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八十七章 特种合金钢冶炼厂

书名: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1

特种的特,指的就是生产工艺上的复杂性、技术水平上的先进性、生产规模上的集约型以及管理上的精细化。

而这里面任何一点,都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以及高端的专业人员。

都知道特种合金钢的应用覆盖面极其广泛,囊括了国防、电力、石化、核电、环保、汽车、航空、船舶、铁路等各大领域。

却不知道,国内的钢铁材料在发展方向和趋势上,无论是在洁净度、均匀性、高精度,还是在高附加值上,都已经全面落后了一大截。

比如特种耐腐蚀油井管、船舶用耐蚀钢、高速铁路用车轴和轴承钢、高标准模具钢、高温合金钢等。

这些方面的需求,都只能依赖于进口。

原因就是因为在基础材料的研发上,国内没有相关的积累。

就算撞大运,阴差阳错搞出了一种新型材料,那也只是一堆数据,或许只能作为实验室产品,却无法推广开来。

甚至,就是连在实验室里都造不出来,所以只能束之高阁。

因为,数据有时候,同样也是依赖于高端的机械设备,相应的制备工艺技术,才能去实现的。

所以,从实验室到量产,中间还存在巨大的鸿沟,需要的条件也是相当苛刻的。

而这些,都需要长时间的研究与积累。

在这方面,所谓的捷径和弯道超速,其实短期内只能算是一种梦想。

陈哲强就强在他跨领域的超前技术积累上。

即使这样,想要实现,也还是同样离不开相应配套设备的支持。

就像他之前拿出来的,那个磷酸铁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就离不开李民浩当初给他给购买的那些实验室仪器和设备。

就像他要实现光刻机的制造,就需要借助东芝这批购进的数控机床,以及机械设备。

甚至需要以此为基础,去实现产业化上的迭代升级。

这些都是同样的道理。

而想要实现数控机床和机械设备上的更新迭代,就离不开相应原材料的支持。

这里面,就包括了特种钢、合金钢等高端材料。

所以,他觉得如果借一下中平钢铁厂甚至是安钢的势,还是可以在这方面打开一个突破口的。

毕竟,总要比选择进口要好吧。

所以,有技术傍身,就是这么为所欲为,他现在已经可以很坦然的面对这种感觉了。

于是第二天晚上,他就再次找上了自己的“私人顾问”杨毅忠。

杨毅忠听完陈哲的想法,倒是没有在第一时间里给出什么建议。

而是默默的考虑了好大一会儿。

才问他:“说白了,你就是想用所谓的技术,再加上中平钢铁厂的设施,去借助安钢的人力资源,去商谈合资建立一家钢铁分厂”

陈哲被这番话噎到了。

有些目瞪口呆的看着对方,“杨叔,你这戏法也变得太厉害了,我刚刚说了那么多,你这么一提炼,就成这样子了”

杨毅忠就回瞪了他一眼,“说什么呢意思不就是这么个意思”

陈哲无语了。

心里疯狂的吐槽,那您给解释一下,什么叫所谓的技术什么叫设施什么叫钢铁分厂

中平钢铁厂里面,除了那些空置的厂房车间,还有什么

哦对了,还有一座矿渣山问题是那个不是重点啊。

这些东西算得上哪门子的设施

老头子坏得很呢,肯定是打算从陈哲这边刮一层油水了

再者说了,自己都告诉他了,是打算用最新的技术,去成立一家特钢冶炼厂,专门生产特种合金钢材,怎么就成了钢铁分厂了

这是信不过我的技术呢,还是故意混肴了特种钢和钢铁厂的概念

不是陈哲信不过杨毅忠,而是从这样的人物嘴里说出来的话,你得掰开揉碎了的去听才行。

要不然,分分钟都能让你哭笑不得。

秦慕言就在一边自顾自的吃饭,脸上带着微笑,却就是一言不发。

陈哲只能耐心的往话里放软钉子,“中平钢铁厂里是什么样子的,您不会不记得吧,别说设备什么的都不在了。

“就算还在,那种落后的设备,对于我来说,其实和破烂也没什么区别。

“我之所以选择中平钢铁厂,最大的原因,就是有现成的车间,设备进来就能投产,能省掉我不少的功夫。

“另外,您也别觉得特种钢材,就是那种普通的钢材,这么给您说吧,我们以后生产出来的每一种钢材,都是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

“所以,您觉得我就没那个资格,去和安钢谈一下要不是现在人手不足,我还不想带他们一起玩呢”

这倒不是陈哲自吹自擂,他是真的为了赶时间,才做出了这样的妥协。

而且,中平钢铁厂的厂区面积,毕竟不是很大,建一个小型的电炉短流程炼钢厂还可以,但是想玩高炉和转炉,那还得另外寻址。

而电炉,是不需要铁水的,直接用废钢就行。

而这种生产方式,对于环境、面积的要求,并不算很苛刻,非常适合中平钢铁厂现有的厂区。

虽然在成本上有些高,但是可以满足自己的应用,那就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

在这一点上,电炉相对于含金量高、多品种、小批量的特钢冶炼,无疑是最合适的。

毕竟,陈哲知道,随着后面航空航天、新能源材料、以及信息技术等前沿科技的发展。

下游工业对于所需金属的质量、性能、可靠性方面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苛刻。

而电炉在某些特定要求上,也会逐渐演变成一种特种熔炼技术。

这种技术,就包括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熔炼、真空电弧重熔、电渣重熔、电子束重熔、等离子重熔等方式。

说白了,就是依次采用不同加热方式,进行二次精炼的过程。

完全可以实现在冶炼难熔金属、活泼金属、高温金属和特殊钢件等技术难度大、工艺要求严苛上的流程。

也能进一步提高冶炼产品的质量。

而且接下来,电炉转炉化,以及转炉电炉化的趋势,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有的行业情况。

陈哲也完全可以有时间,在另一个地方,全面实现高炉、转炉、电炉的配套,进一步缩减成本上的空间。

把电炉冶炼、炉外精炼、连铸技术结合起来,实现自主成体系的特钢冶炼技术。

杨毅忠不知道陈哲的野心会有多大。

但是,他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首先要考虑的,当然还是从全局上着眼。

那么,他所有的出发点,就要基于这一层面上的需求。

要考虑国有资产不至于流失,要平衡各方面的利弊,要估测一家新企业,在税收、就业、以及拉动当地经济提升上的能力

总之,林林总总,每一个方面都需要顾及到,这是他的职责。

所以,能听到陈哲这样的解释,他心里还是微微有些惊讶的。

他觉得自己已经对这小子一而再、再而三的高看了,没想到每一次看到他,他还是能不断的把这种判断给再次的拉高。

在他的观念里,炼钢和陈哲,就应该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领域,没想到,他竟然在这方面也能侃侃而谈。

不管这是他自己的本事,还是工业学院里那些老教授做出来的,这都不影响他对于陈哲的信任。

也就是说,这家特种合金钢冶炼厂,是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实现投产的。

陈哲也是真的能拿出可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的产品。

这就不得不让他深入的琢磨一下了。

于是杨毅忠只给了陈哲一个答案,“你等我查一下相关的资料,然后咱们再谈接下来的事宜,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几天就够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269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