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大胆的说

书名: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1

陈哲和杨若是卡着点来到电视台的,而这会儿节目组的转播厅里,已经摆出了如临大敌的架势。

主持人也直接由一个,给上了双保险,宋岩柏和伊钧水两大王牌一齐上阵,以确保直播过程的顺利。

但凡有点儿什么意外状况,那就直接切换到两个主持人这边,估计总能凭经验给兜一下底的。

就连副台长孙建国,都亲自过来坐镇了,好像生怕搞出一点儿什么不好的影响。

陈哲两个人被送进来的时候,倒是没有受到什么不一样的区别对待,毕竟,人家也是“受难者”之一嘛。

那么,就没必要互相为难了,大家一起尽量往好里做就可以了。

寒暄客套什么的,就更没必要了,因为时间这会儿是真的非常重要。

宋岩柏就拿着台本,直接和陈哲对流程。

包括整个谈话过程中,需要涉及到哪些问题有哪些可以聊,哪些不愿意透露,哪些可以往深里谈出现某些小状况时,要如何应对等等

反正,就一个目的,圆满完成这一期的节目。

说白了,终究还是担心陈哲过于年轻,万一紧张了,就容易坏事儿。

陈哲就笑眯眯的听着对方翻来覆去的传授经验,一边听还一边不时的点点头,那叫一个老实厚道。

孙建国就在一边打气,“不要紧张,这种节目,其实和平常聚一起聊天,也没什么太大的区别,讲究的就是放松和自然,不要往别的事情上想,尽可能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给展示出来,那就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陈哲一脸感激的冲副台长笑了笑,“就是放开了说呗”

孙建国哈哈大笑,“那必须的,就得大胆的说,从精神上放松下来,也只有这样,才能显得更加真实嘛。”

陈哲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您这样一说,我就明白了,多谢教诲。”

孙副台长就一派慈眉善目的长者风范。

他对于陈哲,可不是一无所知的。

他亲哥哥,就是国科院的,也知道陈哲的一些底细,还知道这几天,对方在忙的究竟是什么事情。

当然了,不会知道具体是关于哪方面的,但是能惊动国科院的,那肯定不是一般的那种普通项目。

所以,像这样一个能给整个项目组的专家教授讲课的人,怎么可能会那么简单

这样的人,绝对是未来不可限量的。

这也是他今天亲自过来坐镇的原因之一了,毕竟两不耽误嘛。

一方面,表示一下自己对工作上的负责态度;

另一方面,还能近水楼台先得月,借机会和陈哲认识一下,给彼此留一个好印象,何乐而不为

只有站在一边显得安安静静的杨若,脸上虽然带着温婉的笑,肚子里却已经开始笑得要打跌了。

也不知道等直播开始了,才发现陈哲不仅不会紧张,还有可能把所有人都给带歪了的时候,这些人的表情,又会如何

反正在她心里,还是隐隐有些小期待的

这个年代的演播厅,可没有后来的高端大气,高科技技术的应用也远没有那么成熟。

所以,就算是央妈,条件其实也就那样。

而作为一档人物访谈类的节目,也就一个单人沙发和一个长条沙发并在了一起。

单人的属于陈哲,宋岩柏和伊钧水挨着坐,摄像机也只有两台,真够寒酸的。

开场白依旧还是宋岩柏的,“欢迎大家收看东方之子节目,浓缩人生精华,方显英雄本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全国各个领域,都涌现了无数的人才。

“他们为各行各业,都做出了数之不尽的巨大贡献,也正是这些成就,在一直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得以不断的向前发展。

“今天,我们就请到了一位青年俊才,他以21岁的年龄,就引起了整个世界的瞩目,他就是安阳工业学院的董事长,九天科技公司的总工程师,陈哲先生,欢迎你。”

陈哲伸手和他握了握,“夸的有些过头了,这样真的好吗”

宋岩柏反应挺快的,“这是怀疑我们的记者在搜集材料上的能力吗那我可以很认真的告诉你,我们电视台的记者,或许比你想象的更认真,也更努力,请看大屏幕。”

