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 分类:历史 | 字数:0

第480章 安排

书名:我要做太孙 作者:我要做皇帝 字数:0 更新时间:01-09 04:31

听到秦王朱樉薨逝的消息,朱元璋的脸上泛起了几许哀愁,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过度伤痛。

作为一个父亲,他已经经历过几个儿子的离世,因此多少也能看得开了,虽然伤心,却不过度。

过了一会儿才问道:“是怎么死的”

朱允熥回答说道:“在平定西番叛乱之后,回程露营的时候寒气入体,受了风邪,后来突然加重,因此薨逝的”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真正的原因,除了徒然惹得朱元璋痛心之外,根本于事无补。

朱元璋点了点头,他或许知道这不是自己儿子死亡的原因,可人已经死了,储君又有意遮盖,他又何必纠缠呢。

“你就安排善后事宜吧,派人前去处理即可。”

“是,皇爷爷,孙儿遵命”

朱元璋没有在说什么,起身朝着菜地而去,似乎那里有拔不完的草,锄不完的地

看着朱元璋那落寞的身影,在那宽阔的脊背上,朱允熥突然发现似乎有些老态龙钟,原本挺拔的腰身也不再笔直了

“殿下”

回到文华殿,朱允熥坐在椅子上,面对几位心腹大臣的劝阻自己不要前往西安,朱允熥这次并没有坚持。

齐泰隐晦的说如果皇太孙亲自前往的话,到时候将会非常为难。

朱允熥明白他的意思,自己的二叔在西安府做那么些坏事,虽然这两年收敛许多,可之前的那些恶行却是個事实。

自己作为储君而去,遇到百姓喊冤该当如何处置

如果秉公处置,势必要追究秦王的责任,可他人已经死了,再说自己作为一个晚辈,难道还能审判责罚死去的长辈难道还能将他鞭尸不成

可如果不这样做,别人又会觉得自己偏袒亲族,这对自己的威望不利

而如果派其他人去,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他们可以对百姓作出补偿,可以捉拿处置秦王府的旧人归案,总之比自己去要方便的多。

因此朱允熥道:“既然如此,那孤王就只能遥祭了,唉没有自己终究没有自己亲自前去,显得赤诚啊”

众人宽慰一番,朱允熥收起了脸上的悲伤,问道:“关于谥号,你们可有商议”

众人彼此看了看,都静静的没有说话。

因为谥号这件事是指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死之后,后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评价的文字,始于西周。

评价一个人物的是非功过,往往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叙述清楚,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选择用谥号来进行概括。

总的来说,古代历史上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

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用来高度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按照秦王的所作所为来看,应该是一个恶谥,最起码也会是一个下谥,即批评类的谥号。

例如朱元璋的儿子朱檀,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就残害百姓,因服金石药过度而薨,年二十岁,朱元璋以其荒诞不经,就给了一个“荒”的谥号,历史上称为鲁荒王。

朱允熥眉头一皱,不悦的问道:“秦王谥号乃是一件大事,你们这么久就没有商议个所以然吗任亨泰,你是礼部的,你来说”

任亨泰心里发苦,谥号是对一个人盖棺定论的,是要在历史上留名的,鲁王那时候是朱元璋做主给了他一个恶谥,

现在礼部来定亲王的谥号,多少有些架在火上烤的意思。

“殿下,臣等以为当从炀、厉、荒、幽、灵等中选择”

见朱允熥皱着眉头,只好继续说道:“炀,乃是好内远礼曰炀,暴慢无礼、杀戮无辜曰厉,荒乃是“好乐怠政、外内从乱。壅遏不通曰“幽”,乱而不损曰“灵”。”

朱允熥不满的说道:“这些都是下谥、恶谥,难道就不能取一个美谥吗”

不等众人反驳,朱允熥又立即说道:“秦王驻守关中多年,一直为大明抵御西番,攻打蒙古,屡次为大明出战,均大获全胜,大涨朝廷威仪

有了秦王,关中地区才可以太平无事,尔等才可以在京城高枕无忧,这些难道不是秦王的功劳吗尔等就如此视而不见吗”

齐泰道:“殿下,秦王的功劳朝廷都看在眼里,可谥号并非只念及功劳,所做所行,各方各面,都要顾及周全,

如此订出来谥号才能够服众,才能够让西安府,乃至整个关中地区的百姓信服。”

杨靖也说道:“是啊殿下,朝廷所给出的谥号,如果不能正确评价其人的一生,那对朝廷的威严来说也是一个打击,纵然是美誉,也难以服众啊”

