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646章 驾临承天门!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第647章驾临承天门

“微臣拜见陛下,陛下圣安”文網

大善殿的偏殿里面,朱允熥正在伏案处理朝廷政务,燕王朱棣行礼道。

“四叔不必多礼,快快请起”

说着朱允熥就赶紧起身,走上前去将他扶了起来,“本以为四叔会晚一些时候才能到的,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朱棣行礼道:“微臣接到陛下的书信就立即动身起行,不敢有所耽误。”

又道:“不知父皇的身体状况如何了可有什么大碍没有”

朱允熥便领着朱棣来到朱元璋的卧榻之前,见朱元璋正闭着眼睛睡着了,便示意朱棣不要作声。

兴许是感受到有人来了,朱元璋缓缓睁开眼睛,在他的眼神当中写满了疲惫。

不过在看到朱棣的那一刻,一丝喜悦,一闪而过

“皇爷爷”朱允熥来到床榻之前小心的询问道。

“扶咱坐起来”朱元璋开口道。

朱允熥害怕他体力不支,便小心的说道,“皇爷爷你还是躺着吧,四叔来看您了。”

朱元璋挣扎着想要坐起来,朱允熥拗不过他,赶紧上去搀扶,在他身后放了柔软的垫子。

“你怎么来了”看着朱棣,朱元璋皱着眉头道。

朱允熥立即解释道,“皇爷爷,是孙儿给四叔发了信函,请四叔前来的,皇爷爷身体有恙,有四叔在,多一个人,也能更妥善的照料。”

“坐吧”朱元璋道。

“是,多谢父皇”

见他们二人说话,朱允熥便悄悄的离开,又去偏殿处理政务。

自从朱元璋患病之后,朱允熥不仅夜里睡在大善殿,并且也将朝政搬到了这里处理。

就是想着万一遇到什么紧急情况,自己可以立即在场,不至于有所延误。

“陛下,老四去见老爷子了”晋王朱棡问道。

“嗯,他们正在说话。”

晋王朱棡说道:“陛下,微臣来到京城你有这么长时间了,心里怀念太原的王府,也想念我那几个不孝子,求陛下恩准,让我回去吧。”

“三叔怎么又说这话。”

朱允熥道:“就算三叔想回去,可皇爷爷身体有恙,正是需要有人照料的时候,伱走了那怎么能行”

踌躇了一下,朱棡到道:“陛下,按照朝廷规制,我和老四是不能同时在京城的”

朱允熥摇头笑道,“朝廷的规矩是一方面,可也不能因此就隔断了亲情啊,再说你现在走了就能放心暂且再等等吧,等皇爷爷彻底康复了之后再说。”

朱棡也十分关心朱元璋的身体,这个时候离开确实不符合孝顺之道。

而且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他也不再坚持。

朱元璋毕竟年龄大了,所以身上染一点疾病就很难痊愈。

一场风寒绵延日久也是正常。

晋王朱棡和燕王朱棣住在自己的王府之中,只等白天的时候,才进入皇宫侍奉朱元璋。

在几人周全柔细的照顾之下,一连过了二十余日,朱元璋的身体这才康复,体力也得到了一些恢复。

于是朱允熥便吩咐人再大善殿里面准备了家宴,因为朱元璋大病初愈,所以有些东西还需要忌口,不能乱吃。

于是朱允熥就让而聂准备了几样清淡爽口的小菜,几人吃的也其乐融融。

这日王忠前来禀报说是五军都督府的将领们求见。

朱允熥便让他们前去武英殿等候。

接着便邀请晋王朱棡,还有燕王朱棣一同前往。

“臣等拜见陛下,陛下圣安”

武英殿里,来的武将有宋国公,冯胜颖,国公傅友德,开国公常升,还有大将军蓝玉以及魏国公徐辉祖。

当然也少不了曹国公李景隆。

侯爵包括了景川侯曹震、定远侯王弼等人,还有神机营的几位主将盛庸驸马梅殷。

一看这架势,朱允熥便明白了他们所为何事

“诸位爱卿平身”

“多谢陛下”