另一边的大屏幕适时亮起,是几段人物采访。

有丘成同的,也有陈盛申的,这两位都是海外华人在数学领域,曾经取得过无数成就的大佬。

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却对陈哲毫不吝啬的夸奖了一番,并希望他能继续在数学领域继续深耕,不要辜负自己的天赋。

这个还真是陈哲未曾想到的,他还以为那个采访组,仅仅是采访了自己周围的那些人呢。

伊钧水看着陈哲,笑的很谦和,“怎么样,对于两位享誉全球的数学大家,所给予自己的殷切厚望,这会儿有什么感想”

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在数学界排的上号的数学家。

一位拿到过菲尔兹奖,另一个则拿到过沃尔夫奖,而这两个奖项,都可以算得上是数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这可一点也都不夸张,属于实打实的硬实力。

陈哲就笑了笑,“希望不至于让这些前辈们失望吧,毕竟,我本身学的可是计算机科学与通信工程。”

宋岩柏:“对啊,这也正是最让人好奇的地方,你毕竟不是数学专业出身,竟然先后证明了谷山志村猜想和庞加莱猜想,是因为天赋真的高到了某种程度”

陈哲表情相当的淡然,“只能说是兴趣吧,我一直觉得兴趣才是一切求知的原动力,当你痴迷上了某一个领域,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尽办法,去不断的充实自己,进而深入的探索下去。

“这会让你在不断的解决问题,然后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虽然不知道尽头在哪儿,却依旧会乐此不疲。”

宋岩柏:“或许这本身就是一种天赋吧,但更多的人,却很难找到这种在求知路上的兴趣,反而觉的学习是一种很让人抗拒的事情。”

陈哲再次笑了,“或许也是因人而异吧,个人的习惯、生活的环境、学习的氛围等,这些都可能左右一个人对于受教育上,或者认知层面上的差异。”

伊钧水插话,“这种差异,你觉得更多的影响,是来自于父母、老师、同学还是朋友”

陈哲很直接的摇头,“这个是很难分得清的,或许是其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或者根本就在于个人本身的原因,不一而足。

“但是,如果非要找一个最能概括的大致原因的话,我想应该是教育体系吧

“毕竟,我们现在的教育,似乎完全摒弃掉了老祖宗因材施教的优良传统,把应试教育当成了主流。

“这种主流有好的一面,但不可否认,同样也是存在某些弊端,那就是有些急功近利了,你刚才也提到了天赋,但是什么是天赋是智商吗

“我觉得未必,智商只是一方面,因为除此之外,更重要的还是一个孩子的创造力、想象力甚至是思维的发散性、活跃性。

“而这些,恰恰都是填鸭式应试教育的反面,所以,这两者之间是需要有个度的,不是拿一个高分数就一定是好学生的,因为他们很可能,只是一些高分低能的代表。”

宋岩柏心里开始跳了,这个话题说的就有些敏感了。

于是说道:“好像也不尽然吧,这些年我们的高校,可是都一直做的很好的,也为我们国家的各大领域,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其实已经证明了这种制度上的优异。”

陈哲就看了他一眼,“如果你仔细的深入了解一下,可能就不会说这样的话了,因为往前推小二十年,我们在人才梯队培养上,其实是出现过断层的。

“所以,特殊情况下,考虑最多的,肯定是如何补上这样的缺口,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既要顾眼前,也绝对不能不去考虑未来。

“什么样的人才,才能代表未来,不是大批大批像是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种所谓的人才,而是高精尖的人才。

“是那种可以创造、可以创新、可以开拓突破、可以想他人之不能想,超越当前的现有科研成果,这才是人才。

“打个比方,羊群里选择出一只最强壮的,其实很容易,但却终究成不了一头狮子。

“咱们现在回头看看,恢复高考小二十年了,我们培养出过这样的人才吗好像没有吧”

宋岩柏心里流泪了,偏了,咱们谈偏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6103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