朱允熥说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纵然秦王之前有一些过失,可这两年他也悔改了,做了不少善待百姓的好事,这些总不能忽略吧

纵然得不到一个美谥,可一个平谥还是可以的。”

平谥,多为同情类的谥号,如:“愍”表示“在国遭忧”,“在国逢难”;“怀”表示“慈仁短折”。

可即便是平谥,几位心腹也不同意,争执一番以后,朱允熥明显有些不满了,“那好,就按你们所说的谥号为幽就是了”

“壅遏不通曰幽。”的意思是:独断专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难以沟通。其中,“壅”意为堵塞,“遏”为阻止。

这个谥号虽然也不好,可代表的意义明显要比其他的下谥更好一点。

在历史上亲王的谥号是“愍”。

按照谥法曰:在国逢难曰愍逢兵寇之事;使民折伤曰愍苛政贼害;在国连忧曰愍仍多大丧;祸乱方作曰愍。

朱允熥并不在意秦王是不是能得到一个好的谥号,可自己身为晚辈,总是要站在亲情的角度为长辈“争取”一下的,以表达自己亲亲相隐之情。

朱允熥又吩咐道:“杨靖,齐泰、铁铉,你们三人前往西安,为秦王治丧;任亨泰,你们礼部即刻抽调人手写出祭文,不可耽搁”

“是臣等遵命”几人赶紧行礼领命。

齐泰踌躇了一下,问道:“殿下,不知秦王府中之人,该当如何处置”

朱允熥眼睛扫过众人,说道:“秦王为国争战,却不料身染疾病而死,此乃秦王府属官之过失,应该予以严查你们到了西安之后,立即着手此事一经查处,绝不姑息”

处置王府属官,一来是给秦王的死音定在疾病上,他们照管不力,当然应该予以严惩。

二来也是为了给关中百姓一个交代

纵然秦王做了许多恶事,可那些王府属官就没有责任吗

底下的人就没有仗着秦王的权势为非作歹吗

如果说秦王是主谋,那他们就是帮凶

即便不是所有人都参与了恶事,也肯定有人趁机祸害百姓

朱允熥并没有让他们把秦王府的所有属官全都处置,而是查明之后,这里面的意思就已经很明白了,真正忠义之士是不会受到牵连的

刑部尚书杨靖斟酌着说道:“殿下,秦王府除了属官之外,还有其他人,该当如何安置,还请殿下明示。”

朱允熥知道他所说的是谁,便说道:“令秦王长子朱尚炳继承秦王之位,令他好好侍奉母亲,爱护百姓,勤于政务,善良用事,不可懈怠”

“是,臣等遵命”

听到这话,几人心里也有了着落,作为朝臣,最难处置的就是王妃等内眷。

秦王朱樉的正妃是元朝河南王扩廓帖木儿,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保保的妹妹,名字叫观音奴,朱樉薨了以后,王氏亦殉葬,谥愍烈。

洪武四年九月初七日,朱元璋为了招降王保保,把观音奴许配给自己的次子秦王朱樉。

当时观音奴的外祖父阿鲁温刚死不久,但朱元璋接受礼部尚书陶凯的建议,坚持让秦王成亲,在册文称观音奴属于“名家贤女”,要求她“谨遵妇道,以助我邦家”。

观音奴与秦王夫妻不睦,未有子女,秦王“听信偏妃邓氏,就是卫国公邓愈的女儿,将正妃王氏处于别所,“每日以敝器送饭与食。饮食等物,时新果木,皆非洁静,有同幽囚”。

偏妃邓氏因妒忌被朱元璋责备并自缢身死。自此之后,朱元璋“再三省谕”秦王“以礼相待正妃王氏”,而秦王“不听父教,仍将王氏幽囚宫中。”

传说金老先生笔下的赵敏,原型就是观音奴。

她虽然是个外邦女子,可也恰如朱元璋所说的“谨守妇道”,只是终其一生不得秦王的喜爱,最后落了个殉葬而死的下场,尤为可惜。

朱允熥让秦王的儿子孝敬母亲,就是不想她悲惨而死。从另外一方面来说,历史上老朱家好几代人都流行殉葬,这可是开历史的倒车,

也是明朝前几任皇帝被人诟病了一点,所以朱允熥才下令的。

关于治丧,还有一些复杂的流程和仪式,不过这些就不是朱允熥操心的了。

几位心腹退下之后,朱允熥思索了一番,道:“来人,去请长兴侯耿炳文”

“是,奴婢遵命”

