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 分类:游戏 | 字数:0

125. 形势一片大好

书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30

电视屏幕上,米字旗降下来,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响彻维多利亚港,神情坚毅的解放军战士在飘扬的红旗下,目光炯炯地向电视机前的祖国人民敬礼。香港回归了。

拨云见日,朗朗乾坤。从各种迹象上看,同学们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甄语成为了电子厂的风云人物。

自从合资谈判全面启动以来,甄语进进出出都是和老外领导、厂领导、局领导、市领导在一起。虽然甄语的正式编制还是个小科员,但她实际上已经是“谈笑有领导,往来无白丁”,前途未可限量。

方自归迎来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次加薪,加薪幅度50%,让他既兴奋又惊讶。

徳弗勒全球都是七月调薪。方自归拿到自己的调薪通知单,不禁感叹资本主义式的加薪手笔就是大。方自归听父母说过,除了九五年因为连续几年通货膨胀厉害,国企做过一次大幅度加薪,之前的十几年里他们两三年才加一次薪,每次加半级工资,也就是六块钱。方自归第一次加薪就加一千块,情感上实在太受刺激。

韩不少拿到了杭州工厂正式投产后第一个月的薪水,兴奋地在ATM机前跳了起来。

在广州的培训结束后,韩不少便回到杭州投入了方便面的社会化大生产。杭州工厂和广州工厂一样,厂房、宿舍、食堂是建在一起的,据说这种台资企业特色的设计,有利于培养员工“以厂为家,以家为厂”的心理。杭州工厂的生产线也和广州工厂的一样,采取三组两班工作制,每周七天每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具体的做法,就是每班十二小时,三个班组按顺序轮流上。比如一班组周一上日班,那么二班组上周一夜班,三班组上周二日班,一班组再接下来上周二夜班,以此类推,循环往复,绵绵不绝。所以韩不少的工作模式是“日夜日夜日夜日夜日夜”好像交流电。而同在杭州的李向红在建筑工地上工作,按照这一行在国内的传统习俗,除春节外工地上不停工,工作模式就好像直流电,是“日日日日日日日日”,一日千里,此日绵绵无绝期。比较而言,同在杭州的兽在中法合资开关厂,他的工作模式最有人性,是“日日日日日休休日日日日日休休”,交直流混用。

交流电工作模式虽然一时打乱了韩不少的生物钟,但却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每月可以赚差不多六十小时的加班费。这种模式下,加班费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到底有多可观,在英雄的喜大普奔的七月终于可以见分晓了。

丝绸厂发工资是给现金,反正以当时丝绸厂的效益,发工资时,出纳的工作量也不大。但方便面厂是不给现金的,而是给每位员工办一张银行卡。以前韩不少只有存折,正是到了方便面厂,韩不少才有了人生中第一张银行卡,方便面厂发工资都直接打卡里。虽然韩不少底薪有一千五,可在广州培训时没加班费,扣掉四险一金和所得税,拿到手也就一千二。韩不少回到杭州用交流电工作模式工作了一个完整的六月,就应该能从七月份的银行卡余额变化上,最准确、最科学地反映这种工作模式能产生多少效益了。

听说工资已入账,韩不少下了班就骑自行车去找ATM机。这时,杭州街头的ATM机很少,韩不少去最近的一台ATM机要骑很远的路,虽然十年后ATM机就满街都是了。如果不想跑那么远查账,韩不少确实有另外一个选择,就是第二天他上夜班,他白天可以去离宿舍很近的那家银行排队,在柜台窗口取钱。然而,韩不少此时的心情,就好像中国政府这年七月一日零点零分零秒收回香港,晚一秒都不行了。

终于找到了那台ATM机,韩不少停好自行车,三步并作两步奔向那台机器,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卡塞进了机器,输入密码,看到了卡里的余额。韩不少用他此生最快的速度心算出一个结论——两千五百元。韩不少意识到,这个月薪相当于丝绸厂的年薪,生物钟就是更乱一点儿也是值得的。

看了看左右,周围没有什么人,韩不少决定放飞一下自我,在ATM机前蹦了起来。他连蹦了三下,最后一下还向空中挥了挥拳头。

两千五百元的购买力决定了韩不少那一晚在ATM机前的弹跳力。因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这一年的通胀率降到了2%,而韩不少的月收入从跳槽前的两百块飞速上涨到现在的两千多,套用中央经济工作报告中的一句话说,“实现了有质量的增长”,就怪不得韩不少要像神经病一样在ATM机前跳那么高了。怀揣着刚取出来的新票子,韩不少意气风发地骑着自行车向宿舍而去,迎着风心里大声地呼喊:永别了,方便面!

