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 分类:女生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六章 农村和农业

书名:1995之未来不是梦 作者:方格化石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1:31

在村口接到陈哲的,是工业学院的一个老师李志强。

之所以给社会实践小组配上带队老师,倒不是为了去主导考察的过程,而是单纯的为了保障后勤和服务上的周全。

李志强不会参与整个考察活动,却会以工业学院的名义,去协调乡镇以及村委之间的相关事宜。

包括住宿、行程、一日三餐什么的,既解决了小组的后顾之忧,又可以为他们的考察工作提供方便,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这样以来,也可以确保整个实践过程的顺畅与效率。

看到陈哲的那辆蓝鸟差不多成了土鸟,李志强就觉得有些好笑。

拉开车门上车后,一边指着怎么走,一边还不忘调侃,“你把许教授的宝贝折腾成这副样子,就不怕回去之后他找你算账”

陈哲不以为然的笑着,“你不说我不说,就不会出问题,回去后随便找个地儿冲一下,也就应付过去了,老人家的眼神,还是没那么好的。”

李志强哈哈一笑,就不再说什么了。

这也是陈哲自己来之前有些想当然了,毕竟平时在中平市里跑习惯了,倒是忘了下面乡镇的路况,可不能和市里面相提并论的。

还好,十里堡虽然就在大山脚下,却毕竟还算不上山区,要不然,他和杨若都得在半路上直接哭晕喽。

而即使是这样,这一路跑过来,也是把他俩给累得够呛。

尘土飞扬还算不上什么,蓝鸟也不怕这个。

但是那种颠簸与七拐八绕的,就足够让陈哲心里泛酸水的了

车子没有直接开进学校里,而是停在了校门口。

李志强当先下车,“陆娟他们一大早就下去了,中午都不一定回得来,倒是刘家屯的刘书记,正好就在学校里帮忙,不需要单独去找人了。”

陆娟就是这次负责社会实践小组的带头人,还在读大三,但组织能力没得说,很得老师的看重。

陈哲就笑了笑,“没关系,我这次过来和他们关系也不大,主要还是为了和刘书记聊一聊。”

李志强就点了下头,“那还真是巧了,我直接带你去见他就行。”

这会儿的电话,可不是想打就打的。

就拿刘家屯来说,全村就一部电话,还锁在一个盒子里,就算陈哲打过来,都不一定能找的上本人。

但是李志强不一样,他都已经配上手机了,算是领先一步实现了现代化。

虽然十里堡这边信号不是很好,但正常的通话,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所以,和他直接联系,反而比给刘富贵打电话要方便得多。

正在货车上帮着往下递书桌的刘富贵,听到有人喊自己,才留意到引着陈哲和杨若走过来的李志强。

连忙高声应了一下,一边抬胳膊擦了下脑门上的汗,一边招呼别人上来接替自己。

然后很轻巧的就翻身直接跳了下来。

对于李志强,他可不敢怠慢。

也知道他们这个实践小组这次过来的目的,就是为了针对当地的情况,做实地考察,然后才会给出相对合理的规划和发展建议。

这也是他心心念所一直渴望的。

所以,对于李志强他们一行,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只是李志强这边还没主动做出介绍呢,陈哲就抢先伸出了手,“刘哥,我就是陈哲,咱们终于也见面了哈。”

刘富贵眼里一亮,脸上的表情瞬间透出了几分惊喜,“哦,哦,你好,你好,怎么没有提前说一声,我也好出去接一下啊。”

陈哲哈哈一笑,“自家兄弟,没必要客气,就不要那么见外了。”

刘富贵也是个爽快人,“那我就从宋元那儿论,直接喊你一声兄弟了。”

陈哲继续笑,“这样挺好的,不说别的了,我这次过来,主要还是想让你带我四处看看的,顺便也聊一下相关的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你这边合适吧”

刘富贵连犹豫都没有,“当然合适,想着盼着你的到来呢,那咱们边走边说”

