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 分类:游戏 | 字数:0

29. 最后的粮票

书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 作者:零一的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5:30

一脚大力轰门,鞋钉打磨沙土,黄尘越来越飞扬,足球向球门右上角飞去。

腾空跃起,风掠过球场,飞翔的球吹起了快乐的口哨。

天很蓝,所以激情漫过地平线,射向天空。

青春不是用来浪费,应该换成球场上的大汗淋漓。

工大足球场边,方自归站在两人中间介绍说:“这是我女朋友,卢莞尔。这是我高中同学,应辉。”

卢莞尔脸上挂着微笑,而应辉刚从球场上下来,还有些气喘吁吁。

应辉看到卢莞尔第一眼有些吃惊,了解到卢莞尔是上海女生,就更吃惊了。应辉印象里,上海女人,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上,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之内,最难驯服的。方自归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和上海女人玩火?而以她的身材和颜值,自己这位个子矮、学习差的高中同学,何德何能,敢将魔爪伸向拥有宝贵上海户口的她?

这周日,卢莞尔一个宁波亲戚来家里,送了刚捕捞上岸的东海大带鱼。而卢莞尔做为大师级吃货,以为红烧大带鱼是万万不能隔夜的,所以就在晚饭前把带鱼带给方自归。于是,卢莞尔就遇到了来工大踢球的应辉。

工大既没有同济的美食节,也没有华师的美女节,对于前来礼尚往来的应辉,方自归只好招待他一场工大特色的硬地足球。

“哎呀,”卢莞尔一声惊呼,“你受伤了!”

方自归看了眼自己小腿上的一道血印子,轻描淡写笑道:“这点儿小伤算什么?没事的。”

卢莞尔叹一口气道:“你们怎么都喜欢这么野蛮的运动?”

“诶——”应辉站出来为足球正名,“这么健康的运动,怎么能说野蛮呢?”

方自归笑道:“应辉高考前一周还踢球,在禁区里争一个头球被人顶了一下,摔下来手臂就断了。结果,断臂带来好运,应辉一举考上了同济。”

为了说明小伤不算什么,方自归的表述当然有些夸大。其实应辉绑着石膏进高考考场,把应辉老妈急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但应辉也确实运气好,骨折的是左臂,比杨过运气好。杨过断的就是右臂,如果杨过在断臂一周后参加高考,他一定会因为左手写字速度太慢,以及写字太难看,而考不上大学的。所以杨过后来只能干干粗活,练练黯然销魂掌什么的。而应辉左手绑着石膏,右手依然健笔如飞,可以在高考考场上超水平发挥。

“歪理邪说!”卢莞尔道,“好了,现在时间也晚了,你们回宿舍换换衣服,我们去吃饭吧。”

“好!”方自归笑道,“今天我们请应辉下馆子。”

应辉觉得不好意思,道:“不用搞得这么隆重,我们就在食堂吃吧。”

方自归笑道:“今天必须要庆祝一下。”

“因为什么?”应辉问。

“因为,粮票取消了。”方自归道。

这年四月一日,上海正式取消粮票。市府正是在愚人节这天发布消息,让怀疑主义者方自归一度怀疑消息的真实性。而事实是,丁丁再也不能以半两粮票为契机来讥笑上海了,因为粮票整个没有了。可是对这一标志性事件,除了老夏早对每月三十六斤的定量很不耐烦,比较喜悦外,其他同学普遍无动于衷。然而,做为经济学爱好者,方自归觉得有责任为这个标志性的变化表示一下内心和肠胃的祝福。

八十年代,中国除了人,什么都缺。九十年代,中国不缺人,也不缺粮了。

在百泰街上的回回香川菜馆点了三道菜和两瓶啤酒,三人就边吃边聊起来。

“血泪史?”卢莞尔问,“就为了全国粮票?”

应辉就继续讲了一个关于粮票的故事:“我同学他家有个亲戚,住在离我同学家很远的一个镇上。这个亲戚呢,因为经常要全国各地出差,所以可以用本市粮票换全国粮票。有一次,他妈想从亲戚那里调换一些全国粮票,打电话到亲戚单位上,亲戚在外地出差,他妈就天天打电话,终于有一天说他第二天早上回来。然后第二天,我同学他妈就买了糕点,下午出发,好不容易晚上到了亲戚家,谁知家里没人。他妈想,亲戚也许出去吃饭了,就在门口等着,等着等着下起雨来,一直等到晚上九点多亲戚还没回来。他妈没办法,只好回家。摆渡过江后,最后一辆公交车刚好开走,他妈淋着雨走了两个多小时才走到家,送亲戚的糕点都成了浆糊。他妈第二天就发高烧了。”

卢莞尔问:“他那位亲戚,怎么放别人鸽子呢?”

