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 分类:游戏 | 字数:0

75. 不同类型的飘

书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30

成都双流机场,黎明,太阳刚刚出来,灰色的天上还能看到月亮和几颗闪烁的星星,微风撩动着跑道边的小草,时不时传来一阵引擎低沉爆发的声音,然后一架飞机呼啸着飞上天空。

停机坪上,一架笼罩在阴影中的巨大的白色飞机发出轻轻的响声,缓缓动了起来。

安检口附近,余青看着女儿走进了卫生间,便对站在身边的华欣说:“华欣,这里把话和你说清楚。我带女儿去美国,我保证把她带得健健康康、开开心心的。至于其他,就跟你没有关系了。那么你在国内要干什么,你想跟任何人鬼混,我不管我也不问,我给你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沉淀下来好好想想你的人生,想想我们两个怎么办。我希望,你把这件事想通想透,一年之后,就是我们两个了断的时候。”

华欣开车送余青母女来机场,余青一路上都不说话,到了就要分别的时刻,余青突然说了这么一大段话,华欣有点儿懵,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说:“我一个人在国内不会干什么的啦。”

“你哄鬼吧。”

就在几天前,余青在一家酒吧里偶遇华欣。当时,华欣与一男两女正在喝酒,虽然酒吧里光线比较朦胧,女福尔摩斯余青还是认出两个女人中的一个,正是那个怀孕后逼华欣离婚,后来又没和华欣结成婚的女人。余青知道,这个女人此时已经和别人结婚了,华欣在最新的历史时期主要是和另外一个女人纠缠,突然看到这两个有底裤而无底线的人又混在了一起,余青的无明业火一下就上来了。

余青径直走到毫无防备的正喝酒的四人面前,对华欣说:“你们两个人真是极品!”

那个女人正目瞪口呆,余青转身又对她说:“我不是想骂你,可你是真的贱!一个男人负了你,第一次被他玩也就够了,你还愿意被他第二次玩第三次玩?他是什么样的男人你还不知道吗?你还要和他约会?我对他没有语言,我对你更没有语言。”

说完,余青转身就离开了酒吧。

上海浦东机场,黄昏,候机楼里的灯光越来越亮,晚霞燃烧了起来,一朵朵红色的云挤在天边,金黄色的光线射向高空,海面上吹来阵阵轻风。

候机楼高高的蓝色弧形穹顶上面,安装了一根根细细长长起装饰作用的白色圆柱,像是从蓝天上突然倾泻下来一道道白光,在半路上戛然而止,停在了半空中。室内那几株在高处张开枝叶,似乎要迎接那重重白光的棕榈树旁,吕武和老公科林站着,看见方自归有些气喘吁吁地快步走了过来。

“姐!”方自归叫了一声。

“自归!”吕武笑道。

“姐,要不是今天跟吕鸿打电话聊业务上的事,我都不知道你要回加拿大了。怎么这么匆忙啊?”

“加拿大那边的工作已经找好了,要尽早去上班。而且你这么忙,苏州赶过来又远,我想就不惊动你了。”

“听说姐以后难得回来了,那无论如何我得送送姐啊。”

吕武决定重返加拿大定居,主要是因为在国内创业失败。吕武和科林在国内办语言学校三年多,非但没赚到钱,还把以前的积蓄都赔光了,所以两人最后下定决心回加拿大,不打算在国内混了。

方自归和吕武聊着聊着,科林去洗手间,方自归就说:“姐,眼看你就要远走高飞了,我想跟你说几句真心话。”

“什么真心话啊?”

“我觉得姐夫不靠谱。”

“哦……”

“至少我可以这么说,就创业这件事,姐夫真的不靠谱。”

“为什么这么说呢?”

“其实我跟姐夫也没聊过几次,可是我每次跟姐夫见面,发现他总是喜欢抱怨。做为一个创业者,我们眼睛里应该主要看到的是希望,是去寻找能够冲破黑暗的光线,而不是总在那里抱怨。一会儿抱怨这个问题,一会儿抱怨那个问题,这种态度是很难成功的。中国确实还有很多方面不理想,可正是因为有不理想,有痛点,我们才有了许多创业的机会……”

于是,方自归就开始尽可能实事求是地说科林的坏话,直到方自归看见科林从卫生间里出来了,才改变自己的话题。

“中国还是有很多机会的。”方自归说。

“但是我们不适应。”科林道。

“姐,你还记不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第一次在同济见面,我有个高中同学陪我一起在你们宿舍楼下等你。”

“记得啊,小白脸,长得挺像吴镇宇的。他们宿舍楼就在我们宿舍楼对面。”

“对,叫应辉。他已经在德国生活了八年,可是就最近,他说他要回国了,不是回来探亲或者回来玩玩,而是永久性的打算回来了。”

“哦,他为什么打算回来?”