耿炳文今日在五军都督府任职,当宫里的太监让他入文华殿的时候,他有些疑惑不解。

随着太监来到文华殿,行礼道:“末将耿炳文,拜见皇太孙殿下,殿下万安”

“长兴侯平身,来人赐座”

“多谢殿下”

耿炳文坐下之后,朱允熥见他一身皮甲,便问道:“长兴侯平常也是不离甲胄吗”

耿炳文脸上有些尴尬,清了清喉咙说道:“回禀殿下,这几日末将要去军营里面练兵,还要视察几处卫所,因此换上了甲胄,

在将士们人面前还是身穿军中衣裳来得痛快,也能督促将士,免于懈怠”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长兴侯公忠体国,难能可贵啊,耿睿有长兴侯这样一位父亲,将来必然能够光耀门楣,为朝廷栋梁的。”

耿炳文谦虚的连忙说道:“殿下谬赞了,犬子文不成武不就,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若不是殿下垂青,选在身边调教,现在还不知道浪荡到何种境地呢,

殿下知遇之恩,提拔之情,莫将没齿难忘”

朱允熥挥挥手说道:“长兴侯言重了,那也是耿睿有所才华,才能被孤王认识罢了,长兴侯,洪武二十五年,你率兵平定陕西徽州妖人之乱,不知你对西北局势有何了解”

耿炳文一愣,不过他很快调整的状态,回答说道:“回禀殿下,末将只是一点愚见”

“朝廷所制定的联络西番而御“北虏”的策略,末将以为甚好,不过仅仅是靠军事势力镇压“西番”是不可能的实现的,而能让这一战略成功的决定性因素便是茶叶

此前朝廷就用茶叶换取他们的战马,以补充马匹的不足,“西番”各族位于西北地区,气候干燥,果蔬一类食物在那边不宜存活,

所以他们的主要食物便是各种动物的肉以及奶,这一类食物一旦长期食用容易造成积食,难以化用的情况,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身体疾病,所以他们需要食用茶叶,因此对茶叶的需求也非常大”

“此外对于生活在偏远地区又缺少物质的游牧部族来说,茶叶不仅可以当作一种食物来食用,还可以当作药物来使用,因此茶叶在他们一些人口中就成了圣药,所以他们的生活离不开茶叶朝廷也和他们进行茶马贸易”

耿炳文不愧是一元老将。

说起来头头是道,虽然并不能够推陈出新,可说的很多都在点子上,也是切实可用的。

其实在明朝的时候,茶叶已经渐渐流入各游牧部族,并成为了他们生活不可取代之物,并有“夷人不可一日无茶以生”的传言流出。

朱元璋就曾经说道:“岂为利哉,制驭夷狄,不得不然也”,从此之后,茶马贸易的目的就已经从易马转变成了驭番。

就算各游牧部族深知这一政策对其的不利之处,但是迫于自己本身对于茶叶的依赖性,也只能接受。

“沈兄”

“嗯”

沈长青走在路上,有遇到相熟的人,彼此都会打个招呼,或是点头。

但不管是谁。

每个人脸上都没有多余的表情,仿佛对什么都很是淡漠。

对此。

沈长青已是习以为常。

因为这里是镇魔司,乃是维护大秦稳定的一个机构,主要的职责就是斩杀妖魔诡怪,当然也有一些别的副业。

可以说。

镇魔司中,每一个人手上都沾染了许多的鲜血。

当一个人见惯了生死,那么对很多事情,都会变得淡漠。

刚开始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沈长青有些不适应,可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

镇魔司很大。

能够留在镇魔司的人,都是实力强横的高手,或者是有成为高手潜质的人。

沈长青属于后者。

其中镇魔司一共分为两个职业,一为镇守使,一为除魔使。

任何一人进入镇魔司,都是从最低层次的除魔使开始,

然后一步步晋升,最终有望成为镇守使。

沈长青的前身,就是镇魔司中的一个见习除魔使,也是除魔使中最低级的那种。

拥有前身的记忆。

他对于镇魔司的环境,也是非常的熟悉。

没有用太长时间,沈长青就在一处阁楼面前停下。

跟镇魔司其他充满肃杀的地方不同,此处阁楼好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在满是血腥的镇魔司中,呈现出不一样的宁静。

此时阁楼大门敞开,偶尔有人进出。

沈长青仅仅是迟疑了一下,就跨步走了进去。

进入阁楼。

环境便是徒然一变。

一阵墨香夹杂着微弱的血腥味道扑面而来,让他眉头本能的一皱,但又很快舒展。

镇魔司每个人身上那种血腥的味道,几乎是没有办法清洗干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