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521章 土豪

书名: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转眼便已出了正月,到了春暖花开的季节。。。今年的天气有些奇怪,关中黄河沿岸非常重要的广大一片农产区域,至从过年的时候下了一些雪,到现在一滴雨也没有下。

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担忧今年的春耕与收成。如果旱情照这样继续下去,难保不是一个饥荒灾年。那样的话,对于以农为本的大唐帝国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为此,以关中两京为核心的广大州县,开始全力抗旱保障春耕与秋收。

这对于羽林卫将军薛绍来说,关系不大。他的私田都已经转让给了三弟薛绪,家中的积粟更是三年也吃不完。

薛绍的日子,过得闲淡无比。

右羽林卫本来就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每天既定的操练根本不用薛绍去过问。其他的事情也轮不到他来插嘴,张虔勖等人都商量好了再象征性的问一下薛绍,薛绍从来都是笑眯眯的点头。

在右羽林卫,薛绍始终都像是一个来做客的外人。他把主要的工作精力,都放在了讲武院。至从去年成功的操办了一次北衙讲武以后,薛绍打算今年在京城驻军当中普遍开展讲武大会,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遴选与培训军事人才。

按照薛绍的想法,在讲武会当中表现杰出的将领,可以选到讲武院来深造学习。薛绍已经根据自己学习的李靖兵法与裴行俭兵法,再结合自己前世今生的军旅经验,自行编写了几套适合不同级别将领学习的军事理论教材。

像中郎将这种级别以上的将领,以运筹帷幄指挥作战为主,他们适合学习高深一点的兵法理论,并且很有必要提高“政治修养”。他们来了讲武院将由萧至忠给他们授课;必要的时候薛绍也会亲登讲台,向他们传授大唐时代最高端的兵法理论知识。

中郎将以下的都尉、校尉和旅帅、队正这些基层军官,他们和普通军士的接触最多,平时征兵带兵练兵、战时带头冲锋陷阵,他们的个人军事素质将直接决定军队的实战能力。这一批人将以苦练个人武艺、熟悉战争细节和提高练兵能力为主。在这一方面薛楚玉无疑是最好的老师,熟悉三刀旅和千骑练兵模式的郭元振等人,也是个中好手。

这就是薛绍拟定的,讲武院今年的工作计划。噺祌文全文最快ttps:xz

这些想法,薛绍很早就跟皇帝李治提过,当时他也很感兴趣。但是这些事情真正执行起来,却未必容易。别的不说,关中的军府占了大唐天下军府的三分之一还强,总兵力不下二十万。要让各个地方军府都举行讲武会,军费开支肯定空前提高。而且,讲武院人手有限,无法向各个军府都派出人手去执行监督。那么,就无法保障各个军府送上来的优胜名单是否有掺假作弊的情况。更何况今年关中大旱,那些地方军府的兵员本身都是农民,抗旱的任务已是繁重无比,是否还有精力参加讲武会也是存疑。

于是薛绍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把自己的上请书提交给了兵部的顶头上司,兵部侍郎岑长倩。岑长倩看了以后知道这是一件大事,未敢自专,于是提交给了政事堂商议。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薛绍的上请书,如同泥牛入海。

于是,薛绍就彻底的闲到蛋疼了。

他每天早上在右羽林卫的议事堂里点个卯签到之后,剩下的时间就只能游手好闲到处瞎逛。原本他是很想去千骑营地里去混日子,哪怕是和薛楚玉这些人闲聊也好度日。但是这样又会让右羽林卫的人说些闲话,认为你堂堂的将军不管自己份内之事倒天天和千骑的人混在一起,是不是不把右羽林卫当自己的家,和我们见外

于是,薛绍很少去千骑。就算是很想念薛楚玉这些人了,也只是在公休的日子里,悄悄的把他们叫到自己家里去喝上一杯。

这是薛绍至入仕以来,最闲淡也最无聊的一段时光。但是太平公主很高兴,因为薛绍有了很多的时间来陪她。经过两人不懈的努力,太平公主终于成功的怀孕了

这是薛绍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与唯一值得欣慰的事情

太平公主的妊娠反应很严重,吃什么吐什么见不得一点油腻,除非是有薛绍一口一口的喂她吃些清淡的食物并在旁边讲笑话给她听,哄得她心情极好了才会吐得少一点。晚上,也必须有薛绍亲自陪着太平公主才能睡得着觉。 ǎng

就这样,薛绍有了理直气壮的借口开始频频请假不去上班,窝在家里陪太平公主。右羽林卫的人也没意见,反正他们都觉得右羽林卫里面有薛绍不多,没薛绍不少。他不在,其他人反倒觉得更自在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两个多月。

