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 分类:游戏 | 字数:0

119.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民族之复兴而创业

书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30

“啊——”卫生间里传出来一声刺耳的尖叫。

方自归赶紧跑过去,在门外对吕武说:“是不是看见大蟑螂了?老公房里面,蟑螂就是多。”

“不是蟑螂。这么脏……你怎么不清洁一下啊!”

方自归尴尬地对门那边的吕武笑着,“不好意思啊姐姐,爸妈走了以后,我的生活就恢复混乱了。”

客厅和方自归的卧室都非常乱,吕武进来乍一看,感觉就好像房子里刚下过一场暴风雨,然后又刮了一阵龙卷风。餐桌上乱七八糟地堆着各种杂物,盘子里剩下来的两个白馒头已经长出了密密的绿色的小霉点,就好像两张生满了麻子的脸。茶几下的瓷砖上,留着好几处不明液体的痕迹,散发着淡淡的怪味道。

只有方自归父母以前住的那间卧室还比较整齐,但这房间里到处都落满了灰尘,墙角甚至还出现了一个蛛网。

“你真是需要一个女人来管管你了。”

“嘿嘿,那等我创业成功吧。到时候,漂亮女人一定随便挑。”

“你想得美!你这么不爱干净,人家漂亮姑娘不喜欢你的。”

“姐,主要你今天来得太突然了,我没来得及打扫。”

方自归从北京回来后的两个月里,已经跟吕鸿见过好几面了,方自归甚至去了趟兰州,看了看心脏瓣膜的生产线。但这段时间方自归没顾上跟吕武见面,最近科林到北京出差,这天晚上吕武没事,就突然想起来说给方自归做顿晚饭,吕武就第一次来到了方自归的狗窝。

吕武走出了卫生间,说:“平时就应该保持干净,哪里需要特意打扫。”

方自归笑道:“姐姐批评得对,我改,我改。”

“这样吧,我们先一起打扫一下房间,然后我们再一起做饭。”

两人就一边整理房间一边聊起来,方自归告诉吕武,因为自己的接班人还没有到位,所以他还要晚一些才能正式开始创业。

“我们的亚太区总裁对我有知遇之恩,我管理上的那两下子,基本上都是跟他学的。所以,我必须站好最后一班岗。好在吕鸿发展经销商的事情,也不急这一时。”

“你和吕鸿能一起做事业,其实姐姐我挺高兴的。”

为了早脱身,方自归想过让游梓晖接班,因为方自归以为,游梓晖除了好色以外,品行还比较端正,能力还比较全面,他带机库门团队就带得不错,整个团队还是比较团结的。谁知方自归问游梓晖想不想当总经理,游梓晖却完全没有台湾人中间普遍流行的“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他对方自归说,做老大压力太大了,算了吧。

游梓晖这些年投资大陆房产的回报太好了,光靠房租就能过上不拼也能赢的生活,所以才对爱拼才会赢的总经理不屑一做。

而这两个月,方自归也在风起云涌的上海楼市上进行了一波操作。方自归以一百四十五万的价格卖掉了那套静安区的房子,然后把创业的启动资金留出来,用剩下的钱付了三个首付,把贷款额度用足,学习游梓晖的做法,在陆家嘴、静安、古北又各买了一套房子。

方自归进行这波操作,主要原因是这年出台了一个新的房地产政策,就是买卖商业用房开始征收增值税、所得税和营业税,导致理论上和法律上,卖家要把房产增值部分的50%用来交税。这时的住宅交易,对卖方的征税额依然为0%,开始对商业用房交易征收巨额交易税,让方自归产生了警觉,觉得国家将来也有可能会对住宅交易征收高额增值税,就认为有必要先卖房再买房,至少能够锁定九九年到零三年的这一段房产巨大升值的利润。

与方自归四年前买第一套房子不同,此时买房的贷款首付从30%降到了20%,而且这时中国的各家银行没有联网,你付得起十套房的首付,就可以足额贷十笔款,只要你每次贷款换家银行就行。于是,趁着从多卡门业离职前还能开出漂亮的收入证明,方自归就在上海的黄金地段一口气买进三套房。

也是在这一年年底,上海市政府当初为鼓励市民买房推出的买房退税政策,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方自归几乎从头到尾享受了这一波退税红利。国家再也不必鼓励市民买房了,因为上海房价虽然从九二年到九九年纹丝不动,但是从零零年到零三年,每年上涨30%,此情此景,让广大市民像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那样,highlyself-motivated,高度自我激励。

打扫完卫生,吕武下厨炒了三个菜,方自归开了一瓶红酒,两人就边吃边聊,自然聊到了促使方自归突然决定创业的因缘——北京之奇遇。方自归把自己舌战一帮老外的事迹讲给吕武听,吕武笑道:“哈哈,怼得好!那帮老外没想到,能碰到咱们中国的青年才俊。”

“没有啊姐姐,我碰到那帮老外,感觉才是大开眼界。”

“一些西方人确实觉得他们自己高高在上。”

“姐,你现在已经是加拿大籍了吗?”