大将军蓝玉作为他们当中职位最高的,率先出列行礼道:“陛下,臣等恭请陛下下旨,出兵倭奴国,助其平叛”

“你们今日前来就是为了这件事吗”朱允熥坐到椅子上,“据朕所知,有些人说大明应该休养生息,与民更始,不宜擅动刀兵,你们这些人可不太合群啊”

老将冯胜道:“陛下,别听那些迂腐书生的龌龊话,他们能有什么利国利民的主意不过是妖言惑众,借此想要扬名罢了。”

定远侯王弼急不可耐的说道,“陛下,那个方孝孺实在可恶,仗着有一张利嘴,把登台的人一个个都给辩驳败了,

要我说直接把他下进大狱里面,就算不杀了他,也得好好折磨一番看他是他的嘴硬还是天牢里面的刑具硬。”

景川侯曹震也道:“就是,这样的人根本不用跟他客气,陛下敬重读书人我们都明白,可他实在太过分了,这哪里是为人臣子之道”

其他几人也纷纷出言,一方面是痛骂方孝孺等人,另外就是请求出兵。

站在一旁的燕王朱棣看到这些武将一个个摩拳擦掌,显然对于出兵一事非常渴望

在他心中也微微惊诧,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自己的这位侄儿就已经掌控了大明的军队。

根据这些天朱棣的观察,文臣那边虽说也有不少人反对出兵,可也有支持出兵的,另外一些人则是不置可否

文臣武将,尽在掌握

不可小视啊

朱允熥扫了朱棣一眼,心里不由得有些高兴。

要知道之前自己寻问他大明是否应该出兵的时候,朱棣回答了一句模棱两可的话“大明出兵与否,在乎民义,只要民义支持,那么就可出兵。”

朱允熥哪里听不懂,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反对自己出兵

因为从目前来看,能说会道的方孝孺确实占据了上风。

起码在高台辩论上是如此

之前因为朱元璋染病,所以朱允熥并未过多搭理方孝孺,任由他在那里宣扬不出兵的理由,任由他蛊惑人心,

可是现在自己腾出了手,该算一算账

于是说道:“诸位爱卿,关于是否出兵一事还有待商榷,毕竟我大明要顺从民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还希望诸位铭记于心。”

一听这话,,几位武将顿时为难了起来。

难道陛下准备放弃出兵了

这可如何是好

于是开国公常升急切的说道:“陛下,方孝孺以解愚顽之人,陛下不要受

还没有等他说完,朱允熥就伸手止住他的话,吩咐道:“三日后,朕会去承天门,亲自观看这场高台辩论,到时候你们也去”

“是,微臣遵命。”

另外一边方孝儒也,很快得到了皇帝要驾临奉天门的消息。

于是,双拳紧握对解缙说道,之前都是小打小闹,这一回才是动真格的,咱们必须要做好准备,以竞全功”

解缙也激动了起来,脸上泛起了潮红,“这回皇帝亲自到场,那么辩论的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大明的国策,如果咱们能够获胜,那么皇帝也无可奈何”

方孝孺点点头,他当然知道皇帝到场,必然要给出一些决定,昭告天下

如果自己当着皇帝的面辩驳倒了众人,那皇帝也不敢一意孤行

否则就是孤家寡人

是独夫

于是拉着解缙,二人便商议了起来。

三日后在承天门外,五城兵马司派来了许多小吏,还有锦衣卫,已确保不会出现乱子。

这场高台辩论是不避讳百姓的,因此百姓们听说皇帝将要亲自驾临,所以便早早的到来,站立在承天门下,想要占一个好位置。

虽然高台辩论才是焦点,但皇帝可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因此百姓果断的选择了瞻仰皇帝仪容

有些百姓为了抢一个好位置,甚至提前一天就来到那里不走了

随着日头上升,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承天门外,从城楼上望去黑压压的一片,数目之多,数都数不过来。

方孝孺解缙,还有他们的门生故人,此时站立在高台的一侧,一个个鼓足了勇气

如果能让皇帝低头,那是何等大的成就

扬名立万,就在今日

“咚咚咚,咚咚咚”

