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20章 大刀阔斧

书名:极品驸马 作者:萧玄武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54

三日后,大雪终于停了,而且天空现出了暖人的艳阳。这意味着冬天正式离去,春天已经降临到了丰州这个边远苦寒之地。

十万朔方男儿血管里的激情与战意,仿佛都被一朵艳阳给点燃了。全军上下举营而动,清理积雪修筑城池,修整校场操练兵马,一派热火朝天之势。

这天气一暖,薛绍顿觉肩膀上的担子就变重了,他也甩了膀子准备大刀阔斧的大干一场。

摆在眼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解决全军的吃饭问题。

只要薛绍一天还是朔方军的统帅,这副担子就一天不会离开他的肩膀。兵者民之司命,一个不懂民生的统帅迟早一败涂地。毕竟战争的胜负,很大程度上处决于国力和强弱,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军队的后勤能否得到保障。

银川军屯的开发,正式提上了日程。

虽然朝廷还没予薛绍正式的答复,所请求的耕牛与种子这些生产资料也没有配发过来,但薛绍在大雪刚刚停止的第三天,就派出了他的行军记室苏味道与管记李仙缘,率领一批熟悉农业耕作的书令使与地道的农民兵们,一起去了银州考察地形。后方都督府的刘幽求得到薛绍的命令也亲赴银州,汇同银州本地的官员,一同参与了实地考察。

考察的时间肯定不会很短,薛绍把任务交待下去之后没有坐地干等,而是亲自接过了薛楚玉留下的工作空缺操练骑兵。

朔方军的骑兵组建日子已经不短,也曾参与过实战,因其彪悍的战力在朔方军乃至大唐的整个军界,都享有极高的盛誉和威名。薛楚玉留下的那一套训练方案也非常的成熟与完善,真正需要薛绍操心的事情并不太多。他最大的任务,就是尽快选出新的骑兵将领,在薛楚玉暂时离队的这段日子里担纲起“领头羊”的责职。

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选将”这种事情,在军队里面非常的重要。尤其是朔方军这样的边防野战军,一个不称职的将领是得不到麾下将士认同的,那就很可能发生抗命不遵、以上犯上、甚至是“兵强则逐帅”的恶劣之事。

骄兵悍将固然是长于征战,但也是一样的有利有弊。

很显然,除了薛绍这位主帅,薛楚玉麾下的精锐们很难在短时间内接受其他的领袖。因此薛绍从薛楚玉的“告假”第一天开始,就亲自的临时兼任了骑兵大将与跳荡军的统领。与此同时,薛绍千挑万选的把两名“副将”一起带了来,丰州司马唐休璟,与新人张仁愿。

唐休璟虽然不是朔方军的老人,但他是检校丰州都督薛楚玉的直嫡下属。他已经五十多岁了,无论是从政还是带兵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性情刚烈而沉稳,为人正直果敢且富有远见和谋略。

按理说唐休璟这样的“老手”没理由给薛楚玉这个弱冠青年当绿叶。但薛楚玉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不讲道理的事情,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像他这样年少有为呢就连他的父亲薛仁贵在他这个年纪的时候,都还在落魄潦倒的打猎为生。唐休璟没什么不服气的,二人一直合作的相当密切,兼负起了丰州绝大多数的日常军务。

有这样一层关系在,唐休璟的出现很容易就被骑兵将士们接受了。

至于张仁愿,明眼人都看了出来薛绍是打算“破格”的重用他了。这个“科举”出身的文生在朔方军里面其实并不稀奇,十进士的少年天才郭元振,似乎比他的名气更大。但是薛绍偏就看中了张仁愿身上独一无二军事天赋。

就像是酒一样,绝世佳酿与普通的村醪白干在成份上有百分之九十九是相同的,但偏就那百分之一不同的东西,决定了二者的尊卑优劣。“天赋”亦是如此,薛楚玉的天赋无疑是万中无一百年罕见。但在张仁愿的身上,薛绍也仿佛看到了类似但又不完全相同的东西。

薛绍让张仁愿和跳荡军一起训练,朝夕相伴形影不离。

张仁愿没有让薛绍失望,他竭尽全力的玩命似的训练,倾尽心血百倍的学习。很短的时间里,他就完全的适应了跳荡军特殊又艰苦并且非常复杂的训练与作战方式,并很快脱颖而出成为最优秀的骑兵战将之一。

军队是强者为尊的世界,张仁愿凭借自己的天赋、努力和迅速强大,获得了跳荡军全军将士的认同与尊重。天才一秒记住噺バ壹

薛绍这才任命张仁愿为三千跳荡军的副统领,全军上下无人不服。

与此同时,唐休璟也暂时接掌了薛楚玉留下的职务空缺,担任起一军越骑的副行军道总管之职。

一“军”两万五千人。

这一军越骑是朔方军的中流砥柱与精华所在,其中的三千跳荡军则是薛绍最为倚赖的杀手锏。对于唐休璟与张仁愿的突然活跃,李多祚与郭元振等人看在眼里悟在心中,知道薛绍绝对不是急着要找人取薛楚玉而代之,“人走茶凉”这种事情可能发生在官场上和军队里的任何地方,但绝对不会发生在薛绍与薛楚玉之间。那么,薛绍一定就是在为某个神秘的军事行动未雨稠穋。