“是啊。”

“姐,你是加拿大人了,你还爱中国吗?”

吕武笑道:“怎么会不爱呢?我父母还在宝鸡,我弟弟还在兰州,我大部分亲戚还在重庆,我当然希望中国好啦。毕竟,中国是我的家乡呀。”

方自归感觉心里很舒服,点头道:“嗯。这趟北京之行,让我变成了彻头彻尾的民族主义者。我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即使中国实行了和西方一样的制度,西方也不会与中国建立互信的伙伴关系,就像西方现在对待俄罗斯那样。而如果中国因为采取西方制度而搞得一地鸡毛,那时西方人只不过站在边上看看笑话,说更多的风凉话,屁股还得我们中国人自己来擦。所以,我们只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做我们认为正确的事。和那几个老外辩论结束,我才第一次意识到,我如此支持中国共产党。姐你记不记得,小时候我爸叫我‘反革命’来着?”

“记得。”

“现在我不是反革命了。现在我是革命者,我要更深度地参与我们国家的工业革命,我要为了民族之复兴而创业!”

“哈哈,男生跟女生就是不一样。我创业可没想这么多,我纯粹是为了赚钱而创业。”

“男生嘛,当然应该更有担当一些。”

“唉,我听吕鸿说,虽然你的继任者没有到位,但是你已经找好创业的合伙人了。”

方自归点点头,“可惜只找到一个合伙人,我本来是想找两个,都是我的好朋友。但其中一位朋友的老婆不同意我这位朋友去创业。”

“为什么呢?”

“我这位朋友叫大成,他曾经创过一次业,但是败得很惨。他老婆觉得,现在生活挺稳定的,不想让他再去冒险了。”

“那你现在找到的这位合伙人,知根知底吗?”

“我不是说了嘛,以前都是好朋友,合作肯定没问题的。我这个朋友叫母司,去年被猎头挖去到一家欧洲电子公司做厂长,其实他日子挺好过的,直接向总经理汇报,那也是一人之下,千人之上,工作也不像在汽车行业这么累,有点儿像我现在在公司上班的状态。但是说起创业的事情,他跟我一拍即合。”

“创业还是要担风险的。那这位母司,是因为什么要跟你一起开公司?也是因为民族之复兴?”

方自归喝口酒,笑道:“他不是。用他的原话说,他就是想知道人生还有什么可能性。”

“欸?听起来他也挺有想法的。”

“他的想法很丰富呢。他说,他的人生就三个关键词——自由、快乐、爱。他感觉和我一起创业更符合他人生的关键词,哈哈。”

“他懂不懂心脏瓣膜啊?”

“还不懂,但是不懂可以学啊。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做SMT,母司做波峰焊,开始我们也都不懂,后来不是也很懂了嘛。”

“这个心脏瓣膜其实我也不懂,你觉得这个项目真能做吗?”

“我已经初步研究过了,国内市场大概是这么个局面,几个国际寡头在高端市场维持着高价格,然后几家做低端仿冒的国内厂商在那里打价格战。这种局面,我觉得我应该有机会。”

“那你跟别人比,有什么竞争优势吗?”

“创新!老外不是说中国人只会仿冒吗?放他妈的屁!我就要亲自试试看,中国人到底会不会创新。”

“哎呀,弟弟你是不是太极端了呀?怎么说着说着又跟老外较上劲了。快从牛角尖里钻出来!”

“我刚钻进去,这辈子估计钻不出来啦。”方自归吃了口菜,喝了一口红酒,“姐,你看过《哈默传》吗?”

“没看过呢。”

“哈默是个著名的美国企业家,见过列宁和小平同志。在《哈默传》的结尾,有段话大概是这么说的,他说,我在世界各地都待过,根据我长期的经验,我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各地的人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误解和偏见,他们才彼此分隔。”

吕武翘起了大拇指,“这段话说得很棒!”

“没错,很棒。我就是因为中学时看了《哈默传》,我才成了国际主义者。可是,上次北京之行让我深深明白了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啊?”

“哈默是美国人,可惜,美国人不是哈默。”

吕武眨了眨眼睛,琢磨方自归这句话的意思。

“国际主义是个好东西,我希望我的孙辈或孙辈的孙辈,能够与西方人用国际主义互相对待。”方自归喝了一大口酒,“但是现在,当西方人的傲慢与偏见仍然存在,当西方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损害其他国家的利益,我们为什么要把热脸贴到别人的冷屁股上去?在我这一代,让国际主义见鬼去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2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