陈哲就点了点头。

然后和李志强交代了几句,就和杨若一起跟着刘富贵出了校门。

看到那辆蓝鸟,刘富贵就知道是陈哲开过来的,“车子还是暂时放这儿吧,咱们就在这四周转转看看,开着它反而不方便。”

陈哲当然不会反对。

刘富贵就转过身冲人群喊了一句,“二豆子,过来一下。”

一个憨头憨脑的半大小子,就连忙屁颠屁颠的跑了上来,“富贵叔,啥事儿啊”

刘富贵指了指那辆蓝鸟,“给我把这车看好了,别让那帮混小子给乱摸,做好了有奖励,看不好就得受罚,明白不”

二豆子小胸脯拍的“砰砰”响,“放心吧,肯定出不了差错。”

一边说,还一边不停的朝陈哲和杨若这边瞄。

刘富贵就伸手摸了下对方的脑袋。

然后转身和两个人招呼一声,一起向村里走去。

坑坑洼洼的土路,低矮且杂乱无序的土坯屋,就连村委,都还建在了原先的村小学里,几乎见不到几间用红砖盖成的房子。

但走在这样的农村里,看着一路纷纷和刘富贵打着招呼的村民。

还是让脸上流露着安详与满足的笑容,听着到处鸡鸣狗吠,不是还夹杂着几声或斥或嘈杂的陈哲,仿佛看到了最真实的人间烟火之气。

就是这样一个个的村落和族群,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只能算是刚刚解决了温饱的地方。

却恰恰代表了当前国内最基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现状。

他们生活水平很低,但他们踏实、勤俭、任劳任怨。

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种地差不多就是唯一的家庭收入来源。

可他们也过的平静而安稳。

虽然少不了日常里鸡毛蒜皮的磕磕绊绊,但没有太多为非作歹的险恶用心。

一句话,这些人没有太多的野望,大多数人最大的寄托,就是把下一代培养出来,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他们单纯,把父母的责任当成了一辈子奋斗的目标。

这,才是最纯粹的爱

虽然他们不善于表达,却把包容与全部希望,揉进了生活里的每一个细节里

刘富贵一边走一边介绍,“我们屯出外务工的不是很多,虽然山里对于打猎有了限制,但是,平常的野菜、野果、野兔什么的,还是有不少的。”

说着,指着村子尽头,那一片广袤的耕地,“而且,我们这边人均的耕地面积并不小,只要不是碰上了旱涝的年份,收成还是足够撑起一家人温饱的。”

陈哲放眼望去,虽然已是冬天,但麦田里还是绿油油的一片,充满了生机勃勃。

更远的地方,已经是群山若隐若现的影子。

“这一片都是你们刘家屯的这得有两三千亩吧”

刘富贵呵呵一笑。

竟然带出了几分自豪感,“两千七百多亩呢,全是我们屯子的,河对面才是贾庙的。”

陈哲向那边眺望了几眼,“那条河就是曲水的支脉吧”

刘富贵点了点头,“对,我们当地人叫它小清河,平常的农田灌溉,可是全靠了它呢。”

陈哲就笑了笑。

三个人就沿着机耕路边上的那个大场院,溜达了一圈。

这种场院,也叫打谷场,后来很多都消失了,但这会儿,却还是农忙季节里最大的场地,从脱粒到晾晒,都离不开它的存在。

没到这个季节,这里就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没有之一。

老人的笑容,大人的汗水,孩子的欢声笑语,都会在这里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不只是因为一年两季的收获,还因为这会儿,学生是可以有麦假和秋假的,这在城市里,是不可能存在的假期。

杨若没有见过,但陈哲和宋元却是知道的。

因为宋元的姥姥家,也在乡下的农村,两个人曾经跑到那边体验过两回,所以印象极其深刻。

只是冬天里的打谷场,还显得很冷清,除了那一个个堆成圆包的麦秸垛,真的别无他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4444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