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93章 日本来使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殿下,这是过年准备下的赏赐清单,请殿下过目。”

在东宫的一座偏殿里面,堆满了各式各样的东西,这些都是为着皇太孙殿下在过年的时候赏赐用的。

东西种类繁多,有上好的针织锦绣,也有山参鹿茸,还有上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也种珍贵的果脯蜜饯。

如果是别的皇子皇孙,肯定不会大肆赏赐,就算是赏赐下去,人家也不敢要啊。

一个结交亲王的罪名扣下来,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可朱允熥作为储君就没有这个顾忌了,过年的时候给大臣们一些东西,也是应有之举。

这些东西虽然不错,但是对于财大气粗的储君来说也算不了什么。

况且今年凭着黄金玉液,朱允熥着实赚了一大笔钱。

接过素心递上来的折子,看了看说道:“这是照着往年的成例吗

素心回答说道:“回禀殿下,奴婢想着殿下今年被册立太孙,就在往年的成绩上多加了三成,以示殿下的后恩,不知道是否妥当。”

朱允熥点头说道:“就按你说的来吧,东宫的宫女太监呢”

“回殿下的话,东宫的赏赐是照着往年。”

朱允熥把折子递给素心,说道:“该花就得花,不用给我省钱,你们也都辛苦一年了,也得犒劳犒劳,多拿点钱回去补贴家用也是好的,这样吧,反正宫里面的人也不多,就翻上一倍吧,让大家过个好年。”

“是,多谢殿下恩典”素心面带笑容谢恩说道。

朱允熥之所以敢如此赏赐,就是因为在东宫的宫女和太监并不多。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的时候,或许他对宦官的感官不佳,当时只在帝都南京的皇宫之中,设置了不到百人的宦官队伍。

在明史宦官一中便有这样的记载:“明太祖既定江左,鉴前代之失,置宦者不及百人。”

后来随着平定天下,皇宫里面嫔妃和皇子公主逐渐多了起来,太监宫女的队伍也随之增加。

不过朱元璋实在太抠门了,对待官员们的俸禄就不高,更别说那些底层的太监了。

而且现在的朱元璋虽然也任用太监,对他们比较信任,

但还远不如他的后世子孙那样,设立东厂西厂,让太监成为“内相”到地步。

况且东宫自从太子朱标死后,再加上吕氏被赐死,朱允炆出家为僧,吕氏别的儿女移到他处,由嫔妃帮忙照看抚养。

所以东宫“工作量”没有那么大,再加上天花的影响,太监宫女也减少了一些。

朱允熥又对侍立在一旁的王忠说道:“我舅舅家和大将军家,还有其他亲戚的家中,都要派人送到府上,都是亲戚,不要失了礼数。”

身为储君,既要顾到君臣之义,又要有亲戚中间的亲近,稍微区别对待一点儿,别人也不会说什么。

“是,奴婢遵命,请殿下放心。”

王忠又询问说道:“殿下,那各位藩王呢”

“秦王、晋王和燕王府的你亲自送过去,剩下的让别人去做就是了。”

如果按照普通百姓家来说,朱允熥就等于和他的诸位叔叔分家过了。

以前朱标活着的时候,这些事情都是他出面张罗的,可是现在他已经不在了,那么在这个家里面,自己就必须担负起家主的责任

“殿下,她的家里是否也要送一份”素心在一旁试着询问说道。

朱允熥当然明白她所说的是赵明珠,便说道:“和我舅舅家一样,也备一份厚礼。”

话刚说完,就听见王忠禀报说道:“殿下,江都郡主来了。”

朱允熥转身望去,就看到江都郡主已经走到了门口,便笑着说道:“姐姐,你看这些东西如何,过年赏赐下去怎么样。”

江都郡主迈步进来,看了看屋子里面的东西说道:“我哪懂这个,你看着合适就行刚才李福过去说除夕晚上供里面要举行家宴,让我也烧两道菜,这是怎么回事”

“姐姐你来了正好,坐。”

朱允熥请自己的姐姐落座,这才说道:“姐姐,就是举行一次家宴而已,让皇爷爷尝尝你的手艺,仅此而已啊,莫非姐姐厨艺不佳,害怕丢人现眼”

“胡扯,我的厨艺好着呢”

朱依微说道:“我问的不是这个,按照惯例举行家宴会有尚膳监的太监告知,或者是皇爷身边的人传话,怎么这次是李福啊”

“你跟我说实话,这件事皇爷爷到底知不知道是不是你又擅自做主”

朱允熥拿起桌子上的茶杯,一边倒茶一边说道:“姐姐,我这也是想给皇爷爷一个惊喜啊,不用大惊小怪,到时候家里面的女眷一同上阵,烧出来一道道可口的饭菜,那才叫热闹温馨呢”