一通鼓声响起,此时承天门外的众人都向城楼上望去

此时皇帝仪仗缓缓到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位百姓平身”朱允熥站在城楼上朗声道。

“多谢陛下”

百姓们这才站起身来,有胆子大的悄悄抬头观看,想要把皇帝的模样瞧个清楚。

太监搬来椅子,朱允熥便在城楼上坐了下来,朝着高台的方向看了一眼,便不再理会。

站在人群当中的解缙,不由得身体一颤

一股凉意从脚底直冲脑袋,身上的汗毛几乎都要竖了起来

方孝孺深吸一口气,并没有发现他的异样,而是道:“解先生,成败就在今日,必须庄重对待在下恳请解先生一同登台”

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一人终究是智短,方孝孺知道解缙的才学,因此便邀他一同登台。

“敢不从命”

解缙悄悄甩了甩头,将自己脑海当中的那一份震颤丢到一边,鼓足勇气道。

“有解先生同往,必然如虎添翼解先生请”

“方先生请”

于是方孝孺便抓了解缙的手,二人联袂登台,一步步朝着高台攀登而上。

站在高台上,望着周围成千上万的百姓,方孝孺一时之间豪气丛生

自己这么做虽然会让皇帝厌恶,可是他相信这是有益于朝廷的,有益于天下黎民百姓的

朝着承天门上看了一眼,方孝孺朗声说道:“诸位百姓,天有四时,人有四季,必须顺应天道,才符合天纲伦常”

解缙洋洋洒洒一番话下来,还是在陈述大明不可出兵的缘故,以及如果这次出兵将会带来什么样的灾祸。

引经据典,将圣人的话引用的十分成熟。

毕竟这才是一位大儒的真正水平

“你胡说简直胡说八道”

方孝孺的话还没有说完,只是略微停顿了一下,便有一个声音高声道。

“台下何人,可敢上台辩论”

方孝孺已经做好了有人反对的准备。

此时站在台下的倭奴国使臣龟山,当真时泪流满面,哭得梨花带雨,眼泪如同泄了洪一般,

“噔噔噔”

走到台上,龟山还在抹着眼泪,对下面的百姓一边哭泣一边说道:“诸位上国百姓,在下乃是倭奴国使臣”

一听是倭奴国使臣,立刻就把众人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毕竟刚才方孝孺实在太过老生常谈,让人有些昏昏欲睡

龟山哭着说道:“各位上国百姓,倭奴国本是大明的藩属小国,一直恭恭敬敬侍奉大明,却不料小国之中出现了逆臣贼子,发生了叛乱”

龟山就把北朝和足利义满还有南朝的渊源简单的诉说了一遍,当然了,他肯定说南朝才是正统

“那些乱臣贼子在倭奴国内大肆屠杀百姓,不知道有多少人因此丧命,白骨累累,难以数算,甚至就连婴儿产妇也遭受毒手”

“这样的叛逆哪里还有一点人性哪里还有一天做人的良知我们南朝百姓为了活命,不得已奋起抵抗,可是因为北朝势力太过庞大,我们南朝多次征战都没有任何效果”

“如今南朝已经有了倾覆灭国的危险,在下才奉命出使大明,请求大明宗主为我们做主啊呜呜呜”

话还没有说完,人就泣不成声,伤心欲绝的痛哭了起来。

之前倭奴国的情形,百姓们也仅仅是从大明周报上获知,虽然那上面写的很清楚,但毕竟是冷冰冰的文字,

现在倭奴国使臣当场诉说,描绘本国百姓的惨状,一时之间让许多人生出了恻隐之情

尤其是龟山那哭得不成样子的模样,更是感染力极强

龟山一边用自己的衣袖擦着眼泪鼻涕,悄悄往人群中看了一眼,

站在人群当中的铁铉悄悄点头,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神情

看着台上表演的极其投入的龟山,心里不由的竖起了大拇指这家伙演的还真是逼真

龟山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上,朝着台下的百姓跪拜叩头道:“在下恳求大明,救一救下国百姓吧,恳求大明,救一救下国百姓吧”

本章完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3148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