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267章 秦王进京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胡濙这个人是建文二年的进士,肯定是见过朱允炆的。

他从永乐五年起便受朱棣之命,连续十七年在外暗访朱允炆的踪迹,在这期间他的母亲去世,朱棣都不允许他回家为母亲受伤,而是给他加官,并且下了严令,让他继续明察暗访。

可见朱棣想知道朱允炆下落的的心情是何等迫切。

所以在那十多年里面,胡濙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找到建文帝的下落,只有探得建文帝的下落,他才能回来复命。

上面所记载的永乐二十一年,胡濙那次急回宣府谒见朱棣的记载,正是与他寻访朱允炆的下落有关。

当时朱棣正在宣府带领兵马亲自征讨北蒙,那天夜里他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宣府,当时朱棣已经安睡了。

可以听到胡濙赶来的消息之后,还是迫不及待的起来召见他,两个人一直谈到四鼓时分,也就是现在大概凌晨两点。

结合胡濙的任务,还有朱棣在亲自征讨蒙古时候的重要契机,什么样的事情能值得他们谈论五六个小时

如果建文帝当时真是死了,那么他只要禀报朱允炆死亡的时间地点,中间接触了什么人。

甚至把朱允炆的尸体挖出来,把接触过他的人抓来审问,形成口供就行了,人证物证俱在,根本就不用谈论那么长时间。

所以最大的可能就是建文帝没死。

胡濙也找到了朱允炆,甚至有可能亲自面见了他。

或许建文帝说了一些感慨的话,想要通过胡濙告诉朱棣,自己现在没有势力,而且早已对帝位死心,不会捣乱,不会成为绊脚石,让朱棣放心。

要知道这样大的事情胡濙是做不了主的,于是他急急忙忙的回到宣府,把这些情况告诉了朱棣。

至于朱棣是念在兄弟之情,看在朱元璋的面子上饶了朱允炆一死,还是派人秘密地把他处决,那就不得而知了。

叹了一口气,朱允炆说道:“红尘俗事与我无益处,我现在只想出家为生,不想被俗事牵连”

又看着朱允熥说道:“皇爷爷立你做皇太孙是对的,我也相信你肯定是一位好皇帝。”

朱允熥看到他身披袈裟,不由得心生怜悯,有些哀伤的说道:“兄长,你是大明皇孙,如果你出家了皇爷爷得多伤心呀,你可千万不能想不开啊”

朱允炆欣慰的说道:“允熥,不必再劝了,我心已决。”

朱允熥急忙说道:“兄长,即便是你想参悟佛法,只需带发修行就可以了,何必剃度出家呢。”

朱允炆回答收到:“剃去了三千烦恼丝,戒掉了功名利禄、嗔痴欲望,方能得道,现在我已经出家为僧,我也会为你祈福的,也使你能早结善缘”

朱允熥赶紧又说道:“已经出家也无妨,兄长现在还可以还俗,如果过段时间兄长想要出家也不迟嘛”

朱允熥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劝他冷静一下,不要一股子脑热就出家了。

再说了,他无论出家不出家都对自己都没有威胁,自己劝他也能彰显出来对兄长的关心。

瞧瞧,咱多爱护兄长

并且朱允熥这么说,也没丝毫没有不尊重佛门的意思。

因为佛教经典中,明确记载女众一生只能出家一次,而男众能出家七次。

也就是说只要是男的,你出家之后如果后悔了,想要贪图美色,甚至结婚生子都行,只需要还俗就可以过正常人的生活。

之后如果还想当和尚,只需要再次剃度出家就行了。

能够来来回回的七次

可是女的就不行了,就一回,不能回头。

朱允炆说道:“你的心意我明白,就是我现在一心向佛,多谢好意了”

朱允炆又对朱元璋行礼说道:“皇爷爷,孙儿告退。”

“唉”

朱元璋叹息了一声说道:“既然你执意如此那就去报恩寺吧,想开点儿”

“多谢皇爷爷成全,孙儿告退。”朱允炆再次躬身行礼,便退出殿外。

朱元璋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感慨的说道:“也不知道他是真心向佛,还是心灰意冷啊

朱允熥宽慰说道:“皇爷爷也不必太过担心,或许过段时间兄长就想开了。”

“但愿吧”

“你再说一遍到底有没有让我回京的诏书”

在西安秦王府中,秦王朱樉揪住属官的衣服愤怒的说道:“为什么别的兄弟都有诏书,为什么他们都能进京,偏偏我就不行你们是不是把诏书藏起来了”

王府的属官吓得赶紧说道:“请殿下息怒微臣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私藏诏书啊,这可是灭九族的罪过属下确实没有接到诏书,请殿下明察”

亲王朱樉依旧愤怒说道:“为何别人都有诏书,都能回京,为什么我就没有这到底怎么回事”