太平公主的妊娠反应终于不再那么强烈,但是关中的旱情倒是越演越烈了。在大唐这样一个科技不达、看天吃饭的农耕时代,大旱就意味着大灾。今年很有可能关中颗粒无收,农民只能依靠官府开仓放粮的赈灾来度日。再不然,就得举家逃荒,变成乞讨的流民

长安的城市人口近百万,这么多人不种田却要吃饭,因此米价已经在暴涨。之前十几文钱一斗的米涨到了一百多文钱一斗,而且供不应求。

不光是长安的百姓们缺少口粮,皇宫内廷人口近万再加上驻守皇宫的上万军队,这些人的吃饭也成了一个大问题。这么贵的米,吃也要把内廷吃穷。

于是乎天后当朝提出,“迁都洛阳”。这引起了朝野上下一片热议与激烈的争论。

洛阳漕运便利,从隋朝开始就是帝国的粮食储备中心。大唐建国几十年了,隋朝储备在洛阳含嘉仓的粮食都没有吃完。至从当今圣上登基之后,频频和天后移驾东都洛阳,有时一住就是两年。

如此看来,迁都洛阳没什么大不了。因此,很多朝臣都同意。因为他们也是拖儿带口的需要吃饭,长安的米价如此飞涨,他们也有些吃不消了。再者,大旱灾带来的大饥荒,有时候就会引瘟疫大爆。怎么看,长安现在都不再适合朝廷久留,移驾东都确实明智。

但也有一些人不同意迁都。原因是现在皇帝龙体欠安,他能经得起“迁都”的折腾吗再者,皇子皇孙王公贵族满朝文武各级衙门及其家眷、再加上内廷上万人、皇宫戍军上万人,这几万人大迁徙的浩大工程,岂不劳民伤财、撬动国本

朝廷上下争论得厉害,同意迁都的声音占着优势。

那么总算有一件事情,和薛绍有关了。

如果迁都洛阳,他和太平公主也得一同跟着去。那么去了以后如何安家,就成了一个问题。太平公主的意见是,去了以后可以暂时住在宫里,洛阳的太初宫很大,多的是空余的宫殿可以住。然后,慢慢再买田置地自己在宫外造一座府第。

反正,不差钱

但是薛绍可不想在皇宫那种囚牢似的地方度日,哪怕是一天也不想住。他说服了太平公主,提前在洛阳买下或者租用一处合适的宅子先住下,哪怕是小一点也无所谓,但一定要住得自由自在。然后,再想办法买地造宅子。

要办这件事情,薛绍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自己上次在长安买宅时的西市牙人,如今名扬长安的京城名媛虞红叶。

于是薛绍与太平公主成亲以后,虞红叶第一次来了太平公主府。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就是薛绍再一次见到了虞红叶的第一感觉。长期与达官显贵们的接触与交际,潜移默化之间让她的气质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现在的虞红叶,已经绝对不再是那个被几个西市恶霸欺负上门的软懦女子了。她已是宰相王公的座上宾,她不在官场但是官场尽是她的传说。她是自由出入皇宫内廷的常客,上官婉儿的茶艺都是跟她学的。她麾下的商队举着“一片红叶”的显亮旗帜走南闯北,把之前达官显贵们才用得起的文胸和肥皂,普及到了平民百姓家。瑶池玉林,已经成为达官显贵和才子仕人心目中的一块“圣地”。没去过那地方的人,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混出了一个人样。尽管那里的一杯清茶,都卖到了御酒的天价。

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底气,造就了虞红叶的光彩照人,举手投足之间自信而内敛,尽显名流风范。

薛绍对虞红叶说,让她帮忙在东都洛阳物色一套房产,以便自己和太平公主搬过去之后,有地方落脚。

虞红叶就笑了,说道:“公子,你在东都早有房产,又何须另行物色”

“哦”薛绍一愣,“我几乎没有涉足过东都,何来房产”

虞红叶笑道:“为了方便行商,我已在东都置下了好几处庄院用作商肆、作坊和仓库,屯集了大量的货物和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当然,其中也有利于居住的别墅良宅。无论公子何时驾临东都,都可即时入住。公子莫非忘了,你可是红叶商肆的大东家。那些产业,全都是归属于公子的名下之物。”

“好哇,你居然这么有钱还一直不告诉我”太平公主当场就叫了起来。

薛绍愕然的做出一副无辜的表情,“我完全不知道啊”

“我不管啦你在红叶商肆的东西,现在全部归我了”太平公主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理直气壮的说道,“这便是你,送给即将出生的宝贝孩儿的见面礼”

虞红叶忍俊不禁的笑了,“公主殿下,驸马所做的一切可都是为了你,为了你们腹中的孩儿”

“就是”太平公主眉开眼笑,“这是你应该的做的,对吧”

“对,对应该的”薛绍愕然的咧了咧嘴,好吧,我还只做了一秒钟的土豪,就瞬间又被打回原形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7194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