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陈哲来说,很多科技成果的转化,不管是方向、理论、环评、研发,还是实验数据、技术工艺什么的,他都有相应成熟的解决方案。
不管是领先一代的,还是领先两代甚至是三代的,都不在话下。
想要跨越式的发展,也不是做不到。
唯一的限制,就是机加工,也就是需要的制造设备。
不管是实验室所需要的高精尖仪器和设备,还是制造设备所需要的各种精密机床,都是建立在机加工之上的。
这里面每一个零部件的制造,同样也是建立在机加工之上的。
说白了,就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也就是工业母机。
工业母机也叫工具机,它是工业化的根本,也是现代工业的心脏。
由数控系统、精密件和功能部件组成,是整个工业体系和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它被称之为工业之花,就是因为不管是它的支撑部件、变速机构、进给系统、主轴箱、刀架刀库,还是控制和操纵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都属于工业领域浓缩出来的精华,代表着高精度的水平极限。
不管是后世的芯片制造、光学、医疗、航空航天以及航海、汽车等的发动机,所需要的设备,都源自于它的加工能力。
在这方面,东洋、德意志、美利坚、瑞士等有限的几个国家,差不多垄断了整个高端市场。
在后世,更是逐渐形成了两大寡头,那就是东洋和德意志。
这两个国家,占据了全球高端精密机床九成以上的市场。
美利坚f35和我们j20,就有很多零部件,都是委托给它们做出来的。
这就是差距。
但是,老美可以随时拿捏自己的干儿子,我们却不行,但凡有点儿风吹草动,可能就会面临被卡脖子的危险。
很残酷对不对,可这就是现实。
还是那句话,落后就得挨打,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
所以,陈哲可不想在这种战略意义上的领域里,被别人骑在自己的脖子上。
有人说,我们后世在机床领域不也赶上去了吗
老实说,差远了
但凡涉及到高精度的工件,没有长时间的积累,都做不到那种程度。
国内造出来的高端精密机床,不管是稳定性还是在寿命上,都无法保持高精度的时间,这是一个很致命的问题。
所以,这就需要长时间积累,通过不断地研发、完善、突破,才能形成的一整套技术体系,甚至有可能需要几代人去完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日本的发动机,人家说不怕你拆开研究,甚至是去复制,就算图纸都给你了,你也造不出来。
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咱们抛开东洋人在发动机领域的专利壁垒不说,你想拆开绘制复制,那就是一个海量的工程。
而且,别说复制了,你拆开了能再重新组装起来,还能保证和原来一样的性能,都算你牛比。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装配精度方面的问题了,因为当机加工对精度的要求,达到某种程度后,是需要苛刻的精密装备的。
这可不是简单的拼装,而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那种,含有相当高的技术难度。
而除此之外,还有关键原材料和配方的加工工艺、制造设备工艺、内燃机设计上的热动等。
或许有人会问,后世不是有3d打印吗难道还制造不出这么精密的工件
对不起,还真就造不出来。
还是举个例子来说。
汽车变速箱上的工件要求,都是零点零几丝的,但3d打印模块接缝,最精确都只能做到几十丝,没有可比性的。
至于航空航天领域,就更不用说了。
焊接、铆接这些组装工艺,可是至关重要的,自动焊机焊不到的犄角旮旯,也是关键。
而在这种应用领域,对于精度上的要求,同样是极其苛刻的,几丝都不行呢,更不说是十几丝、几十丝了。
如果真用到了战机上,那碰上敌人,可就和送人头没什么两样了
所以不管怎么样,陈哲都不会允许这种情况的出现。
而这会儿,不管是老美、东洋还是德意志,都还远没有后来那么发达,他还有的追。
因为他是不需要什么经验积累的。
他需要的,不是转着圈子挨个儿实验寻找,而是有一条笔直的道路,就等着他直接走过去就行。
这条路上,最亟待解决的,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完成产业升级。
也就是通过从东芝购进的那些精密机床,制造出更先进、精度更高的机床,然后再次用它们完成更先进、精度更高的新机床。
进而打造出一个五轴或者七轴联动的精密加工中心出来。
实现了这一步,就差不多立于不败之地了。
而到时候,就可以随时完成逆袭,进而占据领先地位。
当然了,这种事情还是要猥琐发育的,能保密还是要尽量保密。
因为,他的布局,还远远没有完成,所以也需要一些时间
但还是那句话,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陈哲构想的蓝图中,第一次的设备升级,还需要首先培养出一批可用之人才行。
毕竟,智能时代都离不开高端人才组成的队伍,这会儿就更加依赖了,这同样是一种基础保障。
那么,这支队伍怎么组建
全部对外招聘
这个可以有,但只能解决一部分。
安阳理工这边,也可以支援一部分,而且,这部分是最知根知底的,拉过来就能用的那种。
但对于主力部队,陈哲却早就瞄上了另一个支援方。
那就是已经在正式启动重组的农用机械公司,这里面,可不乏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以及大量熟练工的。
只要召集起来,稍加培养,就能组成一支具备战斗力的队伍。
在陈哲想来,这属于最便捷的一条渠道
李长海在听完陈哲的解释之后,也觉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好事儿,“如果是这样的话,倒也不是不能操作,但你可要明白一件事儿。
“农用机械公司和你的科技研发中心,那可是两码事儿,可不能跟你李哥玩刘备借荆州那一套哈。”
陈哲一脸的正气凛然。
还带着些佯怒,“李哥这叫什么话你这边想要整合完成,没有一个来月的时间,是想都不要想的。
“而且,整个的重组工作,也根本不需要那些技术人员,那我暂时借过去,直接把他们基本工资的待遇,给补足了,岂不是两全其美
“再说了,他们过去,也不止是为了我那边的事情,同时也可以接触和熟悉一下那些先进设备的规范操作流程,还是双方受益嘛。
“这样以来,既可以让这些人再没有精力,去掺和公司重组的事宜,还防止了他们对于未来整合重组后的顾虑,造成人才流失上存在的可能,多好的事儿啊”
李长海不为所动。
却直接插了他一刀,“杨书记说了,但凡从你嘴里讲出来的话,必须反复斟酌,仔细的琢磨,捋清楚了才能算事儿,否则,容易掉坑里。”
陈哲差点儿郁闷的吐血,这老丈人当的,怎么这么不让人省心呢
竟然这么了解自己
咳,竟然这么想自己,有点儿过分了哈。
李长海当然也只是开玩笑。
他虽然只有三十出头,但跟在杨毅忠身边的时间,可也有几年了,当然明白陈哲和杨家的关系。
而且,陈哲刚才提到“借人”的说法,也确实颇有几分道理。
毕竟,好几个厂子企业的整合重组,涉及到的人,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哪怕里面好几家,都已经处于停工停产状态了,也不可能不引发一些骚动。
因为,所有的变革,都会带来未知的风险,成功了,那当然皆大欢喜。
但是万一失败了呢
是不是就可能比现在更惨
不是不会发生哦。
所以,这种不确定性,给人们带来的忐忑,真的是不可避免的。
任谁遇上这样的情况,都会敏感性十足的好不好
那么,本能的趋利避害,就不得不去考虑了。
比如,破釜沉舟,干脆放弃一切幻想,离开这个“是非的漩涡”,就成了另一个选择。
这,就是陈哲提到的,那个人才流失的可能性了。
但这恰恰就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陈哲是这样认为的,李长海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能跳出去的,基本都是有几分能力的。
而想法不多的,其实也早就认命了。
这就是现实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