“各处的驿站呢,是不是路上耽搁了是不是传递不及时”

属官苦涩的回答说道:“殿下,属下都已经派人打探过了,各处驿站都有安排了人,可是都没有发现从京城来的诏书,”

“不对”

朱樉生气的说道:“一定是驿站的信使懈怠敢私藏诏书让我查出来是谁干的所以扒了他的皮不可立即准备快马,我要回京”

属官一听顿时吓了一跳,赶紧拦阻说道:“殿下,无诏进京可是大罪,若是被陛下知道了还请殿下三思啊”

“砰”

朱樉一脚踹在他的身上,厉声说道:“放屁本王怎么是无诏分明就是信使把诏书给弄丢了父皇下令让所有藩王进京,难道我就不是藩王吗儿子去给父亲祝寿庆贺天经地义”

“殿下”

“我意已决,不必多说你赶紧下去准备若是耽搁了小心一顿板子”朱樉打断了属官的话,根本不允许他多说。

紧接着秦王朱樉就带着一对队人马出了西安封地,目的地正是京城

其实朱樉明白,朱元璋真的没有给他诏书

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他回去

可是自己却不能明说啊

在父亲的心中,肯定是把大哥到死亡算在了自己头上,肯定对自己有所牵怒。

在朱元璋心中肯定没有原谅自己,否则就不会把自己晾在一边了。

可现在他必须要回京,因为只有回到京城才能有机会消除父亲对自己的不满,自己才能获得他的原谅。

否则这辈子可能都无法得到父亲原谅了。

因为朱元璋毕竟年事已高,在这个时代随时都有可能薨逝,所以朱樉等不起啊。

况且父皇诏所有的藩王进京,自己还可以浑水摸鱼,推脱没有接到诏书是下人的责任,毕竟此事重大,他也是众多兄弟中的一员,进京合情合理。

而且父亲下次单独诏见藩王的话,那么自己就没机会了。

况且天下臣民都看着,父亲也会给自己留点儿脸吧

并且做父亲的不原谅儿子,传出去对皇族的名声也不好啊。

所以朱樉明白,这可能就是自己唯一的一次机会能够回到京城,能够面见父皇

所以他必须抓住

朱樉也清楚无诏进京的罪过,可是他不得不如此

哪怕是担着受到责罚的风险,他不得不赌这一把

朱元璋的午饭是在郭宁妃那里用的。

自从马皇后和李淑妃相继去世之后,朱元璋孤单的感觉越过越加深。

作为一个皇帝,纵然可以享受年轻美色,可是作为一个老人家还是喜欢看到旧人的模样

郭宁妃的年龄也很大了,早已年老色衰,不能凭着美貌取得帝王的欢心。

可是年龄大了,与皇帝的感情和牵绊,却是那些刚刚入宫的才人淑女不能比的。

又因为郭宁妃总管后宫,朱元璋对她不但有感情,也很尊重,所以时常都会到她的宫中用饭,以示恩宠。

只有来到郭宁妃这里,朱元璋才能够感觉到轻松自在。

因为在其他妃子、贵人的房中,她们只会想着怎么得到恩宠,怎么讨好自己。

每次她们都会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精心雕琢,聚在一起的时候也会有意无意的彼此争艳,不甘人后。

朱元璋明白,作为自己的女人这是少不了的,可是有时候他也想像平常夫妻那样,过平平淡淡的生活。

没有争奇斗艳,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刻意逢迎,如同老夫老妻那样互诉衷肠,又何尝不是一件幸福的事呢。

所以每当朱元璋觉得疲惫的时候,就会来到郭宁妃这里说说话,坐上一坐。

“陛下,您多吃一点,国事繁忙,要有体力才好处理。”

郭宁妃给朱元璋夹菜,非常温馨的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想起来朱允炆,轻声叹息说道:“可怜允炆那孩子怎么就想不开呢,他是咱老朱家的孩子,和吕家有什么关系”

郭宁妃知道因为朱允炆剃度出家的事情,让朱元璋对吕家非常不满,埋怨朱允炆是因为他们才这样的。

可现在吕家已经被连根铲除了,想要泄愤也不能够了。

所以郭宁妃安慰着说道:“陛下不必太过担心,年轻人嘛,一时想不开也是正常的,或许过段时间就好了,再说允炆是个懂事的孩子,不会一直这样的”

朱元璋眉头微皱,不满的说道:“吕家这是咎由自取,他们自己作恶自己承受,可没想到把允炆也给连累了咱恨不得打他们拉出来再杀一遍”

郭宁妃温情的说道:“吕家作恶已经受了惩罚,陛下您快吃饭吧,一会儿菜就凉了。”说着又给朱元璋加了一片鱼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70793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