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二十七章 两个项目

书名: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1

李民浩被说服了,反正就是验证一个消息的真伪而已。

如果是真的,那就大吃特吃全当是进补了,如果是假的,最多也就损失一点钱而已,还不至于伤筋动骨。

最关键的,还是陈哲提到的那个金融危机。

而这个,确实要慎重应对的,香江不是别的地方,房地产、金融服务才是支柱。

所以,对于金融危机这样的事情,一向最为敏感。

毕竟,在香江为此而倒闭的银行,可真心不在少数。

所以,如果有这种可能的话,那么收缩银根,尽快回拢相关于房地产领域的款项,就是必须的了。

这确实是关乎到一家银行生死攸关的大事。

所以,李民浩作为李家的一员,当仁不让的,就要承担起一些相应的责任了。

于是,当天下午,他就转机回去了香江。

陈哲则开始帮着大家收拾东西,准备在新年第一天,就趁着工业学院放假的间隙,直接整体搬迁过去。

其实东西并不多,但是,却需要整理好所有资料,这个才是重点。

也不需要找其他人过来搭手,反正也没什么大件,两个小组的成员再加上陈哲自己,已经足够用的了。

至于工业学院那边,今天也会把腾出来的地方,给打扫好卫生,也算是无缝对接了。

所以,就在元旦的当天,陈哲就带着团队,悄无声息的融入了中平工业学院,没有在外面引起丝毫波澜。

该低调的时候,还是要保持一点儿神秘感的。

同样是在元旦这一天的版的qq正式上线了。

不止是在香江和内地上的线,还包括了整个亚洲的华语地区,如星加坡、台岛、濠江、马来、印尼、南韩、东洋等地区和国家。

而在一个小时后,icq也会正式上线开通。

icq会同时推出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日语等各个版本,尽量覆盖欧美所有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要知道,这会儿网民最多的还是要数老美,差不多有2500万。

其次就是东洋了,估计也有个200万左右。

再然后就是德、加、英等国的100万到150之间。

由此可见,其实老美就等于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所以,主战场主要还是会放在那边的。

而国内的网民数量过百万,还得等到年。

所以,相比于icq,qq显然还只能猥琐发育。

这一点,陈哲早就和腾华文说透了,也不至于会出现什么心理上不平衡的情况。

反正只要站住了坑,就当是一边自我宣传,一边培育市场了。

这个也真心急不来。

他现在的工作重心,还是大部分放在了dvd播放机研发最后的收尾工作上。

当然了,不是激光头部分。

对于激光头的零部件,他早就完成了所有的设计工作。

所谓的收尾。

指的就是电源电路板、影音解码版、功能控制电路板、影像音频转换输出板的最后验证,以及整个机身、面板、控制键、转盘的设计。

等陈哲觉得没问题了,就可以该送流片的送流片,该定制板子的就去定制板子了。

当所有这些事情都完成了,只要激光头到货,就可以组装出正式的样机。

然后,再经过最后的一系列测试与验证,才能说到量产的事儿。

所以,在工作站上用eda跑完了仿真之后,陈哲才真的放心了,毕竟这一切,都是在他的引导下完成的,并不是亲手去做出来的。

而有的时候,一点点的偏差,也是同样能酿成大错误的。

还好,这一次的运气不错。

流片和定制电路板的事情,自然是要交给李民浩的人去做了,自己这边,只需要派一个人过去盯着就行。

那么接下来,这边就要重新分组了。

有了工业学院的老师和学生的加入,同时开几个课题,成立几个项目组,还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陈哲也不客气,直接拉起了数字手机、cad软件开发两个大项目。

数字手机也叫gs手机,它比第一代的模拟手机要复杂的多。

抛开整机设计里的外壳、按键、电池等配件不说,大致可以分为射频部分、基带部分、外围单元部分三大模块。

射频负责把基带送过来的低频小功率信号,转变为适合在空间传送的高频大功率信号,同时,也会把天线接收的高频微弱信号,转变为基带能够处理的低频信号。

基带负责的则是低频信号的转变、处理、传输,包括了主板上绝大部分的模块,比如信号处理、电源管理、检测、存储以及外围电路的主控等。

外围单元则主要完成接口功能、包括键盘、显示屏、喇叭、话筒等。

而这里面每一部分,都需要相应的开发小组,去负责开发研究。

所以,这是一个相当繁琐,且极其需要耐心的工作。

cad软件的开发,却需要先分成两个大组。

一个是侧重于电子电路设计的版本,更类似于eda;

另一个,则是偏向于机械设计与制造的版本。

其实这两个版本,属于大同小异,但毕竟也有所差异,不能等同视之。

cad软件从写库开始,界面框架设计和输入配套工具是重点。

陈哲只需要解决掉工程库,完成未来程序的需求,包括主框架、工具库、接口什么的,至于其它的,就可以大方的分发下去了。

毕竟,按照前后端的设计,直接去写工程文档,或者电器元件数据库什么的,就是个水磨工夫活。

而一个cad软件连带配套的工具,没有个上百万行的代码,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这也是为什么说,它是水磨工夫的原因了。

当然了,只要规范和准确的做好注释,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其实不需要什么研究生、博士,本科生就能玩得转。

而这两款软件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只需要懂电子电路,然后和半导体制造企业完成最后的对接就可以;

而后者,就必须找机械、机床、设备等专业领域去寻求专业支持了。

毕竟,同样是矢量图,有大量现成可用的算法和代码,搞起来要方便的多。

而这个,就可以联系到陈哲前几天和杨毅忠提起的那个pc系统了。

所以,这两个组,其实是一分二,二合一的模式。

可以通力合作,却又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陈哲相信有他居中统筹安排,分阶段的布置任务,加上定期的审查修正,还是可以保证整个研发过程的协同进展的。

当然了,在安排这些之前,他还需要找个人跑一趟东洋。

这事儿原本是需要李民浩去做的。

但是,关系到流片的事情,他现在却脱不开身了。

而交给别人的话,陈哲也不怎么放心,不是怕泄露秘密,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能力在短时间内把事情给办完。

而且,这次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索尼。

不是飞利浦实现不了自己的零部件设计,而是因为索尼的手里,有他最垂涎的东西。

所以,这个小诱饵,还是要先投给索尼的好。

于是,陈哲经过再三的考虑,还是拿起电话,打给了自己曾经的辅导员赵敬。

他知道赵敬曾经在东洋,读过三年的研究生,回国后,还曾经有过短暂的景大履历。

只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就回来了家乡,然后进入了安大担任辅导员。

一干就是好几年。

虽然赵敬干的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但陈哲能感觉的出来,对于这份工作,他做的其实并不怎么开心。

至于是不是真的那就只有当面谈一下再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79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