席东海扫除了前进道路上笼罩在自己头顶上的一片乌云,大踏步地走向新时代。

在厦门开完经销商年会回到上海,席东海非但没有低调,反而更猛了。凭着席东海的三寸不烂之舌,六月时保险柜里的库存基本上被卖空,连那块用来撑场面售价八万八的金表也被他卖掉了。

看到最新的“光荣榜”上自己又是排第一名的奖金额,想起刚来凯蒙报到的那次大会上,钟表、眼镜这一块生意是被所有人挑剩下的,席东海就自鸣得意加百感交集。

当初没人要的钟表生意竟然被自己做成了香饽饽,变成了一棵摇钱树。然而,就在席东海高歌猛进时,天上飘来了一团乌云。

所有商品补货的采购单都需要楼层经理签字,不知是这楼层经理看席东海不顺眼,还是看席东海奖金太多红了眼,还是他和其他品类经理对了眼,楼层经理总想打压席东海,搞一搞不符时代潮流的平均主义,签席东海的补货单总是不爽快。六月底席东海的钟表柜台都快空掉了,席东海辛辛苦苦做了一份补货申请单,把型号、供货商、价格、数量等等明细开出来,又写了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送给楼层经理签字,结果又不批。

“为什么不批?”在楼层经理的办公室里,席东海非常恼火,“你去看看我还有多少存货。”

“化妆品和超市马上要进货。”楼层经理心平气和,振振有词,“暂时没有额度了,你再等等吧。”

席东海骂人的心都有,但是毫无办法。这几天席东海对楼层经理的刁难正一筹莫展,突然下来一个通知,说几天后陈总要来商场视察,席东海眼珠一转,想出来一个办法。

陈总来视察的前一天,席东海的钟表柜台好像刚刚被打过一次劫,稀稀拉拉地陈列了几十块表,于是有个营业员就来请示席东海,说:“老大,要不要把仓库里剩的库存全领出来,把柜台重新布置一下。要是陈总看见这个样子……不大好看啊。”

“库里面也没多少库存。”席东海道,“你不用担心,万事有我在。这个样子也是因为我们卖得好,陈总来了我会解释的。”

第二天,陈总果然带着一群经理来巡视了。逛到席东海的地盘,陈总非常诧异,问:“东海,柜台怎么这么空的啦?”

席东海两手一摊,做无辜状,笑道:“我卖得好,都卖掉了。”

陈总严厉道:“卖掉了你不知道补货吗?”

席东海等了一上午,就是在等这句话。他把那份被楼层经理拒签的补货申请单和情况说明拿了出来,说:“喏,陈总,你看喏,补货申请我十天前就打了,不批呀。”

陈总拿过补货申请单看了看,脸拉了下来,转身就质问跟在自己身后的楼层经理:“你为什么不批?”

“我……这个……”楼层经理满脸通红,结结巴巴,“化妆品刚进了一批货,额度比较紧张……所以,我计划晚点批的。”

“你难道不知道,这里每平米毛利是全商厦最高的吗?”陈总仍然拉着脸。

楼层经理红着脸,席东海的脸做无辜状。接下来剧情的发展,就超越了席东海的预期。

“东海,”陈总转身说,“一百六十万以内,以后你需要补货你自己签字,这个规定今天起生效。”陈总又看了一眼跟着自己那一群人,“你们都听到了吗?”

在这个规定生效前,整个楼层才两百万的补货额度。陈总不愧是被市长都表扬过的国企领导,席东海就这样利用陈总锐意改革国企的工作作风,吹散了他前进道路上的那团乌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177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