“你呀,就是不让人省心”

朱依微摇摇头说道:“不管怎么说,这件事都该和皇爷商议过后再决定,皇爷爷要是怪罪下来那怎么办”

朱允熥将一杯茶放到她面前说:“要是让皇爷爷提前知道了,那还有什么惊喜”

“可你要知道,自从奶奶过世之后,皇爷爷就没有再举行这么大的家宴了,你就不怕皇爷爷不高兴”

“姐姐放心,弟弟一定会让皇爷高兴的各位叔叔齐聚京城,这样的机会实在难得,下次指不定是什么时候呢。”

“况且皇爷爷年纪也大了,最喜欢看到儿孙满堂、承欢膝下。一家人在一起吃顿团圆饭而已,你就不要多想了。”

朱依微也知道这不算什么大事,也就不再深究,“这次就算了,以后可不能再自作主张了”

“好好好,听姐姐的”

“呃那你说我做什么菜好”

此时的朱依微有点不好意思,毕竟刚才还责备过弟弟,现在就让他出谋划策。

朱允熥笑道:“姐姐刚才不还是自信满满吗还用得着问我”

朱依微瞪了他一眼说道:“还不是你挑的好事要不然用得着我焦头烂额吗那么多婶婶和姑姑,我可不得想想做什么菜嘛”

唉,有人的地方就有相争啊。

有的人挣的是名利,有的人挣的是脸面。

要知道因为人多,所以菜品就会非常多,在这些琳琅满目的菜肴之中,想要不被人比下去,而且还能名列前茅,

确实需要仔细斟酌考量一番,想一想究竟要做什么菜。

就想一桌子满汉全席,一百多道菜,谁能分出来优劣

而且要想不被比下去,还能让人眼前一亮,那可是需要花费不少功夫仔细研究的

“姐姐放心,无论你做什么都好吃大家肯定会喜欢的。”

“我这是没办法了,实在想不出来,这才找你问问的,你可别敷衍哈。”

“不敢不敢弟弟怎么敢敷衍姐姐呢。”

“那你给我出个主意”

“再见,你这是赖上我了呀”

“谁让你挑起的事儿,那你就负责做军师出谋划策”

朱允熥笑着说道:“好好好,姐姐你想啊,除夕夜里各位婶婶和姑姑们肯定会争着表现,使尽浑身解数也要做出自己的拿手绝活,

皇爷爷在宫里面,什么山珍海味吃不到夜宴里面那么多道菜,一道菜吃一口人都吃不下,更不要说那些油腻的荤腥了。”

朱依微疑惑的问道:“那你的意思是”

朱允熥说道:“要我说姐姐就用山楂等物,做一些解腻开胃的东西,那皇爷爷肯定喜欢”

在明代以前的外交中,虽然有鸿胪寺这个专门的机构,可是并没有把外宾全部集中在一起居住的会馆。

也是到了明朝时期,才在南京修建了同文馆。

据洪武京城图志所载南京楼馆图,在皇城之西有“会同馆”,其西邻为“乌蛮驿”。

大明会典驿传规定,“自京师达于四方设有驿传,在京曰会同馆,在外曰水马驿并递送所。”

明代继承了以前朝代的相关制度规定,在京城设置招待外国使臣的馆舍。

在明会典中记载:明朝初年会同馆设置在南京,后来又在北京设置了会同馆。

但是因为洪武时南京为京城,应该仅仅设有会同馆,而没有乌蛮驿。

根据明史记载:明朝时期,会同馆在当时主要作为邮传机构,主要负责招待朝贡的使者,并且负责使节入京后的一切衣、食、住、行等一切活动。

此时,三十个身穿日本国服侍的人出了会同馆的大门,拒绝了仆人的马车,昂首挺胸走在街市上。

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说说笑笑,对所看到的一切品头论足,张扬肆意,没有丝毫的谦虚谨慎。

凡是挡在他们前面的人,都会一把推开,根本不会顾忌对方是否跌倒,是否受伤。

“这个是什么”

一人拿起摊贩的摆放的糕点,见黄、白、红三色分明,煞是好看。

左看右看之后,用蹩脚的汉话询问说道,“能吃吗”

摊贩赶紧说道,“能吃能吃,这叫驴打滚儿,是北方的小吃,用大黄米面,黄豆面,澄沙,白糖,香油,桂花做的”

还没有等摊贩说完,几个日本人便一拥而上,随手拿起来就往嘴里放

摊贩知道他们是外藩,也没和他们计较。

“不好吃,不好吃”

“难吃,太难吃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28778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