应辉道:“也不是放鸽子。是他亲戚的火车晚点了一天一夜,所以他妈扑了个空。”

方自归举杯道:“听完这个故事,我建议我们为取消粮票干一杯。”

三个人接着聊,又聊起新学期以来校园里的各种新闻。

“前几天碰到一件奇事。”卢莞尔道,“我不是在校外报了个英语口语班吗,没想到一上课,老师竟然是上学期我们班的英语老师。”

“这倒不奇怪。”应辉道,“现在都说造导弹不如卖茶叶蛋,人家老师兼职也很正常。知识分子,不能真的不如卖茶叶蛋吧。”

“不是这个奇,奇的是,我们这个英语老师口碑很差。”卢莞尔道,“他讲课无精打采的。没想到,在校外上课他激情澎湃啊!要不是亲眼看见,真是难以置信。”

方自归笑道:“看来这位老师,是上班的时候休息,休息的时候上班。”

卢莞尔道:“不明白他为什么要这样。”

方自归把嘴里的带鱼咽下去,道:“经济学完全可以解释。这一定是在外面兼职赚的钱比在学校里赚的多,这位老师,就进行了经济学上著名的资源优化配置。”

应辉对经济学素无研究,问:“什么意思?”

方自归道:“校外口语班是学生自己掏钱,提供这种培训的机构又多,所以这是自由竞争市场。大学里的课,你不用掏钱,但你也没别的选择,所以是垄断市场。自由竞争市场的特点是优胜劣汰,你这英语老师,如果在自由竞争市场仍然口碑很差,很快就会被淘汰。而在垄断市场,完全没有这种担心。为了在外面赚更多外快,他怎能不在外面卖力表现呢?”

卢莞尔笑道:“好了,又卖弄你的经济学了。”

应辉点头道:“有道理。”

喝完啤酒,方自归把回锅肉的菜汤往饭碗里一倒,与米饭一拌,喜滋滋吃起来。应辉则用毛血旺的汤,如法泡制。

盘中即将光光,只见莞尔玉指一夹,从钱包中取出一张五十元大钞……与十年后不同,当时这张票子绝对算大钞……很自然地递给经过桌边的老板,再自然地说了一句:“老板,买单。”

应辉惊讶得一时忘了把嚼得差不多的一口毛血旺拌饭咽下去。

按照应辉的人生观,这顿饭自然应该方自归买单。

卢莞尔上学期第一次请方自归吃饭,是在鲜奶棚请方自归吃牛排。鲜奶棚这种小资的地方,方自归自己是绝对不会来的,因为来不起。卢莞尔要来,方自归也只好来。刚开始时,方自归也觉得吃饭让女生买单这件事,非常坍台。但卢莞尔请方自归下过几次馆子以后,方自归用经济学分析了一番,也就想通了。

第一,方自归以为,自己现阶段属于虎落平阳,既然自己认真研读过《如何在四十岁之前发财》,将来总有虎啸风生的时候,那时再好好回报卢莞尔吧。

第二,方自归以为,谈恋爱讲究的是互动,卢莞尔请自己吃鲜奶棚,自己可以请卢莞尔吃大排档。双方请客的水准,务必要体现同时期中国东西部人均GDP的巨大差异。

第三,方自归以为,经济上卢莞尔比自己阔绰得多,本着福利经济学的要旨,卢莞尔通过转移支付和资源再分配,接济穷人一些,以维持社会稳定和两个不同阶级的良好关系,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味道怎么样?”方自归问。

“不错!”应辉发自肺腑地回答了一声。

吃完一碗毛血旺菜汤拌饭,应辉的情绪,渐渐从惊讶和鄙夷转变为钦佩和倾羡。

方自归羡慕应辉,学校里有可以插着蜡烛为漂亮女生弹琴的大草坪,甚至还有肉馅直径超过五公分的肉包子。而应辉此时更羡慕方自归,不用在草坪上插蜡烛,就有了漂亮女生,甚至漂亮女生还负责买单……应辉与方自归在饭店门口惺惺相惜,依依而别。

应辉骑车回了同济,方自归和卢莞尔手拉手,从东门走进了工大。

求知大道上,路灯拉长了两个人的背影。

“看,路灯下我的投影。”方自归道。

“嗯,怎么了?”卢莞尔问。

“难道你不觉得,我的投影都透着一股英气吗?”

“切!”

方自归吃饱了饭,大概“暖饱思**”这句话开始起作用,于是仗着一瓶啤酒壮胆,凑近莞尔的耳边道:“嗳,为了庆祝取消粮票,今天让我亲一下你好不好?”

“去!”莞尔甩开方自归的手,“路上都是人。”

“那我们找个人少的地方。”

“不行。”

索吻未遂,看来爱情的道路依然有很多关卡需要去通关。方自归回到宿舍,看见床上有一封信,应该是哪个室友顺便捎带的。

方自归心想,开学后还没有往家里写过一封信,大概老妈又沉不住气了。可是拿过信来一看,方自归意外地发现,信是从成都寄出的。

这是白蕙的信。

信里,白蕙丝毫没有使用“喜欢”、“欣赏”之类直白的词语,只说了些寒假见闻和开学感想。但那封信的真正意思,方自归看了三遍以后,明白了,就是白蕙对自己真正有意思。

方自归不知道白蕙看中自己哪一点了,卢莞尔看中自己,是因为汇演上的那一个相声,可自己在白蕙面前没有表演过相声,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就真不好找了。

很明显,白蕙不知道方自归已经有了女朋友。大概白蕙武断地以为,方自归才上大一,半年时间是不足以孕育伟大爱情的,方自归应该留着爱情的空白,正等着她去填补。可是,白蕙还是对男生占压倒性优势的工大不了解,这可跟她的财大完全不一样。其实工大的伟大爱情,极少会留到大二,几乎全在大一就会发生掉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60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