但是薛绍不说,没人敢问。军事机密这东西,有时候真的只能是主帅一个人知道。

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薛绍把唐休璟与张仁愿提拔了起来,暂时接替了薛楚玉留下的空缺。军队得以稳固,薛绍由此心中稍定。

这时,后方夏州都督府运来了今年的第一批补给,其中有大量的活羊肉食。朔方军的训练强度顿时加大,模拟实战的军演也举行了起来。唐休璟与张仁愿像上次的洛水军演时的薛楚玉一样,担纲了假想敌与薛绍率领的主力大军对战。

这次军演和洛水军演不同,以军战演练与正面的野战对抗为主。薛绍把自己当作了磨刀石,重点磨励唐休璟和张仁愿麾下的骑兵。

唐休璟麾下一共中有两万五千人,薛绍手中则有七万多人。面对三倍于己的“敌军”的正面围剿,唐休璟和张仁愿吃尽了苦头。薛绍对他们一点也没有客气,七军六花阵、风后握垒阵这些野战军阵一一的演练下来,唐休璟等人几乎全都脱了一层皮。唐休璟本人身为主将,好几次在演习中挂彩甚至差点丧命。张仁愿更是被郭安等几个斥侯生擒过一次,被薛绍当着全军将士的面抽了鞭子敌军战俘,这样的待遇不错了首发

这种强度的军演,朔方军也是第一次经历。将士们隐约感觉到,薛绍这样拼命的打磨骑兵,肯定是别有图谋。

大军演在十五天以后结束。

当天,李仙缘带着大量的图文资料回了丰州,向薛绍汇报银川平原的考察情况。

李仙缘说,银州确实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地势也非常适合农耕,至少可以开垦出七千顷良田。但真正想要开发那里也不是易事,至少需要大量的耕牛、骡马和相当雄厚的人力物力做基础。早前王方翼担任夏州都督时就曾想过要在银州屯田,但因为一场瘟疫导致牲畜大量死亡,才不得不作罢。为此,王方翼还研究古籍开动脑筋发明了新的农具用人来拉犁,称为“耦耕法”。这才保障了当时的百姓农耕正常进行。

同时李仙缘还带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年前薛绍曾给朝廷上表请求耕牛和种子农具开发银川,现在朝廷已经给了批复。理由原因说了很多,但简而言之就两个字拒绝

一头耕牛、一粒种子也没有给夏州都督府,只叫薛绍静等朝廷的补给到来。

薛绍恨得那叫一个牙痒痒,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裴炎。

裴炎一直想要在军队里发展势力,一直都对薛绍和朔方军深为忌惮。现在朔方军要开发银川屯田,本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这在裴炎看来,则是薛绍想要“经济独立”脱摆朝廷的控制。

薛绍越来越觉得,自己和裴炎之间的矛盾已是不可调和,二者无论是站在私人的角度还是在对国家大事的态度上面,都有那么一点“八字相冲”。

“少帅,朝廷不支持,开发银川军屯一事恐怕会是一纸画饼啊”李仙缘担忧的道。

薛绍反复看了几遍朝廷的批复,说道:“朝廷虽然没有答应给我们耕牛种子和农具,但也没有态度强硬的禁止我们开垦军屯。黑齿常之不就在河源开了五千多顷军屯么,也没见朝廷怎么不满,相反还给过黑齿常之嘉奖,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屯田之事黑齿常之能干,我们凭什么不能干”

“少帅的意思是说,我们不靠朝廷自己开田”李仙缘问道。

薛绍双眉一皱把奏疏摔到了桌子上,说道:“没有耕牛,我们就用耦耕法,用人来拉犁没有种子,我们花钱去向三州的百姓购买没有农具,但我们有铁矿、有铁匠。咱们别的没有,但有势在必行的勇气和信心,还有十万名吃苦耐劳的精壮劳动力朝廷不支持,咱们就自力更生的开垦军屯。总而言之,谁也别想阻止我”

李仙缘愕然的怔住了,呆呆的看着薛绍。

薛绍正一肚子火气,没好气的道:“看我作甚”

“少帅至从离开了京城,就像是变了一个人我,甚觉惊异”李仙缘说了一句大实话。

薛绍冷笑了一声,“在京城里夹着尾巴做孙子,那是没办法了。现在我肩负起了艰难的军国职责与历史使命,手中还握着十万弟兄的性命。谁再敢逼我做孙子,但叫他知道薛人屠的爆脾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53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