝遗命做盛气凌人之态,如何是好”

“有道理、有道理”程务挺哈哈的大笑,“新君亲政,一切未知。我们这些粗人也该向薛公子学习,谨小慎为一些为妙啊”

“就是、就是”众将军们都一同附合。

薛绍不禁笑了一笑,心想看来大家都有“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觉悟。在先帝时代混得好,不代表在新君的手下也能吃得开,大家心里或多或少都是怀有一些忐忑与不安的。因此李显上台亲政之后,要的任务就是安抚大臣稳定人心。虽然现在大唐的朝堂被太后与裴炎牢牢的把控,但只要李显沉住了气稳打稳扎,尽可能的利用手中的君权来慢慢的收买人心、扩充自己的实力,其实他也是可以逆袭的

想到这里薛绍不禁苦笑的摇了摇头,但问题是,草包李显会有这样的耐心和觉悟么如果光是李显个人能力不足,身边如果有高人指点与辅佐而且李显对其言听计从,这样李显也还是有成功的可能但是“孤家寡人”又恰是李显的绝症噺祌文全文最快ttps:xz

“我该去帮他一把么”

“我又能帮得了他么”

带着这样的疑问,薛绍和文武大臣们一起列队,走上了含元殿的龙尾道,步入丹墀上朝面圣。

李显今天穿了一身崭新的衮冕龙袍,高坐在金光灿灿的龙椅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在数百位大臣的山呼万岁声中,李显满面红光激情澎湃,摊开双手声音高亢的道“众爱卿,平身”

众人一听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李显因为太过激动声音都变调了,和鸭公没有区别。

“谢陛下”

众臣都站起了身来,不乏有人私下里面面相觑或是各自摇头。薛绍面不改色心里却在苦笑,李显上台之后说得第一句话居然就让群臣失望和耻笑,简直就是自墮君威你犯得着那么激动么

一番程序性的陈辞之后,李显宣布了亲政后的第一道旨令大赦天下

众皆愕然,新君上台之后对朝堂内部的事情一件不管,军国之事一件不议,新政也一件也没颁布,哪怕是最基本的“安抚群臣稳定人心”都没有干却要大赦天下,这算哪门子亲政

薛绍心里不由得叹息了一声,想道:朝廷大赦释放囚犯,这其实是一件破坏律法公正的事情。除非是国家有大灾或是大喜,朝廷才会颁布这样的特赦法令,意义在于收买民心和祈求上苍降福。比如当初高宗皇帝李治病危之时就曾经大赦天下,目的在于向于向上天祈福求寿。

这绝对无可厚非。

但是现在李显大赦天下,显然是把自己的亲政当成了国家的大喜事来大肆操办与庆贺,这无疑是一种以私废公又极为轻佻的行为新 手机端:

于是,李显的第一道诏令刚刚布,就有御史想要站出来言反对,但是被同僚劝住了。众臣心照不宣的想道,毕竟今天是新君亲政的第一天,这道诏令是新君布的第一道命令,哪怕命令有错也应该先给新君留几分面子,回头私下再去劝阻为妙

众人都先按捺住了,期待着李显的下一步行动。看他还有什么新的举措,比如颁布一两条劝课农桑或是惠民利商的政令,再不济做一两个人事调整与任命也行总之,群臣现在迫切要想看到新朝的新气象和新君的新作为

这时,李显开始和群臣扯淡了。

他开始满怀深情的追忆先帝,歌颂先帝的美德与功绩,然后大肆表了一通继承先帝遗志开创一番大唐新天地的宏愿。

李显滔滔不绝的表他的个人演说,群臣全都静静的听着。薛绍从他的言语组织来判断,他简直就像是在课堂上背颂课文的中学生,时常说得忘辞了还得身边的掌印宦官提醒一下,他方才能够说得下去。

就这样,李显说了足有半个时辰。他说得口干舌躁满头大汗,群臣听得耳朵生茧脚下麻。

可是,李显长达一个小时的演说,其中任何实质的内容也没有。既没有施政的新纲领提出,也没有新的人事任免决定,就连给出一点赏赐和提拔来安抚群臣这件最基本的事情,李显都没有提及

“众卿,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满朝文武全都愕然不已,当初太后临时代为执政一小段时间,她都不忘记把德高望重的李唐皇室宗亲封为“三公”,并且火提拔了很多的心腹官居要职。正是用这些手段,太后和裴炎才收买到了很多的人心,并且快的稳定了朝堂怎么你这位新君,就没有学到半点手段呢

此刻,薛绍真是有一点哀李显之不幸,怒李显之不争。如果他这位新君亲政的时候能够表现得稍稍靠谱一点,能让大家尝到一点甜头或是看到一点希望,或许很多和自己一样正在心怀犹豫和决择的大臣,都会把心中的天秤转向李显毕竟他才是名正言顺的皇帝

可是现在,什么都没有

众臣们三两扎堆议论纷纷,无不对新君亲政第一天的表现,相当的失望。薛绍大步流云的离开含元殿,谁也没搭理骑上马就回了家。

太平公主看到薛绍这样急冲冲的跑回来有些惊愕,问道:“薛郎,今日是新君亲政后的日大朝会,你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陛下宣布散朝,我还留在那里作甚”薛绍摊开双手,苦笑。

太平公主也愕然不已,“新君难道都没有在麒德殿,设宴宴请群臣吗”

“哎”薛绍重重的叹息了一声,“看来,新君的身边真是一个尽心的懂心之人都没有。别说是治国理政,就连这种为人处事的细节,他都顾全不及”

太平公主眉头微皱忧心忡忡,低声道:“薛郎,现如今你有何打算”

几乎就在太平公主的话落音的同时,门吏匆忙来报“公主、驸马,陛下与皇后驾到”

薛绍与太平公主同时一惊,来得好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528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