“他在德国做翻译,他服务的那家翻译公司这些年在中国的业务越来越多,今年就决定在杭州开一家分公司。他回来,名片上的title就从‘高级翻译’变成了‘总经理’兼‘合伙人’,马上实现从公司底层到公司高层的飞跃,他就决定回来了。”

“哦,那他是遇到了一个好机会啊。”

“前一阵儿我参加毕业十周年同学会,参加完我还感概,大学时的好朋友散的散找不到的找不到,感慨他在万里之外的德国。结果几天后接到他电话,他说他已经在杭州了。”

据说一九四九之前的几千年里,只要没有剧烈的战乱,绝大部分中国人一生的活动范围,在以自己村子为中心,半径几十公里的圈子里。一九四九年之后,中国进入工业时代,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向钱与远方……因为人均GDP在早期还不到位,走向诗与远方的中国人规模不大……几千年来的静态格局被打破了。到了一九七八年后的改革开放时期,中国人的迁移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迁徙洪流,数以亿计的中国人从农村迁移到城市,从小城市迁移到大城市,从西部迁移到东部。也有少部分中国人立志不辜负交通工具的改善,进行洲际迁移,从东方迁移到西方。

总之,大趋势是从地球上人均GDP较低地区向人均GDP较高地区迁移。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开始出现一股逆流,越来越多像应辉这样的海龟开始海归,从人均GDP较高地区的欧美向人均GDP较低地区的中国迁移。

西湖边上,应辉看着波光粼粼的湖水,想起自己刚刚加入的业余足球队,感慨这里的生活比起德国的生活有意思了很多。虽然,这里有人随地吐痰,这里有人过马路不走斑马线,这里有人在饭店里高声喧哗。

应辉的办公室和住所离西湖不远,做为全国第一个免费开放的5A级景区,逛西湖几年前开始免费,应辉上下班时,常选择步行沿着西湖岸边走一段。

“先生,能帮我们俩拍张合影吗?”一个好听的声音打断了应辉惬意的遐想。

应辉一看,两个女生站在自己面前,“好啊。”

与在大学时不同,在域外历练了八年的应辉,学会了在野外主动出击的本领,应辉为女孩们拍完照片,把相机还给女孩时,也便搭讪成功了。应辉与两个女孩子同游西湖,然后成功地请她们一起吃晚饭。

两个女孩一位是杭州人汪可心,一位是湖南人田静,两人是大学同学兼闺蜜,一年前才大学毕业,田静出差到杭州,所以汪可心陪她逛西湖。汪可心的颜值是两个女生中较高的,又是杭州本地的资源,应辉便把突破重点放在了汪可心身上。说来也巧,汪可心和田静都是学英语的,汪可心正好在一家德国公司工作。

“原来你就是传说中的海归啊!”一起吃饭时,汪可心笑道,“怎么在德国那么长时间,又想通了回来报效祖国呢?”

应辉笑道:“说回来报效祖国呢,说实话真有些托大了。我回来的原因非常现实,一为身心健康,二为个人发展。”

“个人发展好理解,身心健康怎么理解呢?”汪可心问,“我们公司的德国老外,说起他们德国可自豪了。”

应辉便把他在德国亲眼所见的“一年至少疯一个”的故事,进行了分享,最后说:“我觉得我再在德国呆下去,弄不好也会得抑郁症。”

“这么严重啊?”田静感叹。

应辉语重心长地说:“只有在国外长期居住过,才有深刻体会。”

汪可心笑道:“有机会我还想去德国呢,现在还完全没有体会。“

应辉道:“打个比方吧。比如你到一家有钱的亲戚家做客,人家很热情邀请你去住一段时间,然后你去了。这亲戚家吃的也好,住的也好,对你也客气。但是,你会喜欢在这个亲戚家常住吗?”

汪可心道:“应该不太喜欢。”

应辉道:“因为亲戚家毕竟不是自己家。你去了以后,不可能像在自己家一样,回到家外套一脱,鞋子一扔,二郎腿一跷,你很放松。别人对你再客气,你始终是做客,你不可能像在自己家一样很随便很自在的。况且,德国还不是亲戚,人家还没有那么热情地邀请你。就算我们中国人生存能力强,比如说我拿了绿卡了,我也可以说和德国人是一家人了,但这是理!论!上!”

应辉说“理论上”三字,特别加重了语气,“就好像法律上,你被抱养给了这个亲戚,也算亲戚家的儿子了,但还是不一样。比如你在亲戚家生活稍微有些不顺心的事情,亲戚家的人给你一点儿脸色,你心里的难受,会像放大镜一样放大十倍。你心里的感觉,和你在自己亲生父母家里绝对是不一样的。”

田静笑道:“原来,海外游子在外面也挺不容易的。”

应辉道:“我在德国呆了八年,我有个高中同学更夸张,他到美国留学只呆了一年,学位没拿到就跑回来了。你们没听说过这种事吧?但这就是事实。”

请两个女孩子吃完饭,应辉又请她们去K歌。在一个KTV小包厢里,应辉看汪可心和田静两个人对唱《如果的事》,心里又感慨了一下:还是中国好啊!

在德国,大部分的妞都不能泡。泡德国妞泡不到,泡中国妞没什么选择余地,而在中国,可以用来泡的妞量太大了,在市中心的繁华地段,放眼皆是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35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